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东南植被碳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与生态网络构建
1
作者 卢杰 施奇 +1 位作者 韩嘉华 于强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15,64,F0002,共17页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化格局,并结合气象数据对藏东南植被CUE进行相应系统分析,还建立一个生态网络来研究CUE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月尺度上,区域CUE随生长季变化明显,变异规律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有所差异。年尺度上,CUE整体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但2019-2022年CUE波动幅度加大。藏东南CUE随温度和降水变化,且温度对CUE变化更显著,相关性较强。气温和降水对藏东南区域CUE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现象。藏东南地区生态节点和廊道的数量逐年减少,需要添加生态垫脚石增加生态源地,减少生态廊道提高藏东南生态系统稳定。藏东南生态源区CUE的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碳利用效率 时空变化 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高山松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随个体和时间变化
2
作者 蔡苗 扎西旺拉 +2 位作者 刘方林 李江荣 卢杰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25-35,140,共12页
为了认识青藏高原高山松(Pinusdensata)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对气候响应敏感性问题,本研究以西藏色季拉山地区的优势树种高山松为研究对象进行样芯采集,经过ARSTAN程序进行去趋势处理,得到每个树轮序列的生长指数。通过比较两个站... 为了认识青藏高原高山松(Pinusdensata)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对气候响应敏感性问题,本研究以西藏色季拉山地区的优势树种高山松为研究对象进行样芯采集,经过ARSTAN程序进行去趋势处理,得到每个树轮序列的生长指数。通过比较两个站点树木个体间的一致性,分析树木生长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及其树木个体间的异同。结果显示:(1)在海拔上限,28棵树中17棵(61%)树木个体与任何月份的气温均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而剩余11棵树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自前1年10月至当年9月,28个树轮序列与12个月温度仅有11%呈显著正相关,而海拔下限32棵树有10棵(31%)与任何月份的气温均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而剩余22棵树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32个树轮序列与12个月平均气温有24%呈显著正相关。(2)相对于温度,海拔上限28棵树中有25棵树(90%)的树轮序列与降水呈显著相关;而海拔下限,32棵树中有19棵树(60%)的树轮序列与降水呈显著相关;树轮序列与12个月降水均仅有13%呈显著相关;(3)根据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将海拔上限的树轮序列分为7组、5组,海拔下限均分为6组。由此得出结论:不同树木个体间具有较高的生长差异,树轮序列与气温和降水一致性偏低,海拔上限温度和降水对高山松生长限制作用弱,而海拔下限主要受温度制约。此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小生境、干扰事件的发生以及树木内部特征可能会降低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气候变化 个体差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岗巴青稞叶际拮抗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其对青稞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闫春阳 金怀 +3 位作者 夏洪艳 魏丽萍 杨霄 巩文峰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为了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采集健康的青稞叶片,分离纯化得到叶际可培养附生菌和内生菌,对获得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青稞穗腐病(Fusarium ave... 为了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采集健康的青稞叶片,分离纯化得到叶际可培养附生菌和内生菌,对获得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青稞穗腐病(Fusarium avenaceum)、小麦立枯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3种病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同时筛选具有固氮、溶无机磷、溶钾特性的促生菌,构建复合菌群,验证复合菌群对青稞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岗巴县青稞叶际可培养附生菌和内生菌丰富,共分离得到158株附生菌,42株内生菌,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属,对3种病原菌抑菌率均在40%以上的附生细菌10株,内生细菌6株,促生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得到,附生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溶钾菌分别为3株、3株、4株,内生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溶钾菌分别为6株、4株、2株,由菌株GN-C-7、GF-T-8、GN-T-73株拮抗促生菌构建的复合菌群对青稞幼苗有显著的促生作用,经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GN-T-7为Agrobacterium rhizogenes,GN-C-7、GF-T-8均为Bacillus altitudin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叶际微生物 拮抗菌 促生特性 复合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介
