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0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0~6岁五类残疾儿童家长对儿童残疾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华 王燕 +1 位作者 滕红红 曲成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215-3218,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残疾儿童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的知晓情况,并初步探讨影响家长知晓的主要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五类残疾中智力残疾的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知晓情况最差;影响残疾儿... 目的:了解北京市残疾儿童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的知晓情况,并初步探讨影响家长知晓的主要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五类残疾中智力残疾的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知晓情况最差;影响残疾儿童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知晓的独立因素有:居住在农村地区、男童、年龄小、母亲文化程度低、单一残疾和残疾程度轻。结论:北京市残疾儿童的家长对儿童残疾的知晓状况相对不足;儿童保健部门和残疾康复部门应大大加强儿童残疾预防和识别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残疾预防和早期识别方面的知识和对家长的指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家长知晓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北京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残疾的主要医学社会问题
2
作者 СарычеваСЯ 宗鼎法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1992年第1期28-29,共2页
本文阐述了儿童残疾发病增加及残疾构成的严峻现状;指出了外环境因素不良影响、孕妇职业危害增加等是其原因;列举了儿童残疾所带来的医学社会问题及国家社会在改善残疾儿童教育、医疗、生活条件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 儿童残疾 职业危害 外环境因素 残疾儿童 发育异常 先天性畸形 身体缺陷 先天畸形 社会问题 科学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于丹麦Frederiksborg州4岁儿童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
3
作者 Andersen E. 李车生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1991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对出生于同一州队列的4138例儿童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在4岁时作了调查,有残疾的患儿45人占1.1%.从出生至4岁这一期间每千人的发病率:运动障碍5.1,其中大脑性瘫痪4.1、脊髓脊膜突出和脑积水0.5、代谢紊乱0.5;智力低下,重度2.9、中度1.4... 本文对出生于同一州队列的4138例儿童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在4岁时作了调查,有残疾的患儿45人占1.1%.从出生至4岁这一期间每千人的发病率:运动障碍5.1,其中大脑性瘫痪4.1、脊髓脊膜突出和脑积水0.5、代谢紊乱0.5;智力低下,重度2.9、中度1.4、轻度2.7;癫痫4.6;重度视力减退1.4;重度听力减退0.7。45例患儿中只3例仅为出生前后期损害所致。2/3的患儿有胎儿期因素或胎儿朔和出生前后期因素皆有所致。生产性窒息看来是运动障碍和智力低下的罕见因素。早产儿增加了自身大脑性双侧瘫痪的危险性而对智力低下无影响.在智力低下患儿中一半是妊娠年龄低下,半数以上是胎儿期受损害.残疾的流行病学是反应胎儿期、出生前后期和出生以后保健措施的一个重要指征.儿童大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在澳大利亚、英格兰、爱尔兰和北欧完成.Paneth 和Ki(?)ley 1984年发表了一篇综述.重度智力低下在加拿大、英格兰和北欧进行了调查。丹麦Frederiksborg 州1978年出生的儿童在4岁时大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和重度视力、听力减退的发病率作了研究,并试图确定导致残疾的性质和时间.这组儿童的产科资料另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性瘫痪 智力低下 儿童残疾 Frederiksborg 流行病学调查 胎儿期 双侧瘫痪 听力减退 视力减退 前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儿童残疾抢救性康复工作模式的探讨
4
作者 林贞 郭小芳 +4 位作者 周炜茹 李雨田 李彩霞 骆志群 黎艳梅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3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前国内儿童康复模式主要包括医院监测、社区监测、家庭监测及综合监测,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科学系统的康复管理模式缓解残疾儿童的残障程度。但儿童康复耗时长,费用高,很多家庭因负担过重而错过了最佳康复治疗时机,针对这一突出... 目前国内儿童康复模式主要包括医院监测、社区监测、家庭监测及综合监测,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科学系统的康复管理模式缓解残疾儿童的残障程度。但儿童康复耗时长,费用高,很多家庭因负担过重而错过了最佳康复治疗时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江门市残联、江门市卫生局、江门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手合作,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江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资助计划实施方案》,重点解决残疾儿童在康复方面的经济困难。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也因此成立了"新会区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基地",在此政策指导下,该区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初见成果,并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地区特色的康复工作模式,可与全国同仁分享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高危儿 抢救性康复 康复管理 康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2020—2021年0~6岁儿童残疾及康复状况分析
5
作者 高瑜晨 窦云龙 +3 位作者 雍曾花 李宣 陈丽 袁宝强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4期72-74,F0003,F0004,共5页
目的探究徐州市2020—2021年0~6岁儿童残疾及康复状况。方法选取符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制定的各类残疾评定标准,并以2020—2021年在徐州市(包括县区、乡镇)居住的0~6岁各类残疾儿童为研究对象。向残疾儿童家长通过手机用问卷星ap... 目的探究徐州市2020—2021年0~6岁儿童残疾及康复状况。方法选取符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制定的各类残疾评定标准,并以2020—2021年在徐州市(包括县区、乡镇)居住的0~6岁各类残疾儿童为研究对象。向残疾儿童家长通过手机用问卷星app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4022份有效问卷报告。结果参与调查的残疾儿童中,5~6岁残疾儿童占比最高,达23.3%;残疾儿童主要位于农村,占52.9%,男童占比高达64.9%;首次发现异常的年龄多在1岁以下,占52.5%;开始康复年龄多在3岁以上,占57.2%。结论徐州市0~6岁残疾儿童人数较多,应积极对父母进行宣教,并通过培训专业康复队伍与机构,进一步减少残疾儿童的家庭和社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残疾 康复状况 残疾类型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2020-2021年0-6岁儿童残疾发生与母婴保健的分析
