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背景下《西行漫记》译者社会化行为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国月 高晓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以往译者行为批评研究秉承从文本内到文本外的分析路径取得了客观合理的研究结果,但译者行为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历史语境制约译者行为,有必要从历史语境切入对译者行为加以批评分析,可以充分阐释译者的特定行... 以往译者行为批评研究秉承从文本内到文本外的分析路径取得了客观合理的研究结果,但译者行为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历史语境制约译者行为,有必要从历史语境切入对译者行为加以批评分析,可以充分阐释译者的特定行为表现,并有效揭示译者的特定社会作用。探究Red Star Over China首个汉译本《西行漫记》译者的社会化行为发现,译者适时改写原文意义实现行为的社会化转型,为中国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境 译者社会化行为 《西行漫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话语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桥生 姜益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构的传播话语体系仍旧是当今中国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参照系。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话语建构的典范,《西行漫记》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其发表也“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构的传播话语体系仍旧是当今中国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参照系。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话语建构的典范,《西行漫记》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其发表也“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通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实现了自身正面形象的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说《,西行漫记》是中国共产党和埃德加·斯诺两者共同建构话语开展政党形象传播的具体实践,双方以《西行漫记》为载体建构了认同聚合的传播关系、增强了话语主体主导力,形成双向共振的议题设置、优化了传播话语引领力,建构情感共融的话语方式、增强了传播话语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中国共产党形象 国际传播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无政府主义——从《西行漫记》的一处误译谈起 被引量:10
3
作者 邬国义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共23页
毛泽东早年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见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所撰《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但由于人名的误译,造成了学术界研究中的错误认知。本文对此作了考证与论析,既以澄清史实,纠正讹误,也期更准确地把握这一时... 毛泽东早年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见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所撰《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但由于人名的误译,造成了学术界研究中的错误认知。本文对此作了考证与论析,既以澄清史实,纠正讹误,也期更准确地把握这一时期毛泽东实际的思想状况及其后逻辑的发展。对毛泽东由无政府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由原先主张“温和”转向“激烈”,也作了新的探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无政府主义 《西行漫记》 误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书店版、董乐山译《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汉译史上的经典译本 被引量:6
4
作者 阳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写作了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由外国人写作的关于中国红区的英文作品"墙外开花墙内香",英文的《红星照耀中国》借由中文的《西行...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写作了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由外国人写作的关于中国红区的英文作品"墙外开花墙内香",英文的《红星照耀中国》借由中文的《西行漫记》等译本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与巨大的影响,众多中译本,绵延流传,这些译作可以说具有可与原作相媲美的历史意义,其中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董乐山翻译的《西行漫记》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成为了《红星》汉译史上的经典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三联书店 董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跨越时空的划时代巨著──纪念《西行漫记》发表60周年 被引量:5
5
作者 尹均生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1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西行漫记》 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 报告文学 埃德加·斯诺 红军长征 20世纪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 新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的红星——纪念《西行漫记》发表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志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3-116,共4页
1936年6月,正当蒋介石宣布准备第六次对西北的红军进行“围剿”的时候,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非凡旅程。斯诺由北平出发经由古都西安神秘地进入陕北,成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和“红色中国”... 1936年6月,正当蒋介石宣布准备第六次对西北的红军进行“围剿”的时候,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非凡旅程。斯诺由北平出发经由古都西安神秘地进入陕北,成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和“红色中国”的西方新闻记者。1937年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会议综述 埃德加·斯诺 毛泽东 学术研讨会 “红色中国” 国际学术 研究中心 国际友人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历史著作的《西行漫记》 被引量:2
7
