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中止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平 韩艳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6,153,共8页
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将中止犯与未遂犯的竞合形态的类型仅限定于不能犯的某种特定情形,不够全面,遗漏了其他三种类型;再者,关于中止犯与未遂犯的竞合形态的性质的各种学说均有失偏颇,既不能与有关犯罪形态的理论相衔接,也有悖于现行刑法... 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将中止犯与未遂犯的竞合形态的类型仅限定于不能犯的某种特定情形,不够全面,遗漏了其他三种类型;再者,关于中止犯与未遂犯的竞合形态的性质的各种学说均有失偏颇,既不能与有关犯罪形态的理论相衔接,也有悖于现行刑法的规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引入大陆法系的准中止犯制度,对准中止犯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中止犯与未遂的竞合 中止犯 未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中止犯概念及在我国刑法中的倡导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彬 华启和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39-41,共3页
准中止是不具备中止成立的条件犯罪行为,但却按照中止处罚的情形。在实践中,准中止一般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由被害人或第三人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另一是由犯罪行为的性质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准中止犯理论符合我国中止犯... 准中止是不具备中止成立的条件犯罪行为,但却按照中止处罚的情形。在实践中,准中止一般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由被害人或第三人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另一是由犯罪行为的性质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准中止犯理论符合我国中止犯存在的理论基础,也与我国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内涵契合,它有利于减少刑法适用上的冲突,从而实现我国的刑罚目的。因此,我国刑法理论宜倡导准中止犯的概念并在立法中加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中止犯 因果关系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止犯的类型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止犯划分为预备中止、着手中止、实行中止与既遂后的中止,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一般中止犯与准中止犯,不可罚的中止与可罚的中止,造成损害的中止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等多种类型。对中止犯的类型作...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止犯划分为预备中止、着手中止、实行中止与既遂后的中止,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一般中止犯与准中止犯,不可罚的中止与可罚的中止,造成损害的中止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等多种类型。对中止犯的类型作出新的划分,有助于司法实践正确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中止犯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犯罪中止和中止犯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4
作者 黄开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犯罪中止行为是法律和社会赞许、支持的行为,与中止犯(犯罪行为)有着质的区别。立法者应当在价值取向上把中止犯的存在范围限定在严重犯罪之中和犯罪过程中的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中止犯的成立条件不能混同于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我... 犯罪中止行为是法律和社会赞许、支持的行为,与中止犯(犯罪行为)有着质的区别。立法者应当在价值取向上把中止犯的存在范围限定在严重犯罪之中和犯罪过程中的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中止犯的成立条件不能混同于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我国刑法关于中止犯的规定存在若干弊端,应当进行修改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 中止犯 中止犯的成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准中止犯——兼评大陆法系中止未遂的有效性要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玲 高峰 刘天虹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准中止犯是指在行为人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过程中,主观上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犯罪行为,客观上对于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付出了真挚与积极的努力,只是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犯罪结果不发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准用中止犯的处罚原则的情形。... 准中止犯是指在行为人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过程中,主观上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犯罪行为,客观上对于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付出了真挚与积极的努力,只是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犯罪结果不发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准用中止犯的处罚原则的情形。准中止犯的立法例表明大陆法系刑法在中止未遂的有效性要件上出现松动,是主观主义刑法立场的体现。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不承认准中止犯,但我国刑法在对待中止犯问题上历来持主观主义立场,因此准中止犯的立法能为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中止犯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止犯减免处罚之根据——以比较刑法为视角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望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7,共8页
域外关于中止犯的处罚根据主要有客观未遂说和主观未遂说,而主客观相统一的罪责理论才是我国中止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唯一正当依据。关于中止犯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的理由,域外主要有金桥理论、恩惠或褒奖论、刑罚目的论、责任论;而追求公... 域外关于中止犯的处罚根据主要有客观未遂说和主观未遂说,而主客观相统一的罪责理论才是我国中止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唯一正当依据。关于中止犯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的理由,域外主要有金桥理论、恩惠或褒奖论、刑罚目的论、责任论;而追求公平正义的刑事政策价值才是中国内地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此外,对于中止与未遂区别难题——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应当坚持以是否存在"意志以外原因+现实危险性"来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并将其作为认定中止犯的补充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减免处罚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中止犯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左禄山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4-69,共6页
