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3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XG1对苹果上棒曲霉素产生菌的防治与抑菌特性
1
作者 王婷雯 陈科伟 +1 位作者 杜木英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4,共8页
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能够导致苹果腐败并产生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棒曲霉素(patulin,PAT),严重影响苹果加工产品品质,威胁食用者的健康。该研究旨在筛选能抑制病原菌生长和产毒的拮抗菌,并探究抑... 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能够导致苹果腐败并产生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棒曲霉素(patulin,PAT),严重影响苹果加工产品品质,威胁食用者的健康。该研究旨在筛选能抑制病原菌生长和产毒的拮抗菌,并探究抑菌特性以及对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从供试菌株中筛选出1株拮抗菌白地霉XG1(Geotrichum candidum XG1),在体外对棒曲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率分别78.07%和83.71%,在苹果上对棒曲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率分别为54.66%和63.56%。此外,G.candidum XG1在不同基质(PDB、苹果汁和苹果)中均可强烈抑制病原菌产生PAT。研究表明提高拮抗菌浓度以及确保接种时间越早或接种次序优先于病原菌,有利于提高抑制效果。同时,G.candidum XG1对病原菌的主要抑菌方式可能是基于营养与空间的竞争,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经过40 d贮藏实验,发现G.candidum XG1能够控制苹果自然腐败,对苹果品质无不良影响。综上可知,G.candidum XG1对苹果上的棒曲霉素产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控毒效果,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棒曲霉 扩展青霉 生物防治 棒曲霉素 抑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
2
作者 朱瑛 南楠 +2 位作者 李婷婷 魏丽琼 黄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4,679,共8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析其中5000例儿童维生素D特征,以5000例中出现RRTIs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以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的相关性,分析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结果:分析甘肃省5000例儿童维生素D资料发现,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充足率分别为11.58%、41.38%、47.04%,未发现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者。儿童维生素D水平受年龄和季节的影响,3~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较严重,冬季儿童维生素D水平最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生长发育、罹患疾病有关。研究组25(OH)D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与RRTIs患儿年龄、过敏史、被动烟草暴露、易感季节有关(P<0.05)。维生素D充足患儿免疫功能指标高于维生素D不足、缺乏患儿(P<0.05)。RRTIs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偏食、每日果蔬量、户外活动时间、钙、铁、锌、25(OH)D、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均是儿童RRT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相关,在儿童RRTIs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患儿机体免疫障碍有关,可用于RRTI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牛国辉 谢加阳 +6 位作者 朱登纳 崔博 赵会玲 王明梅 冯欢欢 张萌萌 李停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1,共6页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GDD患儿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首次住院就诊的120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化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8例)、400 U组(37例)和1 200 U组(35例)。常规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400 U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400 U/d维生素D;1 200 U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 200 U/d维生素D。收集3组患儿的性别、就诊年龄等基本资料;于入院时(治疗前)及第3个疗程末(治疗后)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评估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5个能区的发育商(DQ)];记录发生在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次数,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儿性别、居住地、出生季节、分娩方式、就诊年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主要就诊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25(OH)D水平、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200 U组患儿血25(OH)D水平、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DQ值高于常规组(P<0.05)。第1、2疗程期间,3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期间,1 200 U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及400 U组(P<0.05)。结论 补充1 200 U维生素D对GDD患儿的康复疗效有益,且能减少康复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障碍 广泛性 全面性发育迟缓 维生素d Gesell量表 不良事件 康复治疗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和25-羟维生素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的相关性
4
作者 雷蕾 胡韵 +2 位作者 张笛 黄鑫宇 彭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根据是否形成颈动脉血管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n=36)和非斑块组(n=9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SF、25-(OH)D、CMI水平,分析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多因素及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与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CMI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25-(OH)D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斑块组BMI、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血清ALT、AST、LDL-C、SF、水平、FPG、FINS、HOMA-IR、CMI、NFS值显著高于非斑块组(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血清LDL-C、SF水平、CMI、NFS值升高是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F、25-(OH)D与NAFLD病情进展相关,且可能影响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及心脏代谢,可作为NAFLD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治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25-羟维生素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颈部血管斑块 心脏代谢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麦冬皂苷D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仲普 黄乐 +3 位作者 刘雨 胡学军 邓秀娟 管聘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目的整合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麦冬皂苷D(OP-D)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1)利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中IPF差异表达基因数据,筛选IPF疾病靶点;采用PharmMapper和SwissTa... 