4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林芝站所在藏东南山地植被垂直带完整,是青藏高原森林的典型代表区域,具有全球唯一性。自建站以来,林芝站致力于高原森林生态科学前沿研究,重点关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高寒植物多样性、森林退化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等领域。按照国家观测研究的规范标准,开展了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通过长期的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据,并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西藏林芝 定位观测 科学前沿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开放共享 藏东南 野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肉膨化薯片配方工艺优化及其食用品质分析
5
作者 刘洋 迟明 +2 位作者 张艳珍 王菲 白家瑞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牦牛肉膨化薯片的最佳工艺配方,考察牦牛肉添加量、青稞粉添加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薯片感官评分、硬度、酥性和脆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方差分析优化其最佳工艺配方,并对成品薯片进行电子舌味觉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究牦牛肉膨化薯片的最佳工艺配方,考察牦牛肉添加量、青稞粉添加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薯片感官评分、硬度、酥性和脆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方差分析优化其最佳工艺配方,并对成品薯片进行电子舌味觉分析、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营养成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薯片的影响顺序为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牦牛肉添加量>青稞粉添加量,最佳工艺参数为牦牛肉添加量20%、青稞粉添加量5%、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13%。此时薯片品质最佳,实际感官评分为96.7。成品薯片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薯片色泽金黄,兼具牦牛肉和青稞粉的香气,组织形态完整,口感酥脆,味觉方面具有明显的鲜味、咸味和苦味,蛋白质含量为27 g/100 g(45%营养素参考值NRV)≥20%NRV,满足高蛋白食品的声称要求,其他营养成分指标均属于正常范畴,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膨化薯片 响应面 食用品质 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原乡土生态草梭罗草播种量筛选试验研究
6
作者 旦久罗布 谢文栋 +3 位作者 王有侠 张海鹏 旦增 严俊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73-77,99,共6页
合理的播种量是天然草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为探明乡土生态牧草品种梭罗草在那曲天然草地生态修复中最适宜的播种量。该研究设置播量分别为2 g/m^(2)(A)、3 g/m^(2)(B)、4 g/m^(2)(C)、6g/m^(2)(D)、7g/m^(2)(E)和8g/m^(... 合理的播种量是天然草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为探明乡土生态牧草品种梭罗草在那曲天然草地生态修复中最适宜的播种量。该研究设置播量分别为2 g/m^(2)(A)、3 g/m^(2)(B)、4 g/m^(2)(C)、6g/m^(2)(D)、7g/m^(2)(E)和8g/m^(2)(F),共6种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梭罗草生长和繁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适宜机械化操作为目标的最佳播种量为4g/m^(2),以饲草生产为目标的最佳播种量为7 g/m^(2),以种籽生产为目标的最佳播种量为6 g/m^(2)。本研究可为那曲高寒草原乡土牧草品种用于天然草地生态修复重建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寒草原 乡土牧草 梭罗草 播种量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墨脱藓类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活型组成初步研究
7
作者 马和平 司孟鑫 +4 位作者 王彪 陈利 高智远 吴亚轩 范冰冰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6-24,F0002,共10页
墨脱因其特殊的生物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苔藓植物的分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群落。为研究该区藓类植物具有怎样的多样性和生活型,采... 墨脱因其特殊的生物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苔藓植物的分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群落。为研究该区藓类植物具有怎样的多样性和生活型,采取线路采集和普采的方式,对墨脱的藓类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墨脱共有藓类植物42科175属420种(含变种、亚种),该区藓类植物有12个优势科,15个优势属。藓类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与该区特殊的生境密切相关。(2)该区藓类植物共有7个生活型,其中,土石生群落共有藓类植物235种,占该区藓类植物总数的55.9%;石生群落共有藓类植物196种,占该区藓类植物总数的46.7%;土生群落共有藓类植物112种,占该区藓类植物总数的26.7%;树附生群落共有藓类植物68种,占该区藓类植物总数的16.2%。(3)该区藓类植物的生活型不同,土石生群落中平铺型最多,其次是丛集型,扇型最少;石生群落和土生群落中均是以平铺型为主,其次是丛集型,垫状型最少;树附生群落藓类则以悬垂型为主,其次是丛集型,而扇型最少。总体分析,墨脱的藓类植物的生活型以平型为优势,说明了该地区良好的水分状况,环境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生态群落 生活型 墨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喀则和平机场鸟类群落结构及鸟击防范
8
