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政策议程的公共性认知看“公共安全的第一种危险” 被引量:1
1
作者 鄞益奋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47-151,共5页
张君案引起了人们对暴力犯罪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如何成为政策问题的思考。本文指出政策议程中的公共性认知是社会问题成为政策问题的决定因素,阐明政府在公共性上认知的主导性,揭示公共性认知的本质在于政府与社会之间... 张君案引起了人们对暴力犯罪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如何成为政策问题的思考。本文指出政策议程中的公共性认知是社会问题成为政策问题的决定因素,阐明政府在公共性上认知的主导性,揭示公共性认知的本质在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博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议程 共性 共性认知 公共安全 政府主导性 本质 利益博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饰场景视觉共性认知评价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平华 冒海琳 黄琴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2-196,共5页
针对当前眼动仪在评价多用户视觉聚焦差异方面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共性视觉热区评价方法。实验依据服饰场景类型,共计选取了60幅典型图像,利用RED SMI桌面式眼动仪对7名受试人员进行实时眼动追踪,记录随机播放条件下的受试者... 针对当前眼动仪在评价多用户视觉聚焦差异方面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共性视觉热区评价方法。实验依据服饰场景类型,共计选取了60幅典型图像,利用RED SMI桌面式眼动仪对7名受试人员进行实时眼动追踪,记录随机播放条件下的受试者观测视觉场景形成的视觉热区图。分别对同一场景21幅视觉热区二值图进行交、并处理,构建共性视觉热区融合图,并提出了视觉漂移度这个关键性指标。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综合视觉漂移度指标可有效剔除个体自身误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受试者共性视觉聚焦程度,适时弥补了当前多用户视觉聚焦认知评价方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眼动仪 共性认知 个体差异 视觉热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词汉字创造的认知共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顿祖纯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110,共4页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同时,用语言符号把认知对象或具象描摹或抽象概括出来,并逐渐完善成记录人们认知世界的语言工具。英词汉字作为这种工具的重要部件之一,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文章认为,英汉民族相似的认知基础使英词汉字创造存在许多...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同时,用语言符号把认知对象或具象描摹或抽象概括出来,并逐渐完善成记录人们认知世界的语言工具。英词汉字作为这种工具的重要部件之一,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文章认为,英汉民族相似的认知基础使英词汉字创造存在许多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认知、文化及语言角度来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词汉字 共性认知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的语言共性刍议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松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6,54,共4页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生成语法主要关注语言共性,构式语法主要关注语言个性。本文尝试在广义的认知范畴内对语言共性问题进行再思考,对比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语言共性研究方面的异同,指出认知共性可以弥补形式共性的不足,并在认知视域下重...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生成语法主要关注语言共性,构式语法主要关注语言个性。本文尝试在广义的认知范畴内对语言共性问题进行再思考,对比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语言共性研究方面的异同,指出认知共性可以弥补形式共性的不足,并在认知视域下重新界定底层原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共性 构式语法 形式共性 认知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验哲学的视角看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34-135,共2页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是"心寓于身"(embodiment)的认知观,因此认知语言学是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出发点来研究范畴、概念、心智、认知和语言。"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词语,在其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是"心寓于身"(embodiment)的认知观,因此认知语言学是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出发点来研究范畴、概念、心智、认知和语言。"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词语,在其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共享"眼睛"的大部分隐喻投射,分别被映射到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三个领域;从体验哲学的视角可以阐释英语和汉语中"眼睛"概念隐喻存在共性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眼睛”概念隐喻 认知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隐喻的认知共性、异性与文化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洁 宋加高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1-83,共3页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和比较英汉"爱情"隐喻的认知共性与认知异性,可知隐喻概念体系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及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相一致。
关键词 “爱情”隐喻 认知共性 认知异性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人类认知共性对计算机色彩视觉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杨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5期222-222,共1页
在信息时代,大众较偏爱计算机色彩视觉信息的直接解读,色彩作为视觉认知的重要要素极富视觉冲击力。文章通过分析认知客观性和视觉生理特征,从色彩视觉感受性、色彩视觉混合性等角度论述人类认知共性对计算机色彩视觉认知的影响。
