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脂肪率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滨 赵辉 +3 位作者 冷松 刘颖 孙广慧 于书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个体体脂肪率(BF%)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阐明BF%是不同性别体检者MS的判定因素之一。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904人,其中男性554人,女性350人。检测其BF%、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个体体脂肪率(BF%)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阐明BF%是不同性别体检者MS的判定因素之一。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904人,其中男性554人,女性350人。检测其BF%、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和血脂(BL)等指标,分析不同性别体检者各代谢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体检者各代谢指标与BF%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体检者BF%与MS的发病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体检者BF%判定MS的可靠性和适宜切点。结果:男性体检者SBP、DBP、FPG、BMI和WHR水平高于女性(P〈0.05)。男性体检者BF%低于女性(P〈O.05);男性和女性BF%分别与SBP(r=0.27,r=0.41)、DBD(r=0.27,r=0.34)、FBG(r=0.18,r=0.37)、总胆固醇(TC)(r=0.19,r=0.31)、甘油三酯(TG)(r=0.42,r=0.47)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17,r=0.33)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8,r=0.30)。在调整MS相关因素后,BF%仍为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0,95%CI 1.044~1.137),男性BF%异常升高发生MS的风险是BF%正常者的1.086倍(95%CI:1.0301.144),女性BF%异常升高发生MS的风险是BF%正常者的1.107倍(95%CI 1.027~1.192)。男性BF%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95%C10.665~0.754),BF%在29.050%为最佳切点值;女性BF%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49~0.873),BF%在38.550%为最佳切点值。结论:不同性别个体的BF%是MS的危险因素,对MS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肪率 肥胖 代谢综合征 性别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董剩勇 王曼柳 +2 位作者 孙晓楠 冯大跃 曾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416-4421,共6页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的差异,分析BMI和体脂肪率衡量肥胖程度发生矛盾时,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映CVRFs风险。方法选择2013年2—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人群共3 859例,进行横断...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的差异,分析BMI和体脂肪率衡量肥胖程度发生矛盾时,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映CVRFs风险。方法选择2013年2—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人群共3 859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肪率,常规方法测定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根据BMI和体脂肪率分为4组,第1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2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3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4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比较各组CVRFs情况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RFs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较女性身高、体质量、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体脂肪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4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肪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腰臀比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071、0.054,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63,P<0.05),与FPG、TC、TG、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0、-0.019、-0.021、0.016,P>0.05);体脂肪率与FPG、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0.038、0.078、0.051、0.07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50,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0.008,P>0.05)。男性较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升高(P<0.05)。4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腰臀比、体脂肪率与CVRFs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无论BMI如何,高体脂肪率与CVRFs风险相关;而无论体脂肪率水平如何,高BMI与CVRFs风险无关。在评估CVRFs风险时,体脂肪率优于B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肪率 质量指数 肥胖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人体脂肪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伟成 张鸣生 陈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生率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体脂率的测定对诊断肥胖症、评价人体的营养状况、体质状态、减肥效果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体脂率的测量受到普遍的关注。目前测量人体脂肪率的方法多种多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生率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体脂率的测定对诊断肥胖症、评价人体的营养状况、体质状态、减肥效果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体脂率的测量受到普遍的关注。目前测量人体脂肪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受到设备价格昂贵、有一定的辐射、准确性欠佳等诸多原因的限制。本文应用单频及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71例门诊患者进行体脂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体脂肪率 测量 营养状况 临床治疗 减肥效果 门诊患者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体质健康:从BMI与体脂肪率的差异谈起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强 龚建华 尹小俭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92,107,共9页
目的:基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脂肪率(BF%)不同肥胖分类标准的差异,考察儿童体质健康指标分布的异同。方法:以上海市393名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法,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测量,通过LMS法和线性... 目的:基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脂肪率(BF%)不同肥胖分类标准的差异,考察儿童体质健康指标分布的异同。方法:以上海市393名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法,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测量,通过LMS法和线性回归等方法,考察体征指标的分布特征。结果:基于BMI和BF%的不同分类标准,对应的腰围、基础代谢率、立定跳远等指标均反映出了较大差异,男、女生腰围、立定跳远、基础代谢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BMI与"金标准"BF%划分的儿童肥胖率不一致,对应的各项体征指标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质量指数 体脂肪率 肥胖 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脂肪率及腰高比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及其筛检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永春 曹兴国 +2 位作者 文静 李雪婷 孙琳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16-919,共4页