作者 王家俊 杨乐 +1 位作者 翁仕洋 尼玛次仁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日喀则和平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鸟类群落结构,为和平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使用样点法及样线法,调查研究区域内的鸟类群落结构,日喀则和平机场调查共记录鸟类11目29科70种,按照区系组成划分有古北界鸟类47种,广布种... 本研究旨在探究日喀则和平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鸟类群落结构,为和平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使用样点法及样线法,调查研究区域内的鸟类群落结构,日喀则和平机场调查共记录鸟类11目29科70种,按照区系组成划分有古北界鸟类47种,广布种鸟类13种,东洋界鸟类10种;按照居留型组成划分有留鸟41种,冬候鸟20种,夏候鸟9种;从分布广度上看广性分布鸟类21种,中性分布鸟类18种,狭性分布鸟类23种;和平机场全年7种生境中,灌丛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52,村庄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22;非繁殖季期间,机场场区的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7,草地生境最低为0.96,繁殖季期间灌丛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57,村庄最低为0.86;日喀则和平机场全年鸟类的危险指数≥25的鸟种数有10种,危险指数在15-25之间的有10种,斑头雁(124.47)、赤麻鸭(78.68)、岩鸽(49.55)为危险指数最高的三种鸟类;非繁殖季期间鸟类的危险指数≥25的鸟种数有11种,鸟类危险指数在15-25之间的有4种,斑头雁(135.19)、赤麻鸭(76.50)、红隼(56.69)为非繁殖季危险指数最高的鸟种;繁殖季期间鸟类的危险指数≥25的鸟种数有10种,鸟类危险指数在15-25之间的有6种,赤麻鸭(58.67)、山斑鸠(56.92)、岩鸽(52.57)为繁殖季危险指数最高的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击 机场鸟类多样性 高高原机场 鸟击风险评估 鸟击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产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9
作者 高坤 周芳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通过选取2011-2021年西藏三大产业总值作为指标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藏产业经济发展耦合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西藏产业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综合指数年均增长4.5%,依然是西藏经济发展中的基础... 通过选取2011-2021年西藏三大产业总值作为指标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藏产业经济发展耦合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西藏产业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综合指数年均增长4.5%,依然是西藏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产业;第二产业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为4.1%,其提供的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加强;第三产业综合指数年均增长高达12.5%,其经济带动效果作用不断提升;西藏三大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由0.144提高到0.94,总体呈现水平向上的趋势,其协同互动发展机制正不断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西藏仍需要完善第一产业基础性功能,提升第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稳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注重产业协调发展,促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产业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藏要素禀赋分析与优化策略
10
作者 朱桂丽 严琪凇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西藏经济由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西藏统计数据,遵循要素禀赋理论和经典柯布-道格拉斯增长模型,从资本禀赋、劳动禀赋、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西藏经济由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西藏统计数据,遵循要素禀赋理论和经典柯布-道格拉斯增长模型,从资本禀赋、劳动禀赋、科技禀赋和自然禀赋4个方面构建要素指标,分析西藏高原要素禀赋及结构关系,并从优化资本要素结构、提高劳动数量和质量、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转换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素禀赋优化策略,实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高质量发展 高原经济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路段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分析
11
作者 王珍 王良琦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以林拉高级公路为调查对象,对公路路旁表层土壤进行调查和分布特征分析。选取林芝市巴宜区至工布江达路段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方法使用多种酸混合消解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确定公路沿线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r、Zn、Cd、Mn、C... 以林拉高级公路为调查对象,对公路路旁表层土壤进行调查和分布特征分析。选取林芝市巴宜区至工布江达路段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方法使用多种酸混合消解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确定公路沿线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r、Zn、Cd、Mn、Cu的含量。结论表明林芝市巴宜区至工布江达路段公路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金属污染水平较为严重,铬金属污染水平最轻,较为清洁,其余重金属污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轻度污染,其污染程度由低至高Zn<Cu<Pb<Mn,公路不同位置受到重金属含量差异较明显。根据金属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Cu、Pd、Cr三种重金属污染可能为同源污染,Zn、Cd金属污染为同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重金属污染 路旁土壤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生金毛鳞伞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12
作者 王玉珊 何建清 +3 位作者 陈扬 潘长漭 黄秋月 张格杰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
