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古文献口述与古史重建问题——基于“传词”与“传意”两种途径的考察 |
李凯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上古文献与圣经中的“上帝” |
曹敏
|
《科技信息》
|
2008 |
1
|
|
3
|
笺注上古文献的新视角——评《〈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 |
马士远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4 |
0 |
|
4
|
上古文献中疟疾病证名单音词研究 |
孟小燕
王育林
|
《中医文献杂志》
|
2016 |
0 |
|
5
|
上古文献中有关医治义的几个字词 |
陈海伦
|
《医古文知识》
|
1994 |
2
|
|
6
|
“德”在上古文献中的“志向”义——兼与伦理史家切磋 |
艾荫范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7
|
论上古文献中谚语格言的引用方式 |
周玉秀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上古文献“分别词”与特殊异读考辨 |
郑妞
|
《语言学论丛》
CSSCI
|
2023 |
0 |
|
9
|
基于语料特点判断的上古出土文献某字存否研究——以“信”字为例 |
刘志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0
|
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及其文体形态的演化 |
夏德靠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1
|
从乐语传统看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传播及文化意义 |
夏德靠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2
|
“病”本义考证 |
黄金贵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中国上古时期文献写、抄特征及其文献学意义 |
傅刚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4
|
《诗·豳风·七月》研究 |
赵雨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5
|
《诗经》“抱布贸丝”之“布”考辨 |
胡海琼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6
|
甲骨文“疾”字质疑 |
张标
|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17
|
从“息”字的多义性谈词义引申的规律 |
胡安良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18
|
释“击壤” |
王雪樵
|
《运城学院学报》
|
1993 |
1
|
|
19
|
探究“六经”编纂与传播确立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 |
李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 |
1
|
|
20
|
对《诗经》四声比例的研究 |
张文轩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