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历史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以中国民族史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航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6期181-184,共4页
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以宝贵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进取精神共同参与到缔造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视域下,提升教材质量,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视野,构建校园主课堂、田野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三元融合... 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以宝贵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进取精神共同参与到缔造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视域下,提升教材质量,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视野,构建校园主课堂、田野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三元融合”教育模式,深化高校中国民族史课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进大学生“五个认同”与“四个自信”,提升教学系统性、科学性与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元融合 文化认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杰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7-30,共4页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徐杰舜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作为中国民族史学的重头,在20世纪已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木文从对中国民族史研究在20世纪发展的轨迹入手,试对其在21世纪发展的走向作出分析,就教于方...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徐杰舜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作为中国民族史学的重头,在20世纪已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木文从对中国民族史研究在20世纪发展的轨迹入手,试对其在21世纪发展的走向作出分析,就教于方家。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民族研究 走向分析 中国民族史 中国人种西来说” 21世纪 人类学理论 少数民族 中国人类学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及其对中国民族史学科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光 赵永忠 《学术探索》 2007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在20世纪初期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梁启超开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其目的是想激活中国人的自觉意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但客观上却在民族概念、民族源流、民族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为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 在20世纪初期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梁启超开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其目的是想激活中国人的自觉意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但客观上却在民族概念、民族源流、民族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为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最早提出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概念,把民族史作为中国史研究的核心,认为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民族史研究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吕思勉的“四裔”观——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肖红兵 李小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71-76,共6页
"四裔"是中国传统史学中少数民族史书写的特定术语,亦是吕思勉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吕著特别是《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浸染着中国传统史学的"四裔"观。吕思勉更以纯粹的史学精神、翔实而系统地考证了中国"四裔&... "四裔"是中国传统史学中少数民族史书写的特定术语,亦是吕思勉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吕著特别是《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浸染着中国传统史学的"四裔"观。吕思勉更以纯粹的史学精神、翔实而系统地考证了中国"四裔"诸族的源流、演变和相互关系,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古代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历史面貌,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裔 华夏民族 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历史书写——以吕思勉的两部中国民族史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方素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6-150,共5页
20世纪初以来,在新史学和国史重建潮流的带动下,中国民族史研究迅速发展,四五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近代学术范式意义的民族史论著。吕思勉的《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民族演进史》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文通过时这两部中国民族史... 20世纪初以来,在新史学和国史重建潮流的带动下,中国民族史研究迅速发展,四五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近代学术范式意义的民族史论著。吕思勉的《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民族演进史》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文通过时这两部中国民族史的特色及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立场及其理论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 中国民族演进 民族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四个共同”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范式转换的方法论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艳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统一多民族”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其历史进行研究的结构范式既有阶段性的时代特征,更直接相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品质与建设质量。从中国民族史研究学术史的发展看,基于中国历史实践的习近平“四个共同”重要论述作为方法论,对于实... “统一多民族”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其历史进行研究的结构范式既有阶段性的时代特征,更直接相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品质与建设质量。从中国民族史研究学术史的发展看,基于中国历史实践的习近平“四个共同”重要论述作为方法论,对于实现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范式转换,重新构建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叙述重点和展开主线,从而深刻揭示贯穿中国各民族形成、发展脉络中共同体属性逐渐萌生并不断增强的历史客观性,深刻揭示长时段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民族的演化流变过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之间的内在同一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范式转换 “四个共同” 方法论价值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中国早期民族史学科的构建──以林惠祥著《中国民族史》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日本以及西方史学理论的不断传入,中国学术界按照西方学科模式对各个学科进行重组,而中国民族史学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林惠祥先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民族史进行分析归纳,构建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民族史学科的新型框架。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民族 学科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尽火传 继长增高——书《中国民族史》后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21-123,共3页