6
作者 高瑜晨 雍曾花 +2 位作者 窦云龙 李宣 袁宝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4-7,共4页
了解徐州市0-6岁儿童残疾发生与母婴保健的影响,为预防儿童残疾发生、减少患病率、提高儿童生活状态制定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制定的各类残疾评定标准,并以2020—2021年在徐州市(包括县区、乡镇)居住的... 了解徐州市0-6岁儿童残疾发生与母婴保健的影响,为预防儿童残疾发生、减少患病率、提高儿童生活状态制定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制定的各类残疾评定标准,并以2020—2021年在徐州市(包括县区、乡镇)居住的0~6岁各类残疾儿童为研究对象。向残疾儿童家长通过手机用问卷星app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4022份有效问卷报告。结果 多数残疾儿童父母在怀孕时年龄在30岁以下,父母参与婚检的人数占比一半左右,其中有98.62%的父母婚检正常,有异常的父母中90%进行了保健咨询。父母中接近一半是意外怀孕的,极少数人未进行过产检,只有不到30%的母亲按计划进行产检,且有10%左右的母亲在孕检中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问题。残疾儿童在出生时顺产和剖宫产占比相当,其中正常头位、正常出生体重、足月儿占绝大多数,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有半数以上出现抽搐、发热、黄疸、新生儿窒息等问题,其中黄疸占比36.54%。在出生缺陷的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占比接近一半,21-三体综合症和脑积水分别占比18.44%和22.67%。结论 做好母婴保健,有利于预防儿童残疾发生、减少患病率、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残疾 母婴保健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西宁市儿童残疾预防“十二五”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7
《西宁政报》 2013年第6期31-35,共5页
宁政办[2013]11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市残联、卫生局、民政局、人口和计生委、教育局、财政局、文化广播电视局联合制定的《西宁市儿童残疾预防"十二五"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 宁政办[2013]11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市残联、卫生局、民政局、人口和计生委、教育局、财政局、文化广播电视局联合制定的《西宁市儿童残疾预防"十二五"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残疾 残疾儿童 实施方案 康复工作 言语残疾 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残疾人事业 全国助残日 康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进行儿童残疾现患率调查
8
作者 陈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5年第3期F004-F004,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市 现患率调查 抽样调查 1987年 2004年 2003年 残疾儿童 残疾 筛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视域下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的档案管理与介入研究
9
作者 郑宁 《兰台内外》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旨在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但深入实际发现,由于未能建立健全的残疾儿童康复档案,现有档案管理规范性不... 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旨在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但深入实际发现,由于未能建立健全的残疾儿童康复档案,现有档案管理规范性不足,直接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的效果。文章明确了残疾儿童康复档案管理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档案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康复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残疾儿童 儿童康复 康复档案 管理问题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俄亥俄州残疾儿童教育联盟家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10
作者 潘婷婷 关晶 《现代特殊教育》 2025年第2期47-54,共8页
美国俄亥俄州残疾儿童教育联盟基于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和家校合作实践框架开展特殊儿童家长教育活动,活动主题涉及教养技能辅导、心理健康调适和社会资源支持三方面,活动开展方式主要是与社会机构开展合作、为家校合作建立渠道和... 美国俄亥俄州残疾儿童教育联盟基于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和家校合作实践框架开展特殊儿童家长教育活动,活动主题涉及教养技能辅导、心理健康调适和社会资源支持三方面,活动开展方式主要是与社会机构开展合作、为家校合作建立渠道和搭建学习资源应用平台。借鉴上述经验,我国应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框架,提高特殊儿童家长教育质量;设计个性化的教育内容,重视特殊儿童家长教育需求;丰富家长学习形式,提升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参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教育 美国俄亥俄州残疾儿童教育联盟 交叠影响域理论 家校社协同 特殊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儿童社区融入的价值意蕴、现实阻隔与优化路径
11
作者 陈全银 肖乐 《绥化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社区作为残疾儿童主要生活区域,是其融入社会、实现潜能的重要桥梁。残疾儿童社区融入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是顺应国家发展融合教育的战略定位,也是提升残疾儿童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质态跃迁。然而... 社区作为残疾儿童主要生活区域,是其融入社会、实现潜能的重要桥梁。残疾儿童社区融入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是顺应国家发展融合教育的战略定位,也是提升残疾儿童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质态跃迁。然而,残疾儿童在融入社区过程中存在无障碍环境滞后,社会公众的歧视、排斥,残疾儿童社交动机、技能不足等现实阻隔,拘囿了残疾儿童的社区融入水平。为了促进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区,提出了提升社区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加社区居民的可接纳性,强化残疾儿童的可独立性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社区融入 融合教育 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送教,打通残疾儿童少年求学“最后一米”
12
作者 黄红艳 《现代特殊教育》 2025年第5期69-70,共2页
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江西省信丰县积极探索送教上门“谁来送”“怎么送”“送什么”等关键问题,按照“找出来、安置好、强保障、有质量”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特教为支撑,普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送教模式,真正做到齐心合力打... 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江西省信丰县积极探索送教上门“谁来送”“怎么送”“送什么”等关键问题,按照“找出来、安置好、强保障、有质量”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特教为支撑,普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送教模式,真正做到齐心合力打通残疾儿童少年求学的“最后一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体系重构研究