关键词 认知共性 视觉色彩 计算机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俄汉被动句的认知共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彭玉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5,共4页
文章借助认知心理完型的顺序、包容、相邻和数量原则对俄汉语被动句的认知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此发掘出存在于俄汉语被动句中的一些共性特征,这对于句式语义、认知语义乃至对比语言学的研究都不无益处,对于语言共性的分析和语言类型... 文章借助认知心理完型的顺序、包容、相邻和数量原则对俄汉语被动句的认知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此发掘出存在于俄汉语被动句中的一些共性特征,这对于句式语义、认知语义乃至对比语言学的研究都不无益处,对于语言共性的分析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也有理论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汉语被动句 认知共性 心理完型
原文传递
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爱情这一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概念内容,这些概念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本文借助英汉语言中有关“爱情”的隐喻语料,以人类的“爱情”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从英汉民族认知的共性方面对“爱情”概念隐喻进行解读。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爱情概念隐喻 认知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快乐”情感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婷 于广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快乐"作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在日常语言中,除了直接说出I am happy外,我们更多地运用隐喻概念来表达"快乐"情感。英汉语"快乐"的基本隐喻概念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是因为对... "快乐"作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在日常语言中,除了直接说出I am happy外,我们更多地运用隐喻概念来表达"快乐"情感。英汉语"快乐"的基本隐喻概念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是因为对情感的认知和语言表达都是以生理现象和心理体验为基础的,而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和体验机制,决定了语言间具有共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因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历史背景,英汉"快乐"情感隐喻存在着一些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带有民族风格的情感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 情感概念隐喻 认知共性 认知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趋同性研究:认知意向与产品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泽 沙海燕 刘楷安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255-256,共2页
本文基于人类认知心理学,从认知特性出发,对认知趋同性和认知模糊性进行研究,并从产品识别角度出发,对产品识别的基础和产品识别性的产生进行研究,阐述了人类认知达到趋同性的基本条件和品牌认知达成共识的基础条件,以期为研究企业产品... 本文基于人类认知心理学,从认知特性出发,对认知趋同性和认知模糊性进行研究,并从产品识别角度出发,对产品识别的基础和产品识别性的产生进行研究,阐述了人类认知达到趋同性的基本条件和品牌认知达成共识的基础条件,以期为研究企业产品家族设计,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提供基础性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认知 产品识别 模糊识别 认知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寿县方言完成体构式“去+VP+来”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12
作者 陶强强 丁延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文章聚焦于安徽寿县方言中一类典型的完成体构式:“去+VP+来”结构,探讨其相关句法—语义问题。研究发现,寿县方言的完成体构式“去+VP+来”允准活动动词以及单动动词与其自由组配,但与状态动词、成就动词均存在组配限制。基于修改后的... 文章聚焦于安徽寿县方言中一类典型的完成体构式:“去+VP+来”结构,探讨其相关句法—语义问题。研究发现,寿县方言的完成体构式“去+VP+来”允准活动动词以及单动动词与其自由组配,但与状态动词、成就动词均存在组配限制。基于修改后的动词行为类型特征可对这类句法限制问题做出统一解释。研究同时说明,对汉语方言句法的研究应具有语言类型学视野,把方言置于世界语言的范围之内观察,可进一步彰显跨语言共性下的认知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县方言 去+VP+来 完成体 行为类型 认知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时间隐喻的异同认知分析
13
作者 苏秀云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1期228-228,共1页
时间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本文从时间隐喻的认知方式入手分析了英汉时间隐喻的认知共性与认知差异,从而印证了人类语言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关键词 时间隐喻 认知共性 认知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空间方位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
14
作者 范彩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人类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必定会在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空间方位表达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一是汉英两种语言对"目标""参照物""参照系选择"的认知共性;二... 人类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必定会在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空间方位表达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一是汉英两种语言对"目标""参照物""参照系选择"的认知共性;二是汉英"目的物—参照物"表述语序的异同,对参照物不同角度的识解;三是结论部分引述了一些语言学家的以往观点,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比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认知及表述的同一性和相异性,以期能进一步揭示认知特点与语言表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方位 认知共性 表述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美体广告语的隐喻认知解析