江应梁主编、林超民副主编的《中国民族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最近问世了。这是我国民族史著作林中一株挺出的新秀,值得我们为之庆贺。 说它是一株挺出的新秀并非虚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江应梁主编、林超民副主编的《中国民族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最近问世了。这是我国民族史著作林中一株挺出的新秀,值得我们为之庆贺。 说它是一株挺出的新秀并非虚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解放以来,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皆欣欣向荣,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各民族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和团结合作。在这种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民族 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 林超 师道 中央王朝 新秀 分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及其新时代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艳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60-66,共7页
通过对中国民族史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历程具有阶段性的时代特征,其范式内涵亦关涉中华民族的凝聚品质。古代关于“五方之民”的载录安排与“天下观”统摄下的华夷共同体相适应,为王朝的皇权统治服务;近代的中国民族... 通过对中国民族史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历程具有阶段性的时代特征,其范式内涵亦关涉中华民族的凝聚品质。古代关于“五方之民”的载录安排与“天下观”统摄下的华夷共同体相适应,为王朝的皇权统治服务;近代的中国民族史研究与中华现代国家构建相适应,反映了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自为的历史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与实现民族平等、维护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相适应,目的是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开展。当前新的时局形势下,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深入推进需要以新的使命方向为指引。习近平“四个共同”重要论述对于实现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范式转换,重新构建其叙述重点和展开主线,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学术考察 范式转换 “四个共同”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屋建瓴 各领风骚──建国以来出版的三部《中国民族史》读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远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23-125,共3页
高屋建瓴各领风骚──建国以来出版的三部《中国民族史》读后李远龙1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怏怏大国。各民族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共同缔造了几千年来中国的灿烂文化。要了解千古以来的华夏文明,就得... 高屋建瓴各领风骚──建国以来出版的三部《中国民族史》读后李远龙1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怏怏大国。各民族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共同缔造了几千年来中国的灿烂文化。要了解千古以来的华夏文明,就得了解共同创造其文明的几十个民族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民族 高屋建瓴 领风骚 其它民族 中国 民族关系 文化心理素质 少数民族 魏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师培与中国民族史研究——以《中国民族志》为中心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黎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79-84,共6页
《中国民族志》出版于1904年,是一部系统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民族史著作,在书中,刘师培探讨了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并以汉族作为全书的主线,把汉族与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研究和概... 《中国民族志》出版于1904年,是一部系统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民族史著作,在书中,刘师培探讨了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并以汉族作为全书的主线,把汉族与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研究和概述,并提出了较早的民族史分期方法。因此,刘师培也就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中国民族史 中国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国民族史新编》自序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杰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6,共4页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世界是由民族组成的。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巍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人们常常会想到或问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56个民族吗?中国古代出现过一些什么民族?它们是怎样形成,发展或消失的?中国当代的这些民族又是怎...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世界是由民族组成的。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巍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人们常常会想到或问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56个民族吗?中国古代出现过一些什么民族?它们是怎样形成,发展或消失的?中国当代的这些民族又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民族又各有什么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民族研究 民族 新编 中国 汉族 自身发展 自序 少数民族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对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借鉴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尚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76,共3页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是 2 0世纪以后在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一种西方史学理论。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除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外 ,应借鉴和使用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某些观点和方法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采用新的观察视角 。
