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策略启示
1
作者 胡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2004年第12期12-14,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传统教法是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的听讲中接受知识,这种方法常导致满堂灌,被称之为“填鸭式”。它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性。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古代文学面临其教学内容多...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传统教法是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的听讲中接受知识,这种方法常导致满堂灌,被称之为“填鸭式”。它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性。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古代文学面临其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必须压缩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策略上受到启示,教师作为主讲角色减弱,激发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和意义生成的能力加强,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为核心,围绕人文性主题,多层面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使古代文学课程达到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古代文学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策略思考
2
作者 刘城 《广西教育》 2020年第7期50-52,共3页
本文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提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处理好文学史与具体作家作品的关系,重视具体作品的阐释,注意补充学界新成果,利用课件拓宽学生视野,多开设相关选修课,加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之联系;并且让学生养成朗... 本文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提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处理好文学史与具体作家作品的关系,重视具体作品的阐释,注意补充学界新成果,利用课件拓宽学生视野,多开设相关选修课,加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之联系;并且让学生养成朗读与背诵的学习习惯,加强古文写作,多识典故与意象;另外可让嗜爱古代文学的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定期交流,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优秀文化,进而提高艺术鉴赏力,增强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道”眼观照
3
作者 昝风华 《德州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重视对“道”,即宇宙人生本原、实相、真理、规则的表现和探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理应立足于这一实际,从“道”的角度观照教学内容,力求挖掘其深层内蕴,彰显其“本来面目”。将这一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重视对“道”,即宇宙人生本原、实相、真理、规则的表现和探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理应立足于这一实际,从“道”的角度观照教学内容,力求挖掘其深层内蕴,彰显其“本来面目”。将这一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欲“明”之“道”的阐发;二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未“明”之“道”的揭示;三是适度回归与中国古代文学相适应的、具有独特把握世界之价值的统观天人、会通万物的传统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道”眼,符合文学艺术的本质,且不失是一个克服该课程教学现有弊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师范生培养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
作者 袁梅 魏玮 《语文教学之友》 2025年第2期3-6,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高师类院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从古代文学课程的教...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高师类院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从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两方面入手,探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古代文学课程的应用转型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转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识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新形态
5
作者 何江波 张艳艳 于曦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以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新形态为研究目的,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参与观察法、问卷法及访谈法对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要引入通识教育理念,以人文目标为... 本文以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新形态为研究目的,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参与观察法、问卷法及访谈法对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要引入通识教育理念,以人文目标为核心目标、以应用目标为特色,建构以“云教材经典阅读课堂”为核心、以“四课堂衔接的实践课堂”为特色的教学新形态。本研究揭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要淡化专业教育,走通专结合、突出特色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6
作者 张晓蕾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亟需改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固本正源,创新教学思维,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设定须聚焦新文科应用型人才需求;与时俱进,完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亟需改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固本正源,创新教学思维,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设定须聚焦新文科应用型人才需求;与时俱进,完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跨学科专业融合,建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立足现实,尊重课程特点及学生发展规律,不断丰富拓展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困境 改革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诵读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
7
作者 傅博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1期029-032,共4页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各科的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得到改革与创新。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诵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诵读教...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各科的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得到改革与创新。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诵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诵读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考试内容并不匹配。因此,本文将对诵读教学模式下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试的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教学模式 高校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高中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8
作者 唐书哲 徐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研究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内涵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态度、理解和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策略。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采用主题阅读策略、体裁教学策...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研究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内涵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态度、理解和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策略。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采用主题阅读策略、体裁教学策略、跨学科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习得文化知识和态度,坚持讲好中国故事的家国立场;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辨性;提升学生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利用多体裁、多模态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帮助学生恰当灵活使用跨文化策略,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讲好中国故事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与价值探讨——评《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9