目的:评价体脂肪率(BF%)和腰高比(WHtR)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及其筛检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者2668例。检测身高、体质量、腰围、体成分及血脂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WHtR、BF%对高脂血... 目的:评价体脂肪率(BF%)和腰高比(WHtR)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及其筛检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者2668例。检测身高、体质量、腰围、体成分及血脂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WHtR、BF%对高脂血症的筛检率,用曲线下面积(AUC)表示。按年龄、腰围、体质指数(BMI)分层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F%、WHtR与高脂血症风险的关系。结果 BF%筛检高脂血症的AUC在女性和男性中均为0.79,高于WHtR和BMI。女性BMI<18.5和18.5-〈24 kg/m2组中,BF%超标组高脂血症风险高于BF%正常组,而WHtR与高脂血症发生无关。男性年龄≥40岁及腰围超标(≥85 cm)者中,BF%超标组高脂血症风险高于BF%正常组,而WHtR与高脂血症发生无关。结论 BF%对高脂血症的筛检价值优于WHtR和BMI。建议BMI<18.5和18.5-〈24 kg/m2的女性及年龄≥40岁或腰围≥85 cm的男性行体成分检查,提高筛检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肪率 高脂血症 腰高比 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女青年体型特征与体脂肪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甘应进 陈东生 刘运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1,共4页
利用马丁测量仪和体重脂肪率计测仪,选择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中、韩女性共400名,测出其躯体围度与体脂肪率等数据;通过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女性(20-39岁)体型特征与体脂肪率非常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 利用马丁测量仪和体重脂肪率计测仪,选择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中、韩女性共400名,测出其躯体围度与体脂肪率等数据;通过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女性(20-39岁)体型特征与体脂肪率非常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最后应用人体测量学理论得出结论:中韩两国女青年的平均肥胖指数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韩国女性的体脂肪率和体重指数(BMI)值略高于中国女性,该数据可为服装工业提供更精确的人体尺寸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肪率 型特征 测量学 重指数 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体脂肪率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澍 赵瑛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20-21,共2页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体脂肪率(FAT%),并对该两种肥胖指数进行比较;方法应用410GS型TATINA专业型体脂测定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脂肪率的测定。血液粘稠度、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体脂肪率(FAT%),并对该两种肥胖指数进行比较;方法应用410GS型TATINA专业型体脂测定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脂肪率的测定。血液粘稠度、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BMI和FA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MI和FA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0岁以上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FAT%存在显著差别,而BMI未见差异;结论BMI和FAT%不仅是肥胖的指标,对潜在的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性亦有预报作用;对于30岁以上女性,FAT%更能准确判断体脂含量和肥胖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脂肪率 重指数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个体体脂肪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黄绍鹏 周全 +2 位作者 张婵 杨锡仪 陈小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4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个体体脂肪率(BF%)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MS男性23例,MS女性29例,检测其BF%、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等指标,分析不同性别MS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个体体脂肪率(BF%)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MS男性23例,MS女性29例,检测其BF%、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等指标,分析不同性别MS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MS患者个代谢指标与BF%的相关性。结果男性MS患者BF%、BMI、SBP、DBP和TG均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BF%分别与BMI、SBP、DBP、TG和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性别个体的BF%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肪率 代谢综合征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3184名健康体检者体脂肪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乔永涛 刘惠双 +4 位作者 刘杰 霍仙娜 李澍君 赵茜 刘晓静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600-601,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人群体脂肪率的差别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不同性别、年龄段体脂肪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脂肪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 184名体检者,男性20~29年龄段的脂肪率与其...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人群体脂肪率的差别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不同性别、年龄段体脂肪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脂肪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 184名体检者,男性20~29年龄段的脂肪率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各年龄段脂肪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体脂肪率与年龄、身高、体重均存在线性关系:男性体脂肪率=62.384+0.441log体重-0.438身高+0.038年龄(F=1 403.52,P<0.01),女性体脂肪率=48.179+0.533log体重-0.0353身高+0.069年龄(F=1 802.73,P<0.01)。