目的整合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麦冬皂苷D(OP-D)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1)利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中IPF差异表达基因数据,筛选IPF疾病靶点;采用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OP-D作用靶点;对筛选得到的OP-D作用靶点与IPF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OP-D治疗IPF的潜在作用靶点。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OP-D抗IPF的核心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OP-D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TGF-β(10μg·L^(-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并用不同浓度OP-D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筛选得到IPF疾病靶点2040个,OP-D作用靶点408个,取交集得到30个OP-D治疗IPF的潜在作用靶点。OP-D抗IPF的生物过程主要在胶原蛋白分解代谢过程、胶原蛋白代谢过程、细胞外基质分解和对异生物刺激的反应方面;主要涉及通路包括肥厚型心肌病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进一步筛选得到IGF1、MMP1、MMP2、MMP3、MMP7、ACE、CCL5等OP-D抗IPF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显示OP-D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OP-D能浓度依赖性抑制HFL^(-1)细胞的活力,选择1、2、4μmol·L^(-1)OP-D进行后续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组细胞的EdU阳性率及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TUNEL阳性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cl-2、FN-1、α-SMA、CollagenⅠ、IGF1、MMP1、MMP2、MMP3、MMP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TGF-β组比较,1、2、4μmol·L^(-1)OP-D组的细胞EdU阳性率与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P<0.01),TUNEL阳性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Bcl-2、IGF1、MMP1、MMP2、MMP3、MMP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4μmol·L^(-1)OP-D组细胞的FN-1、Collagen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2、4μmol·L^(-1)OP-D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OP-D可能通过抑制IGF1表达,降低MMPs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FL^(-1)细胞增殖、迁移、凋亡抵抗和纤维化,从而发挥抗IP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皂苷d 特发性肺纤维化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血清维生素D在不同类型不孕女性中的表达及与卵巢功能和代谢指标的关系
6
作者 周妮 麻妙艳 +3 位作者 陈庆 卢晓宁 席稳燕 邬晋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不孕女性血清维生素D(Vit D)的表达及与卵巢功能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06名不孕症女性。根据不孕原因将其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n=...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不孕女性血清维生素D(Vit D)的表达及与卵巢功能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06名不孕症女性。根据不孕原因将其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n=77)、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组(n=82)、对照组(n=47)。比较三组不孕女性血清Vit D水平,分析各组血清Vit D水平与卵巢功能及代谢指标(脂代谢、甲状腺代谢、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结果DOR组、PCOS组及对照组的血清Vit 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5,P<0.05),其中DOR组及PCOS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8,P<0.05)。在调整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与未调整年龄和BMI后,对三组不孕女性的血清Vit D水平与各项卵巢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OR组、PCOS组及对照组的血清Vit D水平与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及雌二醇(E_(2))均无相关性(P>0.05);对三组不孕女性的血清Vit D水平与各项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OR组、PCOS组及对照组的血清Vit D水平与总胆固醇(TC)均呈负相关(调整了年龄和BMI前后,r值分别为-0.454、-0.455、-0.442、-0.432、-0.446、-0.475,P<0.05),血清Vit D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均呈正相关(调整了年龄和BMI前后,r值分别为0.376、0.379、0.476、0.477、0.360、0.329,P<0.05),血清Vit D水平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均呈负相关(调整了年龄和BMI前后,r值分别为-0.466、-0.479、-0.527、-0.534、-0.494、-0.502,P<0.05),而三组的血清Vit D水平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促甲状腺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A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合并卵巢病变的不孕女性更易出现血清Vit D水平的降低,血清Vit D水平与不孕女性的卵巢功能无直接相关性,与脂代谢TC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与甲状腺代谢TPO-Ab呈负相关。血清Vit D水平可能间接地通过调控不孕女性的脂代谢及甲状腺代谢影响其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维生素d 卵巢功能 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降低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小鼠的炎性反应
7
作者 张俊仕 刘海明 陈曦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治疗改善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小鼠的潜在机制。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集20例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样本,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活性氧(ROS);RT-qPCR和Western ... 目的探讨维生素D治疗改善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小鼠的潜在机制。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集20例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样本,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活性氧(ROS);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lotho和双硫死亡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的表达。建立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小鼠模型,并给予维生素D治疗。收集肾组织样本,通过HE染色和ELISA检测炎性因子,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lotho和双硫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患者中IL-6、CRP和ROS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Klotho和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在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小鼠中,模型组中的炎性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治疗抑制了模型组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提高了Klotho和SLC7A11蛋白表达,并抑制了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P<0.01)。结论维生素D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小鼠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伴早期肾损伤 维生素d 可罗索 双硫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水平对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IVF长方案助孕成功率的影响
8
