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fhx3 is essential for progesterone/progesterone receptor signaling to drive ductal side-branching and alveologenesis in mouse mammary glands
1
作者 Gui Ma Ang Gao +14 位作者 Yinan Yang Yuan He Xi Zhang Baotong Zhang Zhiqian Zhang Mei Li Xing Fu Dan Zhao Rui Wu Leilei Qi Qingxia Hu Juan Li Liya Fu Zhengmao Zhu Jin-Tang Do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19-131,共13页
Progesterone(Pg)/progesterone receptor(PR) signaling drives mammary gland side-branching and alveologenesis, but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Pg/PR signaling functions remain to be clarified.Us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Progesterone(Pg)/progesterone receptor(PR) signaling drives mammary gland side-branching and alveologenesis, but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Pg/PR signaling functions remain to be clarified.Us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and 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 we determined the role of Zfhx3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driven by Pg/PR signaling. Postnatal deletion of Zfhx3 in mous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attenuated side-branching morphogenesis and alveologenesis. These effects were undetectable in the absence of Pg/PR signaling. During the estrus cycle, Zfhx3 expression corresponded to that of Pg, being at the highest level at the diestrus stage; Zfhx3 deletion inhibited mammary gland branching more potently at diestrus than estrus stage. Loss of Zfhx3 not only attenuated the expansion of stem/progenitor cells driven by Pg/PR signaling, but also impaired the function of Pg/PR signaling in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multiple genes. In addition, Pg/PR signaling significantly expanded PR-and Zfhx3-positive epithelial cells, and induced the physical association of ZFHX3 with PR. These findings establish Zfhx3 as an integ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of Pg/PR signaling in driving side-branching and alveologenesis during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ARY gland Zfhx3/Atbf1 Pregnancy DUCTAL side-branching Alveologenesis Progesterone-progesterone receptor signaling
原文传递
脑CTP联合头颈CTA对脑卒中侧支循环诊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周广立 郭玉玲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43-145,161,共4页
目的解析脑CT灌注(CT perfusion,CTP)与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均行CTP与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解析脑CT灌注(CT perfusion,CTP)与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均行CTP与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基准,评估CTP、CTA及其联合应用在脑卒中侧支循环诊断中的效能与价值。结果DSA结果显示不良19例,良好31例;脑CTP结果显示不良17例,良好33例;头颈CTA结果显示不良15例,良好35例;联合检查结果显示不良18例,良好32例。脑CTP联合头颈CTA检查与单独脑CTP、头颈CTA检查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CTP联合头颈CTA检查与单独脑CTP、头颈CTA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使用脑CTP和头颈CTA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CTP 头颈CTA 脑卒中 侧支循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支盘式锚杆承载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3
作者 谷复光 王军 常虹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134-138,共5页
