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灵的涤荡:张承志小说《黑骏马》中的寻根内涵
1
作者 谢乙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张承志的《黑骏马》通过“骏马”这一贯穿全文的草原意象吟唱出壮丽凄美的“草原法则”,以凄美的爱情悲剧构建起富有感染力的人性选择,揭示出草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疏离。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文化的追寻也从一开始对生命的... 张承志的《黑骏马》通过“骏马”这一贯穿全文的草原意象吟唱出壮丽凄美的“草原法则”,以凄美的爱情悲剧构建起富有感染力的人性选择,揭示出草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疏离。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文化的追寻也从一开始对生命的赞颂转向对文化的思考。《黑骏马》从批判和兼容并包的角度思考自身文化,将文学化为涤荡心灵和度量自身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寻根 内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俗性与真实性:“文学中的法律”何以可能——《黑骏马》的法学研读
2
作者 季晨佳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当前“文学中的法律”研究陷入了“经典”文学文本匮乏的素材困境。以《黑骏马》为代表,文学创作与法学研究存在天然的价值冲突。为跨越文学与法学的隔阂,应当重塑“经典”标准,建构“通俗性”与“真实性”的双层结构。形式的“通俗性... 当前“文学中的法律”研究陷入了“经典”文学文本匮乏的素材困境。以《黑骏马》为代表,文学创作与法学研究存在天然的价值冲突。为跨越文学与法学的隔阂,应当重塑“经典”标准,建构“通俗性”与“真实性”的双层结构。形式的“通俗性”标准具有补充功能,实质的“真实性”标准具有主导功能。“经典”标准可以容纳《黑骏马》等非传统“经典”作品。从《黑骏马》的法学研读中,可以窥见草原伦理的社群主义本质、普遍正义与个案正义、伦理与理性的冲突等真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文学 《黑骏马》 经典性 通俗性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承志《黑骏马》文学地理学解读
3
作者 王天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0期17-19,共3页
《黑骏马》中乌珠穆沁草原上人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它嵌入了作者本人的地理足迹和亲身经历所体现的地理基因与草原情结,通过建构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展现草原人民的精神空间,谱写了一首草原文明的赞歌。
关键词 《黑骏马》 文学地理学 草原情结 地理空间建构 人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黑骏马》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分析
4
作者 付天姿 王磊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155-159,共5页
电影符号是电影表意的基本单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黑骏马》中的符号表意随处可见,本文运用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解读电影中角色符号的构建,深入理解城市外来者——白音宝力格、草原之母——额吉、坚守继承者——索米娅以及... 电影符号是电影表意的基本单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黑骏马》中的符号表意随处可见,本文运用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解读电影中角色符号的构建,深入理解城市外来者——白音宝力格、草原之母——额吉、坚守继承者——索米娅以及草原新人——其其格的符号隐喻,并且通过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分析了本文的城市叙事与草原叙事、知青叙事与女性叙事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反思与展望,最后以电影镜头的能指与所指揭示诗意构图景致的环形叙事内涵。电影符号学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文本解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解构《黑骏马》,透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内在机理,以期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骏马》 符号学 建构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黑骏马》:生命观念的再思考
5
作者 郝蕊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3期33-37,53,共6页
中篇小说《黑骏马》发表于1981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是作家张承志的早期代表作,作品展现了他记述乌珠穆沁草原游牧生活的独特的文学眼光。小说刻画了几位蒙古族牧人执着的思念与追寻、无私的大爱与宽容、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 中篇小说《黑骏马》发表于1981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是作家张承志的早期代表作,作品展现了他记述乌珠穆沁草原游牧生活的独特的文学眼光。小说刻画了几位蒙古族牧人执着的思念与追寻、无私的大爱与宽容、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展现了天人和谐的生命理念。北疆文化多元交融包容视域下重读这篇小说,蒙古族牧人生命观念中蕴藏的独特而可贵的情愫和认知内涵,仍会触发很多新的再感悟与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骏马》 北疆草原 生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骏马》(节选)
6
作者 安娜·塞维尔 《疯狂英语(新读写)》 2024年第1期54-55,77,共3页
作品:本文节选自安娜·塞维尔的《黑骏马》,节选时有删改。小说的主人公黑骏马是一匹漂亮的优种黑马,从小生活在贵族人家,受过良好的训练,性格温顺、善良,而且聪明、机智,主人非常喜欢他。但是好景不长,主人家里有了变故,黑骏马不... 作品:本文节选自安娜·塞维尔的《黑骏马》,节选时有删改。小说的主人公黑骏马是一匹漂亮的优种黑马,从小生活在贵族人家,受过良好的训练,性格温顺、善良,而且聪明、机智,主人非常喜欢他。但是好景不长,主人家里有了变故,黑骏马不得不被卖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马 《黑骏马》 机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古诗人多乡愁——感悟《黑骏马》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海波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张承志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谢飞导演的诗电影《黑骏马》,因表达了普遍的乡愁而感动观众。这种乡愁既是亲情和地理意义上的,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其中包含了感恩、缅怀和忏悔三种复杂的情感。谢飞更把影片主题提升到了现代性批... 张承志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谢飞导演的诗电影《黑骏马》,因表达了普遍的乡愁而感动观众。这种乡愁既是亲情和地理意义上的,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其中包含了感恩、缅怀和忏悔三种复杂的情感。谢飞更把影片主题提升到了现代性批判的高度。通过大量使用空镜头、大远景等镜头语言,采用画外音、蒙古古歌原曲等声音处理,选用蒙古演员和外蒙外景地等策略,谢飞完成了诗电影的创作。但叙事上的不足仍然影响了抒情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飞 乡愁 诗意 《黑骏马》 电影事业 中国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在辽阔的草原上——从文艺民俗学视角论张承志《黑骏马》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诺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7-19,42,共4页
