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透视“未知”与重塑“已知”——论《已知的世界》的历史元小说叙事策略 |
罗虹
刘紫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2
|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本策略及其转向 |
周芷汀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7
|
|
3
|
虚构比事实更真切:多克托罗《进军》中的文化记忆重组 |
张琼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08 |
2
|
|
4
|
论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观念模式与语言模式 |
何开丽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5
|
诺曼·梅勒的写作技巧与艺术风格 |
窦庆兰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6
|
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元小说中的史学性叙事 |
刘璐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7
|
论福克纳与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后现代特征 |
江智利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重启与变革:后现代语境下的媒介嬗变研究——以中国科幻文艺传播为例 |
邝野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9
|
虚构与现实:《赎罪》的元小说技巧解读 |
韩杰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0
|
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 |
王金胜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1
|
论《天使与魔鬼》创作技法的独特性 |
刘建周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西方后现代文论中的文学虚构性 |
王箭飞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3
|
一部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元小说——评《大大方方的输家》 |
蓝仁哲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7
|
|
14
|
《天秤星座》中的一个茫然的单子 |
阿德尔.塔依尔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5
|
论中西现代与后现代的差异 |
韩芳
赵志华
|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6
|
走投无路的侦探——《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喧嚣与寂静 |
蔡喆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翻译的一些思考 |
虞建华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8
|
图像与拟真——后现代的“美”与“真” |
史良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