注浆支盘式锚杆作为一种新型扩体锚杆,具有优越的抗拔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注浆支盘式锚杆抗拔承载力特性规律,拟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注浆支盘式锚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锚杆支盘盘径、锚固段长度以及杆径研究其抗拔承载... 注浆支盘式锚杆作为一种新型扩体锚杆,具有优越的抗拔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注浆支盘式锚杆抗拔承载力特性规律,拟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注浆支盘式锚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锚杆支盘盘径、锚固段长度以及杆径研究其抗拔承载力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注浆支盘式锚杆盘径增大时,其抗拔承载力提升;当锚固段长度大于等于8m时,更能发挥支盘处盘端阻力与锚固段侧摩阻力的协同作用;杆径为100mm时注浆支盘式锚杆抗拔承载力显著不足。数值模拟数据可以为注浆支盘式锚固结构在实际工程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盘式锚杆 侧摩阻力 盘端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龙宇博 周婷 +6 位作者 潘宏伟 李媛媛 王长录 张宇 胡湖 胡遵 荣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4-561,共8页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主干冠状动脉真性分叉冠心病患者211例,分叉病变共计234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征数据、分支保护方式、术后分支TIMI血流等资料,并对术后分支血管进行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测定。PCI术后μQFR<0.8认为分支有灌注障碍,分为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n=51,53支分支病变),另μQFR≥0.8的患者为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n=160,181支分支病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多种临床及解剖学因素对PCI术后分支灌注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PCI术后分支血流分级均为TIMI3级,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53支(22.6%)血管术后分支μQFR为0.70±0.10,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为0.93±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比较,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分支病变长度、分支参考直径、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升高,主支与分支直径比、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前主支μQ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r=-0.49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788,P<0.001)、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28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r=-0.469,P<0.001)、分支病变长度(r=-0.157,P=0.016)与术后分支μQFR呈显著负相关,分支参考直径(r=0.173,P=0.008)、主支分支直径比(r=0.194,P=0.003)、术后分支开口直径(r=0.328,P<0.001)与术后分支μQFR呈正相关,与临床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个因素是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228,95%CI:1.144~1.318,P<0.001),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OR=1.110,95%CI:1.055~1.168,P<0.001),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115,95%CI:1.042~1.192,P=0.001),分支病变长度(OR=1.121,95%CI:1.021~1.231,P=0016)。结论:PCI术后分支血流达到TIMI 3级的患者中仍有部分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PCI术后应积极行功能学评估。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病变长度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分支灌注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定量血流分数 分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简式油茶侧枝夹持振动采摘装置研究
5
作者 涂恒铭 饶洪辉 +3 位作者 李涛 童金杰 王邦进 刘木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8,共6页
针对油茶树成林后立地条件复杂,采摘机械作业空间小,中、大型机械化采摘作业难等问题,基于油茶侧枝水平夹持振动采摘工作原理,设计一种轻简式油茶果侧枝夹持振动采摘装置。根据振动装置采摘原理与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油茶果振动... 针对油茶树成林后立地条件复杂,采摘机械作业空间小,中、大型机械化采摘作业难等问题,基于油茶侧枝水平夹持振动采摘工作原理,设计一种轻简式油茶果侧枝夹持振动采摘装置。根据振动装置采摘原理与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油茶果振动力学模型,分析对油茶果采摘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以树枝直径、激振机构振幅、频率为试验因素,将油茶果采净率和花苞损伤率作为试验指标,开展油茶果振动采摘试验。结果表明,激振机构振动频率对油茶果采净率、花苞损伤率影响均为最显著。当树枝直径为16 mm、激振机构振幅为40 mm、振动频率为16 Hz,对应的油茶果采净率为85.70%,花苞损伤率为4.45%,采摘效果最佳,基本符合采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振动采摘 振动力学模型 侧枝夹持 轻简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频宽带旁支管消声器设计
6
作者 王超 梅玉林 王晓明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6-886,共11页
