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国时期中央农业实验所的水稻改良述论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对我国的水稻进行改良,这方面工作的全面启动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关系十分密切。在归国农学留学生的推动下,民国时期成立了中央农业实验所,作为农业科研与领导机构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我国水稻改良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以该所为基地的全国水稻改良工作,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
邵金凯
机构地区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系与社会学系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389-8391,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水稻改良
中央农业实验所
民国时期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0
参考文献
10
1
周拾禄.三十年来之中国稻作改进[J].中国稻作,1948,7(1).
2
赵连芳.水稻育种之理论与实施.中华农学会报,1933,(14):36-279.
3
丁颖. 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南路稻作育种场报告[ R] .1928 :29- 89.
4
中央农业实验所稻作系. 中央农业实验所稻作系1937 至1947 年工作总报告特刊[ R] .1949 .
5
柯象寅.本所的改良稻种.农报,1945,(10):28-36.
6
赵连芳.介绍早稻良种“南特号”.农报,1940,5:28-30.
7
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农所西迁经过.中华农学会报,1949,(164):64-64.
8
中央农业实验所.本所沿革及西迁经过.中央所简讯,1949,(9):2-2.
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院友录[ M] . 南京: 二档馆档案,1934 .
10
安宇,赵师红.
农学留学生与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水稻的改良与推广[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19-12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丁颖.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J].农业学报,1957,8(3):243-260.
2
[4]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
周拾禄.三十年来之中国稻作改进[J].中国稻作,1948,7(1).
4
[3]丁颖.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南路稻作育种场报告[R].南路稻作育种场(第2号),1928.
5
中农所稻作系编.中央农业实验所稻作系1937至1947年工作总报告特刊[J].中国稻作,1949,8(56).
6
杨开渠.单季稻双季两熟稻经济栽培比较试验[J].中华农学会报,1963,.
7
[12]沈学年.作物栽培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
8
杨守仁.稻作问答[J].农报,1943,.
9
毛福全.一年来之江西省第三行政区农业推广[J].农业院讯,1942,3(1-2):10.
10
丁颖.中国水稻品种的生态类型及其与生产发展的关系[J].作物学报,1964,3(4):357-363.
共引文献
3
1
安宇,赵师红.
农学留学生与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水稻的改良与推广[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19-124.
被引量:3
2
沈志忠.
农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J]
.安徽史学,2009(5):5-11.
被引量:7
3
李占华,盛邦跃.
丁颖科学精神解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78-81.
同被引文献
51
1
谢华安,张建福,王乌齐,郑家团,黄庭旭.
超级稻育种实践和前景[J]
.分子植物育种,2006,4(z1):4-10.
被引量:32
2
咸金山.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J]
.中国农史,1988,7(1):54-63.
被引量:7
3
孙义伟.
本世纪前五十年我国水稻育种的产生和发展[J]
.中国农史,1987,6(3):45-49.
被引量:13
4
章楷.
新中国成立前半个多世纪中我国作物育种事业概述[J]
.中国农史,1984,3(2):51-60.
被引量:5
5
王利华.
晚清兴农运动述评[J]
.古今农业,1991(3):42-47.
被引量:4
6
方福平.
宏观政策对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影响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9):11-15.
被引量:19
7
方福平,王磊,廖西元.
中国水稻生产波动及其成因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5(6):72-78.
被引量:36
8
李自典.
中央农业实验所述论[J]
.历史档案,2006,19(4):113-120.
被引量:3
9
唐志强,肖克之.
西方近代农学对清末社会的影响[J]
.农业考古,2007(4):77-85.
被引量:6
10
戴春芳,贺小斌,冷崇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J]
.价格月刊,2008(6):5-12.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
1
方福平,程式华.
水稻科技与产业发展[J]
.农学学报,2018,8(1):100-106.
被引量:61
2
邓丽群.
中央农业实验所在中国近代作物学发展中的作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147-154.
被引量:1
3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稻米,2021,27(4):17-21.
被引量:51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
肖捷,林建强,付爱民,麦国勋,杨文升.
超级稻金农丝苗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8(7):19-19.
被引量:1
2
方华舟.
水稻秸秆堆沤肥对优质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33(2):5-12.
被引量:2
3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中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绿色趋势[J]
.生命科学,2018,30(10):1146-1154.
被引量:28
4
孙海峰,孙晓全,张浩,张中南,张伟,马刘正,商俊娟,王博博,胡建东.
不同耕作施肥方式的水稻营养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52(4):566-574.
5
方华舟,项智锋.
水稻秸秆堆沤肥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8,24(6):26-29.
被引量:4
6
董世杰,鲁屹,唐婉莹,刘琪,程梦笛,张庆国,杨书运,马友华.
聚天门冬氨酸钙盐对水稻田面水中三氮动态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6):208-213.
被引量:6
7
房振兵,潘高峰,汪本福,陈波,范兵,赵沙沙,田永宏.
基于穗重对长江中下游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4):74-78.
被引量:1
8
吕凤,杨帆,范滔,刘京,李乾,王林刚,龙晓波.
1977-2018年水稻品种审定数据分析[J]
.中国种业,2019(2):29-40.
被引量:23
9
方华舟,项智锋.
水稻秸秆堆沤肥对优质水稻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1):62-70.
被引量:9
10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向镜,张义凯,王亚梁.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J]
.中国稻米,2019,25(3):1-5.
被引量:16
1
廖伏明.
IRRI水稻改良的新趋向[J]
.杂交水稻,1995,10(4):34-36.
2
郑康乐,黄宁.
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前景[J]
.遗传,1997,19(2):40-44.
被引量:49
3
M·Wissuwa.
水稻耐缺磷基因型的变异和在水稻改良时的开发潜力[J]
.国外作物育种,2001,20(3):10-10.
4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
5
马洪爱,马洪文,殷延勃,陈晓军.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J]
.宁夏农林科技,2007,48(4):43-44.
被引量:3
6
王忠华,舒庆尧,夏英武.
基因工程在水稻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1999,15(2):5-8.
被引量:28
7
杨珉,盛邦跃.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农业改进[J]
.农业考古,2012(3):45-50.
被引量:4
8
潘学彪,RushMiltonC.
两个水稻改良抗源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7,18(2):1-6.
被引量:17
9
万华.
深水水稻改良品种[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5(11):13-14.
10
张廷兵,杨树华,李四清,胡小琼.
水稻改良强化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07,1(6).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