13
作者 刘玉兰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社区康复服务是增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福祉的重要手段。基于LX街道残疾儿童和社区康复站的调查,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存在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主体单一的问题,使其无法有效满足残疾儿童的多元需要。发展性社会工作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 社区康复服务是增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福祉的重要手段。基于LX街道残疾儿童和社区康复站的调查,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存在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主体单一的问题,使其无法有效满足残疾儿童的多元需要。发展性社会工作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社区为基础、赋能和优势取向、综合性干预,标志着社会工作从临床干预范式向发展范式的转型。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实践要素有助于重构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形成以需要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以多元主体为支撑的残疾儿童分级评定与分类服务体系,这对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社会工作 残疾儿童 社区康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病床模式的综合性护理对长期卧床残疾儿童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爱明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病床模式的综合性护理对长期卧床残疾儿童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儿童福利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残疾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病床模式的综合性护理对长期卧床残疾儿童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儿童福利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残疾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家庭病床模式的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及患儿监护人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精细运动商评分[(90.58±4.16)分]、粗大运动商评分[(85.74±7.21)分]及总体运动商评分[(90.75±5.16)分]均高于对照组[(85.72±3.72)、(78.25±6.32)、(82.62±4.28)分],SAS评分[(22.73±0.33)分]及SDS评分[(35.23±0.16)分]均低于对照组[(46.20±0.63)、(42.21±0.13)分],患儿监护人护理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P <0.05)。结论 基于家庭病床模式的综合性护理在长期卧床残疾儿童中应用,可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卧床残疾儿童 基于家庭病床模式的综合性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及行动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晓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8,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行动战略。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 目的探讨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行动战略。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有关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数字健康以及身体活动与健康、高品质的体育教育、包容性教育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确定与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和行动战略。结果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主要涉及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实施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主要行动战略涉及6大项:强化法律和政策支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构建数字赋能的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服务体系、建立并实施数字赋能相关技术和伦理标准、促进儿童的数字融合,以及改善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与健康服务的监测和质量控制。结论本研究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从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对WHO、UNESCO、ITU和UNICEF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分析了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行动战略。本研究为制定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政策,推动数字赋能技术在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数字赋能 身体活动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随班到适宜: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历史嬗变、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建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5,共13页
2021年教育部出台政策明确提出要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推动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及随班就读模式转型升级。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方面先后开展了“去机构化”“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 2021年教育部出台政策明确提出要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推动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及随班就读模式转型升级。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方面先后开展了“去机构化”“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全纳教育”等实践探索,呈现了从单向推动到双向参与再到追求公平而优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以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主要目标,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合而不融”。新时代背景下,融合教育发展回归“适异而育”的核心本义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支持机制、加强对残疾儿童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表现评估、提高普通学校教师的融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营造残疾儿童适宜发展的融合教育生态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班就读 适宜融合 残疾儿童 融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现况研究