作者 张丽杰 《中国教育学刊》 2025年第3期I0016-I0016,共1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一书系统梳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脉络,探讨了不同历史阶段文学的特点、创作背景及文化价值。该书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一书系统梳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脉络,探讨了不同历史阶段文学的特点、创作背景及文化价值。该书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些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成为当前文学教育的重要课题。第一章详细介绍了先秦时期文学的起源,尤其是《诗经》的比兴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些早期作品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原始生命力和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早期作品 浪漫主义风格 文学作品 文学素养 文献资料 价值探讨 当前文学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策略分析——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娟 李海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4-185,共2页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其上位概念为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中国古代文学...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其上位概念为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定向准备——导学感悟——训练迁移"的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文化融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策略
11
作者 李其霞 李祥瑞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用香来比喻言行美好、品性高洁之贤才君子;香能驱邪祛疫、蠲忿忘忧,而异域之香还可迎神招灵、却死成仙。将香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不但可...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用香来比喻言行美好、品性高洁之贤才君子;香能驱邪祛疫、蠲忿忘忧,而异域之香还可迎神招灵、却死成仙。将香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不但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塑造完善的人格,主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威廉姆·多尔“回归性”课程理论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肖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0期276-278,共3页
以威廉姆·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不满于建立在现代主义理论上的封闭的、机械的现代课程观,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科学发现,提出了ODES与"4R"等课程思想。回归性(Recursive)是多尔4R课程标准之一。多尔认为"... 以威廉姆·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不满于建立在现代主义理论上的封闭的、机械的现代课程观,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科学发现,提出了ODES与"4R"等课程思想。回归性(Recursive)是多尔4R课程标准之一。多尔认为"思想应该回归学生",并主张通过"与环境、他人和文化"的反思来形成自我感。多尔还指出"回归性"与旨在促进预定的表现的"重复"不同,它旨在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基于多尔的"回归性"理论,文章认为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唤醒""破衡""反思"三个策略实现"思想回归学生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 4R 中国古代文学 回归性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小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一个包括理论基础、技术手段、研究对象、具体内容、最终目标的完整的"理论———实践"系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在于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一个包括理论基础、技术手段、研究对象、具体内容、最终目标的完整的"理论———实践"系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在于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认真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三维模式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媛媛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具体到古代文学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亦不容忽视。以“知识”为依托,以“道德”为根本,以“自然”为达成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具体到古代文学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亦不容忽视。以“知识”为依托,以“道德”为根本,以“自然”为达成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有效探索。“知识”“道德”“自然”三个维度,理论渊源深厚,内涵丰富,是对真善美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课程思政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三维模式建构的重要突破口,将思政融入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这一模式的主要特色。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应遵循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从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入手,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实践教学 三维模式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旧体诗词创作能力培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旧体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在积极创作旧体诗词以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在...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旧体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在积极创作旧体诗词以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强化作品讲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适当加以考核;同时,还应提倡使用新韵以降低写作门槛,明确规定记诵任务以打好写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旧体诗词 诗词创作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新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海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85-88,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潜在的人文素养、贯彻实施课程思政理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实施目标,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优势,...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潜在的人文素养、贯彻实施课程思政理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实施目标,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优势,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实现文学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思政 指导思想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艾初玲 黄嘉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文学版图的空间印象,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编年系地意识;该平台凭借其权威全面的资料,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过,该平台对所有地点的创作资料只作简单的编年排列,并且缺乏阅读暂停功能的设计,这不利于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思政教学融通的探索与思考
18
作者 宁辰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9-92,共4页
在我国高校专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中、在思政教学纵深发展的当下,原有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手段应进行适度的调整与变化。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多重关联性,全面辩证地看待其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基础之... 在我国高校专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中、在思政教学纵深发展的当下,原有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手段应进行适度的调整与变化。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多重关联性,全面辩证地看待其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思政教学融通的基本路径是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的共同学习为起点,通过课外作业、领悟古典文化精髓,以课堂之外的生动鲜活文化活动为补充,以教学与思政的多维考核为检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实践 思政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对思政元素切入点的把握
19
作者 吴玉军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而言,要实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的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遵循润物无声的原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其具体表现为:在概述文学发展状况、介绍作家生平经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而言,要实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的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遵循润物无声的原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其具体表现为:在概述文学发展状况、介绍作家生平经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组织课外活动时,适时把握时机,切入恰当的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思政元素 切入点 把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