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人B细胞淋巴瘤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高磊 周倩 +2 位作者 钱卫珠 范晓强 郭亚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1864-1867,1881,共5页
目的:以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为基础,研究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内、体外活性,评价该抗体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人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体内实验:建立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5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进行实验。用TUNE... 目的:以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为基础,研究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内、体外活性,评价该抗体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人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体内实验:建立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5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进行实验。用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并绘制肿瘤体积曲线和裸鼠体质量曲线。体外实验:用CellTiter96 AQueous非同位素细胞增殖试验试剂盒检测抗CD20单克隆抗体、化疗和联合化疗对Raji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并绘制剂量反应曲线。结果:体内实验:鼠抗人CD20单抗组及嵌合CD20抗体组均出现大量肿瘤细胞凋亡。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体质量下降明显,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发现鼠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及嵌合型CD20抗体均可增加Raji细胞对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敏感性。结论:CD20单克隆抗体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诱发大面积肿瘤细胞凋亡,能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敏感性,且较常规化疗毒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人b细胞淋巴瘤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红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OCI-LY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鹏飞 陈娟娟 +2 位作者 尹俊杰 李冰 郭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0-1345,共6页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OCI-LY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阐明柔红霉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耐药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OCI-LY7细胞分为0、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OCI-LY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阐明柔红霉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耐药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OCI-LY7细胞分为0、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水平。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柔红霉素组、柔红霉素+空载体组和柔红霉素+survivin组,按照上述方法检测survivin过表达后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 mg·L^-1组比较,处理48 h后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柔红霉素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柔红霉素组比较,柔红霉素+survivin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红霉素可诱导OCI-LY7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b细胞淋巴瘤 柔红霉素 细胞凋亡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调控TNFAIP3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琰 王升 +1 位作者 郭芳 王改锋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用200、400、600和800μg/ml黄芪处理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24、48、72 h,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对Raji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 目的研究黄芪对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用200、400、600和800μg/ml黄芪处理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24、48、72 h,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对Raji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测定600μg/ml黄芪处理后Raji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Raji细胞中TNFAIP3、Cyclin D1、P21、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黄芪处理后,Raji细胞中Cyclin D1、Bcl-2表达下调,p21、Bax表达上调,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黄芪可促进Raji细胞中的TNFAIP3的表达,抑制TNFAIP3可逆转黄芪对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黄芪通过促进TNFAIP3表达抑制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黄芪对人B细胞淋巴瘤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人b细胞淋巴瘤 Raji 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血清中BCL2与SOX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4
作者 李闪宜 张鑫 +3 位作者 李震 高琪 李艳杰 陈晓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Y框蛋白11(SOX1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72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 目的: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Y框蛋白11(SOX1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72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BCL2、SOX11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BCL2、SOX11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BCL2、SOX11表达在评估HCC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血清BCL2与Child-Pugh分级、AST、ALT、ALP、GGT之间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X11与ALT、ALP、GGT之间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11高低表达组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BCL2与SOX11在HCC患者血清中均为高表达,有望成为预测HCC患者肝功能的有效指标。此外,BCL2可能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 Y框蛋白1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在B淋巴瘤细胞系NF-κB和AP-1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 张烜 +1 位作者 曾小峰 张奉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6-720,共5页
目的利用人B淋巴瘤细胞系模型探讨TRAF6在调控NF-κB和AP-1信号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将融合有黄色荧光素(YFP)的功能缺失型TRAF6(DN-TRAF6)质粒和小干扰RNA-TRAF6质粒转染至人类B淋巴细胞系,过夜培养后经流式细胞仪或G418筛选阳性转染细胞... 目的利用人B淋巴瘤细胞系模型探讨TRAF6在调控NF-κB和AP-1信号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将融合有黄色荧光素(YFP)的功能缺失型TRAF6(DN-TRAF6)质粒和小干扰RNA-TRAF6质粒转染至人类B淋巴细胞系,过夜培养后经流式细胞仪或G418筛选阳性转染细胞,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研究TRAF6对NF-κB通路中IκBα磷酸化和转录因子(P65,P50和c-Rel)向细胞核内转移以及AP-1通路中ERK、JNK、P38磷酸化和转录因子(C-FOS,C-JUN,ATF和CREB)向细胞核内转移等的影响。结果B细胞过度表达DN-TRAF6或转染小干扰RNA-TRAF6均可抑制IκBα和JN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65、P50、c-Rel和c-Fos、C-JUN的核内转录。结论TRAF6可选择性地作用于人B淋巴细胞的NF-κB和AP-1信号传导系统中部分激酶,在上述两条信号系统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b淋巴细胞 TRAF6 NF-Κb信号通路 AP-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重建SCID小鼠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冬青 白连钧 +3 位作者 刘庆丰 崔莲仙 何维 巴德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4-296,T004,共4页