《黑骏马》是一篇反映草原游牧文化的"文化寻根小说",其在形式、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上都有独到之处,是专业文艺与民俗学相结合的一个较成功范例。小说在人物塑造、结构与情节构建、环境描写语言三个方面都运用了民俗的方式和效... 《黑骏马》是一篇反映草原游牧文化的"文化寻根小说",其在形式、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上都有独到之处,是专业文艺与民俗学相结合的一个较成功范例。小说在人物塑造、结构与情节构建、环境描写语言三个方面都运用了民俗的方式和效果,尤其是对蒙古古歌《钢嘎.哈拉》的使用,成为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骏马》 草原文化 民俗文艺 古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承志《黑骏马》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振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7-99,共3页
审美是文学作品得以垂青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张承志的《黑骏马》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主要在于文中蕴藏着丰富宏大的审美价值。就此,作品由表而里而论,具体表现在其成功的创作手法以及其所衍射出的民俗文化中。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审美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承志草原小说的审美追求——以《黑骏马》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敦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张承志的草原小说大多以古朴的生命意识和苦难抗争中的人性美,熔铸精神冲突于草原生活之中,又常常以爱情悲剧为载体,把民族历史文化和人物的命运悲剧交织在一起,展示了草原所特有的本相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命气息,营造了古朴、苍劲的感伤... 张承志的草原小说大多以古朴的生命意识和苦难抗争中的人性美,熔铸精神冲突于草原生活之中,又常常以爱情悲剧为载体,把民族历史文化和人物的命运悲剧交织在一起,展示了草原所特有的本相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命气息,营造了古朴、苍劲的感伤美,蕴涵了二元对立的文化审视和深刻精神冲突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草原小说 审美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生命回归母体而歌唱——电影《黑骏马》现代精神意义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冬梅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94,共2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开始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但就在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物质满足的同时,精神上却越来越普遍感觉陷入到了一个有如梦魇般的现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开始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但就在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物质满足的同时,精神上却越来越普遍感觉陷入到了一个有如梦魇般的现代困境,人性异化、价值失落、生存意义迷失等现代精神焦虑症接踵而至,生命在无限地放逐中丧失了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这种戕害人之天性的现代困境自然难以逃脱电影艺术女神的那双慧眼,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谢飞,1994年在他拍摄的极具代表性的影像文本《黑骏马》中,以他饱含生命活力的鲜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骏马》 精神意义 生命回归 电影艺术 解读 歌唱 母体 90年代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事重温与自我归罪──《黑骏马》及其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一玮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59,90,共4页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的主人公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来重新确立自己在草原中的价值,但在难以弥合的文化裂痕面前这种价值的重新确立已不再可能,主人公在古歌苍凉高亢的诉说中对往事的告别是自我走向成熟的开始,而在这之前的...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的主人公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来重新确立自己在草原中的价值,但在难以弥合的文化裂痕面前这种价值的重新确立已不再可能,主人公在古歌苍凉高亢的诉说中对往事的告别是自我走向成熟的开始,而在这之前的他仅仅依靠对现存文化环境的背叛和否定是无法确立自我价值的,作品中对成熟的人格的呼唤,具有作家和作品两个层面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事重温 自我归罪 《黑骏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心史的诗意表达——简析张承志《黑骏马》的叙述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车志远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1-73,共3页
