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损颗粒刺激小鼠air pouch气囊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晨 李燕 +3 位作者 郭凤英 宋国瑞 刘子歌 陈德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77-580,576,共5页
目的采用钛颗粒刺激小鼠air pouch气囊,诱导并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20只。第1天,背部注射2 mL无菌空气,形成气囊。第2天,注射1 mL无菌空气。第3、4、5、6天,注射0.5 mL无菌空气。... 目的采用钛颗粒刺激小鼠air pouch气囊,诱导并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20只。第1天,背部注射2 mL无菌空气,形成气囊。第2天,注射1 mL无菌空气。第3、4、5、6天,注射0.5 mL无菌空气。1周后建立air pouch气囊,模型组向气囊注射0.3 mL钛颗粒,对照组向气囊注射0.3 mL PBS液。7 d后处死小鼠取出气囊组织,分别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对照组可见air pouch气囊与皮下组织有明显的界限,表面光滑,质地脆软;模型组可见气囊内有钛颗粒浸润,囊壁增厚,表面较光滑。组织病理学观察对照组可见纤维组织和成纤维细胞,炎性反应较轻,未见钛颗粒;模型组气囊囊壁厚,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炎性反应显著,可见钛颗粒。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可见巨噬细胞胞膜较完整,界限较清楚,形态不规则,有不规则形态的伪足,未发现钛颗粒;模型组可见破骨细胞变形,核固缩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胞浆内有钛颗粒浸润。结论磨损颗粒刺激下小鼠air pouch气囊诱导并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操作简单、周期短、重复性强,可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气囊 骨溶解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se-dependent effects of lanthanum chloride on wear particle-induced aseptic inflammation in a murine air-pouch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江川 邹飏 +3 位作者 刘翔 尚江荫子 程明 戴闽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20-427,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cal injec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lanthanum chloride (LaCl3) on aseptic inflammation in mice stimulated by wear particles from artificial joints, th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vacu...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cal injec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lanthanum chloride (LaCl3) on aseptic inflammation in mice stimulated by wear particles from artificial joints, th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vacuum ball mill in vitro and air-pouch models were performed with 45 male BALB/c mice tha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 wear particle group and wear parti- cle + LaCl3 (0.1, 0.9 and 8.1 μmol) group. All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tissue specimens were harveste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 tion (RT-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applied to observ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 kines (TNF-et, IL-1β) and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in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air-pouch membra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ar particles could stimulate aseptic inflammation in vivo effectively; 0.9 μmol LaCl3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wear parti- cle-induced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NF-Id3 (P〈0.05); 0.1 and 8. 1 μmol LaCl3 did not exert an inflammation-inhibiting effect and even caused adverse effects at 8.1 μmol. In conclusion, LaC13 played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wear particle-induced aseptic inflammation dose-dependently, which was involved in NF-κB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um chloride wear particle aseptic inflammati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nuclear factor-KB air-pouch model
原文传递
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陶崑 沈灏 +3 位作者 张先龙 王琦 邵俊杰 彭晓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应用植骨气囊模型观察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果。[方法]应用8~10周大的BALB/c小鼠建立气囊模型,气囊成熟后在气囊内植入同基因小鼠颅骨,同时在气囊内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实验分4组:空白组气囊和腹腔... [目的]应用植骨气囊模型观察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果。[方法]应用8~10周大的BALB/c小鼠建立气囊模型,气囊成熟后在气囊内植入同基因小鼠颅骨,同时在气囊内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实验分4组:空白组气囊和腹腔均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颗粒刺激组气囊注射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红霉素组气囊注射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红霉素;阿伦磷酸钠组气囊注射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阿伦磷酸钠。14d后处死,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组破骨细胞激活均受抑制,两者无显著差别。但红霉素组IL-1、TNF和VEGF含量明显下降,气囊炎性反应减轻,而阿伦磷酸钠无此抗炎作用。