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Design of the Modular Joint Drive Train for Enhancing Cobot Load Capacity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1
作者 Peng Li Zhenguo Nie +1 位作者 Zihao Li Xinju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6-40,共15页
Automation advancements prompts the extensive integration of collaborative robot(cobot)across a range of industries.Compared to the commonly used design approach of increasing the payload-to-weight ratio of cobot to e... Automation advancements prompts the extensive integration of collaborative robot(cobot)across a range of industries.Compared to the commonly used design approach of increasing the payload-to-weight ratio of cobot to enhance load capacity,equ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cobot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to make the cobot more flexible.In this paper,a new method for designing the drive train parameters of cobot is proposed.Firstl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oad capacity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design criteria for both aspects are established for cobot with all optimization design criteria normalized within the design domain.Secondly,with the cobot in the horizontal pose,the motor design scheme is discretized and it takes the joint motor diameter and gearbox speed ratio as optimization design variables.Finally,all the discrete values of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enumeration method and the Pareto front is used to select the optimal solution through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Base on the cobot desig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a six-axis cobot is desig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mmercial cobot.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designed cobot in this paper reaches 8.4 kg,surpassing the 5 kg load capacity commercial cobot which is used as a benchmark.The minimum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joints is 42.7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ular joint drive train design Load capacity Dynamic response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erarchical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DFIG and drive train system in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被引量:3
2
作者 Xueping PAN Ping JU +1 位作者 Feng WU Yuqing JIN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A new hierarchical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for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and drive train system in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WT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arameters of the DFIG and ... A new hierarchical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for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and drive train system in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WT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arameters of the DFIG and the drive train are estimated locally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disturbances. Secondly, a coordination estimation method is further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parameters of the DFIG and the drive train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urpose of attaining the global optimal estimation results. The main benefit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the improved estimation accuracy. Estimation results confirm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estima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generator DFIG drive train system hierarchical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trajectory sensitivity technique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elastic support on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the wind turbine drive train 被引量:2
3
作者 Shuaishuai WANG Caichao ZHU +1 位作者 Chaosheng SONG Huali HAN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348-356,共9页
The reli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wind turbin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 loading applied on the hub, especially amidst a poor external wind environment. A three-point elastic support, which includes the main be... The reli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wind turbin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 loading applied on the hub, especially amidst a poor external wind environment. A three-point elastic support, which includes the main bearing and two torque arms, wa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flexibilities of the planet carrier and the housing, a coupled dynamic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a wind turbine drive train. Then,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the drive train for different elastic support parameters we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were used to examine how different elastic support parameters influence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the drive tra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astic support parameters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the wind turbine drive train. A large support stiffness of the torque arms decrease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lanet carrier and the main bearing, whereas a large support stiffness of the main bearing decrease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lanet carrier while increasing that of the main bear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optimizing the elastic support stiffness of the wind turbine drive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drive train elastic support dynamic behavior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原文传递
Variable Parameter Nonlinear Control for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sidering Mitigation of Drive-train Load 被引量:2
4
作者 Zaiyu Chen Minghui Yin +3 位作者 Lianjun Zhou Yaping Xia Jiankun Liu Yun Zou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252-259,共8页
