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0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基ZnO/NiO@C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
作者 李培枝 雷盼 +2 位作者 杨晓武 张康 王晨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MOF衍生的ZnO/NiO@C多孔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通过氮气吸附/脱附...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MOF衍生的ZnO/NiO@C多孔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通过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一定数量的介孔,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ZnO/NiO@C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9.7 mAh/g,循环4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为1078.0 mAh/g,容量保持率为72.4%。此外,通过不同倍率的充放电实验,电极的比容量可以恢复到初始倍率的75.28%,测试结果表明ZnO/NiO@C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较好的倍率性能,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是由于其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降低了电荷的传递阻力,促进了离子的扩散,提高了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mof 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物催化剂制备及气体净化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岚 赵秋月 +1 位作者 周慧娴 曾毅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前驱体制备的多孔杂化纳米结构催化剂具有活性位点可控、比表面积高和稳定性高等优点,成为气体净化催化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以MOFs衍生物催化剂为对象,介绍不同种类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综述近几年MOFs衍生物催化剂在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s)、CO和N_(2)O等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气体催化净化技术在高效催化剂工业应用方面的需求,对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净化 mofs衍生物 催化剂 催化氧化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MOF/壳聚气凝胶去除Cu(Ⅱ)及环丙沙星
3
作者 狄军贞 高梦晴 +1 位作者 姜洋洋 阮浈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能够同时去除水体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高效吸附材料。以壳聚糖气凝胶为载体,制备了负载Fe/ZIF-8的双金属MOFs凝胶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与组成。实验表明,... 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能够同时去除水体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高效吸附材料。以壳聚糖气凝胶为载体,制备了负载Fe/ZIF-8的双金属MOFs凝胶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与组成。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在pH值为6时对Cu(Ⅱ)和环丙沙星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95.86 mg/g和96.98 mg/g,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机制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主要通过离子交换、静电吸引、氢键、表面络合作用以及π-π相互作用实现。此外,该复合材料在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能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mofs 壳聚糖 养殖废水 抗生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MOF材料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银华 王淑雯 +4 位作者 柳少康 李姝贝 徐航 赵远 胡蓓蓓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9,共7页
磁性MOF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MOF材料独特的理化特性(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不饱和金属位点等),将其与磁性材料(如铁氧体、铁、镍等)接枝,所形成的磁性MOF材料具有高活性吸附位点、磁特性等优... 磁性MOF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MOF材料独特的理化特性(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不饱和金属位点等),将其与磁性材料(如铁氧体、铁、镍等)接枝,所形成的磁性MOF材料具有高活性吸附位点、磁特性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和去除。详细综述讨论了磁性MOF材料的合成及接枝改性,并综述了其在染料废水、重金属等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及循环再生。此外,还对更有效的循环再生方法和微塑料等多种新污染物的吸附及降解机制进行了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mof材料 组装 吸附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衍生物Ni/Mn/CoO_(x)-C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研究
5
