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是否会对儿童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1
作者 王莹 《青春期健康》 2024年第9期20-21,共2页
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无辐射、便捷等特性,成为了医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对于儿童的健康检查,家长们往往特别关心这些检查设备是否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那么,超声检查是否会对儿童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呢?本文将解答这个问题。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医学检查 检查设备 健康检查 儿童身体 无辐射 不良影响 无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身体规训书写
2
作者 邴雪 胡戈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23-29,共7页
本文以福柯的后结构主义身体理论为视角,从身体暴力规训与凝视下的驯化两个方面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作品中儿童身体所受到的规训,探究曼斯菲尔德如何通过对儿童身体的书写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立体真实的儿童形象,呈现儿童在现实生活中... 本文以福柯的后结构主义身体理论为视角,从身体暴力规训与凝视下的驯化两个方面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作品中儿童身体所受到的规训,探究曼斯菲尔德如何通过对儿童身体的书写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立体真实的儿童形象,呈现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压迫与苦难,揭露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权力的身体暴力规训与凝视对儿童的压抑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米歇尔·福柯 儿童身体 身体理论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顾资源供需视角下的儿童身体健康与父母抑郁
3
作者 盛禾 李建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共14页
成年人抑郁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当前研究大多在个体层面讨论导致成年人抑郁的因素及其分化,对家庭的影响讨论尚不充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责任感尤为强烈,儿童生病往往构成家庭的冲击性事件,打破家庭常规的... 成年人抑郁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当前研究大多在个体层面讨论导致成年人抑郁的因素及其分化,对家庭的影响讨论尚不充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责任感尤为强烈,儿童生病往往构成家庭的冲击性事件,打破家庭常规的运行方式,需要父母付出额外的照料与经济成本,进而可能会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特别是随着老龄化加剧与女性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活动在日益增长的照料需求面前相形见绌,照顾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构成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结构性背景。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聚焦儿童身体健康对父母抑郁的影响及异质性,并将其置于照顾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只有一名0~16岁儿童的家庭中,儿童生病或者因病就医会显著增加父母的抑郁水平,医疗开支越大父母的抑郁水平也显著更高。研究通过将自变量更换成生病的频率以及将样本更换为有多名儿童的家庭,发现上述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此外,儿童身体健康对父母抑郁的影响存在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分野。女性往往是承担照顾工作的主体,儿童生病会提高母亲的抑郁水平,对父亲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作用。在居住城镇、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中,儿童身体健康不佳对父母抑郁的影响更大。研究还进一步在照顾资源供给与需求情境下讨论影响效应。从供给方面看,当祖辈能够提供照料支持或者父母一方不在业时,儿童生病对父母抑郁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更多的照顾供给能够发挥“保护网”作用,在儿童生病时为家庭托底。从需求方面看,无论家庭中孩子总数多还是少、孩子的年龄大还是小,儿童生病都会显著提升父母的抑郁水平。本研究的发现对优化儿童照顾政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未来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更加重视儿童的社会保障问题,平衡照顾资源的供需矛盾,重点增加照顾资源的供给,形成针对兼顾工作和子女照顾的制度性支持。与此同时,也需要在照顾议题中关注两性平等,推动男性参与儿童照顾,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为家庭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健康 父母抑郁 照顾资源 供给与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身体意识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向
4
作者 盖平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当前,儿童身体教育深受“二元对立”思维范式的影响,呈现“脱嵌对立”的困境。“身体意识”概念的补正能够通过唤醒儿童身体敏锐感知、强化儿童身体主体价值、提升儿童身体运用自觉,弥合儿童身体关系中的对立冲突,是实现儿童身体从“脱... 当前,儿童身体教育深受“二元对立”思维范式的影响,呈现“脱嵌对立”的困境。“身体意识”概念的补正能够通过唤醒儿童身体敏锐感知、强化儿童身体主体价值、提升儿童身体运用自觉,弥合儿童身体关系中的对立冲突,是实现儿童身体从“脱嵌对立”走向“身心耦合”的重要契机。在教育实践中培育儿童身体意识应做到:在“具身认知”的立场下让儿童与世界美好相遇,积累身体感触经验;重审儿童生活中的“他者”立场,促进主体反思;厘清儿童身体习惯的发展机制,促进儿童身体自觉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意识 儿童身体 具身理论 儿童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安全探索儿童身体情况
5
作者 侯欣 《健康向导》 2024年第5期19-20,共2页