作者 毛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新闻学上的杰出著作,但对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贡献一直也是人们所关注的。本文从史学研究的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对《西行漫记》史学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来发掘其史学思想,探讨其史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它...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新闻学上的杰出著作,但对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贡献一直也是人们所关注的。本文从史学研究的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对《西行漫记》史学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来发掘其史学思想,探讨其史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它对中国现代革命历史和中美关系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史学价值 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学是一门世界性的大学问——从斯诺的《西行漫记》说起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必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金秋九月,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与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行,100多位中外学者参加了研讨。为此,本刊"延安学研究"特摘录几位与会代表的发言及文章,以飨读者。"延安学研究"作为本刊... 金秋九月,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与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行,100多位中外学者参加了研讨。为此,本刊"延安学研究"特摘录几位与会代表的发言及文章,以飨读者。"延安学研究"作为本刊的重点栏目,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延安学"学科的建设和学术研究动态,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学术平台,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延安大学 斯诺 世界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共产党 《续西行漫记 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译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呼媛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3-24,共2页
《西行漫记》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重要代表作。这部报告文学作为一部"完整忠实描写中国苏维埃地区的第一部经典之作",很快就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文字,连绵不断地得以翻... 《西行漫记》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重要代表作。这部报告文学作为一部"完整忠实描写中国苏维埃地区的第一部经典之作",很快就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文字,连绵不断地得以翻印和重版,时至今日仍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因此再进一步探究《西行漫记》的译本情况仍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译本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诺与延安精神——重读《西行漫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九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美国记者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6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苏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写成了轰动世界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中...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美国记者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6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苏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写成了轰动世界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取名《西行漫记》)。在书中,他对早期形态的延安精神作了生动鲜活的记录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延安精神 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重读 国内局势 美国记者 早期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记者必备的素质——从斯诺《西行漫记》的采写谈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仕生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 2 0世纪蜚声中外的名记者 ,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是长篇旅行通讯《西行漫记》。他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其主观努力和业务素质 ,也不排除一定的客观因素使然。透过《西行漫记》的采写过程 ,研究斯诺成名的主客观原因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 2 0世纪蜚声中外的名记者 ,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是长篇旅行通讯《西行漫记》。他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其主观努力和业务素质 ,也不排除一定的客观因素使然。透过《西行漫记》的采写过程 ,研究斯诺成名的主客观原因 ,对当今的新闻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诺 《西行漫记》 新闻采访 新闻敏感性 记者 写作能力 冒险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陕甘宁地区早期对外文化传播策略——基于《西行漫记》文本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伟 李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5期58-60,共3页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地区早期对外文化传播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大中国革命在国内外的影响,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面对国内国民党政府的围困,中国共产党转变对外文化传播策略,主动出击,打破困局,通过《西行漫记》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地区早期对外文化传播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大中国革命在国内外的影响,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面对国内国民党政府的围困,中国共产党转变对外文化传播策略,主动出击,打破困局,通过《西行漫记》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将陕甘宁地区的真实情况向世界人民展示,同时也将红色中国的精神面貌宣扬出去,表达了自己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同时坚决抗日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对外文化传播 《西行漫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行漫记》看斯诺的记者素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伦 《采写编》 2011年第3期59-61,共3页