[结论]本试验证明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均有可能成为延缓和治疗人工关节松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阿伦磷酸钠 植骨气囊 动物模型 溶骨 人工关节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D多肽与OPG联合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洋 张健 +6 位作者 周锐 成名翔 曾理 吴宁宁 李锐冬 牟钰钦 邓忠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NBD多肽、NBD多肽联合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3组:NBD多肽组...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NBD多肽、NBD多肽联合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3组:NBD多肽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及NBD多肽);联合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NBD多肽及OPG);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生理盐水)。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及RT-PCR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相关基因Ⅱ型碳酸酐酶(CA-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NBD多肽组(870±236)、联合组(820±198)明显少于对照组(3 325±467)(P<0.05)。②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NBD多肽组[(138.34±2.32)、(156.14±4.17)]与联合组[(129.32±4.62)、(148.78±5.3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6±4.78)、(179.45±8.34),P<0.05]。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NBD多肽组[(1.06±0.67)%]与联合组[(0.64±0.33)%]明显少于对照组[(4.12±1.09)%],且联合组较NBD多肽组染色面积也有显著减少(P<0.05)。④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NBD多肽组[(4.03±0.76)%]与联合组[(2.65±0.58)%]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1.98)%];且联合组较NBD多肽组的骨片吸收面积有显著减少(P<0.05)。⑤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CA-ⅡmRNA相对表达量NBD多肽组(0.254±0.048)与联合组(0.180±0.033)明显少于对照组(0.382±0.072)。且与NBD多肽组相比,联合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NBD多肽能明显减轻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炎症反应,从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激活,有效减少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NBD多肽与OPG联合应用,其抑制骨吸收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D多肽 骨保护素 人工关节 植骨气囊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纱布纤维可否在小鼠气囊植骨模型中诱发炎性骨溶解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万睿 李平 +1 位作者 周园东 张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观察纱布纤维是否会诱发炎性骨溶解,为优化手术操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3—4月4例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丢弃的胫骨上端松质骨作为胫骨标本,均分为2块,1块采用干纱布擦拭(干纱布组),另1块采用0.9... 目的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观察纱布纤维是否会诱发炎性骨溶解,为优化手术操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3—4月4例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丢弃的胫骨上端松质骨作为胫骨标本,均分为2块,1块采用干纱布擦拭(干纱布组),另1块采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湿纱布擦拭(湿纱布组),通过电镜扫描并计算两组纱布纤维覆盖率。近交系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聚乙烯组和纱布组,每组10只,建立气囊植骨模型。肉眼观察小鼠处死前活动情况、死亡情况及处死后切口炎症反应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囊壁组织单核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观察骨片破骨细胞阳性染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囊壁组织白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以平均光密度值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囊壁组织TNF-α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囊壁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以TNF-αmRNA表达倍数表示。结果 (1)干纱布组纤维覆盖率为(18.11±6.94)%,湿纱布组为(4.8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2)各组小鼠处死前活动情况良好,无死亡小鼠;处死后发现,聚乙烯组和纱布组小鼠切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对照组小鼠无明显炎症反应。(3)各组小鼠囊壁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小鼠颅骨骨片TRAP染色阳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3,P<0.05)。(5)各组小鼠囊壁组织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39、28.40和122.22,P<0.01)。(6)各组小鼠囊壁组织TNF-α水平及TNF-αmRNA表达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53.97和375.31,P<0.01)。结论纱布纤维与聚乙烯颗粒一样,可导致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而诱发炎性骨溶解。术中使用纱布要慎重,尤其应避免使用干纱布,建议使用湿纱布以减少纤维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纱布 人工关节 溶骨症 多发性 气囊植骨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抑制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洋 王信 +4 位作者 周锐 姜蓉 邓忠良 张健 陈婷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破骨细胞骨破坏的吸收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制作气囊模型。实验分成3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颗粒组(气囊注入聚...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破骨细胞骨破坏的吸收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制作气囊模型。实验分成3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颗粒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和生理盐水)、OPG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OPG)。