一曲草原古歌与一段人生故事合奏出了张承志的唯美小说《黑骏马》。小说《黑骏马》展现了叙述者对草原"母性"生命意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崇拜的过程。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博大的"母性"生命意识及... 一曲草原古歌与一段人生故事合奏出了张承志的唯美小说《黑骏马》。小说《黑骏马》展现了叙述者对草原"母性"生命意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崇拜的过程。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博大的"母性"生命意识及主人公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的方式所重新确立于草原文化中的生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叙述视角 “母性”生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骏马》与《白狗秋千架》比较——兼及两部小说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2-32,共1页
《黑骏马》与《白狗秋千架》分别是张承志和莫言早期的代表作,两部小说在主题、情感、叙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后它们分别被改编成电影《爱在草原的天空》和《暖》,前者较忠实于原著,而后者改编的幅度... 《黑骏马》与《白狗秋千架》分别是张承志和莫言早期的代表作,两部小说在主题、情感、叙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后它们分别被改编成电影《爱在草原的天空》和《暖》,前者较忠实于原著,而后者改编的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骏马》 《白狗秋千架》 《爱在草原的天空》 《暖》 电影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承志《黑骏马》中的民俗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业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33-35,共3页
民俗机制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作用。张承志的《黑骏马》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主要是民俗生活的成功描写 ,具体表现在 :(一 )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 ;(二 )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民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电影叙事中的隐喻和象征——以《黑骏马》和《狼图腾》的比较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峻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84-587,共4页
隐喻和象征作为修辞手法都有以此言彼的相似性,但隐喻言说的重点在现实生活,而象征则更多地指向抽象、深远的存在本真。相对来说,具备象征品格的中国电影就数量来说并不丰足,其原因可从生活状况、文化精神和电影发展特点三方面来分析。... 隐喻和象征作为修辞手法都有以此言彼的相似性,但隐喻言说的重点在现实生活,而象征则更多地指向抽象、深远的存在本真。相对来说,具备象征品格的中国电影就数量来说并不丰足,其原因可从生活状况、文化精神和电影发展特点三方面来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文本因关涉到不同文化的对照而更易具有象征的视点。以《黑骏马》和《狼图腾》的比较为中心,可以探讨中西电影作者运用电影语言营构隐喻和象征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这一角度加深对中国电影文学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叙事 隐喻和象征 《黑骏马》和《狼图腾》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情大草原——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宿命情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绪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草原是张承志文学创作的第一块大陆,也倾注着更多的青春热情与挚爱。本文通过对《黑骏马》中表现的草原宿命情结中人物与事件的分析,说明宿命情结是草原人民潜在的生存法则,而作者对草原文明的认同也最终上升为自己固守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宿命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之歌,命运之轮——论原型批评视域下的《黑骏马》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6-78,共3页
原型批评是一个具有很强包容性的批评方法,弗莱是原型批评理论的最终构建者和集大成者。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以大草原为背景,以古老的民歌为线索,讲述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文章分别从人物、意象、主题三个角度,并结... 原型批评是一个具有很强包容性的批评方法,弗莱是原型批评理论的最终构建者和集大成者。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以大草原为背景,以古老的民歌为线索,讲述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文章分别从人物、意象、主题三个角度,并结合荣格和弗莱的原型理论尝试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 《黑骏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意识流融合的杰作——评张承志的《黑骏马》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5-57,69,共4页
张承志的《黑骏马》是东西方意识流手法融合的杰作。作品中不仅有西方意识流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主义和音乐化手法的典型体现,更有意识流东方化特有的心灵之感与自然之象交融、情节淡化与情结探寻结合、当代意识与民族传统互渗... 张承志的《黑骏马》是东西方意识流手法融合的杰作。作品中不仅有西方意识流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主义和音乐化手法的典型体现,更有意识流东方化特有的心灵之感与自然之象交融、情节淡化与情结探寻结合、当代意识与民族传统互渗等手法的独特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意识流 文化交融 自由联想 内心独白 情节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世英雄的寻父之路——《黑骏马》再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虹利 《阴山学刊》 2010年第1期68-70,111,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把《黑骏马》解读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导致的爱情悲剧,这种误读忽视了小说叙事的真实逻辑起点,即受文明熏陶从而内化了男权意识的男人,与视男权文明为无物的女性之间的根本性冲突。在《黑骏马》的文本... 长期以来人们把《黑骏马》解读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导致的爱情悲剧,这种误读忽视了小说叙事的真实逻辑起点,即受文明熏陶从而内化了男权意识的男人,与视男权文明为无物的女性之间的根本性冲突。在《黑骏马》的文本缝隙里,潜藏着叙述者难以启齿的自我垂怜情绪,同时也为读者充分展示了在父亲缺席的状态下,一个"男子汉"在女性身边的成长历程:从依附到对抗,最终通过女性完成人生蜕变、向父的行列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骏马》 悲剧感 寻父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