Since mechanical loads exer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ife span of wind turbines, the reduction of transient load on drive-train shaft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when implementing a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Since mechanical loads exer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ife span of wind turbines, the reduction of transient load on drive-train shaft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when implementing a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U+0028 MPPT U+0029 controller. Moreover, a trade-off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wind energy extraction and the load level of drive-train shaft becomes a key issue. However, for the existing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nonlinear model of wind turbines, the MPPT efficiencies are improved at the cost of the intensive fluctuation of generator torque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ransient load on drive train shaft. Hence,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controller with variable parameter is proposed for improving MPPT efficiency and mitigating transient load on drive-train simultaneously. Then, simulations on FAST U+0028 Fatigue, Aerodynamics, Structures, and Turbulence U+0029 code and experiments on the wind turbine simulator U+0028 WTS U+0029 based test bench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with less cost of drive-train load. © 2017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S Controllers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Wind power Wind turbi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特征识别的西部地区高速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田婉琪 步兵 +2 位作者 吕继东 唐涛 李开成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针对西部地区高速铁路列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驾驶特征和轨迹的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驾驶特征分类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模型。给出高速列车驾驶特征定义,结合追踪列车的速度、加速度、急动度、时间和空间间隔等特征数据... 针对西部地区高速铁路列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驾驶特征和轨迹的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驾驶特征分类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模型。给出高速列车驾驶特征定义,结合追踪列车的速度、加速度、急动度、时间和空间间隔等特征数据,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识别出3类常见且差异较大的高速列车驾驶场景和驾驶风格,并对驾驶风格的最大互信息系数(MIC)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针对3类驾驶风格和特征变量,采用不同长短期记忆神经(LSTM)网络训练,进一步强化LSTM参数特征,得到基于不同驾驶特征的轨迹预测模型和算法;通过实验室仿真列车运行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算法相比,所提出的高速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方法具有显著优势,预测时长15 s内的平均相对误差MRE不超过3.5%,比标准LSTM和卡尔曼滤波器(KF)算法的MRE分别降低了32.9%和43.3%,且最短追踪时间间隔缩小0.3 min以上,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满足西部铁路的特殊运能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轨迹预测 驾驶特征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谭鑫 张洪跃 +2 位作者 赵玉婵 秦春 许硕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13-2123,共11页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将为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目的:通过综述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它们的主要方法、技术和结果,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将为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目的:通过综述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它们的主要方法、技术和结果,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希望形状记忆合金能够不断优化,为辅助和康复设备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变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形状记忆合金,应用进展,正畸,矫形,假肢,康复,特性,植入,力学性能,镍钛记忆合金,驱动”为中文检索词,以“Shape memory alloys,Application,Orthodontics,Orthopedic,Prosthetics,Rehabilitation,Properties,Implant,Drive,Progress,Prostheses”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9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耐腐蚀性、耐磨性、生物相容性、抗疲劳性和抗扭结性等特性,相比其他传统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具有更低的弹性模量且无生物毒性,适合作为假体长期植入体内。由于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遂主要作为驱动元件或作为连接设备和人体的桥梁应用于假肢、矫形器和康复设备中。(2)使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元件能够减轻设备质量、消除噪声、容易操作、便于携带和更好地辅助关节运动等,比起使用气动、液压和电气驱动方法的设备优势明显。(3)另外形状记忆合金在变形时能够产生恒久、稳定的应力,相比不锈钢、钛合金和铝合金矫形器具有更高的材料回收率且不用频繁更换调整,所以在矫治畸形方面更具实用价值。(4)目前形状记忆合金在矫形器中应用最多,在镫骨假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最好。而由于技术及成本等的限制,形状记忆合金在假肢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较少,且缺乏对应用效果的大样本研究。(5)虽然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精准控制很难;形状记忆合金的冷却速度慢;无法对其变形速度进行控制;缺乏对不同性状形状记忆合金的对比研究和专家共识;形状记忆合金成本高,价格贵。(6)未来应注意开发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增加对比性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4D打印等)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研发出高性能的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矫形器 康复设备 假肢 形状记忆效应 驱动元件 超弹性 假体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悬式驱动系统对高速列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郭宇轩 杨建伟 王金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来源以及传力部件,驱动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方法]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国内某型采用体悬式驱动系统的高速列车单节车辆动力学模... [目的]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来源以及传力部件,驱动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方法]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国内某型采用体悬式驱动系统的高速列车单节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仿真分析,研究体悬式驱动系统对车辆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以及对转向架构架和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影响。[结果及结论]体悬式驱动系统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横向平稳性指标外,其余指标均随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体悬式驱动系统增加了构架横向、构架垂向及车体垂向的振动加速度,降低了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且该系统对于车辆构件垂向的影响较横向更加显著;体悬式牵引电机的自振频率在车体上会有所体现,需避免牵引电机和车体发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体悬式驱动系统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信号系统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研究与实践
8