家长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根据病情需要开具核磁共振检查,但许多家长都会谈“核”色变,担心孩子接触核辐射,对成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其实,核磁共振检查并无辐射,是一种安全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能观察... 家长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根据病情需要开具核磁共振检查,但许多家长都会谈“核”色变,担心孩子接触核辐射,对成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其实,核磁共振检查并无辐射,是一种安全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能观察与诊断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病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做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检查 成长发育 影像学检查方法 儿童身体 核辐射 组织和器官 无辐射 异常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身体体验的特征和认知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伍香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168,共7页
身体不是呆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是与知觉合一的整体。现象哲学家们对身体的研究与对身体体验的阐述,为进行儿童身体体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因其自身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的有限性而呈现出身体体验的特殊性,进而表现出"自生-原... 身体不是呆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是与知觉合一的整体。现象哲学家们对身体的研究与对身体体验的阐述,为进行儿童身体体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因其自身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的有限性而呈现出身体体验的特殊性,进而表现出"自生-原发性、直接-亲历性和自我中心-认知迁移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与儿童自我发展的认知价值息息相关,蕴含着以身体发展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体验 身体活动 认知价值 有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湮没与发掘:儿童身体的现实图景与教育意蕴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济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0-16,共7页
儿童“拥有”身体,毋宁说儿童身体性地“存在”。儿童身体是法乎自然的整体性身体,这得益于未成熟的富饶、感性世界的可贵、诗画想象的浪漫以及摈弃灵肉分界的彻底,同时,儿童身体也是社会行动者意义上的混合体。法乎自然的整体、社会行... 儿童“拥有”身体,毋宁说儿童身体性地“存在”。儿童身体是法乎自然的整体性身体,这得益于未成熟的富饶、感性世界的可贵、诗画想象的浪漫以及摈弃灵肉分界的彻底,同时,儿童身体也是社会行动者意义上的混合体。法乎自然的整体、社会行动者意义上的混合体是“应该”的儿童身体,儿童教育实践的复杂性现实中的儿童身体“是”他者的身体、断联的身体、规训的身体,“是”与“应该”理应辩证统一。儿童身体现实中呈现的“是”与“应该”的分裂有三大原因:一是儿童教育目的论上的社会优先;二是儿童立场的悖论难解;三是博弈域中的儿童弱势。从“应该”的儿童身体到“是”的儿童身体,要以显身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与归宿,以具身成长支持儿童成长的身化与深化,以身体间性改进师生互动关系,以身体自觉促逼质量系统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 身体哲学 童年社会学 儿童身体教育学 儿童教育 儿童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危机:理想儿童身体与儿童的自我客体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悦含 边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成人创设具有同质化特点的理想儿童身体模板,并以此为标准生产和形塑现实生活中具体又多样的儿童。理想儿童身体产生于抽象化的身体评价、符号化的身体消费和同质化的身体展演,其产生引发了儿童自我客体化现象,使...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成人创设具有同质化特点的理想儿童身体模板,并以此为标准生产和形塑现实生活中具体又多样的儿童。理想儿童身体产生于抽象化的身体评价、符号化的身体消费和同质化的身体展演,其产生引发了儿童自我客体化现象,使儿童经历从存在主体到认识客体、从充满个性到齐整如一、从游戏伙伴到竞争对手的转变。为此,亟须走出儿童自我客体化困境,即引入价值理性思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儿童,打破消费主义束缚,尊重儿童的内在体验与需求,提供健康的媒介环境,保障儿童身体审美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 理想儿童身体 自我客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球训练对儿童身体形态与体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家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第8期120-122,共3页
篮球是一项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很受欢迎的运动,可以提供各种身体形态与体质健康方面的益处。本文结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特点,分析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和体质健康的影响,探讨篮球运动对改善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为少... 篮球是一项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很受欢迎的运动,可以提供各种身体形态与体质健康方面的益处。本文结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特点,分析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和体质健康的影响,探讨篮球运动对改善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为少年儿童体育锻炼选择篮球运动项目及其身体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进而促进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100名9-12岁的儿童样本参与了这项研究,并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n=50)或对照组(n=50)。