目的在免疫重建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的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方法将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为:(1)实验组:在每只SCID小鼠的腹腔内接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 目的在免疫重建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的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方法将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为:(1)实验组:在每只SCID小鼠的腹腔内接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1周后,腹腔接种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悬液;(2)不经任何处理的SCID小鼠对照组;(3)腹腔接种人PBMC的SCID小鼠对照组;(4)腹腔接种EBV悬液的SCID小鼠对照组。每日观察小鼠的健康情况,于免疫重建的第5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腹腔各脏器的肿瘤形成情况,并用HE染色、组织化学以及PCR方法鉴定所长肿瘤的特性。结果4周后,在接种EBV的免疫重建SCID小鼠的腹腔中可形成(35±12.5)mm3大小的肿瘤,多位于肝脏,而对照组均未见有肿瘤生长;HE染色表明,所长的肿瘤均为高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瘤;组织化学实验表明,肿瘤细胞均可表达CD19、CD20、CD45RA分子和EB病毒编码的蛋白;PCR检测显示,肿瘤组织的DNA在269bp处出现特异的EBV扩增条带。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重建SCID小鼠的人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为研究人类肿瘤免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免疫重建 SCID小鼠 人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T细胞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俞敬 何宋兵 朱新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8-422,共5页
滤泡辅助T(T follicular helper,Tfh)细胞是一种新的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能持续分泌趋化因子受体5(CXC receptor 5,CXCR5),后者与趋化因子CXC配体13(chemokine CXC ligand 13,CXCL13)结合后使Tfh细胞迁移至滤泡区参与生发中心的形成。... 滤泡辅助T(T follicular helper,Tfh)细胞是一种新的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能持续分泌趋化因子受体5(CXC receptor 5,CXCR5),后者与趋化因子CXC配体13(chemokine CXC ligand 13,CXCL13)结合后使Tfh细胞迁移至滤泡区参与生发中心的形成。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T cell co-stimulator,ICOS)与CD40L共同作用下,Tfh细胞分泌关键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21(interferon-21,IL-21)发挥重要的免疫作用,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B-cell lymphoma 6 protein,Bcl-6)是其重要的转录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f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其在肿瘤中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文中主要对Tfh细胞的发育分化、主要特性、相关因子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T细胞 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 细胞介素-21 Interferon-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腹癌组织中HHLA2、Ezrin、Bcl-2的表达特点
8
作者 祁紫娟 姜峰奇 赵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壶腹癌组织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缔合蛋白2抗体(HHLA2)、埃滋蛋白(Ezrin)、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壶腹癌患者52例。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标本中取适量的壶腹癌组织和距离肿瘤病灶约2 cm... 目的探讨壶腹癌组织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缔合蛋白2抗体(HHLA2)、埃滋蛋白(Ezrin)、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壶腹癌患者52例。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标本中取适量的壶腹癌组织和距离肿瘤病灶约2 cm处的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HHLA2、Ezrin、Bcl-2表达情况。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出院后对患者进行3 a随访,记录生存情况。结果壶腹癌组织中HHLA2、Ezrin、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HHLA2阳性率在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情况的壶腹癌患者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LA2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壶腹癌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rin、Bcl-2阳性率在不同淋巴结转移、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的壶腹癌患者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Bcl-2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的壶腹癌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壶腹癌患者3 a生存率为71.15%(37/52)。HHLA2、Ezrin、Bcl-2阳性的壶腹癌患者3 a生存率明显低于HHLA2、Ezrin、Bcl-2阴性的胃癌患者(log-rank χ^(2)分别为13.528、16.705、12.911,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HLA2、Ezrin、Bcl-2在预测壶腹癌患者生存情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0.05),其中,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壶腹癌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50,95%CI:0.895~0.983,P<0.001)。结论壶腹癌组织中HHLA2、Ezrin、Bcl-2高表达,且与病理参数和生存情况相关,联合检测对患者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癌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缔合蛋白2 埃滋蛋白 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胰岛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余丽菲 夏宁 +3 位作者 梁瑜祯 邝晓聪 陈维平 蒙元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19-1823,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高糖条件下对大鼠胰岛功能及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48 h,按培养液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葡萄糖5.6 mmol/L)、高糖组(葡萄糖15.6mmol/L)、IGF-1组(葡萄糖15.6 mmol/L+IGF-1 10 ng...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高糖条件下对大鼠胰岛功能及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48 h,按培养液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葡萄糖5.6 mmol/L)、高糖组(葡萄糖15.6mmol/L)、IGF-1组(葡萄糖15.6 mmol/L+IGF-1 10 ng/mL),检测项目(1)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放射免疫法、免疫组织化学法;(2)胰岛细胞凋亡:Hoechst33342染色免疫荧光法、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胰岛素分泌量、细胞内胰岛素表达率明显减少(P<0.05);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人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2(Bcl-2)表达率明显减少(P<0.05);细胞核碎裂固缩多,核仁消失核膜变形分泌颗粒减少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与对照组及高糖组比较,IGF-1组胰岛素分泌量、胰岛素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胰岛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糖组但高于对照组(P<0.05)、Bcl-2表达率高于高糖组但低于对照组(P<0.05);核碎裂、核固缩少,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及分泌颗粒数量相对增加。结论 IGF-1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及抗细胞凋亡作用,这种功能可能与诱导抗凋亡因子Bcl-2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凋亡 人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过表达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10