作者 嵇道君 付金 黄轩滔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文章首先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设计原则及约束、职责划分、主要功能、工作原理等方面,介绍了基于车载信号系统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设计,然后重点分析了在国内各线路上开展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研究项目的技术方案、试验... 文章首先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设计原则及约束、职责划分、主要功能、工作原理等方面,介绍了基于车载信号系统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设计,然后重点分析了在国内各线路上开展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研究项目的技术方案、试验验证和运用考核等情况,最后对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自动驾驶 控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重型电动卡车的双电机与双行星排新驱动装置设计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郑臻皓 赵升吨 +2 位作者 高志杰 曹杨峰 杨啸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6,共11页
针对电动卡车采用的中央电机配合变速箱的驱动形式,造成驱动电机功率偏高、传动系统空间布置困难、传动效率低下等问题,以陕汽德龙M3000系列的18 t级牵引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和单电机驱动两种工作模式的... 针对电动卡车采用的中央电机配合变速箱的驱动形式,造成驱动电机功率偏高、传动系统空间布置困难、传动效率低下等问题,以陕汽德龙M3000系列的18 t级牵引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和单电机驱动两种工作模式的新型双电机双行星轮系轮边分布式驱动系统。理论计算了新型驱动系统中双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参数;搭建了基于Workbench平台与Maxwell软件的联合仿真平台,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的双电机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了输出转矩、转矩波动率和最大反电动势的最优解;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了额定功率分别为60、30 kW,额定转速为3 500、1 500 r/min的双电机与双行星排机械结构总成以及计算机实验平台;构建了基于逻辑门限值的整车控制策略和基于矢量控制的电机控制方案,开展了两种工作模式电机性能实验以及工作模式切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电机双行星轮系驱动系统在两种工作模式下转速波动率最大为2.58%、转矩波动率最大为5.5%,具有较好的输出响应,为该型原理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卡车 驱动与传动 永磁同步电机 行星轮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与重采样的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主动监测方法
10
作者 牛林杰 《信息技术》 2025年第3期101-106,115,共7页
为保障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研究基于时间序列与重采样的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主动监测方法。基于环境因素、设施因素、人为因素构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监测指标体系;采集监测数据,构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监测数据集。利用基于马氏距... 为保障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研究基于时间序列与重采样的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主动监测方法。基于环境因素、设施因素、人为因素构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监测指标体系;采集监测数据,构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监测数据集。利用基于马氏距离的重采样方法对监测数据集实施重采样处理。结合监测数据集内样本的时间序列,利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输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监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主动监测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态势,在铁路车站出现行车安全问题时及时报警,可真实反映铁路车站的行车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站 行车安全态势 主动监测方法 重采样处理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iving Mechanism of Cotton Comber's Detaching Roller Based on Time-Sharing Unidirectional Drive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新荣 蒋秀明 +1 位作者 王生泽 王晓维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The high-speed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a detaching roller limits the velocity of a cotton comber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comber slivers. The article has proposed a controllable time-sharing unidirectional hybrid dr... The high-speed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a detaching roller limits the velocity of a cotton comber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comber slivers. The article has proposed a controllable time-sharing unidirectional hybrid drive mechanism after analyzing detaching roller's current numerical control drive method.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detaching roller motion required according to cotton comber's velocity and process. The double-servo motors of the mechanism consists of differential gear trains. The mechanism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increased servo motor power,and failure of promptly responded to the positive inversion process of mechanism driven by servo motors. A velocity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detaching roller controllable drive mechanism will be generated by using superposition method and design of differential gear train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ill be verified using the test platform. This study has presented a reliable and practical high-speed drive mechanism and can be a reference to future studies on high-speed reciprocating motion dr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comber detaching roller time-sharing unidirectional drive hybrid drive differential gear 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智能雨刮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12
作者 王英 武钧 《智慧轨道交通》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随着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在各大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乘客在乘坐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时,可以模拟司机的视角,通过前挡风玻璃欣赏车外的景色,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乘客的瞭望视线就会受到... 随着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在各大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乘客在乘坐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时,可以模拟司机的视角,通过前挡风玻璃欣赏车外的景色,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乘客的瞭望视线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降低了乘客的乘车体验。文章分析了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的雨刮器的运用场景,针对不同运用场景提出了相应的雨刮器的控制方法,并重点介绍了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方法以及前期应用问题的优化措施。通过对自动雨刮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雨量传感器以及控制盒的设计方案、功能逻辑和安装方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的、基于红外光式雨量传感器的智能雨刮器控制技术及其实现方式,并对影响智能雨刮器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性能的关键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智能雨刮 控制技术 全自动驾驶 雨量感应 红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Training的驾驶风格分类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昊旻 张维轩 +2 位作者 王文彬 何云廷 康子怡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驾驶风格识别准确率并降低传统监督学习所需大量人工标记带来的时间成本,基于半监督学习三协同训练(Tri-Training)方法对驾驶员驾驶风格进行识别。对驾驶员真实驾驶产生的长时序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工况识别、特征提取,并通... 为进一步提高驾驶风格识别准确率并降低传统监督学习所需大量人工标记带来的时间成本,基于半监督学习三协同训练(Tri-Training)方法对驾驶员驾驶风格进行识别。对驾驶员真实驾驶产生的长时序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工况识别、特征提取,并通过专家系统进行标记后使用Tri-Training算法进行训练,建立驾驶风格识别模型,通过调节带标签样本与无标签样本的比例,对比使用不同样本比例下训练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Tri-Training模型的驾驶风格识别准确率。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监督学习方法,Tri-Training在带标签数据较少时,仍能表现出优异的识别准确率,半监督学习下的Tri-Training模型可以有效利用未标记样本来提高驾驶风格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风格识别 半监督学习 三协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的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淑娟 钟善男 +1 位作者 柳欣 杜吉祥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62-65,共4页