干预组每周参加3次篮球训练,每次30 min,持续12周,而对照组则继续他们通常的体育锻炼。使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评估体形,同时使用儿童握力器、双脚六边形跳、篮球场折返跑、50m跑来测量儿童握力、敏捷性、耐力、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测验法、数理统计法等以100名9-12岁儿童为实验对象,探讨12周篮球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对儿童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影响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BMI(P<0.001)和腰围(P<0.001)显著性降低,干预组还显示出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具有显著性改善,包括握力(P<0.05)、敏捷性(P<0.01)和耐力(P<0.0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篮球训练是改善儿童形态和身体素质的有效干预措施。结论:(1)篮球运动锻炼对儿童的身体形态与体质健康有积极正向作用,儿童力量、速度、耐力三个方面出现显著性差异;(2)在篮球专项中,速度素质占据比例较大,速度素质的发展是比较重视的,在实验后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知男女生速度素质指标发生了极其显著性的上升,这就说明篮球训练能较好的发展少年儿童速度素质;(3)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训练动作的标准合理安排训练方案,切实促进儿童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的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训练 儿童身体形态 儿童身体素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关照儿童身体的德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娜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6期5-8,共4页
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现象学身体观打破了身心二分的传统身体观,蕴含着强调身与心的融合、身体与主体的不可分离、身体的历史文化性及主体的"在世存在"等思想。基于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学校德育应该扭转"隐身"&qu... 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现象学身体观打破了身心二分的传统身体观,蕴含着强调身与心的融合、身体与主体的不可分离、身体的历史文化性及主体的"在世存在"等思想。基于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学校德育应该扭转"隐身""抑身"的传统,实施尊重儿童身体体验、走向儿童日常生活的德育,从而激发儿童身体的主动性,唤醒深藏于其身体内的生命源动力,使德育真正实现走向生活、走向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观 道德教育 儿童身体 身体体验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身体:不容忽视的幼儿园课程资源 被引量:8
11
作者 石建伟 王萍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4,共7页
身体是儿童存在与活动的基础,是具备感知能力的学习媒介。幼儿园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儿童身体的重要性,彰显了理想化的身体形塑,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儿童的身体缺位与符号化现象,尚缺乏将身体作为课程资源的自觉意识。身心统一体是人与世界相... 身体是儿童存在与活动的基础,是具备感知能力的学习媒介。幼儿园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儿童身体的重要性,彰显了理想化的身体形塑,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儿童的身体缺位与符号化现象,尚缺乏将身体作为课程资源的自觉意识。身心统一体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发挥着重要的认知作用,是课程的经验载体。把身体作为课程资源需要确立身体在课程目标中的核心地位,并构建横向与纵向目标体系;依据领域与主题的形式对来自身体的自然性与文化性中的内容进行编排;在课程实施中把身体作为知识探究、人际交往与自我表达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 课程资源 身体美学 具身认知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儿童身体的遮蔽与复归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唯信 《天府新论》 CSSCI 2021年第5期96-105,共10页
儿童在数字时代表现出相对于成人的生存性优势,然而数字时代的去身体化遮蔽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的身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儿童从知觉中感受主体性,从身体的体验与经验进行思考,从身体互动中感受丰富多样的情感关系。数字时代的符号化漠... 儿童在数字时代表现出相对于成人的生存性优势,然而数字时代的去身体化遮蔽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的身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儿童从知觉中感受主体性,从身体的体验与经验进行思考,从身体互动中感受丰富多样的情感关系。数字时代的符号化漠视儿童的身体感受,数字媒介的冷认知监视并操控着儿童的离身思维,数字身份的隐匿使儿童情感变得易怒而冷漠。儿童回归身体意味着唤醒儿童身体意识与知觉之真,平衡数字体验与生活世界之美,重塑数字身份情感与责任之善,如此儿童方能回归于鲜活、灵动的主体自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儿童身体 身体 身体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空间环境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柳 高健 黄嘉诚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为探讨教学空间环境、教师自我正念、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教师年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幼儿园教师工作环境评估量表、教学正念量表以及幼儿脆弱性量表对1054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教学空间环境对学前儿童身... 为探讨教学空间环境、教师自我正念、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教师年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幼儿园教师工作环境评估量表、教学正念量表以及幼儿脆弱性量表对1054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教学空间环境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2)教师自我正念在教学空间环境与学前儿童身体健康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年龄在教学空间环境与教师自我正念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对于较年长教师而言,较年轻教师的自我正念受教学空间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发现对我国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养护和保健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空间环境 学前儿童身体健康 教师自我正念 教师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谈改进体育教学的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锦松 《福建体育科技》 1982年第4期42-49,共8页
