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五史”教育助力高校铸魂育人——基于“大思政课”视域
1
作者 张咪咪 《西部学刊》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大思政课”融“大平台”“大师资”“大课堂”于一体,是传统课堂的拓展形式。在“大思政课”视域下,以“五史”教育为抓手对大学生进行铸魂教育是大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大历史观的需要;是大学生强化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大思政课”融“大平台”“大师资”“大课堂”于一体,是传统课堂的拓展形式。在“大思政课”视域下,以“五史”教育为抓手对大学生进行铸魂教育是大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大历史观的需要;是大学生强化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是拓宽思政课内容,推动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为此,建议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共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传统课堂教学与全平台创新教学协同共进等渠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五史”教育 铸魂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五史”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阳 王圆圆 周玲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五史”蕴含着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提升高校“五史”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也面临着理论阐释不足、应用方法单一、育人体系缺失等现... “五史”蕴含着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提升高校“五史”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也面临着理论阐释不足、应用方法单一、育人体系缺失等现实困境。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视角,通过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法和优化育人环境等措施,可以增强高校“五史”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红色文化资源 “五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
3
作者 刘丽琴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4-37,共4页
“五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在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五史”教育根本目标一致,内在关联非常紧密,二者相辅相成。将“五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 “五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在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五史”教育根本目标一致,内在关联非常紧密,二者相辅相成。将“五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客观必然,有效融入关键在于方式方法,要注重案例分析,运用历史思维,强化逻辑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 “五史”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五史”教育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李芳 张琳琳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7-129,共3页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五史”教育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新时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工匠精神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融入“五史”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五史”教育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新时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工匠精神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融入“五史”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论述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五史”教育的内在逻辑和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实践路径,旨在提升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五史”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五史”教育 高职院校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原则与方式
5
作者 吴冠勇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
“五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从要求、原则、方式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五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在要求上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 “五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从要求、原则、方式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五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在要求上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原则上需遵循主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深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在方式上需统筹内涵式融入、耦合式融入、专题式融入、系统式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分析
6
作者 张静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新时代,高校青年肩负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质。“五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从多个层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思想。通过“五史”教育,学生可全面、深入了解中国... 新时代,高校青年肩负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质。“五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从多个层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思想。通过“五史”教育,学生可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发展阶段的奋斗历程,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阐述了“五史”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分析了“五史”教育与高校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价值,提出了“五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高校青年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化新时代大学生“五史”教育研究
7
作者 彭丰民 彭婧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大学生“五史”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新时代,深化大学生“五史”教育要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善用“... 大学生“五史”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新时代,深化大学生“五史”教育要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善用“大思政课”理念,落实“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在教育教学中拓展“大视野”,构建“大格局”,整合“大资源”,联动“大课堂”,凸显“大师资”,不断提升以史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思政课”理念 大学生“五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军文化资源融入青年学生“五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
8
作者 靳卫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红军文化资源不仅镌刻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厚重记忆,更蕴含着深邃的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能拓展青年学生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知视野,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更能增强他们的文... 红军文化资源不仅镌刻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厚重记忆,更蕴含着深邃的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能拓展青年学生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知视野,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更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提出红军文化资源融入“五史”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典型性和创新性,并探讨了其融入的主要路径,包括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挖掘红军文化资源讲好红军文化故事、拓宽社会实践的教育途径、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文化资源 青年学生 “五史”教育 文化自信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五史”教育探究
9
作者 陆发玉 《广西教育》 2024年第6期51-54,共4页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五史”教育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意蕴,是“五史”教育的核心资源、天然载体和不竭源泉。新媒体作为一种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五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让其面临新挑战。为此,可从打造媒...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五史”教育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意蕴,是“五史”教育的核心资源、天然载体和不竭源泉。新媒体作为一种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五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让其面临新挑战。为此,可从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组建红色文化创新团队、健全完善新媒体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将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五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红色文化 “五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三类课堂” 开展“五史”教育
10