关键词 西方文化形态 中国民族史 借鉴 使用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高学派与中国民族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忠良 《学术探索》 2020年第3期99-106,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以梁启超、王桐龄、林惠祥、吕思勉和李济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中国民族史研究,推动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使得中国民族史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南高学派中的缪凤林、刘掞藜和张其昀也有志于中国民族... 20世纪上半叶,以梁启超、王桐龄、林惠祥、吕思勉和李济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中国民族史研究,推动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使得中国民族史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南高学派中的缪凤林、刘掞藜和张其昀也有志于中国民族史研究,均有著述刊印。他们重视异族入侵的历史,注重通过相关史事叙述来宣扬民族主义,同时因为学科背景等因素,南高学派缺少对中国民族史的理论阐述与概念界定。虽如此,他们以迥异于时的著述风格厕身于中国民族史著述之林,为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高学派 中国民族史 缪凤林 刘挟藜 张其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高校中国民族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状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苍铭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474-486,共13页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建立历史系,设置民族史和民族学两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收96名本科学生,专业为5年制本科,前两年不分专业,从第三年开始分专业教学。这样的专业设置持续到“文化大革命”,这也是目前民族学本科授历史学学位的...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建立历史系,设置民族史和民族学两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收96名本科学生,专业为5年制本科,前两年不分专业,从第三年开始分专业教学。这样的专业设置持续到“文化大革命”,这也是目前民族学本科授历史学学位的原因。同时,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还招收了33人的民族学研究生班,学生由本校少数民族语文系教师、地方选送的调干生、应届大学毕业生三个部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培养状况 学科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 “文化大革命” 应届大学毕业生 人才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梅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3-49,共7页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为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多元一体"理论影响下编纂的中国民族史撰述,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理论架构,探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为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多元一体"理论影响下编纂的中国民族史撰述,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理论架构,探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中国民族史著作则在有关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具体叙述中,展示出各民族如何共创统一多民族国家以及中华民族如何从多元走向一体,补充、丰富了"多元一体"理论。这标志着中国民族史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中国民族史撰述 费孝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民族历史与文化研讨会暨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王万志 孙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文化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 边疆民族 民族 研讨会综述 学会 吉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南北传统与西南民族史研究再思考
18
作者 龙晓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中国民族史研究呈现出“北重南轻”“北多南少”的特点。这固然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多寡有关,但民族史研究的知识生产也与对多民族语言文献挖掘的广度与深度、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及不同学术思想的激荡紧密相关。比较... 中国民族史研究呈现出“北重南轻”“北多南少”的特点。这固然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多寡有关,但民族史研究的知识生产也与对多民族语言文献挖掘的广度与深度、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及不同学术思想的激荡紧密相关。比较、总结和借鉴南北方民族史的研究传统和研究路径,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一些可能性。既要批判性地引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扩大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视野,又要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培养掌握民族语言文字的学者并加强多语种文献材料的利用,这是西南民族史突破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学方法 多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政策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点——以民族政策的制定为例
19
作者 马廷中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4,128,共7页
中国民族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关系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各民族来看,它既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已经在历史上消亡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等;同时,也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延续到现在的民族,这就是... 中国民族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关系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各民族来看,它既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已经在历史上消亡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等;同时,也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延续到现在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55个少数民族。从民族关系来看,它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藏族与蒙古族的关系、满族与蒙古族的关系、维吾尔族与回族的关系等等。在这众多内容中,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其基本的内容。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涉及到以上相关部分的很多内容,要将民族政策弄清楚,首先就要去研究相关内容。民族政策本身又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政策的评估和民族政策的调整与终结等。民族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民族政策的决策者与决策对象、民族政策的决策信息、民族政策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和民族政策的决策结果等四个部分。本文主要运用民族政策理论,从这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的制定进行介绍,进而从一个侧面说明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中国民族史 研究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罗贤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3,共4页
在1988年召开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著名史学家也是学会的第二任会长白寿彝先生就说过:"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召开不易,我们学会可以多开一些地方性的专题讨论会,人数可以少些,形式可以灵活些,论题一旦集中,研究就容易深入... 在1988年召开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著名史学家也是学会的第二任会长白寿彝先生就说过:"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召开不易,我们学会可以多开一些地方性的专题讨论会,人数可以少些,形式可以灵活些,论题一旦集中,研究就容易深入"。笔者认为,中国民族史学会这次在烟台大学召开的研讨会就体现了白老的讲话精神,会议规模不大而主题明确。今后还要争取多开这样一些地方性的专题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民族研究 著名学家 白寿彝先生 会议规模 民族关系 学术会议 专题讨论会 学术讨论会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