"准中止犯"是由被害人的行为、第三人的行为、客观情况的介入或行为性质所致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其主观特征表现为犯罪中止行为是基于行为人意志所为,其客观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做出了真挚努力但其防止行为与犯罪既遂结果不发... "准中止犯"是由被害人的行为、第三人的行为、客观情况的介入或行为性质所致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其主观特征表现为犯罪中止行为是基于行为人意志所为,其客观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做出了真挚努力但其防止行为与犯罪既遂结果不发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准中止犯是中止犯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应该在相关的法条中对其明确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中止犯 未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止犯的处罚根据检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东 李运才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34-38,共5页
关于中止犯处罚减免的根据,大陆法系的刑法研究比较深入,大体可以分为:刑事政策说、法律说和合并说。在这些观点中,相对而言合并说考虑比较周全。国内学者关于中止犯的处罚根据的论述相对较少,因此,国外学者的深入论述值得借鉴,但必须... 关于中止犯处罚减免的根据,大陆法系的刑法研究比较深入,大体可以分为:刑事政策说、法律说和合并说。在这些观点中,相对而言合并说考虑比较周全。国内学者关于中止犯的处罚根据的论述相对较少,因此,国外学者的深入论述值得借鉴,但必须考虑“水土不适”的问题,不能盲目照搬。国内较有力的学说认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中止行为使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降低,减免刑罚有利于鼓励中止行为。但这一观点并未找出对中止犯减免处罚的真正的、实质性的根据。行为人“犯意”主动、及时、彻底的消除应是对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本原因所在,其他根据都是从这个根本原因中派生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处罚根据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刑事政策对中止犯的立法推进 被引量:1
9
作者 杜雪晶 肖茜莹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5,共4页
轻罪刑事政策是针对轻罪予以处置的刑事策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纳入轻罪范畴的情形都可以通过"轻轻"进行处理,即通过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和非监禁化等途径实现对犯罪人的制裁。在刑法体系里,由于中止犯的法律品性是可以宽赦... 轻罪刑事政策是针对轻罪予以处置的刑事策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纳入轻罪范畴的情形都可以通过"轻轻"进行处理,即通过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和非监禁化等途径实现对犯罪人的制裁。在刑法体系里,由于中止犯的法律品性是可以宽赦的,因此,大部分中止犯都可以纳入轻罪的框架内。中止犯是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下减免刑事处罚,这为适用轻罪刑事政策奠定了法理基础,通过对预备阶段的中止非犯罪化、借鉴准中止制度扩大中止犯的犯罪圈等策略,实现轻罪刑事政策对中止犯的立法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中止犯 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晟源 周伟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69,共6页
关于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无论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刑事政策说、责任减少说、违法性减少说、危险消灭说和合并说,还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综合说和主观犯意说,其基本刑法思想无不印痕着西方刑法哲学新、旧派对立统一的思想运动轨迹,因... 关于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无论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刑事政策说、责任减少说、违法性减少说、危险消灭说和合并说,还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综合说和主观犯意说,其基本刑法思想无不印痕着西方刑法哲学新、旧派对立统一的思想运动轨迹,因之,上述学说均未能科学回答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的问题。事实上,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原则是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的理论基础;行为人主观上撤回犯意与客观上的中止行为二者的有机统一,应是对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法律事实根据;预防与报应的双重需要又是中止犯之刑罚减免的刑事政策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减免处罚根据 主客观相统一 法律事实根据 政策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基于主观主义立场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东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3,共7页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在中止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德日研究路径下各派学说因刑法规定和犯罪论体系差异,无法与我国刑法语境相衔接。中止犯乃主观主义刑法的产物,但目前研究多持客观主义立场,存在立场偏差。转换语境之后,通过与预备犯...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在中止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德日研究路径下各派学说因刑法规定和犯罪论体系差异,无法与我国刑法语境相衔接。中止犯乃主观主义刑法的产物,但目前研究多持客观主义立场,存在立场偏差。转换语境之后,通过与预备犯、未遂犯对比分析,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应为责任减少说与刑罚目的说之并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处罚根据 立场选择 语境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绑架罪特殊中止犯的设立——由“善良绑匪”案引发的刑法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雪梅 谢雄伟 《时代法学》 2008年第3期62-67,共6页
