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亭之会及其对唐宋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基于东晋名士与唐宋浙东联唱诗人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俞林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9-92,共4页
在会稽秀美山水的浸润感发下,东晋名士兰亭之会与会稽山水欣然相融,形成了一种高雅、闲适、情韵无穷的审美情趣。虽然唐宋文人特别是浙东联唱诗人追慕东晋名士的文酒风流,一再仿效兰亭之会,但同在战乱和会稽的时空环境下,东晋名士和浙... 在会稽秀美山水的浸润感发下,东晋名士兰亭之会与会稽山水欣然相融,形成了一种高雅、闲适、情韵无穷的审美情趣。虽然唐宋文人特别是浙东联唱诗人追慕东晋名士的文酒风流,一再仿效兰亭之会,但同在战乱和会稽的时空环境下,东晋名士和浙东联唱诗人对兰亭山水的审美情趣却有着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之会 审美情趣 东晋名士 浙东联唱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闲居”到“兰亭之会”——论中国人居住的“生活美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悦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1,I0002,共8页
中国人居住的"生活美学",可以从孔子闲居谈起,然而,《孔子闲居》所探讨的乃是君子如何"与天地参"的问题,这就为"居之美"奠定了儒学的大基础。从动态的兰亭之会到静态的兰亭诗与兰亭序,有个历史的转变过程... 中国人居住的"生活美学",可以从孔子闲居谈起,然而,《孔子闲居》所探讨的乃是君子如何"与天地参"的问题,这就为"居之美"奠定了儒学的大基础。从动态的兰亭之会到静态的兰亭诗与兰亭序,有个历史的转变过程,应该说,《兰亭序》就是修禊活动的审美"副产品",因为整个中国"生活美学"都拥有"巫史传统"的历史积淀。兰亭并不是一场雅集,但在后世兰亭却与雅集勾连起来,由此形成了雅集的悠久文化传统。雅集作为一种生活美学的典型形态,乃是"审美共同体"的交感与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并不是纯粹的艺术过程而是"艺术生活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居住美学 孔子闲居 兰亭之会 雅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和兰亭之会对江南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101,共7页
永和兰亭之会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文人聚会,与历史上的三月上巳节不同的是,这次聚会少有真正的名士和隐士,也少地方乡贤和道士高僧。到场人员中,约为三派:一是桓温派,二是殷浩派,三是调停派,都分别有代表人物,王羲之本人则属于第三派。东... 永和兰亭之会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文人聚会,与历史上的三月上巳节不同的是,这次聚会少有真正的名士和隐士,也少地方乡贤和道士高僧。到场人员中,约为三派:一是桓温派,二是殷浩派,三是调停派,都分别有代表人物,王羲之本人则属于第三派。东晋政治的格局,是朝廷影响力不强之时,就由世家大族参与其间。由于王姓的影响力与王羲之本人在军政界的地位,永和兰亭之会是王羲之出面约各派共谋国家大事的一次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之会 稽文化 江南文化 王羲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