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
余一凡
张乐娱
|
《高校辅导员》
|
2024 |
0 |
|
2
|
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之眼” |
高凡晰
|
《南方论刊》
|
2024 |
0 |
|
3
|
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万斌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1
|
|
4
|
社会学方法与社会学元理论——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
郑杭生
杨敏
|
《河北学刊》
|
2003 |
23
|
|
5
|
论社会学元问题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逻辑结构要素和特定历史过程 |
郑杭生
杨敏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0
|
|
6
|
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视角分析 |
郑杭生
杨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7
|
梁启超与陈独秀启蒙思想比较──从个人与社会关系出发 |
张宝明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8
|
个人与社会:教育价值的共同体 |
刘茨
肖起清
王启智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9
|
我是人类的一员:文学中的个人与社会 |
陆建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0
|
集体良知:个人与社会自然的联结纽带——涂尔干的核心问题及其研究进路之二 |
石德生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11
|
杜威政治哲学中个人与社会关系探析 |
张立成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2
|
转型期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范式 |
刘辉
|
《晋阳学刊》
|
2003 |
2
|
|
13
|
新集体主义: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选择 |
王二栋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1 |
2
|
|
14
|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TPSR)的教学思考 |
张朋
|
《浙江体育科学》
|
2015 |
4
|
|
15
|
大学体育排球教学中融入“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 |
赵意迎
|
《泰山学院学报》
|
2014 |
4
|
|
16
|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元解读 |
张春芳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0 |
1
|
|
17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杨刘保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2009 |
1
|
|
18
|
马克思自由思想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界定及其现实意义 |
吴丹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2 |
1
|
|
19
|
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再认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的解读 |
巩克菊
丁燕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
2011 |
1
|
|
20
|
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当代审视 |
吴楠
朱虹
|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