绑架罪的既遂以绑架行为实际控制人质,将人质置于行为人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因此,根据我国中止犯的一般理论,行为人绑架犯罪既遂以后又释放人质的不能构成中止犯,属于犯罪既遂后的悔罪表现。为了保障人质的生命、身体安全,鼓励犯罪人... 绑架罪的既遂以绑架行为实际控制人质,将人质置于行为人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因此,根据我国中止犯的一般理论,行为人绑架犯罪既遂以后又释放人质的不能构成中止犯,属于犯罪既遂后的悔罪表现。为了保障人质的生命、身体安全,鼓励犯罪人及时放弃犯罪,防止社会危害性扩大,对于绑架犯罪既遂后释放人质的情形,国外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已经将其作为特殊中止犯加以规定。从刑事政策及中止犯的立法宗旨考虑,我国刑法也有必要将绑架犯罪既遂后释放人质的情形增设为特殊中止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罪 中止 特殊中止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中止犯刑事责任的争议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诗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43,共9页
当行为人已经完成犯罪的预备行为,而基于自动性没有进一步实施犯罪的,这应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吸收犯。预备行为后进入实行过程中的,也应当被认定为吸收犯。对“犯罪人为了中止犯罪,而实施了某种手段行为,然而该手段行为又构成另一犯罪的... 当行为人已经完成犯罪的预备行为,而基于自动性没有进一步实施犯罪的,这应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吸收犯。预备行为后进入实行过程中的,也应当被认定为吸收犯。对“犯罪人为了中止犯罪,而实施了某种手段行为,然而该手段行为又构成另一犯罪的既遂犯”这一情形的处理,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中止犯与未遂犯竞合”的情况下,对行为人应当按照犯罪未遂处理。将中止犯中的“损害”限定于刑法规范禁止的侵害结果是不够全面的。犯罪中止中的“损害”应当理解为可以为刑法所评价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物质损失。中止犯中的“损害”限于被害人本人。对中止犯的处罚不应当以未遂犯、预备犯作为比较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刑事责任 罪竞合 减轻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简单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中止犯罪的刑事责任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海燕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8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共同罪人 中止 危害结果 中止犯 罪行为 防止 危害行为 继续实施 罪结果 共同故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止犯与罪体形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159-161,共3页
中止犯是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一种停止形态,以罪体形态为视角,研讨中止犯的存在范围,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正确认定中止犯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成立中止犯的罪体形态有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和举动犯;不能成立中止犯的罪体... 中止犯是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一种停止形态,以罪体形态为视角,研讨中止犯的存在范围,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正确认定中止犯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成立中止犯的罪体形态有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和举动犯;不能成立中止犯的罪体形态为结果要件犯、情节犯、情节加重犯和结果加重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罪体形态 结果加重 停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止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彬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10-15,39,共7页
由于各种原因,各国中止犯在立法方式、法律性质、成立要件及刑事责任方面差异甚大。我国有必要参照国外中止犯的相关立法与理论,采取中止犯与未遂犯混合规定方式并将预备中止犯非犯罪化,增设准中止犯,在采取必减免制的同时增加中止犯与... 由于各种原因,各国中止犯在立法方式、法律性质、成立要件及刑事责任方面差异甚大。我国有必要参照国外中止犯的相关立法与理论,采取中止犯与未遂犯混合规定方式并将预备中止犯非犯罪化,增设准中止犯,在采取必减免制的同时增加中止犯与既遂犯的转化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罪化 既遂 立法方式 未遂 成立要件 法律性质 减免 国有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止犯的减免处罚根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昭武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4-69,共6页
中止犯的减免处罚根据是中止犯研究的首要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影响到对中止犯的成立要件、适用范围,甚至减免标准的看法。之所以出现理论上的分歧,主要源于对违法性与责任事后是否可能发生变化、中止未遂与障碍未遂在违法性... 中止犯的减免处罚根据是中止犯研究的首要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影响到对中止犯的成立要件、适用范围,甚至减免标准的看法。之所以出现理论上的分歧,主要源于对违法性与责任事后是否可能发生变化、中止未遂与障碍未遂在违法性上有无差异等前提性问题的认识不一。事实上,之所以必要性地减免中止犯之刑,首先是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同时也因为减少了违法性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减免处罚根据 刑事政策 违法性减少 责任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止犯处罚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彬 李旭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关于中止犯处罚 ,我国学者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从刑法的发展看 ,中止犯处罚应明确并规定中止犯与既遂犯竞合处罚原则 ,对损害主要限于有形、物质损害并辅之于无形、非物质损害。而其减免处罚根据在于报应为主。
关键词 中止犯 立法 损害 减免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止犯的减免处罚根据——以被害人为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永升 安军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8-35,共8页
当前关于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的研究主要以犯罪行为人为视角展开的,这种研究路径存在着诸多缺陷。法律说主张中止犯的违法性或责任低于未遂犯,这是对中止行为性质的误判,中止行为作为一种量刑情节无法回溯性地减少业已存在的违法性或责任... 当前关于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的研究主要以犯罪行为人为视角展开的,这种研究路径存在着诸多缺陷。法律说主张中止犯的违法性或责任低于未遂犯,这是对中止行为性质的误判,中止行为作为一种量刑情节无法回溯性地减少业已存在的违法性或责任;量刑目的说和中止动机说都以中止犯缺乏预防必要性为由对其免除刑罚,但是仅依据中止犯在犯罪过程中的表现就推定中止犯缺乏预防必要性,可谓"大胆的猜测"。应该转变研究路径,将关注重点转向被害人,以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法益的救助效果来认定中止犯是否成立以及刑罚减免的适用问题,以深化对中止犯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犯 减免处罚根据 中止行为 被害人视角 法益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