结论不同性别体脂肪率与年龄、身高、体重均存在线性关系,年龄、身高、体重是体脂肪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肪率 健康人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大学学生体脂肪率和体质指数的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元甲 李美子 +1 位作者 金钢铁 刘丽萍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对延边大学4 225名学生的体脂肪率和体质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重过轻的男女生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10.8%和23.5%,虽然有差异,但并不显著(P>0.05);标准体重的男女生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62.3%和63.2%,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对延边大学4 225名学生的体脂肪率和体质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重过轻的男女生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10.8%和23.5%,虽然有差异,但并不显著(P>0.05);标准体重的男女生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62.3%和63.2%,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和肥胖的男女生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20%和8.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提出大学生应建立正确的时尚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指数 体脂肪率 标准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丁舞对大学生BMI与体脂肪率的多维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丹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前拉丁舞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大学生的喜爱。本文通过对高校70名拉丁舞爱好者进行测试,分析比较拉丁舞运动者BMI指标与体脂肪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拉丁舞这种有氧运动对体重指标的影响具有多重意义,可以起到减少脂肪,匀称体形的作用。... 目前拉丁舞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大学生的喜爱。本文通过对高校70名拉丁舞爱好者进行测试,分析比较拉丁舞运动者BMI指标与体脂肪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拉丁舞这种有氧运动对体重指标的影响具有多重意义,可以起到减少脂肪,匀称体形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此项运动对健康、健美的价值,希望大学生长期坚持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 BMI 皮褶厚度 体脂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法测量儿童体脂肪率正常参考值
12
作者 李时莲 刘效兰 +5 位作者 张美和 何俐明 杨淑兰 穆丽苑 袁瑞玲 焦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22-823,共2页
目的 为评估肥胖儿童体脂肪率 ,建立身体组成成分正常参考值而进行电阻抗测儿童体脂肪率正常参考值研究。方法 于 1999年对北京地区 4~ 18岁男、女健康儿童 112 9名采用电阻抗法测量体脂肪率 ,从对象中抽出肥胖度在 - 2 0 %以上 ,+2 ... 目的 为评估肥胖儿童体脂肪率 ,建立身体组成成分正常参考值而进行电阻抗测儿童体脂肪率正常参考值研究。方法 于 1999年对北京地区 4~ 18岁男、女健康儿童 112 9名采用电阻抗法测量体脂肪率 ,从对象中抽出肥胖度在 - 2 0 %以上 ,+2 0 %以下的为正常群组 ,根据其性别年龄别归纳出体脂肪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 正常人群组 889名 ,男 4 35名 ,女 4 5 4名。男童 9岁以前 ,随年龄增长 ,体脂肪率呈下降趋势 ,9~ 11岁和 15~ 17岁体脂肪率明显增加。女童体脂肪率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体脂肪率在 5、6、9、10、15和 16岁时明显高于女童 ;女童体脂肪率在 13、14、17和 18岁时明显高于男童。结论 儿童体脂肪率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体脂肪率 儿童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肥胖和体脂肪率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守原 刘贯中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42-544,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超重和肥胖人数明显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肥胖是指与体重有关的脂肪含量百分比过多,带来诸多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病、癌症等,加重医疗负担[1-2]。年龄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随...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超重和肥胖人数明显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肥胖是指与体重有关的脂肪含量百分比过多,带来诸多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病、癌症等,加重医疗负担[1-2]。年龄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人体成分出现变化,比如肌肉丢失、脂肪增多等,导致脂肪堆积,体脂分布呈向心化趋势[3]。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肥胖发生率增加,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肥胖相关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因此,老年人肥胖是重要的干预方向,肥胖的评估是一切临床的基础,选取一种快捷、准确、无创的肥胖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脂肪率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球运动对中老年人群体脂肪率的影响
14
作者 魏星临 刘建宇 +1 位作者 刘黎明 胡彩凤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4期120-120,共1页
目的:观察网球运动对中老年人群体脂肪率的影响。方法:将40名肥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应用网球运动方法干预16周,对照组不作特殊干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体重、腰围、体脂肪率,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或... 目的:观察网球运动对中老年人群体脂肪率的影响。方法:将40名肥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应用网球运动方法干预16周,对照组不作特殊干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体重、腰围、体脂肪率,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或实验前后比较,运动组体重、腰围、体脂肪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网球运动能降低中老年体脂肪率,降低其因肥胖所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运动 中老年人 肥胖 体脂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臀比与血管弹性及体脂肪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杨 刘春田 +1 位作者 谢钧 焦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腰臀比对体脂肪率及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健康体检中年人,测量腰臀比、体脂肪率及动脉血管弹性[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进行评估)]。将腰臀比正常的6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腰臀比高于正常范围的60例受检者作...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腰臀比对体脂肪率及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健康体检中年人,测量腰臀比、体脂肪率及动脉血管弹性[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进行评估)]。将腰臀比正常的6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腰臀比高于正常范围的60例受检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受检者的体脂肪率及动脉血管弹性、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中体脂肪正常率及动脉血管正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腰臀比、PWV、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糖、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与体脂肪率、血管弹性硬化程度及体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35、0.189、0.146,P<0.05)。