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1
作者 余一凡 张乐娱 《高校辅导员》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基于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时代需求。改革创新既是满足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课程定位、实现“顶天立... 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基于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时代需求。改革创新既是满足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课程定位、实现“顶天立地”教育效果目标的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落实落地和应对互联网挑战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课要重视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时代维度阐明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在授课主题和授课方式的择用上要坚持“学生为本”宗旨,在教学素材和教学空间的拓新上要坚持“大思政课”导向,同时要密切关注互联网这一关键场域,积极利用技术优势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网络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 高校思政课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之眼”
2
作者 高凡晰 《南方论刊》 2024年第9期94-96,共3页
“学科之眼”是指一门学科看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方法。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属性,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关键抓手、区别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标志三个方面阐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作为思想政治教... “学科之眼”是指一门学科看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方法。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属性,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关键抓手、区别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标志三个方面阐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眼的内在规定性。并以“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为学科立足点和学术研究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实样态进行批判性反思,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预设的应然主体与社会关系中的实然主体存在张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整合范围宽阔冗杂,共同体意识有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叙事逻辑固定,日常生活关照与转化不足。因此,有必要从以“现实的个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逻辑起点;以个体的社会主动性为学科自主性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以“在具体生活空间培养人、发展人”为理想目标三个维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化发展、科学化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之眼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54-59,共6页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个体的这种双重存在和内在矛盾,不仅使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个体的这种双重存在和内在矛盾,不仅使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构成蕴含于社会发展深层的基本关系,而且使其始终作为社会发展的中轴。规定和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合理阐明个人与社会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并在实践中使个人与社会达到协调和统一,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因而也必然是人类思维关注的中心和面对的永恒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关系 人的实践活动 社会发展 个体的发展 个人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 对象性活动 存在方式 存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方法与社会学元理论——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82-92,共11页
社会学的独特论题是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既是元事实也是基本的经验事实,它构成了社会学知识的二重性质———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的基础。因此,社会学方法必然卷入元理论和元预设。由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所具有的元理论... 社会学的独特论题是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既是元事实也是基本的经验事实,它构成了社会学知识的二重性质———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的基础。因此,社会学方法必然卷入元理论和元预设。由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所具有的元理论意义,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预定性假设贯穿在社会学知识的整个过程。本文的论述意在说明,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知识的一系列起点,即理论与方法结合的起点;也是各种分裂的传统、"方法论斗争"、社会学知识形态分野的起点以及知识整合的努力的起点;当然,它也应当是社会学重建的起点。因此,对社会学元理论层面问题及其与社会学理路和方法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探索,能够明确社会学实现重建所面对的真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知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举理论和元理论 社会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学元问题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逻辑结构要素和特定历史过程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的元问题也是基本问题,它的展开构成了社会学的理论元层面,是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也是表征现代性过程“问题性”的符码,构成了对现代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这一问题展现了社会学的一种独...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的元问题也是基本问题,它的展开构成了社会学的理论元层面,是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也是表征现代性过程“问题性”的符码,构成了对现代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这一问题展现了社会学的一种独特质性:知识和理论的逻辑与历史和现实的路径的相互交叠。这也是社会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实质性界分。个人与社会提供了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得以展开的轨道,使社会学建立了与现代性的牢固的知识连结,从而对人类历史上这一空前的变迁过程给予了宏大而细致、广阔而深入、普遍而精微的刻画和反省。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化,这就使社会学的这一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具有了新的时代性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元事实 元问题 元理论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43,共9页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化,又是它的实质与焦点。社会生活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人“自主”与社会的“规范”不断进行相应地自我调适的过程。权益...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化,又是它的实质与焦点。社会生活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人“自主”与社会的“规范”不断进行相应地自我调适的过程。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所表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权益自主 权力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陈独秀启蒙思想比较──从个人与社会关系出发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宝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46,共4页
梁启超与陈独秀启蒙思想比较──从个人与社会关系出发张宝明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一个新形势与新局面的,非本文选择的两位人物莫属了。梁启超、陈独秀两人在年龄上仅差6岁、却分别成为戊... 梁启超与陈独秀启蒙思想比较──从个人与社会关系出发张宝明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一个新形势与新局面的,非本文选择的两位人物莫属了。梁启超、陈独秀两人在年龄上仅差6岁、却分别成为戊戌与“五·四”时期思想上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陈独秀 个人与社会关系 启蒙思想 个人主义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主义 民族主义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教育价值的共同体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茨 肖起清 王启智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83-86,共4页
依据教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对教育价值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分离与统一进行分析,强调现代教育是能够同时满足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追求的,个人与社会是教育价值的共同体。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 教育价值 分离与统一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是人类的一员:文学中的个人与社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陆建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5,共11页
我是第一次到杭州师范大学来,虽然我自己是杭州人。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 文学 人类 师范大学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良知:个人与社会自然的联结纽带——涂尔干的核心问题及其研究进路之二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德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6-51,共6页
埃米尔.涂尔干在其研究生涯中,构筑了以人性和社会自然的心物二重性为基础与核心的社会学思想,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与人性自然之间的联结纽带——社会良知、知识分子是社会良知的担当者与表达者以及社会良知应该以神圣化的仪式和仪轨表... 埃米尔.涂尔干在其研究生涯中,构筑了以人性和社会自然的心物二重性为基础与核心的社会学思想,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与人性自然之间的联结纽带——社会良知、知识分子是社会良知的担当者与表达者以及社会良知应该以神圣化的仪式和仪轨表达出来才能成为真正的集体规范、社会事实。由此,涂尔干通过"心物二元"的研究路径构建了"精神"与"躯体"、"个人"与"社会"二者都不偏废的二元研究范式,其目的就是要解决社会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人性与社会的自然及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良知 个人与社会 联结纽带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政治哲学中个人与社会关系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立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6-48,共3页