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是野生食药用菌品种之一,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目前对其发掘利用有限。为进一步充分开发和利用该菌种质资源,试验以采自西藏林芝市西藏农牧学院校园内柳树上的一株野生食用菌,编号为HC-1为材料。对该菌子实体... 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是野生食药用菌品种之一,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目前对其发掘利用有限。为进一步充分开发和利用该菌种质资源,试验以采自西藏林芝市西藏农牧学院校园内柳树上的一株野生食用菌,编号为HC-1为材料。对该菌子实体形态、菌丝、孢子等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测定,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比较,将该菌株鉴定为金毛鳞伞(P.aurivell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C-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5℃,最佳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C。正交试验表明,菌株HC-1菌丝生长的最佳配方为蔗糖25.0 g·L^(-1),酵母膏3.0 g·L^(-1),pH为7.0,硫酸镁2.0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鳞伞 分离 ITS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电磁设计与性能分析
13
作者 李想 乔伟 +1 位作者 刘丙森 崔崇雨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86-99,共14页
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本文通过一台永磁直流电机模型,研究了永磁直流电机的设计与相关参数的仿真。首先,根据永磁直流电机的原理,进行电磁计算并对电机完成建模和瞬态仿真,通过... 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本文通过一台永磁直流电机模型,研究了永磁直流电机的设计与相关参数的仿真。首先,根据永磁直流电机的原理,进行电磁计算并对电机完成建模和瞬态仿真,通过改变电机特定参数,观察电机输出特性的变化情况。然后,为了优化电机输出特性,本文采用分数槽双层集中绕组来减小齿槽转矩,转子采用内置式永磁体结构来降低极弧影响。最后,对优化后的电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其输出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设计 瞬态仿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根际生境下青甘韭生长与品质的差异分析
14
作者 罗茂 关志华 +4 位作者 颜幼春 柴莹莹 刘佳琪 张佳敏 王忠红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65-72,132,共9页
为明确不同根际生境对青甘韭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沙壤土(T_(1))、沙壤土∶发酵猪粪=1∶1(T_(2))、川滇高山栎凋落物(T_(3))、草炭(T_(4))4种根际环境处理,对多年生青甘韭抽薹开花期、形态特征、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 为明确不同根际生境对青甘韭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沙壤土(T_(1))、沙壤土∶发酵猪粪=1∶1(T_(2))、川滇高山栎凋落物(T_(3))、草炭(T_(4))4种根际环境处理,对多年生青甘韭抽薹开花期、形态特征、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根际生境对青甘韭抽薹开花期有明显影响,疏松透气、营养充足的根际生境有利于促进其提前抽薹开花;在不同根际生境下青甘韭对5种中微量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不同程度差异,Ca、Fe、B、Se元素含量均是叶中高于地下茎而Zn元素含量则相反;蛋白质、粗纤维、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株高和叶长均在不同生境下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甘韭 模拟根际生境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差异代谢物
15
作者 奉综涛 买地那·帕尔哈提 +2 位作者 次仁普赤 禄亚洲 黄明贵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混合青稞麸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合青稞麸皮... 本研究旨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混合青稞麸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合青稞麸皮共检测出21类共6435种代谢物,共筛选出549种差异显著代谢物,占总代谢物的8.53%,其中上调280个,下调269个;通过对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途径分析,发现两种混合青稞麸皮中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存在于亚油酸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途径,抗坏血酸和阿糖二酸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确定了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为进一步研究其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成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牧民致贫返贫风险研判与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构建
16
作者 刘天平 朱桂丽 高原农业 2024年第6期580-589,共10页
研究致贫返贫风险和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原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西藏,返贫现象历来时有发生,脱贫考核问题零星偶发,以及脱贫不稳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存在等多种原... 研究致贫返贫风险和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原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西藏,返贫现象历来时有发生,脱贫考核问题零星偶发,以及脱贫不稳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存在等多种原因可能发生致贫返贫风险,其主要致贫返贫风险表现为环境风险、生活风险、生产风险、就业风险和金融风险。从长远考虑,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就是建立一套融致贫返贫预警机制、脱贫巩固活血机制、持续发展造血机制于一体的反贫制度体系;同时构建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为长效机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贫风险 返贫风险 稳定脱贫 长效机制 西藏农牧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西藏林芝乡村旅游发展效率分析