面对传统科教与产教中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耦合性不足,该文探索“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视域下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思想转变和理念建设、体系构建和规划、资源保障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总体框架,并针对性... 面对传统科教与产教中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耦合性不足,该文探索“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视域下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思想转变和理念建设、体系构建和规划、资源保障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总体框架,并针对性地提出多条具体举措,充分诠释“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的教育理念,最后阐明所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两点特色。研究成果能够在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成就更多适应新时代计算机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 科教+产教 双驱动融合 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重返驾驶能力评估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5
作者 张琪 刘欣 +1 位作者 郑斌 段晓琴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汽车驾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脑卒中患者重返社会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安全驾驶和驾驶训练的基础是对驾驶能力的准确评估。根据国外研究,脑卒中后的驾驶能力评估主要包括路测、心理测验和驾驶模拟。目前,我国不仅... 汽车驾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脑卒中患者重返社会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安全驾驶和驾驶训练的基础是对驾驶能力的准确评估。根据国外研究,脑卒中后的驾驶能力评估主要包括路测、心理测验和驾驶模拟。目前,我国不仅缺少脑卒中患者安全驾驶的评定标准,也缺乏明确、统一的评估方案。近年来,医工结合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驾驶能力的客观化、精准化、智能化评估提供了可能。本文旨在对脑卒中患者重返驾驶的评估研究及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返驾驶 驾驶能力评估 安全驾驶 驾驶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务车辆特种驾驶“防冲撞”专项培训课程研究
16
作者 陈树红 杨智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警务车辆“防冲撞”驾驶专项训练是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于公安部警务车辆特种驾驶培训基地这一平台,通过多年来积累的警用车辆安全驾驶和特种驾驶教学经验,结合当前车辆冲撞类案件的特点,以及应急处置的不同临战状态... 警务车辆“防冲撞”驾驶专项训练是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于公安部警务车辆特种驾驶培训基地这一平台,通过多年来积累的警用车辆安全驾驶和特种驾驶教学经验,结合当前车辆冲撞类案件的特点,以及应急处置的不同临战状态,研究搭建了以单车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为基础,双车、多车配合相辅助,以不同情境条件下车辆的追击、控制、截停等为技战术要点的一门针对性强、全面完整、及时有效的特种驾驶“防冲撞”专项培训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冲撞 特种驾驶 专项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手法实训教学以近带远训练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晓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为使推拿手法初学者养成专业动作习惯,有效预防职业损伤,更好、更快地掌握推拿手法技能,高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此文从教育心理学关于动作技能形成的相关论述中获得启发,针对手法实训教学中注重的示范、练习和反馈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进... 为使推拿手法初学者养成专业动作习惯,有效预防职业损伤,更好、更快地掌握推拿手法技能,高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此文从教育心理学关于动作技能形成的相关论述中获得启发,针对手法实训教学中注重的示范、练习和反馈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革探索,提出分解示范和部分练习的教学思路,并通过对手法上肢动作运动方式的分析,把手法动作分解为单一动作,再由单一动作到复合动作,编排成体操,拟定了“以近带远”训练方法——“上肢手法操”六节,以期为推拿手法实训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动作技能 实训教学 以近带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驾驶的列车牵引计算实验设计
18
作者 周峰 贺艺博 洪玲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交通运输专业的“列车牵引计算”课程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感官认知的缺失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对列车牵引计算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在充分考虑课程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模拟驾驶与仿真... 交通运输专业的“列车牵引计算”课程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感官认知的缺失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对列车牵引计算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在充分考虑课程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模拟驾驶与仿真分析结合的课程实验,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内容,通过让学生进行列车模拟驾驶,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列车牵引计算相关原理与方法的目的。该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列车牵引计算专业知识的深度吸收,同时也为基于模拟驾驶的本科生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丰富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驾驶 实验教学 列车牵引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省级一流专业”及“工程教育认证”双驱动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9
作者 阴旭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山西省一流专业的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双标准...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山西省一流专业的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双标准驱动下,通过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双驱动 培养目标 学科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脑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祥 刘丹青 +2 位作者 汪美霞 汪瀚 杨文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138-142,共5页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理论和方法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升临床医师专业素质和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关键方法。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提升中医脑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脑病科住培医师...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理论和方法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升临床医师专业素质和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关键方法。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提升中医脑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脑病科住培医师培训实践,构建授课教学法(LBL)-案例教学法(CBL)-问题教学法(PBL)-研究教学法(RBL)“四轨并驱”的教学策略,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脑病住培医师的培训方法,以期提高中医脑病专业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从而为临床锻炼出更为优秀的医疗队伍,使之更加符合新时代医疗工作的要求,也更好地提升中医住院医师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脑病 规范化培训 岗位胜任力 “四轨并驱”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