作者 李炬星 张津威 +2 位作者 宁淑英 胡明涛 苏亚欣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I0002,共1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Ni改性的ZIF-67,并通过碳化氧化衍生制备催化剂.C3H6-SCR性能测试表明,Ni/Mn/CoO_(x)-C在225℃实现了93.2%的NO转化率,N2选择性在225℃后可以保持在86%以上.表征结果显示Ni、Mn共掺杂产生良好的金属协同效应,增加...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Ni改性的ZIF-67,并通过碳化氧化衍生制备催化剂.C3H6-SCR性能测试表明,Ni/Mn/CoO_(x)-C在225℃实现了93.2%的NO转化率,N2选择性在225℃后可以保持在86%以上.表征结果显示Ni、Mn共掺杂产生良好的金属协同效应,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有效活性物种,包括吸附氧、Ni^(3+)及Mn^(4+)的相对含量,从而提升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同时Ni/Mn/CoO_(x)-C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团聚和更丰富的孔结构,使反应物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效率提高,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SCR ZIF-67 碳化氧化 mofs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801/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及对异牡荆素的固相萃取
6
作者 柳苹 刘海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异牡荆素是一种天然的碳苷黄酮类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但是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是开发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制备了MOF材料MOF-801,利用MOF材料上带有的—COOH基团,对其进行衍生化反应,使其表面带有C=C终端,然后与共聚... 异牡荆素是一种天然的碳苷黄酮类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但是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是开发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制备了MOF材料MOF-801,利用MOF材料上带有的—COOH基团,对其进行衍生化反应,使其表面带有C=C终端,然后与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正己醇)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制备MOF-801/聚合物整体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显示,MOF-801和MOF-801/聚合物整体柱均已成功合成.将MOF-801/聚合物整体柱用作固相萃取(SPE)吸附剂,通过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联用对中药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异牡荆素进行在线富集纯化.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聚合物整体柱对异牡荆素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并能去除中药中的部分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整体柱 固相萃取(SPE) 异牡荆素 mof-8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F-74对脉冲等离子体催化合成氨的影响
7
作者 宋勤龙 徐晓芳 张海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397,共5页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对其催化性能至关重要。采用溶剂热法以不同镍源合成了两种Ni-MOF-74,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两种Ni-MOF-74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对其催化性能至关重要。采用溶剂热法以不同镍源合成了两种Ni-MOF-74,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两种Ni-MOF-74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镍源对其结构、形貌以及在等离子体合成氨反应中的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六水合硝酸镍合成的Y-Ni-MOF-74颗粒更细,热稳定性更好,催化性能更优。仅等离子体合成氨的合成速率为1065μmol/g·h,转化率为0.2%。填充Y-Ni-MOF-74后,氨合成速率可高达22785μmol/g·h,氮气转化率为0.85%,与仅等离子体相比,氨合成速率提高了21.39倍,氮气转化率提高了4.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Ni-mof-74 溶剂热法 催化合成氨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e-MOFs的合成及pH/GSH双增强化学动力学治疗的研究
8
作者 王卓亚 宋芊 +2 位作者 王应席 张凯 李玲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80-288,共9页
针对肿瘤微环境中过量的H_(2)O_(2),基于芬顿反应的催化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肿瘤微环境对芬顿反应的限制,如催化效率不理想、高浓度谷胱甘肽耗尽羟基自由基等问题,设计了以Fe^(3+)和Ce^(3+)为金属离子、富马酸为配体... 针对肿瘤微环境中过量的H_(2)O_(2),基于芬顿反应的催化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肿瘤微环境对芬顿反应的限制,如催化效率不理想、高浓度谷胱甘肽耗尽羟基自由基等问题,设计了以Fe^(3+)和Ce^(3+)为金属离子、富马酸为配体的双金属有机框架Fe/Ce-MOFs。实验表明,Fe/Ce-MOFs在弱酸性条件下有效地降解,提供有效的金属离子,通过Ce^(3+)掺杂,提高了电子转移速率,从而促进了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此外,还证明了Ce^(4+)还原为Ce^(3+)消耗了GSH,从而保护了·OH免受GSH的清除。此外,细胞活性实验突出了Fe/Ce-MOFs在不损害正常细胞的情况下的治疗效果。在200μg/mL的浓度下,293T细胞的存活率仍在80%以上,而4T1细胞的存活率为47%。因此,Fe/Ce-MOFs作为高效肿瘤治疗的纳米催化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e-mofs 催化治疗 协同治疗 芬顿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3+)@Cu-MOF(-NH_(2))/Au界面的原位组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任超 张瑞敏 +5 位作者 韩贤达 刘霞霞 高琦 张志琴 焦鑫 孙燕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08,共7页
