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核伦理研究的局限及其超越--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
1
作者 冯昊青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8,共8页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核时代”的存在样态,其间衍生的核伦理问题关乎人类安全、福祉与命运,需要相应的方法予以研究解决。但西方核伦理研究范式却罔顾人类已然成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事实,囿于国家利己主义方法的流弊,局限颇多,...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核时代”的存在样态,其间衍生的核伦理问题关乎人类安全、福祉与命运,需要相应的方法予以研究解决。但西方核伦理研究范式却罔顾人类已然成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事实,囿于国家利己主义方法的流弊,局限颇多,未能充分发挥核伦理研究与实践的应有功效,因而需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对之加以重构。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就是要以维护人类作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意识、价值立场、道德标准、思维逻辑、理论话语、分析框架和道德理想图景为依凭展开核伦理的研究与实践。纲领性言之,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就是要把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视为最高核伦理实体,把维护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普遍安全和利益当作首要核伦理原则,并将推进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核伦理实践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全球体育安全治理体系及中国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苓 孙晋海 +2 位作者 罗亮 国世林 杨沛然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50,共12页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变革的三重时代背景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阈进行全球体育安全治理具有深刻时代意义。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思想遵循、构建原则、目标导向、...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变革的三重时代背景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阈进行全球体育安全治理具有深刻时代意义。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思想遵循、构建原则、目标导向、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5个维度,研究构建命运与共、安危紧连、共建共享的全球体育安全治理体系,揭示体系构建及运行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全球体育安全治理中国路径,一是预判风险:以国家体育安全为关键点,不断强化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的风险研判意识;二是防范风险:以区域体育安全为连接点,推动构建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多边主义安全大局;三是化解风险:以全球体育安全为生长点,推动完善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安全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全球体育安全治理 中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东的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伟建 唐志超 +1 位作者 吴磊 刘胜湘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157,共3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全球的变化发展,更需要用全新眼光和思维看待和思考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的中东,进而抓住中国中东外交的新机遇。在重大变化方面,美国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将中东作为开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全球的变化发展,更需要用全新眼光和思维看待和思考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的中东,进而抓住中国中东外交的新机遇。在重大变化方面,美国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将中东作为开展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美国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阻止中国“填补权力真空”,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限制于低端层次。中国不认可美方关于战略竞争的定义,继续稳步推进既定中东政策,同时积极回应来自美方的围堵打压,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新机遇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加强能源合作,遵循“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治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中东安全治理观逐渐成熟,中东安全治理进入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东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向度
4
作者 刘祎 《江南论坛》 2024年第10期57-62,共6页
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向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希冀实现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并存的格局。但是,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面临诸多安全问题。为实现人类... 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向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希冀实现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并存的格局。但是,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面临诸多安全问题。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愿景,破除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困境,完善安全理念、明确安全主体、兼顾安全议题、促进安全合作、强化安全保障等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遍安全 全球安全赤字 全球安全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
5
作者 陈婷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意蕴,为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新的视域和重要指引,明确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遵循和深刻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意蕴,为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新的视域和重要指引,明确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遵循和深刻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重要指引,是对国家安全发展形势的新特点、新目标、新任务的准确把握,对推动构建平等公正、互利共赢、和平安全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体国家安全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伊朗核问题:演变、困境与出路
6
作者 邢文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伊朗核问题历经了核计划诞生、核研发重启、核问题危机化、核谈判陷入博弈困境四个阶段。美伊关系是影响伊朗核问题走向的重要因素;伊朗能否遵守现行国际准则左右了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路径;伊朗能否与域内国家改善关系影响到伊朗核问题的... 伊朗核问题历经了核计划诞生、核研发重启、核问题危机化、核谈判陷入博弈困境四个阶段。美伊关系是影响伊朗核问题走向的重要因素;伊朗能否遵守现行国际准则左右了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路径;伊朗能否与域内国家改善关系影响到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进程。当前,伊朗核问题的解决面临着美国单边霸权、全球安全赤字加重、地区治理机制碎片化等多重困境。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行动指南,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倡导对话协商、大国协作,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多边治理,为解决伊朗核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多边治理的路径反映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和国际秩序观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伊朗问题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安全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圣荣 《当代世界》 CSSCI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全球安全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相辅相成、彼此呼应。中国在以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具有周边外交的优先性、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需求、既往安全合作经验积累和中国践行新安全观的决心坚定等有利因素,... 全球安全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相辅相成、彼此呼应。中国在以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具有周边外交的优先性、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需求、既往安全合作经验积累和中国践行新安全观的决心坚定等有利因素,但也面临域外大国恶性竞争、领土和海洋权益纠纷以及机制的碎片化和低效化等挑战。面对周边安全议题的联动性和复杂性特征,中国需寻求“维护共同安全”契合点,提升各国对全球安全倡议认可度;利用现有周边安全机制,处理好系列“大三角”关系;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抓手,在澜湄和中亚地区打造示范样板;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优化大国协调和机制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 周边命运共同体 安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核安全公众沟通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俭 韦舒月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7期44-45,共2页