设计了具有小尺寸的中低频宽带旁支管消声器。首先,应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单旁支管消声器的声波传递损失数学模型;然后,以预设的共振频率为目标,计算单旁支管消声器的结构参数,并在分析结构参数对传递损失影响的基础上,择优建立旁支管... 设计了具有小尺寸的中低频宽带旁支管消声器。首先,应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单旁支管消声器的声波传递损失数学模型;然后,以预设的共振频率为目标,计算单旁支管消声器的结构参数,并在分析结构参数对传递损失影响的基础上,择优建立旁支管消声单元;接着,将消声单元进行轴向和周向阵列,形成周期结构,研究周期性对消声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周期阵列具有不同共振频率的消声单元,设计了有效消声频带为493~3 033 Hz的消声结构,同时借助旁支管侧支的弯曲,实现了结构的小尺寸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分支周期数不影响共振频率,但随着周向分支周期数的增加,结构共振频率会向高频滑动,且滑动幅度会逐渐减缓;轴向分支周期数和周向分支周期数的增加,都能显著提高旁支管消声器的有效消声带宽;通过采取侧支弯曲的设计,能减小消声器的结构尺寸,且对消声性能影响不大;综合利用轴向周期和周向分支周期阵列,以及采用组合具有不同共振频率旁支管单元的方法,能获得性能优异的中低频宽带消声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支管消声器 传递损失 共振频率 中低频 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排桥架侧壁加高接侧向分支施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凯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1期1312-1315,共4页
电气工程中桥架安装时,经常会遇到成排主干桥架中一根或多根需要接侧向分支的情况,如何保证桥架分支处的观感质量,同时避免后续电缆敷设产生非必要的翻弯是成排桥架侧出分支施工的重点、难点。依托某大型展览中心项目,研究出了一种成排... 电气工程中桥架安装时,经常会遇到成排主干桥架中一根或多根需要接侧向分支的情况,如何保证桥架分支处的观感质量,同时避免后续电缆敷设产生非必要的翻弯是成排桥架侧出分支施工的重点、难点。依托某大型展览中心项目,研究出了一种成排桥架侧壁加高接侧向分支施工技术,为桥架安装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排桥架 侧壁加高 侧向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流风能采集器声共振增强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子超 陈青 +1 位作者 蒋刘义 於文杰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平均流风能采集器利用声共振现象实现风能的采集。为了提高风能采集器的效率,应增强封闭管道侧支管的声共振。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使用ANSYS Fluent对封闭侧支管内的声共振进行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Realizable k-ɛ延迟分离涡模... 平均流风能采集器利用声共振现象实现风能的采集。为了提高风能采集器的效率,应增强封闭管道侧支管的声共振。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使用ANSYS Fluent对封闭侧支管内的声共振进行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Realizable k-ɛ延迟分离涡模型模拟了不同截面形状的管道对声共振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发生声共振的流速范围;采用圆形截面管和方形截面管的等效直径方法预测声共振是可行的,且方形截面管的声共振压力脉动幅值比圆形截面管的声共振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增大;主管道与分支管的夹角会对声共振产生显著影响,改变分支管的角度可以增强声共振,因此,有一定主管道与分支管夹角的方形截面管更有利于提高风能的收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共振 封闭侧支管 DDES 风能采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220 kV变电站低压直配能力提升方法的研究
9
作者 岳龙飞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7期97-99,共3页
深圳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满足电力供应需求,需加大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规模,但深圳土地资源已十分紧缺,电网建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随着深圳市电力负荷总量及密度的不断增长,最新220 kV变电站建设准则已要求... 深圳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满足电力供应需求,需加大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规模,但深圳土地资源已十分紧缺,电网建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随着深圳市电力负荷总量及密度的不断增长,最新220 kV变电站建设准则已要求深入负荷中心。为提升深圳220 kV变电站低压侧直配能力,提出采用低压侧为双分支的新型变压器,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此问题,同时对低压侧出线数计算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证,为220 kV站点供电模式提供更多选择,提高设备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建设 220 kV新型变压器 低压侧双分支 直配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和一号”主蒸汽安全阀支管扩管焊接工艺研究
10
作者 常旭 王志峰 +5 位作者 危永福 刘玉平 李鹏飞 白树华 徐晨洲 邹成超 《大型铸锻件》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国和一号”主蒸汽安全阀支管扩管是创新性解决核电站运行噪声问题的关键设备。其材质为SA-182 Gr.F11 Cl.2,采用上部锻件和下部锻件组焊而成,整体结构为两端小、中间大的圆柱形容器,焊缝不具备背面清根条件。针对支管扩管的结构特点,... “国和一号”主蒸汽安全阀支管扩管是创新性解决核电站运行噪声问题的关键设备。其材质为SA-182 Gr.F11 Cl.2,采用上部锻件和下部锻件组焊而成,整体结构为两端小、中间大的圆柱形容器,焊缝不具备背面清根条件。针对支管扩管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合理的单面焊双面成形坡口形式,结合焊缝质量控制要求和焊接效率选取了氩弧焊打底+手工焊填充的焊接方案进行焊接。针对材料的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焊接规范参数,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经过技术论证,先后解决了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变形控制的难题,并且通过合理的工装设置实现了支管扩管的批量化工程应用。实施后,全部批次共计14件支管扩管无损检测全部一次合格,焊缝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制造质量稳定、周期可控,攻克了支管扩管这一设备的制造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蒸汽安全阀支管扩管 单面焊双面成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合金非等温凝固枝晶生长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智平 肖荣振 +2 位作者 徐建林 朱昌盛 王延露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相场方法对二元合金的非等温凝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以Ni-Cu合金为例,研究了在不同热扩散系数和不同溶质梯度系数下枝晶的生长以及二元合金的溶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扩散率的增大,包围等轴晶的热扩散层增厚,抑制了侧向分支的生... 