作者 李建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42期4-6,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同历史对话”,积极学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基于“五史”教育的重要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同历史对话”,积极学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基于“五史”教育的重要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上好思政小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借力育人全课堂,积极开展“五史”教育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思政小课堂 社会大课堂 育人全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教学中“五史”教育叙事方法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水凤 胡咚 《高教论坛》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叙事学将叙事划分为故事、话语、叙述行为。叙事的三分结构,是探索思政课进行叙事的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结合“五史”教育的特点与思政课教学规律、要求,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五史”教育的叙事方法。运用思政课教学中“五史”故事的... 叙事学将叙事划分为故事、话语、叙述行为。叙事的三分结构,是探索思政课进行叙事的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结合“五史”教育的特点与思政课教学规律、要求,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五史”教育的叙事方法。运用思政课教学中“五史”故事的选择与转换方法在于典型设置与正面运用,“五史”故事的辩证把握与情节设置。思政课教学中“五史”故事的话语表达方式主要有文本的话语转换技巧、话语的多模态运用方式以及语境营造的原则方法遵循。思政课教学中“五史”故事的叙述过程形式包括教师精心设计自身的叙事过程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叙事过程形式和拓展第三者进行叙事过程形式。其中,思政课教师还应当充当故事的评价者,在评价总结当中融入教材观点、教学要求,达到教学教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叙事 “五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五史”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融合的三重审视
12
作者 余静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必然要求。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方面的内在统一是融合的可能性,两者在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和激发责任... 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必然要求。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方面的内在统一是融合的可能性,两者在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和激发责任担当方面的价值统一是融合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优化课程衔接、深化理论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是两者有效融合的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13
作者 栗媛 张光存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67-69,共3页
“五史”教育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从三重维度进行探析。从理论维度上看,二者在教育内容、本质属性、教学目标上存在契合点。从价值维度上看,表现为满足新时代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新要求,引导青年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 “五史”教育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从三重维度进行探析。从理论维度上看,二者在教育内容、本质属性、教学目标上存在契合点。从价值维度上看,表现为满足新时代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新要求,引导青年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强化高校青年践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实践维度上看,“融入”教育的现实路径表现为加强教学研究、扩展融入机制、深挖“五史”资源,以历史文化的连续性深刻理解昨日中国、今日中国、未来中国,涵养青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晨婷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以“五史”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五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阐释“五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的意义,总结“五史”教育融入大中小一学体化思政课建设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五史”教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15
作者 张书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的十年伟大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五史”纳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应时之需。结合“五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的十年伟大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五史”纳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应时之需。结合“五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探寻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高职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的内涵演进、逻辑机理与育人路径
16
作者 崔金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51-161,共11页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共同构成“五史”教育内容,深刻领会“四史”教育到“五史”教育的变与不变,明晰“四史”教育到“五史”教育发展遵循的逻辑前提,是正确发挥“五史”教育育人价值的前提保...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共同构成“五史”教育内容,深刻领会“四史”教育到“五史”教育的变与不变,明晰“四史”教育到“五史”教育发展遵循的逻辑前提,是正确发挥“五史”教育育人价值的前提保障。具体而言,充分发挥“五史”教育的育人作用,需要在坚持深度讲授与深度学习中把史讲深,在贯彻问题导向与价值引领中把史讲透,在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中把史讲活,在融合“入脑”“入心”“入行”中以史“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内涵演进 逻辑机理 育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17
作者 毛春英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挖掘“五史”教育资源,将其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的时代之要,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现实之需,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从精准施策、精准落地、精准推进的主要路径,协同育人和知信行角度,突出坚持和发展... 挖掘“五史”教育资源,将其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的时代之要,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现实之需,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从精准施策、精准落地、精准推进的主要路径,协同育人和知信行角度,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调,打造“课堂—实践—网络”有效课堂,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资政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精准融入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场域中高校“五史”教育: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
18
作者 王艳成 闫蕊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0,114,共7页
“五史”蕴含着丰富营养和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而短视频传播媒介的出现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持续走红,为高校开展“五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大学生“五史”教育... “五史”蕴含着丰富营养和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而短视频传播媒介的出现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持续走红,为高校开展“五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大学生“五史”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阐述短视频对高校开展“五史”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分析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在短视频场域中开展“五史”教育的重要价值意蕴,重点探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五史”内容吸引力、优化网络环境和激发学生主体活力四个方面的实施路径,将短视频技术的外在存量转化为大学生“五史”教育的创新增量,助力短视频平台拓展成为大学生“五史”教育的新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高校 “五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探究
19
作者 崔素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五史”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可强化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品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深刻、多维的... “五史”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可强化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品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深刻、多维的文化支持。阐述了“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探讨了“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更好地将“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高校 思政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五史”教育于通史课程研究
20
作者 杨小勇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五史文化”进行了有效补充与明智升级,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与原有“四史”合并为“五史”,将“五史”教育融入通史课程,是在课程思政与史政结合背景下课程建设的理论创新与精神升华。历史教学中的政治性、整体性、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五史文化”进行了有效补充与明智升级,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与原有“四史”合并为“五史”,将“五史”教育融入通史课程,是在课程思政与史政结合背景下课程建设的理论创新与精神升华。历史教学中的政治性、整体性、现实性彰显了教学的实施原则,“五史”教育与通史教育两者的教学目标、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有着一致性。通过对“通史教育”进行专题化、实践化、对比化和地域化的结合,实现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课程 思政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