作者 梁辉 邢鹏 +4 位作者 宋影莹 韩晶 王娜 赵媛媛 陈英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对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VF)长方案助孕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67例行IVF长方案助孕的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A组(维生素...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对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VF)长方案助孕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67例行IVF长方案助孕的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A组(维生素D水平缺乏,n=74例)、B组(维生素D水平不足,n=51例)和C组(维生素D水平充足,n=42例)。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_(2))、孕酮(P)、抗米勒管激素(AMH)]、促排卵情况[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Gn天数和获卵数]、胚胎实验室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大卵泡数、可利用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和助孕后妊娠结局。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BMI、FSH、LH、PRL、E_(2)、P、AM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Gn总剂量、Gn天数、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大卵泡数、可利用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5),但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水平与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卵巢功能和促排卵情况无显著相关性,但对IVF长方案助孕成功率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输卵管 不孕 体外受精长方案助孕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张宗群 田雪品 +2 位作者 牛海文 苏航 翟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年第1期97-100,81,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疾病史等一般信息、实验室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检测数据等。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和非DR组,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DR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将DR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干预,维生素D干预组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观察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血清25(OH)D3、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58例T2DM患者中,共52例检出患有DR,患病率为32.91%。病程长、FPG水平高、HbA1c水平高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中均有OR>1、P<0.05,而血清25(OH)D3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维生素D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PG、HbA1c、TG、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T2DM患者DR患病率高,较高的血清25(OH)D3水平是其保护因素,且对DR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横断面研究 干预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羊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李娜 刘重阳 +4 位作者 张靖靖 玛丽雅其其格 珠娜 陆斌 海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2-1359,共8页
【目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等动物发生肠毒血症,对反刍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 【目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等动物发生肠毒血症,对反刍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及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毒素基因PCR扩增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分离菌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在TSC培养基中长出黑色的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菌体粗短,成单个或双个排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形态学及镜检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点。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PCR检测扩增出cpa和etx基因,表明该菌株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新、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检出bla CTX-M、bla SHV、qnrA和aac(6′)-Ⅰb-cr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 TEM和qnrS 2种耐药基因。【结论】本试验成功从绵羊体内分离出1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存在多重耐药,该研究结果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绵羊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d型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模型及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在住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郭景阳 崔振宇 +3 位作者 王文涛 李松 宋士超 古德强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3 D模型及混合现实全息影像系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2021年7月13日到2023年3月30日60名于泌尿外科接受住培的住院医... 目的探讨3 D模型及混合现实全息影像系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2021年7月13日到2023年3月30日60名于泌尿外科接受住培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选取60例女性SUI患者,术前行骨盆CT成像,利用软件生成3 D虚拟模型,打印3 D骨盆模型。观察组利用3 D模型进行骨盆结构的教学,熟悉骨盆解剖,并将其应用于手术前计划、术中解剖定位以及手术入路观察。住院医师佩戴Hololens眼镜,可实现虚拟对象与真实世界交互。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即指导医师讲解幻灯片、解剖图片、手术中操作注意事项等。对比分析两组住院医师的理论水平掌握情况、手术操作熟练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盆底解剖、SUI手术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项目平均成绩、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个项目的答题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3 D模型及混合现实全息影像系统可增强住院医师对复杂的盆底解剖结构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女性SUI手术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d模型 混合现实全息影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压力性尿失禁 手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粪菌移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与疾病转归研究
12