15
作者 杨万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隐喻作为语言策略和认知手段在广告语中被广泛运用。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中、英美体广告均常采用三个隐喻概念以及它们所衍生出的子隐喻概... 隐喻作为语言策略和认知手段在广告语中被广泛运用。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中、英美体广告均常采用三个隐喻概念以及它们所衍生出的子隐喻概念,对比分析这些隐喻概念,可见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认知工具的共性。解析广告语中隐喻的认知对广告语设计及隐喻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概念 美体广告 隐喻认知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合作打造“认知共同体”非空想
16
《国企管理》 2015年第21期17-17,共1页
中韩两国均承认双方存在特定的认知共性,尤其是基于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但两国就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解读和践行这些文化传统存在差异.韩国人普遍对自己的“东亚模式”感到自豪,认为这可能是其他东亚国家最终实现民主变革的模式... 中韩两国均承认双方存在特定的认知共性,尤其是基于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但两国就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解读和践行这些文化传统存在差异.韩国人普遍对自己的“东亚模式”感到自豪,认为这可能是其他东亚国家最终实现民主变革的模式.与此同时,中国则坚持本国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共同体 中韩合作 空想 “东亚模式” 认知共性 中韩两国 存在差异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增量辨析 被引量:115
17
作者 冉永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言语交际中 youknow等话语标记语往往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 ,所起的作用就是对会话等互动性言语交际进行调节与管理。在特定语境条件下 ,youknow具有元知识标记的功能 ,它传递的信息是有关语言本身的信息或所表示的言语行为 ;它... 在言语交际中 youknow等话语标记语往往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 ,所起的作用就是对会话等互动性言语交际进行调节与管理。在特定语境条件下 ,youknow具有元知识标记的功能 ,它传递的信息是有关语言本身的信息或所表示的言语行为 ;它还可以提醒对方已知或应该知道的某种信息 ,以增加交际双方的认知共性。Youknow等类似标记语的出现是交际顺应的需要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认知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日领属关系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与差异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访泽 陈姗姗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34-41,共8页
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领属关系被动句,两者具有共同的认知参照点模型,并选择突显度高的事物作为认知参照点。在突显度上整体比部分突显,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突显,领有者比所属物突显,这是汉日领属关系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但汉语领属关系... 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领属关系被动句,两者具有共同的认知参照点模型,并选择突显度高的事物作为认知参照点。在突显度上整体比部分突显,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突显,领有者比所属物突显,这是汉日领属关系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但汉语领属关系被动句的成立条件比日语严格,受到领属关系的紧密程度、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等因素的制约。此外,两者的根本差异还在于汉语和日语对事态的识解模式不同,汉语倾向于采用D模式对事态进行客观识解,而日语则倾向于采用I模式对事态进行主观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属关系被动句 认知参照点模型 认知共性 认知差异 识解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的英汉“悲伤”隐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红梅 许先文 《阅江学刊》 2013年第6期133-140,共8页
英汉语中"悲伤"情感的认知均基于人们对该情感的身体体验和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同时又受各自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制约,即英汉"悲伤"隐喻具备具身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从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认知共性进... 英汉语中"悲伤"情感的认知均基于人们对该情感的身体体验和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同时又受各自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制约,即英汉"悲伤"隐喻具备具身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从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认知共性进行阐释,并从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视角探讨二者差异性的成因可以对英汉语中的"悲伤"隐喻有系统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隐喻 体验哲学 理想化认知模式 认知共性 认知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情感隐喻的翻译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伟 杨道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4-76,63,共4页
在分析隐喻的认知本质、情感隐喻的认知共性以及概念隐喻翻译的基础上,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情感隐喻翻译的问题,提出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把握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映射的方式来实现英汉文化的认知对等,从而帮助隐喻翻译... 在分析隐喻的认知本质、情感隐喻的认知共性以及概念隐喻翻译的基础上,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情感隐喻翻译的问题,提出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把握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映射的方式来实现英汉文化的认知对等,从而帮助隐喻翻译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认知共性 情感隐喻 英汉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