基于Cu-MOF导电材料,建立了Ru^(3+)@Cu-MOF(-NH_(2))/Au界面的电化学原位组构方法,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全信息表征。以RuCl3为中心分子、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采用电化学阳极合成法构建了Ru^(3+)@Cu-MOF(-NH_(2))/Au界面,采用方... 基于Cu-MOF导电材料,建立了Ru^(3+)@Cu-MOF(-NH_(2))/Au界面的电化学原位组构方法,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全信息表征。以RuCl3为中心分子、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采用电化学阳极合成法构建了Ru^(3+)@Cu-MOF(-NH_(2))/Au界面,采用方波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分别考察了该界面对亚甲基蓝(MB)的电化学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界面对MB的检测限为4.2 pmol/L,线性范围为10.0 pmol/L~100.0 nmol/L,证明了该界面对MB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响应性能。将该界面应用于组构卡那霉素(Kan-A)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后,研究发现该传感器对Kan-A的灵敏度为0.06,检测限为12.3 pmol/L,线性范围为10.0 pmol/L~100.0 nmol/L。且该传感器能显著区分盘尼西林(Pen-G)、四环素(TET)、阿莫西林(AMO)、磺胺对甲氧基嘧啶(SMZ)4种抗生素,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可用于实际体系中Kan-A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 原位组构 界面 电化学适体传感器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增强有机涂层防腐性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蒋伟 杨灵医 +2 位作者 郑清倩 董季玲 钟晨晨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1,共14页
有机涂层固有缺陷以及在外界破坏下会导致涂层防护失效,传统填料和单一的缓蚀剂在改善涂层防腐性能上仍面临着挑战。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凭借其稳定、与涂层相容性较好、智能释放等特性,成为了增强有机涂层防腐性能的新型材... 有机涂层固有缺陷以及在外界破坏下会导致涂层防护失效,传统填料和单一的缓蚀剂在改善涂层防腐性能上仍面临着挑战。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凭借其稳定、与涂层相容性较好、智能释放等特性,成为了增强有机涂层防腐性能的新型材料。概述了MOFs增强有机涂层防腐性能的优势,着重从MOFs提升涂层被动防腐性、提供自愈合的主动防腐性两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以及研究现状,简单归纳了MOFs经过分子修饰和复合其他材料在增强涂层防腐性能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实现的协同防腐机制,同时在主动防腐中归纳了MOFs构建智能涂层的缓蚀剂负载策略和各自存在的问题。在增强涂层被动防腐性上MOFs可提升涂层的交联密度并填充涂层固有缺陷,以降低涂层孔隙率,其中MOFs经修饰后可进一步强化涂层的防腐性能;在主动防腐方面,MOFs通过负载缓蚀剂可在涂层中实现缓蚀剂的智能释放,赋予涂层自愈合性能,同时MOFs与其他材料复合后可实现主被动一体的协同防腐。最后,对未来利用MOFs增强有机涂层防腐性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此希望为MOFs在提升有机涂层防腐性能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有机涂层 防腐填料 智能防腐 协同防腐 缓蚀剂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双金属MOFs类芬顿降解刚果红的性能与机理
11
作者 龚建康 周清芸 +3 位作者 瞿艳梅 陈妮 王亚秋 王邦艳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为解决Fe基MOFs(Fe-MOFs)在类芬顿反应中Fe^(3+)/Fe^(2+)氧化还原循环慢,材料界面电子转移速度低和Fe-MOFs中Fe^(3+)的电子密度高的问题,基于氧化还原偶联反应的原理,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Fe-Cu双金属硝基功能化MOFs材料(NMIL-88B-Cu-... 为解决Fe基MOFs(Fe-MOFs)在类芬顿反应中Fe^(3+)/Fe^(2+)氧化还原循环慢,材料界面电子转移速度低和Fe-MOFs中Fe^(3+)的电子密度高的问题,基于氧化还原偶联反应的原理,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Fe-Cu双金属硝基功能化MOFs材料(NMIL-88B-Cu-1),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应用于非均相类芬顿反应降解水体中的刚果红(Congo red,CR),研究了不同材料、H_(2)O_(2)用量、pH、CR的浓度、干扰离子对CR降解的影响及材料稳定性与催化降解的机理。结论如下:Fe^(3+)和Cu^(2+)的摩尔分数均为50%时,能够在α-Fe_(2)O_(3)上组装形成六角棒状结构的介孔型NMIL-88B-Cu-1。在CR的浓度为10 mg/L,pH在3~7范围内,NMIL-88B-Cu-1使用量为0.1 g/L,H_(2)O_(2)浓度为0.5 mol/L时,反应15 min,能够实现对CR快速高效地降解,CR的降解率达98%,NMIL-88B-Cu-1对CR的降解速率分别是NO_(2)-MIL-88B的1.95倍和MIL-88B的2.24倍。在循环4次实验后,CR的降解率达92%,Fe^(3+)/Fe^(2+)的含量比值仅降低了5%,且其晶型结构保持一致,证明了其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体系中SO_(4)^(2-)和NO_(3)^(-)不影响CR的降解,而Cl-和H_(2)PO_(4)^(-)抑制了CR的降解。机理分析表明,硝基功能化的材料中心Fe^(3+)的电子密度低,Cu^(2+)的引入构建了Fe-Cu双金属MOFs材料,通过Fe与Cu之间的氧化还原偶联反应和Fe-Cu的协同作用,有效促进了Fe^(2+)形成,加速了NMIL-88B材料界面e-转移,产生的·OH能够将CR氧化降解为CO_(2)和H_(2)O等无机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mofs 非均相类芬顿反应 羟基自由基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303/氯化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湿性能研究
12
作者 姚宇 汝承皓 +4 位作者 沈宇琪 刘雪聪 薛孟迪 付译鋆 李大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89,共6页