核安全公众沟通是社会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核安全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存在片面性、方法陈旧等问题。构建“命运共同体下的核安全公众沟通机制”,从促进各参与主体之间双向多维沟通、创新公众沟通渠道以... 核安全公众沟通是社会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核安全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存在片面性、方法陈旧等问题。构建“命运共同体下的核安全公众沟通机制”,从促进各参与主体之间双向多维沟通、创新公众沟通渠道以及完善核安全公众沟通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可以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在核安全的公众沟通中的共建共治共享,促进核安全公众沟通健康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命运共同体 公众沟通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核安全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耦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振中 袁勤 刘镇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2,共4页
习近平核安全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产生于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都是为了寻求人类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前进道路。两者之间既互为手段,也互为目的,存在着相互作用、千丝万缕的紧密耦合性。本文从时代背景、... 习近平核安全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产生于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都是为了寻求人类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前进道路。两者之间既互为手段,也互为目的,存在着相互作用、千丝万缕的紧密耦合性。本文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主要内容三个层面分别对习近平核安全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进行了理论发展的脉络分析,分析了两者之间在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方式方法上的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耦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会钧 戴薇薇 刘红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4,共6页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核安全领域提出的新理念。虽然实现这一理念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从共同体实践模式、国家合作、共同利益观和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具有可行性。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扩大国...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核安全领域提出的新理念。虽然实现这一理念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从共同体实践模式、国家合作、共同利益观和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具有可行性。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深化国际合作方式;强化国家责任,提高国际道德和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核安全体系建设;培育核安全文化,增强核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命运共同体 挑战 可行性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辩证意蕴——基于生态政治哲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方世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从生态政治哲学的分析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全人类面临共同的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交织重叠这个重大问题又必须依赖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有着强烈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将人类命运特别是作为影响人类... 从生态政治哲学的分析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全人类面临共同的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交织重叠这个重大问题又必须依赖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有着强烈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将人类命运特别是作为影响人类命运的最为基础性的人类生命安全问题始终置于生态环境之中予以谋划的理念,体现了从全人类整体安全出发思考的一种以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有机统一而呈现出来的大生态安全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了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命安全辩证统一的重大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命安全是"同一个安全"即系统整体安全中的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政治哲学 生态安全 生命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全球资源环境安全文化构建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郇庆治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十九大报告对"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明显呈现为它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念与战略的升级版或2.0版。这不仅表现在它被明确纳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体系之下,也体现在它的三个内容层面或维度(核心理... 十九大报告对"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明显呈现为它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念与战略的升级版或2.0版。这不仅表现在它被明确纳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体系之下,也体现在它的三个内容层面或维度(核心理念、话语体系与制度构想、战略举措)的更加完整清晰。因而,从现在起特别值得关注的应是这一理念与战略在现实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尽管这绝不意味着对它本身的理论探讨就不再重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系统性国际关系理念与战略的成功实施,所需要的一个前提性条件是它的至少上述三个内容层面或维度的完整性和相互间契合性。而具体到自然生态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积极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基础性方面是努力传播、示范与营造一种全球资源环境安全(共同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资源环境安全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 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项目 环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安全治理:态势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能武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4,F0003,共15页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来看,各国以太空力量为基础的权力互动在凸显少数大国权力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大国安全竞争关系。太空力量易于非对称反制,相互确保脆弱有利于增强太空国家间的危机稳定性。太空力量具有典型的高科技集成特征,...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来看,各国以太空力量为基础的权力互动在凸显少数大国权力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大国安全竞争关系。太空力量易于非对称反制,相互确保脆弱有利于增强太空国家间的危机稳定性。太空力量具有典型的高科技集成特征,技术突袭或颠覆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太空国家间的军备竞赛稳定性。太空力量以信息沟通等方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加深各国间的依赖关系,太空领域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克服安全治理中的集体困境。由于太空力量的战略性意义和全球性实质,各国太空安全互动在增强大国间战略稳定性的同时,也会因技术变革、主体增多、观念多元导致诸多不确定性,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于太空国际安全治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太空安全治理面临诸多路径选择。国际社会应从太空权力结构的现实出发,联合抵制太空单一霸权,强化太空探索利用命运与共的特征,推动太空治理朝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方向发展,最终助推太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力量 权力结构 太空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印度洋海上安全治理机制创新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亮 《学术探索》 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
