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农业改进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珉 盛邦跃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0,共6页
1932年,中央农业实验所(以下简称中农所)成立,这个全国性农业科研机构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业科研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工作和成就,促进了近代中国农业技术改进。
关键词 中央农业实验所 近代中国 农业科研机构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农业实验所科研活动记事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彦威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8年第1期52-61,共10页
中央农业实验所于民国21年(1932年)成立后,在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开展了多项科研活动。同时发表了多篇论著,对指导农业科研和生产实践起了积极的作用。此间,还聘请了多名外国学者来华指导。
关键词 中央农业实验所 育种 水稻 小麦 棉花 科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央农业实验所的水稻改良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邵金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389-8391,共3页
用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对我国的水稻进行改良,这方面工作的全面启动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关系十分密切。在归国农学留学生的推动下,民国时期成立了中央农业实验所,作为农业科研与领导机构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我国水稻改良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 用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对我国的水稻进行改良,这方面工作的全面启动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关系十分密切。在归国农学留学生的推动下,民国时期成立了中央农业实验所,作为农业科研与领导机构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我国水稻改良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以该所为基地的全国水稻改良工作,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改良 中央农业实验所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农业实验所在中国近代作物学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丽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7-154,160,共9页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产生,它引领着中国近代作物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中央农业实验所的领导下,开展作物学研究,征集优良作物品种,进行作物品种分类,改进栽培耕作方法,选育稻...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产生,它引领着中国近代作物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中央农业实验所的领导下,开展作物学研究,征集优良作物品种,进行作物品种分类,改进栽培耕作方法,选育稻麦棉等良种。它汇聚、培养优秀人才,聘任外国著名专家,是作物学发展的人才基地;积极推广良种和作物栽培技术,开展国内外作物学交流,创办刊物,出版论著。它的创建,提高了作物生产水平,对中国近代作物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作物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农业实验所 近代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农业实验所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宇石 吴元厘 黄侃如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2年第3期59-65,共7页
本文重点介绍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西迁重庆的经过和迁渝后概况及其主要成绩.
关键词 中央农业实验所 抗日战争时期 农业实验机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及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木子 夏如兵 《古今农业》 2022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成立于1930年的金陵大学农学院是中国近代最有成效的农业高等教育基地之一。1932年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国民政府实业部主办的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中央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双方在中国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 成立于1930年的金陵大学农学院是中国近代最有成效的农业高等教育基地之一。1932年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国民政府实业部主办的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中央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双方在中国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外交流、经济调查、农业推广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提供了近代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的范本,开创了校所合作进行农学研究的新方式,共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业和农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大学农学院 中央农业实验所 校所合作 近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近代农学研究体制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珉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0,127,共5页
成立于1932年1月的中央农业实验所,隶属于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为国家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及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农业最高机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农学研究开始走上体制化的发展道路。中央农业实验所与国家权力之间保持彼此依赖... 成立于1932年1月的中央农业实验所,隶属于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为国家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及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农业最高机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农学研究开始走上体制化的发展道路。中央农业实验所与国家权力之间保持彼此依赖和同构互融的关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学研究体制官办集中的色彩,与此同时,中央农业实验所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国家对其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尊重。中央农业实验所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活动和交流,在中国近代实验农学发展方面表现卓越,同时它还指导、联络全国农业科研组织,协助筹设各省农业改进机关和农事实验场。上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农业实验所 近代 农学体制化
原文传递
民间语文资料:汇报013号 接收“中央农业实验所”的一份总结
8
作者 姜庆刚 《天涯》 2015年第3期90-92,共3页
(1949)对中农所情况的分析中农所的优点:1.中农所在过去是一个全国性的最高农业研究机关,成立历史很久,图书、仪器设备很优良,技术人员也很集中,原来共有二百多人,他们的工作态度是不错的,都刻苦耐劳,中农所过去十七年间的实验工作... (1949)对中农所情况的分析中农所的优点:1.中农所在过去是一个全国性的最高农业研究机关,成立历史很久,图书、仪器设备很优良,技术人员也很集中,原来共有二百多人,他们的工作态度是不错的,都刻苦耐劳,中农所过去十七年间的实验工作对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是有成就的。2.中农所的职责大部分都是技术人员,事业性很强,虽然有很多驻外站,可还是有很多继续留在南京,继续研究工作,在形势最紧急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所里的财产,并且事先将最重要的仪器、图书花费很大的力气搬运进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农业实验所 研究机关 农业生产 技术人员 工作态度 工作事务 研究工作 农业新品种 仪度 劳动态度
原文传递
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莉芳 汪洁 +1 位作者 辛红霞 孙洪武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7-69,共3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院)前身是1932年原国民政府创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全国最早具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架构的农业科研单位。目前是江苏省政府直接领导的拥有13个专业研究所、11个农区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江苏省 档案信息化建设 兼职档案员 农业科研单位 农业科学院 档案室 档案工作 中央农业实验所 档案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志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1,共7页