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发展的指标,又是衡量少年儿童体质状况的较为客观的和具体的标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素质发展的指标是体现着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水平。探讨和研究... 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发展的指标,又是衡量少年儿童体质状况的较为客观的和具体的标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素质发展的指标是体现着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水平。探讨和研究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便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我国建国三十二年来,许多体育和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儿童体质测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一九七九年,“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研究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素质发展 体育教学 体质研究 儿童体质 教育工作者 运动训练 儿童身体 教学效果 耐久力 教学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儿童身体协调测评(KTK)解析及信效度验证
15
作者 李博 刘亚男 +2 位作者 施利娟 朱晓玲 刘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5,共6页
目的:验证德国儿童身体协调性测试(Korperkoordinationtest für Kinder,KTK)在中国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测试中的信效度。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小学145名1~5年级学生,年龄(8.98±1.48)岁,应用KTK和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 目的:验证德国儿童身体协调性测试(Korperkoordinationtest für Kinder,KTK)在中国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测试中的信效度。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小学145名1~5年级学生,年龄(8.98±1.48)岁,应用KTK和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进行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测试,对KTK的信效度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小学生的KTK平均得分为178.20±41.68,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得分逐级增高(F=11.94,P<0.001)。重测信度ICC为0.966~0.992;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20;结构效度中因子分析模型适配良好(x^(2)/df=0.036,RMSEA=0.001,AGFI=0.999);同时效度中与TGMD总分具有中等程度相关(r=0.639,P<0.001)。结论:KTK在中国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测试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有效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协调性测试 基本运动技能 信度 效度 学校体育 稳定性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与杜威的儿童身体观比较研究
16
作者 李好 唐娟 陈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在学界发生了"身体转向"的今天,卢梭与杜威两位教育思想家在对儿童身体的认识上颇具前瞻性。二者都重视儿童身体的自由成长与适当锻炼,强调成人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及感官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天性,也很重视从社... 在学界发生了"身体转向"的今天,卢梭与杜威两位教育思想家在对儿童身体的认识上颇具前瞻性。二者都重视儿童身体的自由成长与适当锻炼,强调成人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及感官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天性,也很重视从社会层面关注儿童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卢梭批判医学对身体有消极影响,杜威的科学思想则并不与医学相抵牾;卢梭从带有文学色彩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看待儿童身体,杜威则批判吸收了卢梭的观点,并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视角观照儿童身体。基于二者之比较,教育应以儿童身体作为各项活动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杜威 儿童 身体 儿童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建构:走向“独立”的儿童身体观
17