埃德加·斯诺(1905—1972)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25年秋天,斯诺进入密苏里州大学著名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学习,同时兼职于《堪萨斯城明星报》驻校通讯记者,这为他后来的职业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西行漫记》 斯诺 记者 素养 密苏里州 新闻学院 哥伦比亚 萨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公共外交的典型案例
14
作者 刘国华 周娇 《理论建设》 2011年第1期81-86,共6页
《西行漫记》是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的开端。它适应了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的需要:成功地向西方公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貌,拉近了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公众的距离;激励和指引了一批国际友人同情和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促使美国政府重新认识... 《西行漫记》是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的开端。它适应了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的需要:成功地向西方公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貌,拉近了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公众的距离;激励和指引了一批国际友人同情和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促使美国政府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外交决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斯诺 中国共产党 《西行漫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译者董乐山的翻译追求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倩妮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2期12-13,共2页
《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作品。译者董乐山是将该著作译成汉语、向中国读者推介的关键人物。董乐山一生译著颇多,且精益求精,一心追求翻译最大限度忠实原文的境界。
关键词 董乐山 《西行漫记》 翻译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告文学的艺术丰碑——试析《西行漫记》的主体、客体辩证统一艺术
16
作者 饶春球 方应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西行漫记》是一部首次向世界真实报道三四十年代中国红军、中共著名领导人及其生活方式、信念、目的的划时代报告文学巨著 ,作家在处理这部作品的主体、客体辩证统一过程中 ,创造性地运用艺术真实、艺术独创、艺术空间的对立和统一 ,... 《西行漫记》是一部首次向世界真实报道三四十年代中国红军、中共著名领导人及其生活方式、信念、目的的划时代报告文学巨著 ,作家在处理这部作品的主体、客体辩证统一过程中 ,创造性地运用艺术真实、艺术独创、艺术空间的对立和统一 ,提出了读者关注的社会问题 ,描绘了人的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 ,以及概括而不笼统、严肃而不枯燥的语言等艺术手段 ,使之成为风行世界的真实记录历史的经典性文献和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西行漫记》 主体 客体 辩证统一艺术 艺术真实 艺术空间 美学素质 文学评论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问世的动因分析
17
作者 哈战荣 陈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3-37,65,共6页
《西行漫记》问世以来之所以轰动世界、广为流传,即使是成书几十年后的今天仍引人注目,拥有众多的读者,这与作者产生深入陕北解放区进行采访报道的多方动因是分不开的。其中,向热切关注长征后的中共及其命运的人们提供相关信息的良好愿... 《西行漫记》问世以来之所以轰动世界、广为流传,即使是成书几十年后的今天仍引人注目,拥有众多的读者,这与作者产生深入陕北解放区进行采访报道的多方动因是分不开的。其中,向热切关注长征后的中共及其命运的人们提供相关信息的良好愿望是其外部动因,解答人们对陕北解放区心存的各种猜疑的好奇心理是其直接动因,想向外界介绍解放区真实情况的强烈使命是其内在动因,为中共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区外生存空间的意外收获是其间接动因。这诸多动因是斯诺产生采访陕北解放区的内在动力,也是撰写、出版《西行漫记》并产生轰动效应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斯诺 动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与美国中国学的发展
18
作者 毛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西行漫记》是一部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性的新闻著作,同时也是美国中国学发展新阶段的里程碑。它推进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现代中共党史学诞生的象征性著作;开辟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新方法,影响美国中国学... 《西行漫记》是一部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性的新闻著作,同时也是美国中国学发展新阶段的里程碑。它推进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现代中共党史学诞生的象征性著作;开辟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新方法,影响美国中国学形成了注重现实社会功能的重大特点。它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中国观,让西方人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革命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美国中国学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的传播内容浅析——基于对《西行漫记》词频和文本的分析
19
作者 李青林 丁晓京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102-103,共2页
延安时期,国民党政府切断了革命根据地与外界联系的所,有渠道,延安时期的媒体关系(媒体关系是用来特指社会组织与媒体的关系①)对我党是十分不利的,如何在被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对媒体关系进行更好的管理以达到获取恰当媒体报道的目... 延安时期,国民党政府切断了革命根据地与外界联系的所,有渠道,延安时期的媒体关系(媒体关系是用来特指社会组织与媒体的关系①)对我党是十分不利的,如何在被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对媒体关系进行更好的管理以达到获取恰当媒体报道的目的,这是延安时期我党对外传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传播内容 媒体关系 文本 词频 延安时期 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星照耀中国,理想点亮未来——长征胜利八十年再读斯诺《西行漫记》
20
作者 李彬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88-90,共3页
20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年,也是斯诺西北之行八十年,此时重温他31岁时采写的新闻名篇《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自然别有意味,
关键词 《西行漫记》 长征胜利 斯诺 理想点 中国 Star Over 岁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