近代以来,农科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科技近代化进程。近代农科留学生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科学救国"的愿望,在农业科技体制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组织、创办中... 近代以来,农科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科技近代化进程。近代农科留学生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科学救国"的愿望,在农业科技体制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组织、创办中华农学会等全国性农业学术团体,创办《中华农学会报》、《林学》、《畜牧兽医》等农业科学刊物;组建中央农业实验所等全国性农业科研机构,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创建新系科,编写新教材,积极投身到近代中国农业新学科的开拓之中,在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农业 农科留学生 中华农学会 中央农业实验所 农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农业调查资料的评价与利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幸穗 《古今农业》 1999年第3期15-26,共12页
一、民国时期的主要农业调查资料 在今天可资利用的民国时期农业史研究资料中,数量最大、价值较高的当推这一时期各种各样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尽管由于调查主持者的主观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调查的方法和调查的内容侧重点不... 一、民国时期的主要农业调查资料 在今天可资利用的民国时期农业史研究资料中,数量最大、价值较高的当推这一时期各种各样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尽管由于调查主持者的主观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调查的方法和调查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基本上都采用了经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或多或少地包含了某些科学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村调查 调查资料 “满铁” 中国农村 农业生产 农业 农村复兴委员会 中央农业实验所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中国农业科技的改良与推广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本世纪30年代,中国传统农业处于严重的窘困状态,“复兴农村”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南京国民政府和一些民间机构,为解脱农业生产每况愈下的困境和农村破产导致社会动荡的危机,曾大力进行过农业科技的改良与推广。这些活动究竟... 本世纪30年代,中国传统农业处于严重的窘困状态,“复兴农村”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南京国民政府和一些民间机构,为解脱农业生产每况愈下的困境和农村破产导致社会动荡的危机,曾大力进行过农业科技的改良与推广。这些活动究竟如何运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的,以往缺乏系统切实的研究。从科学社会学角度视察,农业科学技术要为农业生产作出贡献,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符合国情的高质量农业科研成果,二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推广体系,三是农民应有接受新科技的心态和具备使用新科技的财力、物力和文化素质。这三者虽缺一不可,而要具备这三个基本条件又取决于政府的相关政策。本文即以此为内容进行考察,进而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中央农业实验所 中国农业科技 三十年代 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 全国经济委员会 棉业试验场 乡村建设 中国传统农业 3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农业政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松庆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4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初建时期 农村复兴委员会 全国经济委员会 中央农业实验所 农民银行 农业生产 农产品 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 黄河水利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贵州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1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贵州农业 中央农业实验所 贵州中南部 农业科技 灌溉工程 贵州省 现代科学技术 合作金库 现代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业史事分类编年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楷 《古今农业》 1998年第2期71-84,共14页
八、土壤肥料之部1905年 洋商在上海等地推销化肥。 1906年济南的济农公司经销进口的化学肥料;1907年德商礼和洋行在上 海印发《格致肥料改良农务种植全书》,这是一本向华人推销化肥的宣传品。 1910年或稍前,广州市内已有两三家商店出... 八、土壤肥料之部1905年 洋商在上海等地推销化肥。 1906年济南的济农公司经销进口的化学肥料;1907年德商礼和洋行在上 海印发《格致肥料改良农务种植全书》,这是一本向华人推销化肥的宣传品。 1910年或稍前,广州市内已有两三家商店出售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植物病虫害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中央农业实验所 农田水利工程 农业 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 金陵大学 农林部 拖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农业推广政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中福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考察了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推广政策,肯定其在农业经济史和农业科技史上起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其成效甚微的原因。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农业推广政策 中央农业实验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业史事分类编年
17
作者 章楷 《古今农业》 1998年第3期82-100,共19页
1843年 我国的“九斤黄鸡”运往伦敦,为英国女王加冕献礼。 “九斤黄鸡”体大内美,国外用来作为育种的材料。1870年 上海辟为租界后渐有西洋奶牛运来上海。“爱夏”奶牛就在这年引入上海。1872年 我国“狼山鸡”传往英国。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国近代 农业 农林部 制种场 改良蚕种 蚕业 中央农业实验所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职业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贵州农业改进所”对贵州农业经济开发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孔玲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0-95,共6页
长期以来,贵州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直至20世纪30年代,全省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刀耕火种”、“轮歇丢荒”、“广种薄收”的原始型农业生产阶段。 七·七事变后,由于贵州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基地,贵州经济获得... 长期以来,贵州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直至20世纪30年代,全省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刀耕火种”、“轮歇丢荒”、“广种薄收”的原始型农业生产阶段。 七·七事变后,由于贵州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基地,贵州经济获得较大发展。1937年底,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吴鼎昌“调主黔政”,以“革新贵州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进后方生产,加强抗战力量“为其主要施政方针,与中央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往复磋商,于1938年4月1日建立“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简称农改所),专负改进全省农业之责。所有经费由贵州省政府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平均负担,技术方面则由中央农业实验所派员协助。所内先后设置了农艺、森林、园艺、农作物病虫害、畜牧兽医、蚕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研究等系及农业推广委员会共九个机构。以引进、改良、推广农作物和畜禽品种为中心,开展各种农业科学试验工作。该所成立以后对贵州农业经济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农业 抗战时期 中央农业实验所 经济开发 贵州经济 农作物病虫害 经济作物 贵州省 农家品种 贵州企业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事纪要(续) 被引量:2
19
《古今农业》 1995年第4期57-76,81,共21页
民国十六年(1927) 陈一得以私人名义在昆明钱局街136号创办“一得测候所”。中央大学农学院育成水稻新品种“帽子头”。丁颖在广东茂名公馆圩建立中山大学南路稻作试验场,是为我国第一个稻作试验基地。
关键词 国民政府 中央农业实验所 试验场 陕甘宁边区 土壤调查 农学院 水土保持 职业学校 广西 水稻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业史事分类编年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楷 《古今农业》 1997年第4期72-85,共14页
三、经济作物品种改良之部 说明:本编年分“棉作”及“其他经济作物”两部分。其他经济作物包括大豆、花生、油菜、甘蔗、糖用甜菜及烟草6种作物。关于棉作病虫害防治及棉业合作等将列入有关编年中,本编年从略。
关键词 中央农业实验所 棉业试验场 中国近代 农业 金陵大学 小麦品种 马铃薯品种 糖用甜菜 美棉 华商纱厂联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