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及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结果①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颗粒组[(3 812±628)个/视野]与OPG组[(3 665±297)个/视野]明显多于空白组[(1 820±598)个/视野,P<0.05]。②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浓度:颗粒组[IL-1、TNF-α浓度分别为(210.57±4.26)、(188.36±7.33)pg/ml]与OPG组[IL-1、TNF-α浓度分别为(198.59±6.90)、(179.28±2.11)pg/ml]明显多于空白组[IL-1、TNF-α浓度分别为(138.34±2.32)、(156.14±4.17)pg/ml,P<0.05]。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颗粒组[(4.34±1.53)%]明显多于空白组[(0.89±0.12)%,P<0.05];OPG组[(0.96±0.55)%]与颗粒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④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颗粒组[(14.58±2.68)%]明显多于空白组[(3.09±0.62)%,P<0.05]。OPG组[(3.25±0.78)%]与颗粒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成功建立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并证实OPG对于聚乙烯颗粒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并未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但OPG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有效减少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人工关节 植骨气囊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抑制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平 万睿 +3 位作者 周园东 汪洋 王信 张健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观察外源性FTY720(Fingolimod,芬戈莫德)对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将构建好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4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 目的: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观察外源性FTY720(Fingolimod,芬戈莫德)对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将构建好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4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FTY720),聚乙烯颗粒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DMSO),聚乙烯颗粒+FTY720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FTY720)。4周后处死小鼠后取气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和炎症细胞渗出情况,取组织匀浆行Elisa法检测气囊组织中IL-6和TNF-α浓度、取骨组织行电镜扫描观察骨片吸收情况,取组织匀浆行RT-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HE染色后炎症细胞渗出量,聚乙烯颗粒+FTY720组(4892±457)与聚乙烯颗粒组(4931±57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TY720组(2013±375)与空白组(2151±3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②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浓度,聚乙烯颗粒+FTY720组〔(130.13±3.22)(、129.22±5.02)〕与聚乙烯颗粒组〔(149.22±6.09)(、140.52±2.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TY720组〔(68.24±2.83)、(82.88±5.34)〕与空白组〔(69.51±2.31)(、74.15±4.64)〕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③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面积与视野面积百分比,聚乙烯颗粒+FTY720组〔(10.21±1.78)%〕低于聚乙烯颗粒组〔(17.79±2.56)%〕,FTY720组〔(1.82±1.37)%〕低于空白组〔(6.27±2.11)%〕;并且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④破骨细胞相关基因TRAP mRNA表达量,聚乙烯颗粒+FTY720组(0.53±0.04)低于聚乙烯颗粒组(0.74±0.05),FTY720组(0.22±0.03)低于空白组(0.38±0.04);而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结论: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FTY720能有效抑制聚乙烯颗粒诱导的局部骨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SIP 骨溶解 植骨气囊 聚乙烯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法构建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模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铭 魏小兰 +2 位作者 陈婷梅 姜蓉 张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1044,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构建新型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为研究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简单、方便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制备无菌盐包埋磨损颗粒;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纯盐组、气囊植骨组和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其中气... 目的:探讨构建新型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为研究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简单、方便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制备无菌盐包埋磨损颗粒;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纯盐组、气囊植骨组和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其中气囊植骨组20只,其他各组10只;气囊植骨组小鼠术后21d,余3组术后14d获取小鼠颅骨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炎细胞渗出量和骨溶解面积;扫描电镜观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结果: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和纯盐组比较,气囊植骨组和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小鼠的炎性细胞渗出量、骨溶解面积明显增大(P<0.01);与气囊植骨组比较,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小鼠TRAP染色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扫描电镜观察,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小鼠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气囊植骨组(P<0.01)。