17
作者 孙瑞雪 薛佳琪 +6 位作者 潘玮 李鑫 丛梅 南春晓 王珊 祝丽玲 庞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通过对现有关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的服务类型、所属类别等进行分析,探讨各类型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总结其获得康复救助服务现状,分析需求与服务现状的差距,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发展。方法:回顾我国保障残疾儿童的法律法... 目的:通过对现有关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的服务类型、所属类别等进行分析,探讨各类型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总结其获得康复救助服务现状,分析需求与服务现状的差距,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发展。方法:回顾我国保障残疾儿童的法律法规、康复服务政策,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我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通过对2023年及202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社会公开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现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我国基本实现了残疾儿童康复“应救尽救”,初步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有部分地区已提高救助标准及拓宽救助范围,随着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的增高,该类型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也增加至5199所,以满足其需求。但现有康复服务仍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仅能提供康复救助的基本标准;偏远、经济落后地区定点机构数量少,农村尚没有定点服务机构;定点机构中医疗机构仅有1700所,能够在获得康复服务的同时享受医疗保障服务;各定点机构康复服务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障康复疗效的均衡性。结论:为达到2025年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5%以上,并享有效的康复干预,需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增加县级市及农村定点机构数量;扩大及优化康复服务内容,健全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需增加医疗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数量,加强残疾儿童康复医疗保障服务;加强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毕业后儿童康复相关继续教育;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满足残疾儿童的生活、教育、娱乐等多层级需要。全面促进医疗-康复-教育协同发展,全面促进残疾儿童功能最大化、提升活动参与度,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 残疾儿童 康复 政策 法律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18
作者 侯晶晶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高质量教育对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奠基作用,需要家庭与学校协同。较之残疾儿童的学校教育,其家庭教育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均较突出,主要面临经济状况、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新要求应对能力不足等困... 高质量教育对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奠基作用,需要家庭与学校协同。较之残疾儿童的学校教育,其家庭教育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均较突出,主要面临经济状况、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新要求应对能力不足等困境,其成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环境因素。鉴于此,应通过精准支持减轻残疾儿童父母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提升其教育效能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家庭教育 挑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等级评估指标研究
19
作者 唐仕元 赵婕 +3 位作者 卓燕 严小琴 高晓慧 沈剑娜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构建与完善重庆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等级评估指标,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头脑风暴、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访谈和测验法等进行研究,形成了包含“基础条件”“场地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置”“服务能力”“管理制... 为构建与完善重庆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等级评估指标,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头脑风暴、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访谈和测验法等进行研究,形成了包含“基础条件”“场地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置”“服务能力”“管理制度”及“质量监控”7个维度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等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能够有效地规范机构的建设,促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残疾儿童 康复机构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实践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川玲 关文军 +2 位作者 刘菁菁 高文君 迪丽努尔·艾赛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送教上门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呈现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过程及成效,发现存在政策落实有差距,执行效果有偏差;送教主体较单一,送教教师康复训练能力薄弱;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体系尚未完善,送教上门的支持保障体... 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送教上门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呈现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过程及成效,发现存在政策落实有差距,执行效果有偏差;送教主体较单一,送教教师康复训练能力薄弱;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体系尚未完善,送教上门的支持保障体系还需健全等问题。提出精准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送教工作扎实落地;深入推进送教团队建设,实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强化社会支持保障体系,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健康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