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解决淡水需求问题刻不容缓。大气中水多以水蒸气与水滴的形式存在,若通过吸附剂将大气中的水收集,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近年来,MOF-303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优点成为热门吸附剂,但MOF-303存在吸水量低等问题... 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解决淡水需求问题刻不容缓。大气中水多以水蒸气与水滴的形式存在,若通过吸附剂将大气中的水收集,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近年来,MOF-303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优点成为热门吸附剂,但MOF-303存在吸水量低等问题,若选取低成本的吸湿性盐与MOF-303复合,可解决MOF-303吸湿体量问题。因此向MOF-303中引入无机盐氯化钙(CaCl_(2)),不仅增加了吸湿性能,同时有利于改善传统吸湿性盐易于泄漏的问题。通过水热法合成MOF-303,以MOF-303、氯化钙为原料制备出3种不同浓度的MOF-303/CaCl_(2)复合材料,研究MOF-303及MOF-303/CaCl_(2)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外观形貌以及吸湿性能。结果表明:CaCl_(2)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大,同时MOF-303/CaCl_(2)复合材料经过7h可吸附0.63g/g的水,相较于MOF-303吸湿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303 CaCl_(2) 大气集水 吸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tu Electrodeposition of FeCo-MOF on Au Ultramicroelectrode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pinephrine
13
作者 Yan Chen Jian Shang +3 位作者 Si-Yu Wan Xiao-Tong Cui Zhong-Gang Liu Zheng Gu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nanostructures have emerged as a prominent class of materials in the advanc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The rational design of bimetallic MOF-functionalized microelectrode is of importa...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nanostructures have emerged as a prominent class of materials in the advanc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The rational design of bimetallic MOF-functionalized microelectrode is of importance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ut still in great challenge.In this work,the bimetallic FeCo-MOF nanostructures were assembled onto a gold disk ultramicroelectrode(Au UME,5.2μm in diameter)via an in-situ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which enhanced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pinephrine(EP).The in-situ electrodeposited FeCo-MOF exhibited a character-istic nanoflower-like morphology and was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Au UME.The FeCo-MOF/Au UME demonstrat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n the detection of EP with a high sensitivity of 36.93μA·μmol^(-1)·L·cm^(-2)and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1.28μmol·L^(-1).I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nonlinear diffusion of EP onto the ultra-micro working substrate,coupled with synergistic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bimetallic Fe,Co within MOF structure.Furthermore,the FeCo-MOF/Au UME has been successful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EP in human serum samples,yielding high recovery rates.These result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earch area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but also provide novel insights and direction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MOF-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mof Gold disk ultramicroelectrode In-situ electrodeposition Electroanalysis EPINEPHR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双金属MOF-纤维素气凝胶三维复合材料关键制备工艺参数对Cu^(2+)吸附性能/机制的影响
14
作者 张宏政 利保怡 +4 位作者 孔巧平 王沛淦 刘改革 谢颂专 施雪卿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为克服传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易碎和难回收等缺点,将双金属Ni/Co-MOF与三维纤维素气凝胶进行复合,通过水热反应原位制备了新型Ni/Co-MOF-纤维素气凝胶三维复合材料(Ni/Co-MOF-CMC),并将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 为克服传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易碎和难回收等缺点,将双金属Ni/Co-MOF与三维纤维素气凝胶进行复合,通过水热反应原位制备了新型Ni/Co-MOF-纤维素气凝胶三维复合材料(Ni/Co-MOF-CMC),并将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Cu^(2+)。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关键反应参数对Ni/Co-MOF-CMC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Ni/Co金属盐比例为1∶1,总金属盐与有机配体比例为1∶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4 h。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CMC、Ni/Co-MOF-CMC以及Ni/Co-MOF-CMC-Cu^(2+)等材料进行了表征,以获悉其微观结构信息。Ni/Co-MOF-CMC是一种吸附效果好、低成本、原材料易得、制备过程简单、环境友好的三维复合材料,在去除废水中Cu^(2+)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 纤维素 吸附 Cu^(2+)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基于OBE理念设计一个综合化学实验
15