结论:盐溶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快速准确的构建小鼠颅骨溶解模型方法,能够真实模拟人工关节松动发生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颅骨溶解 无菌松动 气囊植骨 小鼠 近交BAL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治疗聚乙烯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体内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斐 胡懿郃 +2 位作者 安森博 雷鹏飞 汪龙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2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聚乙烯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为防治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聚乙烯组、溶剂组、姜黄素组(姜黄素+溶剂)。干预完成后杀死小鼠,取出背部气囊组织及其内...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聚乙烯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为防治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聚乙烯组、溶剂组、姜黄素组(姜黄素+溶剂)。干预完成后杀死小鼠,取出背部气囊组织及其内植骨骨片。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 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 AP)染色检测骨片中破骨细胞的数量。QPCR检测气囊组织中c-Fos,NFATc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气囊组织中IκBα以及p-IκBα的蛋白含量。结果:TRAP染色发现,聚乙烯组和溶剂组骨片中染色的破骨细胞较多,而空白组和姜黄素组极少或没有染色的破骨细胞。QPCR检测基因表达情况:c-Fos,聚乙烯组>溶剂组>空白组>姜黄素组,前两组与后两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ATc1,聚乙烯组>溶剂组>空白组>姜黄素组,前两组与后两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印迹检测IκBα蛋白相对灰度值:姜黄素组>空白组>溶剂组>聚乙烯组,前两组与后两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κBα蛋白相对灰度值:聚乙烯组>溶剂组>空白组>姜黄素组,前两组与后两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鼠气囊植骨模型中,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以及c-Fos,NFATc1的表达来抑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诱导的骨溶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溶解 无菌性松动 姜黄素 小鼠气囊植骨模型 NF-ΚB c—Fos NFATc1 NF-κB抑制蛋白 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4与骨保护素联合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10
作者 汪洋 周锐 +3 位作者 吴宁宁 牟钰钦 李锐冬 邓忠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09-1713,共5页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白介素-4(IL-4)与骨保护素(OPG)联合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白介素-4(IL-4)与骨保护素(OPG)联合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生理盐水);IL-4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及IL-4);联合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IL-4及OPG),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结果(1)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IL-4组、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IL-4组与联合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IL-4组与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较IL-4组染色面积也有显著减少(P<0.05)。(4)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IL-4组与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较IL-4组的骨片吸收面积有显著减少。讨论证实IL-4不仅能明显减轻炎症情况,并且能明显减少破骨细胞的激活、骨破坏吸收情况,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IL-4与OPG联合应用于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其抑制骨吸收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白介素-4 人工关节 植骨气囊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小鼠气囊模型中炎症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赖笑雨 陈金财 +2 位作者 刘训志 高辉 何澄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小鼠气囊模型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钛颗粒组(生理盐水)和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0只。所有小鼠建立气囊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小鼠...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小鼠气囊模型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钛颗粒组(生理盐水)和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0只。所有小鼠建立气囊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小鼠气囊内注入0.5 mL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气囊内均注入0.5 mL钛颗粒悬液(10 mg/mL),24 h后按0.1 mL/10 g连续ig相应药物14 d。