17
作者 赵佩燕 李雪 郭英之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563-570,共8页
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推动西藏林芝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家庭旅馆的建立以及农牧民旅游就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林芝市乡村旅游经济。本文选用DEA模型的方法,以2017-2021年期间林芝市乡村... 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推动西藏林芝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家庭旅馆的建立以及农牧民旅游就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林芝市乡村旅游经济。本文选用DEA模型的方法,以2017-2021年期间林芝市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林芝市乡村旅游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7、2018以及2020年林芝市乡村旅游发展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出现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2020年技术效率小于1、其他年份均等于1,2019和2021年规模效率以及综合效率都等于1呈DEA强有效;(2)2017-2021年林芝市乡村旅游发展效率处于动荡上升趋势,动荡年份为2020年,其他年份呈逐步趋于良好发展状态,林芝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值得其他地市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林芝 乡村旅游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数据驱动的拉林铁路简支T梁温致变形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奇 揭崇清 +1 位作者 罗红英 柳斌 高原农业 2024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为快速、准确预测日照环境下高原铁路桥梁的温度变形效应,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提出了一种气象数据驱动的桥梁温度变形智能预测模型。以拉林铁路简支T梁为背景,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仿真分析,构建了“气象数据—温度变形”映射的... 为快速、准确预测日照环境下高原铁路桥梁的温度变形效应,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提出了一种气象数据驱动的桥梁温度变形智能预测模型。以拉林铁路简支T梁为背景,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仿真分析,构建了“气象数据—温度变形”映射的样本数据库,以此训练预测模型并对桥梁温致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LSTM模型表现出了较高的精度和优势,其梁体竖向挠度预测的决定系数(R2)超过0.97,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模型提升超过70%,较随机森林(RF)模型分别提升了24%和27%。预测挠度与真实值在趋势和数值方面均基本一致,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性能优异,为高原铁路轨道平顺性变化规律研究及动态检测数据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桥梁 气象数据 简支T梁 预测模型 温致变形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庄雪瑞 张志伟 +2 位作者 章容杰 董江娟 邢震 高原农业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更好地保护兰科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编制了兰科植物名录,进行了区系特点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38属73种,地生... 为更好地保护兰科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编制了兰科植物名录,进行了区系特点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38属73种,地生兰种类占比72.6%,其中斑叶兰属、舌唇兰属、鸟巢兰属、虾脊兰属资源最为丰富;2.保护区内兰科植物以温带分布为主导,是温带分布型兰科植物保护的理想场地。3.为保护兰科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管理上需要从实地抚育、野外回归和提高群众保护意识上进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查 区系分析 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3种柳树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晨龙 韩艳英 叶彦辉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502-510,共9页
研究不同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3种柳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插穗的存活率、新生枝条长度、平均根长、生根数和生物量都有显著性影响。3种柳树插穗在混合土基质下的存活率均达到95%以上,在沙土... 研究不同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3种柳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插穗的存活率、新生枝条长度、平均根长、生根数和生物量都有显著性影响。3种柳树插穗在混合土基质下的存活率均达到95%以上,在沙土基质下存活率最低,但沙土对3种柳树插穗生根平均根长促进作用最为明显,3种柳树插穗在沙土基质下的生根情况相比较于其它两种基质更为优良,最高生根数可以达到15.2条。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基质下3种柳树的扦插繁殖情况,从而寻找3种柳树的较优的基质配置,为西藏白柳、金丝柳和乌柳的繁殖培育和产业化培育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种柳树 扦插 基质 成活率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