重建民主政治是杜威政治哲学的核心,杜威以他的“经验”哲学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任何个人都是某一社会共同体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不存在“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并认为教育的培育和支持是实现好的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 重建民主政治是杜威政治哲学的核心,杜威以他的“经验”哲学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任何个人都是某一社会共同体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不存在“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并认为教育的培育和支持是实现好的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杜威的这一观点时于我们今天建立和谐民主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哲学 个人与社会 杜威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范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辉 《晋阳学刊》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社会转型使整个社会结构与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建构新型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范式,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促进人的独立性及个体主体的生成,以每个人的不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 社会转型使整个社会结构与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建构新型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范式,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促进人的独立性及个体主体的生成,以每个人的不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在对集体主义的内涵做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坚持新的集体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个人与社会 理解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体主义: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二栋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96-98,共3页
在传统集体主义陷入困境、个人主义泛滥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的背景下,从当代中国的时空条件出发,必须建立一种既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的价值取向,即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在传统集体主义陷入困境、个人主义泛滥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的背景下,从当代中国的时空条件出发,必须建立一种既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的价值取向,即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新集体主义实现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合理整合,为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条积极而现实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个人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TPSR)的教学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朋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第2期55-58,共4页
TPSR课程模式既重视体育课程的本质目标,又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和社会对道德公民的教育需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为学生责任的定位、发展与教学实施提供可视化路径,并具备完整的实施架构。目前对该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推动阶段,集中... TPSR课程模式既重视体育课程的本质目标,又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和社会对道德公民的教育需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为学生责任的定位、发展与教学实施提供可视化路径,并具备完整的实施架构。目前对该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推动阶段,集中于课程模式的介入过程与成效研究,在研究工具与对象的多样性,责任学习效果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有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教学知能、教学情境与时间的把控是教学实施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责任(TPSR) 体育 教学步骤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体育排球教学中融入“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意迎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准实验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泰山学院二年级普通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个人与社会责任"培养和排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教学融合的课程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与社会责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准实验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泰山学院二年级普通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个人与社会责任"培养和排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教学融合的课程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的排球教学对男女学生发展运动技能水平上,男生优于女生,而在培养提高情感行为态度上,女生优于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分别接受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与传统课程模式的排球教学后,在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上没有差异,在情感行为态度的学习效果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排球教学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 实验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元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67-69,共3页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从二者存在先后角度看,它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伪命题;社会学两大理论派别的争论,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宏观的历史的线索勾勒出二者的真实发展轨迹;微观的人与社会的探讨使我们从多重视角,再次回...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从二者存在先后角度看,它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伪命题;社会学两大理论派别的争论,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宏观的历史的线索勾勒出二者的真实发展轨迹;微观的人与社会的探讨使我们从多重视角,再次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解释了对此关系的认识问题上的争议、困惑与停滞,对我们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 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刘保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19-21,18,共4页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家在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而展开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时,都始终绕不开这个问题。不管是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认识的偏离还是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系统把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贯穿在各...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家在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而展开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时,都始终绕不开这个问题。不管是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认识的偏离还是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系统把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贯穿在各个社会学家、各种社会学学术流派的理论体系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个人与社会 实证主义 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思想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界定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现实的个人的自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马克思以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揭示了个人与社会及其关系的本质,创立了个人与社会得以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正确... 现实的个人的自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马克思以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揭示了个人与社会及其关系的本质,创立了个人与社会得以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由思想 个人与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再认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的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巩克菊 丁燕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1年第3期80-84,共5页
转型期当代中国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出现了认同危机问题:一是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之间应当具有的合理关系出现了模糊认识;二是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一元化之间的张力关系出现了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达成... 转型期当代中国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出现了认同危机问题:一是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之间应当具有的合理关系出现了模糊认识;二是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一元化之间的张力关系出现了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达成价值共识,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 认同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当代审视
20
作者 吴楠 朱虹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2-13,共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把个人与社会从各种政治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各自发展的主体,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创建契约型文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把个人与社会从各种政治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各自发展的主体,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创建契约型文化,实现从身份向契约的转变,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 和谐 经济 政治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