作者 黄红 王吉利 +2 位作者 柴爽 万雷 黄宏兴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909-912,共4页
目的构建人B细胞淋巴瘤-2(Bcl-2)过表达载体p ENTER-Bcl2,检测其在人成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q PCR扩增Bcl2全长c DNA,构建表达载体p ENTER-Bcl2,经测序证实后将其转染至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中,利用q PCR和We... 目的构建人B细胞淋巴瘤-2(Bcl-2)过表达载体p ENTER-Bcl2,检测其在人成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q PCR扩增Bcl2全长c DNA,构建表达载体p ENTER-Bcl2,经测序证实后将其转染至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中,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利用MTT检测细胞活性。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构建的p ENTER-Bcl2载体表达与实验设计相符;Ad-Bcl2组Bcl2 mRNA表达较NC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高(P均<0.01);Ad-Bcl2组Bcl2蛋白表达较NC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高(P<0.05,P<0.01);与NC对照组比较,Ad-Bcl2感染细胞活性增强(P<0.05)。结论构建的p ENTER-Bcl2能在MG63细胞中过表达Bcl2;AdBcl2可以提高细胞的活性,这为研究Bcl-2在骨质疏松发生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表达人b细胞淋巴瘤-2载体 人成骨肉细胞MG63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治疗对Raji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鲍勇 范建中 +2 位作者 李克 李川 杨俊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声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 目的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声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对照处理后培养24,48h后,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后培养24h的Raji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细胞表面光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示,次声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有明显减少,细胞核呈均质化,胞质呈出芽脱落。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处理(次声信号声强级均小于90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改变细胞膜的突起,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人b淋巴细胞株Raji细胞 凋亡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治疗对B淋巴瘤Raji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建中 张积仁 +2 位作者 李克 鲍勇 杨俊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B淋巴瘤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应用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次声信号源发生装置,次声组细胞培养皿置于超净台中的次声治疗仪下,发射头... 目的探讨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B淋巴瘤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应用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次声信号源发生装置,次声组细胞培养皿置于超净台中的次声治疗仪下,发射头距液面为1.5~2cm,使用次声治疗档位3(主频范围:4~20Hz,声强〈90dB),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然后分别培养24和48h。对照组置于超净台中时,次声治疗仪处于关机状态,其余处理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假处理后即刻以及培养24和48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的变化。结果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次声组与对照组活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尽管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的坏死细胞、各期凋亡细胞比率均小于10%,且各组总体差别不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120min且培养24h的细胞形态完整,但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正常的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光滑。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声强级小于90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人b淋巴细胞株Raji细胞 细胞
原文传递
USP47通过促进抗凋亡蛋白表达介导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
13
作者 童桐 秦星 +3 位作者 谢非 蒋英英 石剑波 张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441,共8页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47(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47,USP47)对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梯度增加顺铂浓度,构建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耐药株中...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47(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47,USP47)对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梯度增加顺铂浓度,构建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耐药株中USP47的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USP47基因过表达或敲除的稳转细胞株,MTT法检测USP47表达升高或降低对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并检测USP47对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USP47对抗凋亡蛋白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和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 xL(recombinant human B-cell leukemia/lymphoma 2 xL,Bcl-xL)的表达及泛素化水平的影响。结果·USP47在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中显著高表达;过表达USP47后,顺铂对头颈鳞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明显升高,而敲除USP47可以降低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IC50;过表达USP47的头颈鳞癌细胞,其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均被抑制,而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强。USP47基因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抗凋亡蛋白XIAP和Bcl-xL的表达量。泛素化测定证实了USP47通过降低XIAP和Bcl-xL蛋白的泛素化水平从而导致其表达量升高,而敲低XIAP和Bcl-xL基因表达水平可以阻断USP47基因过表达诱导的顺铂耐药性。结论·USP47通过降低XIAP和Bcl-xL蛋白的泛素化修饰水平,提高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介导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抑制USP47的表达对降低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47 顺铂耐药 头颈鳞癌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 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tion and selection of immunized Fab phage display library against human B cell lymphoma 被引量:7
14
作者 Yongmei Shen Xiaochun Yang +3 位作者 Ningzheng Dong Xiaofang Xie Xia Bai Yizhen Shi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50-660,共11页