血管弹性硬化程度和腰臀比、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9、0.123、0.097,P<0.05)。结论中老年人腰臀比可作为体脂肪率及血管弹性硬化的早期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臀比 体脂肪率 血管弹性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场舞对哈尔滨市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骨密度和血管机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邹吉玲 吴晓华 +1 位作者 李军 伊剑 《冰雪运动》 2016年第6期86-89,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广场舞对哈尔滨市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FAT%)、骨密度(BMD)和血管机能(PWV、ABI)的影响,提高哈尔滨市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采用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广场舞对哈尔滨市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骨密度、血... 为了深入了解广场舞对哈尔滨市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FAT%)、骨密度(BMD)和血管机能(PWV、ABI)的影响,提高哈尔滨市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采用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广场舞对哈尔滨市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骨密度、血管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前脂肪处于标准健康的人数为33.2%,实验后增加到45.3%,增加了1 2.1%,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实验前骨密度T值为-1.06±0.8,实验后骨密度T值为-1.03±0.7,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组实验前,PWV测试值为1456.3±224.3,实验后测试值为1 244.2±243.3,实验后血管弹性数值较实验前减少了212.1±221.5,测试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血管ABI测试值为1.10±0.18,实验后测试值为1.13±0.13,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前后FAT%、BMD、PWV、ABI指标差异都不具有显著性。研究说明科学规律的广场舞能够有效降低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增加血管弹性,但是对于提高骨密度,改善血管阻塞程度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体脂肪率 骨密度 血管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体脂肪率在心血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依 方亮 +1 位作者 岳宏 蒋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探讨PWV、ABI及体脂肪率在早期心血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3年人体健康预警测评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参与亚健康测评的普通人群72... 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探讨PWV、ABI及体脂肪率在早期心血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3年人体健康预警测评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参与亚健康测评的普通人群72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利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百利达体成分检测仪、身高计对数据进行采集,利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受检人群总体的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3.6%,随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发生率基本呈递增趋势。体脂肪率与ba PWV和收缩压均有一定的弱相关性(r1=0.088,P1〈0.05;r2=0.292,P2〈0.01)。此外,ba PWV与收缩压相关性较强(r=0.652,P〈0.01),ABI与收缩压有较弱的负相关性(r=-0.074,P〈0.05)。与BMI指标相比,体脂肪率在预测动脉硬化显示出一定的灵敏性(44.9%)和较高的特异度(61.5%)。结论心血管风险与ba PWV、ABI和体脂肪率均有一定相关性。将ba PWV、ABI、体脂肪率与血压、心率等指标一起引入亚健康风险评价体系有利于对普通人群进行心血管风险早期评价及干预,以提高心血管亚健康测评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体脂肪率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和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老年人体脂肪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媛 唐文斌 李兴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探究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和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这2种方法测量老年人体脂肪率的应用价值,为老年人的健康筛查提供工具和方法。方法:在北京招募115例老年志... 目的:探究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和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这2种方法测量老年人体脂肪率的应用价值,为老年人的健康筛查提供工具和方法。方法:在北京招募115例老年志愿者,其中男性46人、女性69人,分别采用DXA法和BIA法进行体成分测量,运用SPSS 16.0和Med Calc统计软件分析2种方法测量体脂肪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采用DXA法和BIA法2种方法对老年人群的体脂肪率进行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男性、老年女性及全体老年受试者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7 9、0.905 8和0.936 5(P<0.01),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Bland-Altman分析发现,2种方法测得的老年男性、老年女性及全体老年受试者的体脂肪率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BIA和DXA测量老年人体脂肪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射线吸收法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老年人 体脂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体脂肪率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永江 苗海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960-961,共2页
我国糖尿病人群已达9420万,居世界首位。超重与肥胖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增加了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和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体脂肪率 重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肥胖的新指标——体脂肪率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关庆 小徐 《中老年保健》 2008年第9期29-30,共2页
测量人体体重和脂肪有多种方法,如标准体重法、体重指数法(BMI)、腰围或腰臀围比法、皮肤皱褶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等。近几年已有不少医院.特别是一些健康体检中心采用人体脂肪测定仪直接测量人体脂肪.即体脂肪率(用%表示;英... 测量人体体重和脂肪有多种方法,如标准体重法、体重指数法(BMI)、腰围或腰臀围比法、皮肤皱褶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等。近几年已有不少医院.特别是一些健康体检中心采用人体脂肪测定仪直接测量人体脂肪.即体脂肪率(用%表示;英文缩写为FAT)。人体脂肪测定仪的大小如同轻便式体重仪.只需输入年龄、性别、身高.站在测定仪平台上,即可显示体重、体脂肪率和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测定仪 体脂肪率 重指数法 肥胖 评估 皮下脂肪厚度 直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