采用相场方法对二元合金的非等温凝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以Ni-Cu合金为例,研究了在不同热扩散系数和不同溶质梯度系数下枝晶的生长以及二元合金的溶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扩散率的增大,包围等轴晶的热扩散层增厚,抑制了侧向分支的生长,从而使侧向分支生长不发达;其次,热扩散率的增大,使得溶质场扩散层也明显增厚,溶质截留现象不明显,但在溶质场界面前沿产生明显溶质偏析;当溶质梯度系数增大时,相场形貌厚度并不产生影响,但溶质场扩散厚度却显著增加,而溶质偏析程度得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数值模拟 侧向分支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噪声促发枝晶侧向分支的相场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昌盛 荆涛 +1 位作者 柳百成 赵红兆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0-1042,1049,共4页
使用耦合热扰动的相场模型,对枝晶生长过程中噪声引发侧向分支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场方程中加入的能量守恒噪声能够引发枝晶侧向不稳定,是侧向分支形成的主要起因;相场方程中引入的非能量守恒噪声对侧向分支的贡献不大,考... 使用耦合热扰动的相场模型,对枝晶生长过程中噪声引发侧向分支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场方程中加入的能量守恒噪声能够引发枝晶侧向不稳定,是侧向分支形成的主要起因;相场方程中引入的非能量守恒噪声对侧向分支的贡献不大,考虑到节省计算量,在实际计算中常将其忽略;热扰动幅值Fu对温度场的影响明显,当Fu取值适当时,热噪声可以引发侧向分支,但是不影响尖端的稳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方法 热噪声 侧向分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源 张冬 +2 位作者 尹栋 徐波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计1601处病变)。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无分支闭塞组(n=1431例)和分支闭塞组(n=114例)。按时间顺序将1601处病变中前1200处作为建模数据集用于构建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和评分系统,将后401处作为验证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建模数据集分析显示,术前主支血管斑块与分支血管位置关系、支架置入前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等级、术前分叉核直径狭窄程度、术前分叉角度、支架置入前分支直径狭窄程度和术前主支/分支血管直径比是分支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0[95%可信区间(CI):0.75~0.85],Hosmer—Lemeshow法(HL)P=I.00;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6(95%CI:0.71~0.82),HLP=0.12。验证数据集检验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1(95%CI:0.73~0.89),HLP=0.77;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7(95%CI:0.69~0.86),HLP=0.58。建模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患者评分系统积分四分位数划分结果显示评分积分≥10分患者分支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10分以下患者(P〈0.001),术中分支闭塞风险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分系统简便易用,通过定量分析冠脉造影区分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策略 分支闭塞 风险预测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评估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昊 慕朝伟 +6 位作者 朱成刚 尹栋 丰雷 刘帅 赵志勇 张冬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叉角度等分叉病变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以所得血管分叉角度的中位数(49°)作为分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低角度组(≤49°,n=93)和高角度组(>49°,n=83)。分析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的闭塞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结果:在176例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有8例(4.5%)出现分支血管闭塞。分支血管闭塞的发生率在高角度组明显大于低角度组(8.4%vs 1.1%,P=0.019)。随着血管分叉角度逐渐增大,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逐渐增高,第1四分位内为0%,第2四分位内为2.5%,第3四分位内为7.0%,第4四分位内为8.7%(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D-QCA计算所得血管分叉角度大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5%CI:1.005~1.271,P=0.041)。结论:3D-QCA证实,高血管分叉角度是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血管闭塞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场模型参数对枝晶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代平 荆涛 柳百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13-816,共4页
定量研究了相场模型中过冷度、温度对相场的耦合系数、各向异性系数等参数对晶粒形貌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枝晶形貌 和海藻状形貌的产生和转化.研究了生长速度与晶粒形貌及相场参数的联系,分析了枝晶生长尖端的分叉及边枝的产生原理.