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重要性突显以及中国在印度洋战略利益的增加,中国参与印度洋海上安全治理机制创新势在必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印度洋海上安全治理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利于在印度洋形成具有包容性、动员性... 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重要性突显以及中国在印度洋战略利益的增加,中国参与印度洋海上安全治理机制创新势在必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印度洋海上安全治理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利于在印度洋形成具有包容性、动员性、规范性的合作共赢新机制,从而解决现有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优化印度洋海上安全状况。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印度洋海上安全的利益攸关者,有理据亦有责任推动构建"印度洋海上安全共同体",实现自身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上安全 治理机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宣言
15
作者 朱光强 《求知》 2024年第6期24-26,共3页
2023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提出十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间,中国不仅从理论上科学阐释了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也用实际行动推动着世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目标。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 2023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提出十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间,中国不仅从理论上科学阐释了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也用实际行动推动着世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目标。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份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公共产品 全球安全 携手同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代化之路 全球文明 共建“一带一路” 科学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外语教育文化安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巧慧 《理论观察》 2020年第1期158-160,共3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心系人类共同发展,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强国际影响力。随着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我国文化安全危机在不断加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语言生态,语言多元化受到空前的挑战。因此,提高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国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心系人类共同发展,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强国际影响力。随着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我国文化安全危机在不断加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语言生态,语言多元化受到空前的挑战。因此,提高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语教育 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7
作者 张瑞才 冯燕梅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1期26-33,共8页
“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国际和全球层面的体现,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国际和全球层面的体现,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一世界”的“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以胸怀天下的情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思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这“三大倡议”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框架,“三大倡议”之间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系统回答“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提供了答案。揭示“三大倡议”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价值旨归,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途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倡议 安全倡议 文明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生态向度解读
18
作者 包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习近平系统阐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根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愿景,深度聚焦人类历史进程和国际社会面对的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中国方案... 习近平系统阐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根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愿景,深度聚焦人类历史进程和国际社会面对的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中国方案。以生态向度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个世界”的建设,是以实现全球范围平衡发展为目标,在遵循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规律基础上,最终实现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彰显中国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大国担当以及对国际格局演变与世界发展态势的全盘把握,彰显推动“五个世界”建设的生态平衡取向与评价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向度 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政治安全理念创新的伦理意旨
19
作者 高振岗 雷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
一个国家维护领土完整性、国内政治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诉求几乎与国家的出现相生相伴。政治安全与伦理恰当有极强的相关性,政治安全可以为伦理生长提供可能空间,伦理恰当又可以反过来润滑各种政治关系,促进国家政治安全。当前,中国从... 一个国家维护领土完整性、国内政治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诉求几乎与国家的出现相生相伴。政治安全与伦理恰当有极强的相关性,政治安全可以为伦理生长提供可能空间,伦理恰当又可以反过来润滑各种政治关系,促进国家政治安全。当前,中国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渴望和平的伦理价值目标出发,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人民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安全新理念,具有深厚的伦理底蕴,而其在中国的现实转化也有坚实的物质后盾、政治保障和精神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安全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成与新安全观总体性内联初探——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勇 甘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4,共12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联系,具有马克思主义在方法论与方法上的性质,符合马克思主义"总体论"方法的基本认识,具有对新时代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提出并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树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联系,具有马克思主义在方法论与方法上的性质,符合马克思主义"总体论"方法的基本认识,具有对新时代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提出并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势中,对中国如何处理好国际事务和保证国家安全两大方面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其基本构成具有科学性并厚重的底蕴,五大构成的总体性使得其内涵精炼且外延宽阔;总体国家安全观,总结和提炼了对国家安全的十一大方面,强调要予以总体把握和统筹,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高瞻远瞩地处理好安全事务,在共同体的构建之中,依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夯实自身基础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体论方法 马克思主义 共同体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