末次给药24 h后收集气囊,肉眼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气囊炎症情况,计算炎症细胞密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气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 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气囊组织中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钛颗粒组小鼠气囊红肿明显,可见较多渗出及新生血管,炎症反应严重,炎症细胞密度明显增加(P<0.05);TNF-α、IL-1β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钛颗粒组比较,丹参酮各剂量组小鼠气囊红肿减轻,渗出及新生血管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细胞密度明显减小(P<0.05);TNF-α、IL-1β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酮可有效抑制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小鼠气囊模型中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无菌性松动 气囊模型 炎性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在成骨-破骨环境下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平 肖楸钶 +2 位作者 冉强 代震宇 张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观察FTY720在成骨-破骨环境下对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溶骨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FTY720)、聚乙烯颗粒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DMSO)... 目的观察FTY720在成骨-破骨环境下对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溶骨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FTY720)、聚乙烯颗粒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DMSO)、聚乙烯颗粒+FTY720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FTY720)。3周后处死小鼠取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比观察各组组织标本中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IL-6、TNF-α浓度,TRAP染色对比观察各组组织标本中破骨细胞数量,电镜扫描观察各组组织标本中骨片情况,RT-PCR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RANK)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气囊中细胞聚集数量高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②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中IL-6、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③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中TRA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大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FTY720组小于对照组,颗粒+FTY720组小于颗粒组(均P<0.05)。④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中骨片吸收面积大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FTY720组小于对照组,颗粒+FTY720组小于颗粒组(均P<0.05)。⑤RANK mRNA的表达量在FTY720组和颗粒+FTY720组,分别低于对照组和颗粒组(均P<0.05)。结论 FTY720可以通过降低RANK mRNA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颗粒 植骨气囊 鞘氨醇-1-磷酸盐 FTY720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皮下气囊慢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荣亮 陈爱霞 +2 位作者 邢敬龙 韩健 马跃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小鼠皮下慢性炎症模型的方法。方法:在小鼠皮下制作气囊,然后向气囊内注入不同致炎物(脂多糖和卡介苗),建立两种慢性炎症模型,观察皮下慢性炎症发生、发展情况及慢性炎症生成率。对照组小鼠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结果:实验... 目的:探索建立小鼠皮下慢性炎症模型的方法。方法:在小鼠皮下制作气囊,然后向气囊内注入不同致炎物(脂多糖和卡介苗),建立两种慢性炎症模型,观察皮下慢性炎症发生、发展情况及慢性炎症生成率。对照组小鼠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小鼠皮下气囊壁慢性炎症生成率均为100%,对照组小鼠气囊壁无慢性炎症反应发生。使用t检验对各组小鼠皮下气囊壁的重量进行统计分析。脂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造模后第5、7、12、14和16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介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5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后第7、12、14和16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多糖和卡介苗组的气囊壁均在造模后第7天出现典型的慢性炎症表现。脂多糖和卡介苗组气囊灌洗液的中性粒细胞在造模5 d逐渐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取代,对照组灌洗液未检出炎细胞。结论:在小鼠皮下制作气囊,注入脂多糖或卡介苗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皮下气囊慢性炎症模型。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在单一致炎因子存在情况下引起的慢性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慢性炎症 皮下气囊壁 脂多糖 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不同动物模型形态学研究
14
作者 张晨 刘子歌 +3 位作者 宋国瑞 李燕 陈德胜 程萌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通过钛颗粒诱导建立3种不同的骨溶解模型,比较其形态学差异、炎性反应水平、骨溶解情况以及破骨细胞计数等指标,为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45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钛颗粒刺激颅骨骨溶解模型(A... 目的通过钛颗粒诱导建立3种不同的骨溶解模型,比较其形态学差异、炎性反应水平、骨溶解情况以及破骨细胞计数等指标,为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45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钛颗粒刺激颅骨骨溶解模型(A组)、钛颗粒刺激气囊模型组(B组)及钛颗粒刺激气囊植骨模型组(C组)。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对3组模型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A、B两组骨溶解面积及C组软组织变化的超微结构,讨论其与人体标本病理生理变化的相似性。结果大体观察:A组可见颅骨表面有钛颗粒浸润,骨面不光整;B组气囊组织中有钛颗粒浸润,气囊囊壁增厚,有炎性水肿;C组可见颅骨块与周围的气囊组织之间有炎性细胞浸润,有钛颗粒包裹,且炎性反应明显。HE染色结果:A组颅骨表面钛颗粒周围有部分炎性反应,骨面欠平整;B组可见气囊囊壁厚,囊壁内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可有钛颗粒聚集;C组可见钛颗粒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骨片表面骨溶解表现。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A组破骨细胞胞质内见到钛颗粒,钛颗粒下有部分片状骨溶解;B组细胞胞质内有钛颗粒浸润,周围的细胞外散在有基质组织,基质组织中含水量减少;C组颅骨骨片骨面缺失,周围及与界膜之间有增生活跃的破骨细胞。结论3种不同钛颗粒刺激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构建,形态学表现各有不同,可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基础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骨溶解 钛颗粒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开郁法板块方对炎症介质的作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维涵 朱爱江 +2 位作者 方步武 吴咸中 田在善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板块方对炎症介质影响的相对特征性作用。