作者 段俊新 余奥 +5 位作者 李全华 屈德宇 刘丹 程冬炳 王东雪 李曦 《大学化学》 202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基于成果导向的OBE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结合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综合实验——MOF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该实验采用常压直接加入法合成Zn-MOF-5(Zn_(4)O(OOCC_(6)H_(4)COO)_(3)),通过碳化、酸洗等技... 基于成果导向的OBE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结合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综合实验——MOF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该实验采用常压直接加入法合成Zn-MOF-5(Zn_(4)O(OOCC_(6)H_(4)COO)_(3)),通过碳化、酸洗等技术制成分层多孔碳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最后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能。通过该综合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超级电容器这一科技前沿领域,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材料合成与表征、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从而达成高等工程教育毕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综合化学实验 mof 多孔碳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徐涛 曾志豪 +3 位作者 张婷婷 李金博 蔡静怡 孟雯雯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天然产物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化学成分的统称,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等,是药物发现和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高效提取、分离并纯化这些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天然产物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化学成分的统称,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等,是药物发现和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高效提取、分离并纯化这些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一直是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MOFs材料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度以及孔径可调等特点,使其能够作为高效的吸附剂和分离介质,在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同时,MOFs材料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也为其在天然产物后续处理、合成及色谱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索MOFs材料在天然产物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天然产物的提取效率与纯度,还可以为新药开发、生命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对近年来MOFs材料在天然产物分离与分析、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制剂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也对未来MOFs材料在天然产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ofS 天然产物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OF@CoNiCeLDH纳米棒催化剂的构筑及其高效电解海水研究
17
作者 王春凤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3期78-80,共3页
开发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催化剂提升海水裂解性能,对于氢能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两步法设计合成了以Ce-MOF为部分牺牲模板材料的三金属纳米棒催化剂(Ce-MOF@CoNiCeLDH),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 开发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催化剂提升海水裂解性能,对于氢能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两步法设计合成了以Ce-MOF为部分牺牲模板材料的三金属纳米棒催化剂(Ce-MOF@CoNiCeLDH),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合成的Ce-MOF@CoNiCeLDH催化剂进行了全面的形貌、结构和电子环境分析。同时,合成了不同元素比例的Ce-MOF@CoNiCeLDH催化剂,结果表明当Co和Ni摩尔比为3:1时,在Ce、Co、Ni三金属氢氧化物与Ce-MOF的协同作用下,Ce-MOF@CoNiCeLDH表现出最佳的海水OER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 核壳结构 电催化水分解 mof衍生材料 海水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MOFs衍生纳米电极材料分析
18
作者 孙亚萍 《聚酯工业》 2025年第1期74-76,共3页
超级电容器以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特性,在电子器件、能源存储与转换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研究者们正在积极寻找更高效的电极材料以进一步提升超级电容器的性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多... 超级电容器以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特性,在电子器件、能源存储与转换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研究者们正在积极寻找更高效的电极材料以进一步提升超级电容器的性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多孔结构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控孔径和多样化的功能性,在气体吸附、分离和催化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这些优势,本文深入探讨了MOFs衍生纳米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期待MOFs衍生材料能够推动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飞跃,满足未来能源存储设备的严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mofS 衍生纳米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许航 孙瑞靖 +2 位作者 巩玉梅 韦诺祺 高鹏辉 《广州化学》 2025年第1期15-20,I0002,共7页