作者 江禹禹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儿童身体观是社会大众对儿童身体的总体认知。儿童身体观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地位,作用于儿童身体锻炼方法与过程。通过解构儿童身体观,分析儿童身体与儿童、教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批判目前儿童身心二元论的身体观,并且以现象学为切入点,... 儿童身体观是社会大众对儿童身体的总体认知。儿童身体观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地位,作用于儿童身体锻炼方法与过程。通过解构儿童身体观,分析儿童身体与儿童、教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批判目前儿童身心二元论的身体观,并且以现象学为切入点,重新建构儿童独立身体观。儿童身体是儿童存在于世界上的基本形式,应树立以下三方面独立儿童观:一是儿童身体是“流动的身体”,身体锻炼需全面化;二是儿童身体是“发展的身体”,儿童身体研究需科学化;三是儿童身体是“在场的身体”,儿童游戏活动情境设计需自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儿童身体 独立的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8—13岁少年儿童身体机能的追踪调查报告
18
作者 韩荔红 《体育科技》 1989年第3期30-41,共12页
一、前言青少年儿童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体质的好坏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人事,对青少年儿童体质测量,评定是现代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外进行有关方面研究的国家有美国、日本、法国、民主德国等一些国家。
关键词 儿童身体 追踪调查 儿童体质 增长值 发育水平 大学附属中学 坐高 青少年儿童 北大附中 现代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合格文具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19
作者 李红宇 《农村百事通》 2016年第22期56-57,共2页
开学两个多月了,相信你的孩子都用上了新的文具,但你知道吗?如果你的孩子用的是不合格的文具,对身体的危害会非常大。记者通过暗访、实验,得出结论:长期使用不合格文具,可能会造成孩子慢性苯中毒,引起造血和免疫机能损伤,甚至可能会... 开学两个多月了,相信你的孩子都用上了新的文具,但你知道吗?如果你的孩子用的是不合格的文具,对身体的危害会非常大。记者通过暗访、实验,得出结论:长期使用不合格文具,可能会造成孩子慢性苯中毒,引起造血和免疫机能损伤,甚至可能会引发白血病。事件:开学后,贵州杨女士的女儿买了一堆带有香味的圆珠笔放在家中,房间都被这些香味包围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格 杨女士 慢性苯中毒 儿童身体 不法厂商 相信你 中性笔 涂改液 水彩笔 荧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卫护士家访对防止再次发生儿童身体受虐和疏于照看的作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20
作者 MacMillan H.L. Thomas B.H. +1 位作者 Jamieson E. 郭战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8-9,共2页
Background: Recurrence of child maltreatment is a major problem,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approaches to reduce this risk in families referred to child protection agencies. Since home visitation by nurses for disadvan... Background: Recurrence of child maltreatment is a major problem,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approaches to reduce this risk in families referred to child protection agencies. Since home visitation by nurses for disadvantaged first time mothers has proven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approach might reduce recidivism. Methods: We enrolled i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163 families with a history of one index child being exposed to physical abuse or neglect to compare standard treatment with a programme of home visitation by nurses in addition to standard treatment. The main outcome was recurrence of child physical abuse and neglect based on a standardised review of child protection records. Analysis was by intention to treat. Findings: At 3-years’follow-up, records were available for 160 of 163 (98%) families randomised. 139 (85%) completed follow-up. Recurrence of child physical abuse (31 43% in the control group vs 29 33%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neglect (37 51% vs 41 47%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However, hospital record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ecurrence of either physical abuse or neglec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21 24% vs 8 11% ).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for the other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terpretation: Despite the positive results of home visitation by nurses as an early prevention strategy, this visit-based strategy does not seem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recidivism of physical abuse and neglect in fami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hild protection system. Much more effort needs to be directed towards prevention before a pattern of abuse or neglect is established in a fam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 士家 儿童受虐 预防策略 儿童保护 干预组 标准处理 随机对照试验 模式建立 上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