方法:以过滤空气皮下注射和1%角叉菜胶囊内注射制备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用放免法检测炎性渗出液中IL-6和PGE2及血清皮质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渗出液中NO,预防性灌胃用药...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板块方对炎症介质影响的相对特征性作用。方法:以过滤空气皮下注射和1%角叉菜胶囊内注射制备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用放免法检测炎性渗出液中IL-6和PGE2及血清皮质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渗出液中NO,预防性灌胃用药。结果:各板块方高、中、低剂量和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IL-6水平,金铃子散高剂量的作用有优于氢化可的松的趋势。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芍甘汤高、中剂量、柴郁汤中剂量及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PGE2水平,金铃子散和芍甘汤高、中剂量的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当。金铃子散、芍甘汤、柴郁汤高、中、低剂量、痛泻要方中剂量和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NO含量,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芍甘汤高剂量、柴郁汤中、高剂量的作用尤著。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氢化可的松组与芍甘汤低、中剂量组血清皮质醇明显降低。结论:金铃子散、痛泻要方降低IL-6的作用较强;金铃子散、芍甘汤降低PGE2的作用较强;金铃子散和柴郁汤降低NO的作用较强;四方中金铃子散的抗炎作用可能最强;芍甘汤的抗炎作用可能还涉及到皮质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开郁法 金铃子散 芍甘汤 痛泻要方 柴郁汤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E2 一氧化氮 皮质醇 气囊炎症模型
原文传递
Anti-inflammatory and membrane stabilizing properties of methyl jasmonate in rats
16
作者 UMUKORO Solomon ALABI Akinyinka Oladipo +2 位作者 EDUVIERE Anthony Taghogho AJAYI Abidemi Mayowa OLUWOLE Oluwafemi Gabriel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2-209,共8页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anti-inflammatory and membrane stabilizing properties of methyl jasmonate(MJ) in experimental rat models of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The effects of MJ on acu...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anti-inflammatory and membrane stabilizing properties of methyl jasmonate(MJ) in experimental rat models of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The effects of MJ on acute inflamma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carrageenan-induced rat's paw edema model.The granuloma air pouch model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J on chronic inflammation produced by carrageenan in rats.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WBC) in pouch exudates was estimat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The levels of bio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such as malondialdehyde(MDA),glutathione(GSH) and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the exudates,were determin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y.The membrane stabilizing property of MJ was assessed based on inhibition of hemolysis of rat red blood cells(RBC) exposed to hypotonic medium.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J(25-100 mg·kg-1,i.p.) produced significant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carrageenan-induced paw edema in rats(P < 0.05).MJ reduced the volume of pouch exudates and the number of WBC in carrageenan-induced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It also exhibited potent antioxidant and membrane stabilizing activities.In 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s of methyl jasmonate in disease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ion 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may be related to its antioxidant and membrane stabilizing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yl jasmonate Granuloma air pouch model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Membrane stabilizing property
原文传递
小鼠膀胱癌气囊模型的构建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鹏宇 彭锂 +3 位作者 王璐 陈子寅 陈九维 徐万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 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入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d后1-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巨噬细胞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mm^3与(1213.88±214.02)mm^3,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mm^3与(948.84±221.76)mm^3,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P<0.05)。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模型 气囊 灌注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