简单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的制备及其特点。详细综述了单金属MOFs和双金属MOFs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MOFs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不同形貌的MOFs对其脱硝性能的影响,MOFs脱硝催化剂脱硝反应机理... 简单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的制备及其特点。详细综述了单金属MOFs和双金属MOFs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MOFs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不同形貌的MOFs对其脱硝性能的影响,MOFs脱硝催化剂脱硝反应机理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单金属MOFs基础上引入其他活性组分,减小MOFs的颗粒粒径,可以增加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数量;将MOFs隔绝空气高温下煅烧可以使有机配体碳化,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可以提高催化活性”的结论。最后展望了MOFs脱硝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骨架(mofs)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低温脱硝 脱硝率 抗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derived Ni_(3)Fe/Ni/NiFe_(2)O_(4)@C for enhanced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MgH_(2)
20
作者 Yangping Chen Bolin Sun +5 位作者 Guoqing Zhang Siyuan Ni Canbing Li Juxiong Tian Yanrui Zhang Xinxi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2期333-344,I0008,共13页
Magnesium hydride(MgH_(2))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hydrogen(H_(2))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wing to its high capacity and reversibility.However,its intrinsic properties have considerably limited its industrial a... Magnesium hydride(MgH_(2))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hydrogen(H_(2))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wing to its high capacity and reversibility.However,its intrinsic properties have considerably limited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In this study,the NiFe-800 catalyst as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derivative was first utilized to promote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MgH_(2).Compared to pure MgH_(2),which releases1.24 wt%H_(2)in 60 min at 275℃,the MgH_(2)-10 NiFe-800 composite releases 5.85 wt%H_(2)in the same time.Even at a lower temperature of 250℃,the MgH_(2)-10 NiFe-800 composite releases 3.57 wt%H_(2),surpa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pure MgH_(2)at 275℃.Correspondingly,while pure MgH_(2)absorbs 2.08 wt%H_(2)in60 min at 125℃,the MgH_(2)-10 NiFe-800 composite absorbs 5.35 wt%H_(2)in just 1 min,Remarkably,the MgH_(2)-10 NiFe-800 composite absorbs 2.27 wt%H_(2)in 60 min at 50℃and 4.64 wt%H_(2)at 75℃.This indicates that MgH_(2)-10 NiFe-800 exhibits optimum performance with excellent kinetics at low temperatures.Furthermore,the capacity of the MgH_(2)-10 NiFe-800 composite remains largely stable after 10cycles.Moreover,the Mg_(2)Ni/Mg_(2)NiH_(4)acts as a"hydrogen pump",providing effective diffusion channels that enhance the kinetic process of the composite during cycling.Additionally,Fe0facilitates electron transfer and creates hydrogen diffusion channels and catalytic sites.Finally,carbon(C)effectively prevents particle agglomeration and maintains the cyclic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s.Consequently,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Mg_(2)Ni/Mg_(2)NiH_(4),Fe^(0),and C considerably improve the kinetic properties and cycling stability of MgH_(2).This work offers an effective and valuable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ydrogen storage efficiency in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Mg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energy Solid statestorage mof derivative MgH_(2) CATALY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