作者 杨博 缪婷婷 +2 位作者 洪文 刘亚坡 路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粪菌移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IBS-D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粪...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粪菌移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IBS-D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粪菌移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维生素D联合粪菌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内脏敏感性指标及3个月复发率。结果:对照组58例、研究组59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9%(56/59)vs.81.0%(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增加,血清5-羟色胺、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中,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4%(3/56)vs.19.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粪菌移植能够提高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复发,而且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和降低内脏高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粪菌移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内脏高敏性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在基底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翟伟 卞坤鹏 +1 位作者 王倩 李雪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在基底细胞癌(B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与BCC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BC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维生素D、视黄... 目的观察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在基底细胞癌(B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与BCC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BC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与B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C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对照组,视黄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与BCC患者组织病理类型、转移情况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C家族史、无保护措施下暴露于阳光、职业长期日光暴露、维生素D水平是B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视黄醇水平是BCC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BCC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视黄醇水平异常,其中维生素D水平是B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视黄醇水平是BCC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且二者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视黄醇 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和神经丝轻链蛋白及维生素D对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梁军利 陆梦如 +2 位作者 丘小慧 梁津瑜 韦云飞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fL)和维生素D及其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患者发病及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fL)和维生素D及其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患者发病及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96例CIS患者,其中男33例,女63例,年龄(33.13±8.86)岁;另收集性别、年龄和长期居住地与CIS患者相匹配的神经系统非炎症疾病(non-inflammatory neurological disease,NIND)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1.17±5.78)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纳入者和首次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PGRN、NfL水平,淋巴细胞上清液中VDR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外周血上清液中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水平=25(OH)D2水平+25(OH)D_(3)水平]。对CIS患者进行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3个月门诊随访1次,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如出现临床转归,行头和脊髓MRI检查。结果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57例CIS患者转归为MS(59.38%)。与NIND组比较,CI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PGRN水平(血清:t=-2.746,P=0.007;脑脊液:t=-17.822,P=0.000)、NfL水平(血清:t=-17.627,P=0.000;脑脊液:t=-13.543,P=0.000)升高,血清25(OH)D_(3)(t=22.512,P=0.000)和VDR水平(t=12.315,P=0.000)降低。与未转归CIS患者相比较,转归MS的患者NfL基线水平(血清:t=25.052,P=0.000;脑脊液:t=8.362,P=0.000)增高,血清25(OH)D_(3)基线水平降低(t=-4.323,P=0.000);与转归MS前比较,转归MS后患者脑脊液PGRN水平升高(t=-5.909,P=0.000),血清维生素D(t=5.265,P=0.000)、25(OH)D_(3)水平(t=5.204,P=0.000)降低,血清和脑脊液NfL水平升高(血:t=-17.229,P=0.000;脑脊液:t=-8.949,P=0.000)。ROC分析显示,CIS患者外周血25(OH)D_(3)水平低于12.58 ng/mL、脑脊液NfL水平低于1383 pg/mL易转归为MS。结论CIS患者存在神经轴突损伤。PGRN尚不能预测CIS向MS转归,NfL是预测CIS转归为MS的潜在标志物。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CIS致病及转归为MS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蛋白前体 神经丝轻链蛋白 维生素d 临床孤立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陶瓷的3D打印成形与致密化新进展
15
作者 殷杰 耿佳毅 +3 位作者 王康龙 陈忠明 刘学建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SiC陶瓷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大尺寸和复杂形状SiC陶瓷需求的日益增长, 3D打印技术在制造周期、成本及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减材、等材制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 SiC陶瓷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大尺寸和复杂形状SiC陶瓷需求的日益增长, 3D打印技术在制造周期、成本及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减材、等材制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D打印方法众多,各具特点:立体光刻(Stereolithography, SLA)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和优良的表面质量,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设计支撑结构,再加上残余应力和低固含量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发展;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技术具有较强的材料普适性,适用于高分子、金属和陶瓷等多种材料,可实现大尺寸快速成形,且制造成本较低,但其成形素坯表面质量较低,需进行后续加工;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制备的SiC陶瓷材料可借助反应烧结实现致密化,但成形素坯存在层间结合强度低、表面有较明显条纹等缺陷,并且成形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构建大型零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受到限制。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3D打印SiC陶瓷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成形素坯的后续高温致密化处理方法及其基本物理性能,并展望了3D打印SiC陶瓷材料的未来前景。新型3D打印技术及其与多种打印方式的融合将在陶瓷宏微观结构的精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陶瓷 3d打印 激光选区烧结 致密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杨立宇 郭文娟 +2 位作者 叶飞 张一奇 巴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0,177,共5页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制作三维立体模型,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类型和破裂程度,为了解骨折情况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化手段。该技术还能帮助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植入物,选择定制的手术导向板和固定螺丝。手术医...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制作三维立体模型,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类型和破裂程度,为了解骨折情况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化手段。该技术还能帮助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植入物,选择定制的手术导向板和固定螺丝。手术医生通过术前模拟操作,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效果。本文总结了计算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多种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广泛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骨科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复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越野场景无人履带平台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