The approval of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s a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 cell lymphoma has led to new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Production ofmonoclonal antibodies by t... The approval of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s a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 cell lymphoma has led to new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Production ofmonoclonal antibodies by the traditional hybridoma technology is costly, and the resulting murine antibodies often have the disadvantage of triggering human anti-mouse antibody (HAMA) response. Therefore recombinant Fab antibodies generated by the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can be a suitable alternative in managing B cell lymphoma. In this study, we extracted total RNA from spleen cells of BALB/c mice immunized with human B lymphoma cells, and used RT-PCR to amplify cDNAs coding for the κ light chains and Fd fragments of heavy chains. After appropriate restriction digests, these cDNA fragments were successively inserted into the phagemid vector pComb3H-SS to construct an immunized Fab phage display library. The diversity of the constructed library was approximately 1.94× 10^7. Following five rounds of biopanning, soluble Fab antibodies were produced from positive clones identified by ELISA. From eight positive clones, FabC06, FabC21, FabC43 and FabC59 were selected for sequence analysis. At the level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the variable heavy domains (VH) and variable light domains (VL) were found to share 88-92% and 89-94% homology with sequences coded by the corresponding murine germline gen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reactivity with membrane proteins of the B cell lymphoma was demonstr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se immunized Fab antibodies may provide a valuable tool for further study of B cell lymphoma and could als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diseas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cell lymphoma FAb phage display library pComb3H-SS ve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的生物活性及细胞毒作用
15
作者 王志爽 李新灵 +1 位作者 邵晓枫 任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3种培养基对细胞因子诱导免疫细胞在增殖、免疫表型、杀伤、因子分泌等多方面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MD-CM-STM-N、AIM-V与RPMI 1640培养基经过CD3McAb、IL-2、IFN-γ诱导并培养。用台盼蓝活细... 目的:探讨3种培养基对细胞因子诱导免疫细胞在增殖、免疫表型、杀伤、因子分泌等多方面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MD-CM-STM-N、AIM-V与RPMI 1640培养基经过CD3McAb、IL-2、IFN-γ诱导并培养。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测定多种癌细胞杀伤,ELISA双抗夹心法测分泌IFN-γ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结果:与RPMI 1640组相比,MD-CM-STM-N和AIM-V组细胞快速增殖期延长至第13天。其中MD-CM-STM-N组最终扩增量最高,杀伤活性亦有明显提高(P<0.05),CD8+、CD3+、CD56+的表达率也明显增加(P<0.05);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时间延长。结论:无血清培养基MD-CM-STM-N、AIM-V诱导免疫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表达率、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RPMI1640培养基,在增殖能力方面MD-CM-STM-N更具优势,为细胞因子诱导免疫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生物活性 人b淋巴细胞 人红白血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MKN-45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小蒨 任翠翠 +4 位作者 唐锐 曹睿琳 孙苗 刘子源 窦建卫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 以P53/人B细胞淋巴瘤-xL(Bcl-xL)信号通路为基础,探讨白藜芦醇对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MKN-45细胞,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5、10、20、40、80μg·mL^(-1))分别干预细胞24、48、72 h,采用细胞增殖实验... 目的 以P53/人B细胞淋巴瘤-xL(Bcl-xL)信号通路为基础,探讨白藜芦醇对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MKN-45细胞,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5、10、20、40、80μg·mL^(-1))分别干预细胞24、48、72 h,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设空白组和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30、20、10μg·mL^(-1)),干预MKN-45细胞48 h, 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53、Bcl-xL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中P53、Bcl-xL 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能明显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与空白组比较,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细胞的细胞核逐渐皱缩,甚至破裂;两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53的表达均增加,Bcl-xL的表达均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可激活MKN-45细胞中P53/Bcl-xL信号通路,增加P53的表达,降低Bcl-xL的表达,从而诱导MKN-45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胃癌 MKN-45细胞 增殖 凋亡 P53 人b细胞淋巴瘤-xL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 被引量:7
17
作者 延亮 刘鉴 +1 位作者 闫曙光 范玉霞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672-2676,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 cell lymphoma protein,Bcl-6)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140例脾虚湿...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 cell lymphoma protein,Bcl-6)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140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67例。对照组仅予以氯雷他定颗粒治疗,体质量≤30 kg的患儿每次5 mg,体质量30 kg以上的患儿,每次10 mg,饭后温水溶解服用,每天1次。研究组采用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皮损面积、瘙痒程度、中医证候评分、皮损状态、临床疗效、免疫指标、IFN-γ、Bc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皮损面积、瘙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皮损面积大于研究组,瘙痒程度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皮损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证候评分、皮损状态均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M、IgG水平均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IFN-γ、Bc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研究组,Bcl-6水平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健脾祛湿方 脾虚湿蕴证 免疫球蛋白 Γ干扰素 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