关键词 相场 枝晶 边枝 微观组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rea tridentata地径、根系及枝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香凝 孙向阳 +2 位作者 王保平 乔杰 崔令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8,56,共5页
为了研究Larrea tridentata根系生长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一年生和两年生Larre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rrea各器官之间的相关关系大多是极显著幂函数关系。两年生Larrea各器官之间的相关系数比一年生的相关系数有明显的增加。... 为了研究Larrea tridentata根系生长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一年生和两年生Larre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rrea各器官之间的相关关系大多是极显著幂函数关系。两年生Larrea各器官之间的相关系数比一年生的相关系数有明显的增加。地径与主要根参数(总根长、根总断面积、根干重)和主要枝参数(侧枝总断面积、枝干重)之间都有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可见,用地径建立预测根系和侧枝参数的模型是可行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且随着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成幂函数递增。侧枝总断面积与根总断面积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rea tridentata 地径 根系 侧枝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鲜食枣二次枝结果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琼 王森 +1 位作者 李凡松 张自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56,共7页
为充分了解南方鲜食枣的结果特性,以"中秋酥脆枣"为试材,调查研究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开花和坐果规律以及不同节位的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对比分析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座果率及成果率。结果表明:二次枝不同二次... 为充分了解南方鲜食枣的结果特性,以"中秋酥脆枣"为试材,调查研究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开花和坐果规律以及不同节位的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对比分析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座果率及成果率。结果表明: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开花和坐果规律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所有二次副梢的现蕾数和开花数都随着节位的升高而减少,二次副梢的坐果数随着节位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的变化趋势相同,随着节位的升高反而减少。Ⅱ的总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的最多,其次是Ⅰ,Ⅲ至Ⅷ。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座果率和成果率存在差异。Ⅱ的开花率及座果率最大,Ⅳ、Ⅴ的成果率最大,Ⅷ的开花率、座果率和成果率都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枝 二次副梢 结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峻 张冬 +3 位作者 赵志勇 王昊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导致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92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包括949个分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测量分支直径≤2.0mm],根据分叉病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导致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92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包括949个分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测量分支直径≤2.0mm],根据分叉病变是否发生了小分支闭塞分为小分支闭塞组(85例,86个分叉病变)和小分支未闭塞组(840例,863个分叉病变)。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的情况、QCA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确定小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比较小分支闭塞组和小分支未闭塞组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结果:949个分叉病变中共有86个(9.1%)分叉病变发生了小分支闭塞,小分支闭塞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26/83,313%)明显高于小分支未闭塞组(77/821,9.4%;P<0.001),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6/83,7.2%)也显著高于小分支未闭塞组(11/821,1.3%;P<0.001)。两组间主支近段、主支远段、小分支、分叉核心的血管直径及狭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支/小分支直径比值小分支闭塞组明显大于小分支未闭塞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真分叉病变、斑块不规则、预扩张小分支、术前小分支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前主支远端的狭窄程度、术前分叉病变核心的狭窄程度、分叉病变角度、主支/小分支直径比值、主支支架置入前小分支狭窄程度。结论:小分支闭塞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部分病变特征与小分叉病变闭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小分支闭塞 危险因素 围术期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钟伟 王圣 +2 位作者 李斌 王裕岱 董小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7,290,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梗死时间...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梗死时间>12 h)的STEMI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静脉使用rhBNP组70例,第二组为未使用rhBNP的对照组62例,分别在发病第1、7天抽取外周血,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血EPCs,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并检测EPCs数量及体外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发病第7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使用Rentrop侧枝循环分级法评估侧枝循环形成,并心脏彩超测量LVDD、LVEF及检测血浆BNP来评估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外周血EPCs的数量明显增加,EPCs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明显改善(P<0.01),冠状动脉侧枝循环明显丰富,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rhBNP明显改善STEMI患者EPCs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内皮组细胞(EPCs)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曼 刘海波 +10 位作者 徐波 卞小丽 刘灵安 胡奉环 陈珏 高立建 邹同强 吴帆 常越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组(PBT组)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组(JWT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术毕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支重进导丝的比例和成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432例患者,PBT组与JWT组各216例。PBT组在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JWT组(0.93%vs.4.17%,P=0.03),真性分叉病变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JWT组(0.58%vs.5.39%,P<0.01)。PBT组1例(0.46%)分支需要重进导丝,并置入支架;JWT组6例(2.78%)需要重进分支导丝,其中2例(33.33%)分支重进导丝失败,4例(66.67%)对分支进行扩张。两组需要重进导丝的比例和再进导丝的成功率、术毕主支和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JWT相比,PBT可有效降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且有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分支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