17
作者 陈慧岩 司璐璐 +1 位作者 王旭睿 王文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理解和处理复杂越野场景中环境要素形状不规则、地形多变及路面属性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的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图像和激光雷达融合网络获取初始3D语义标签;然后,对越野场景稀疏点云采用贝叶斯稠密化... 为了理解和处理复杂越野场景中环境要素形状不规则、地形多变及路面属性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的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图像和激光雷达融合网络获取初始3D语义标签;然后,对越野场景稀疏点云采用贝叶斯稠密化算法补全3D语义占据标签;最后,生成包含复杂环境要素大小、位置和语义信息的3D语义占据栅格地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和表示复杂越野环境中的3D信息,为复杂越野环境下无人履带平台的路径规划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丰富的先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履带平台 多模态融合 3d语义占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人附睾蛋白4、LIPS评分与败血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28 d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张祎 刘哲 +2 位作者 袁晶 李雯 王文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与败血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28 d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败血症患者207例,根据是否并发ARDS分为ARDS组(73例)和非ARDS组(134例),并进一...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与败血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28 d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败血症患者207例,根据是否并发ARDS分为ARDS组(73例)和非ARDS组(134例),并进一步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ARDS组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4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E4水平,计算LIPS评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RDS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ARDS患者血清HE4、LIPS评分与28 d死亡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E4、LIPS评分诊断败血症相关ARDS及预测28 d死亡的价值。结果与非ARDS组比较,ARDS组血清HE4水平和LIPS评分升高(P<0.05)。败血症相关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血乳酸升高、HE4升高和LIPS评分增加(P<0.05)。73例败血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率为35.62%(26/7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HE4、LIPS评分升高(P<0.05)。败血症相关ARDS患者血清HE4、LIPS评分与28 d死亡呈正相关(r=0.605、0.579,P<0.05)。血清HE4联合LIPS评分诊断败血症相关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大于血清HE4、LIPS评分单独诊断的0.828、0.806(Z=3.360、3.387,P均<0.05);血清HE4联合LIPS评分预测败血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AUC为0.891,大于血清HE4、LIPS评分单独预测的0.808、0.779(Z=2.028、2.017,均P<0.05)。结论血清HE4水平和LIPS评分升高是败血症相关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28 d死亡密切相关,血清HE4联合LIPS评分诊断败血症相关ARDS及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人附睾蛋白4 肺损伤预测评分 28 d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IgM、25-OH-VD、I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陈智阳 徐燕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白细胞介素-6(I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2024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收治的200例MPP患儿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究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白细胞介素-6(I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2024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收治的200例MPP患儿的病历资料和100例无器质性疾病、近1个月内未发生过急性感染的健康儿童的体检报告。200例MPP患儿作为MPP组,将其中120例重症患儿纳入A组,将80例轻症患儿纳入B组,将10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集所有儿童静脉血,检测血清MP-IgM、25-OH-VD、IL-6水平,比较A组、B组、对照组血清MP-IgM、IL-6、25-OH-VD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临床诊断MPP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MP-IgM、IL-6水平更高,25-OH-VD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MP-IgM、IL-6水平更高,25-OH-VD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P-IgM、IL-6、25-OH-D水平诊断轻重症患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72、0.905。结论:MPP患儿血清MP-IgM、IL-6水平显著升高,血清25-OH-VD水平显著下降,上述血清指标均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且25-OH-VD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 抗体 25- 羟维生素d 白细胞介素-6 肺炎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矩形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20
作者 刘朝晖 彭乐钦 +2 位作者 李沛奇 杨宝娥 王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7,共10页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11.88、12.70、17.53μm,通过将高温电阻率法和像素法相结合获得了3D打印通道的实际内径和壁厚,修正了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的内壁温和热流密度,建立了3D打印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参数如下:压力处于15~20 MPa范围、质量流速在12450~24900 kg·m^(-2)·s^(-1)之间、热流密度为5~15 MW·m^(-2)、流体温度为-150℃。研究结果表明: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受到热流密度、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处于50~135℃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约25%~33%;热流密度处于5.0~15.0 MW·m^(-2)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8.3%;质量流速为12450~24900 kg·m^(-2)·s^(-1)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60.2%。粗糙度增加对火箭煤油流动换热起到强化作用,粗糙度从11.88μm增加到17.53μm时,换热强化幅度超过20%以上。该研究可为3D打印通道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矩形通道 流动换热 粗糙度 火箭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