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0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冲击振动除冰仿真分析
1
作者 吴磊 徐梦楠 +2 位作者 张华鹏 吴蔚 丁建明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模型固有频率以及网格收敛性3方面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于人工敲打机械除冰方法,结合除冰准则,研究不同加载点、不同载荷大小以及不同覆冰层厚度对除冰效果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载荷方式,归纳总结接触网除冰的一般规律,使除冰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覆冰 模型验证 除冰准则 机械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模糊理论的过电压识别
2
作者 李双亮 王庆峰 +1 位作者 李相强 张健穹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为了识别高速动车组列车过电压类型、给故障溯源及列车改进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过电压时域信号进行db4小波基下的17层分解,在此基础上提取各分解层数下的能量值,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获得过... 为了识别高速动车组列车过电压类型、给故障溯源及列车改进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过电压时域信号进行db4小波基下的17层分解,在此基础上提取各分解层数下的能量值,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获得过电压信号特征量.其次,基于模糊理论,建立起列车升降弓、进分相、出分相、高频谐振、铁磁谐振和VCB操作过电压的标准模型.最后,使用贴近度计算与择近原则完成对过电压的识别.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过电压的识别准确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过电压 小波变换 模糊识别 贴近度 择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段关节等高点高度对接触线抬升量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婧 姚永明 +2 位作者 鲁小兵 杨佳 杨浩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锚段关节等高点高度对受电弓通过锚段关节时接触线抬升量的影响,建立了2种不同等高点高度的含五跨锚段关节的接触网模型。计算了受电弓以不同的速度通过2种不同等高点高度的锚段关节时接触线抬升量并通过线路试验加以验证。研究... 为研究锚段关节等高点高度对受电弓通过锚段关节时接触线抬升量的影响,建立了2种不同等高点高度的含五跨锚段关节的接触网模型。计算了受电弓以不同的速度通过2种不同等高点高度的锚段关节时接触线抬升量并通过线路试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将锚段关节等高点高度从40 mm降低到20 mm可以起到降低接触线抬升量的效果,并且在隧道内或者隧道外、受电弓开口运行或者闭口运行时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五跨锚段关节 等高点高度 抬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比较法的接触线硬点检测系统评定方法
4
作者 王伟凡 王婧 +2 位作者 徐洲 李艳龙 丁宇鸣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硬点检测系统准确可靠是及时发现接触网硬点缺陷,正确评判其严重程度并指导运行维修的前提。根据不确定度要求并结合现场实施难度,对现行加速度计量标准采用的校准方法进行比选,提出采用冲击响应峰值比对的方法进行硬点检测系统合格评... 硬点检测系统准确可靠是及时发现接触网硬点缺陷,正确评判其严重程度并指导运行维修的前提。根据不确定度要求并结合现场实施难度,对现行加速度计量标准采用的校准方法进行比选,提出采用冲击响应峰值比对的方法进行硬点检测系统合格评定。通过线路实测数据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到最优滤波器组合设计参数,采用截止频率为50Hz和1000Hz的4阶以上巴特沃斯滤波器,以及48Hz和52Hz带阻滤波器进行评定数据处理,并将冲击加速度最大允许误差管理值设计为5g。检测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及相关参数可以有效反映硬点检测系统的加速度测量误差,评价检测系统的技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线 硬点检测 冲击比较法 加速度传感器 测量误差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隧道吊柱智能化安装装备研制及工程实践应用
5
作者 曹斐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国内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铁路建造技术质的飞跃。同时,随着智能建造理念的提出,有效地推动了建设行业智能装备、智能设备的投入应用。但当前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在现场施工环节依然存在诸多施工效... 国内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铁路建造技术质的飞跃。同时,随着智能建造理念的提出,有效地推动了建设行业智能装备、智能设备的投入应用。但当前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在现场施工环节依然存在诸多施工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等一些列问题,特别是现阶段高速铁路隧道断面越来越大,隧道内接触网吊柱安装高空作业风险隐患尤为关键。本文面向建设施工一线建设,通过对隧道内接触网吊柱智能化安装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完成适用于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吊柱安装机械化、自动化安装装备的制造及工程实践应用。研究该装备的目标是开发基于视觉引导的高精度自动对位安装装备,完成大断面隧道内接触网吊柱安装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隧道 接触网吊柱 机械化 自动化 自动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内实现160 kmh的刚性接触网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彬 章达 +1 位作者 徐慧 朱晓勇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地铁隧道内实现160 km/h速度等级的刚性接触网技术。首先介绍了刚性接触网的优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160 km/h刚性接触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悬挂装置、接触线、绝缘子等。接着,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分析,对刚性接触...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地铁隧道内实现160 km/h速度等级的刚性接触网技术。首先介绍了刚性接触网的优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160 km/h刚性接触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悬挂装置、接触线、绝缘子等。接着,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分析,对刚性接触网的性能进行了评估。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了刚性接触网在地铁隧道内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刚性接触网 悬挂装置 接触线 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雷击接触网可视化接地柜事件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7
作者 周大林 肖伟强 邱培峰 《机电信息》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分析了广州地铁某线路车辆段雷击致可视化接地柜故障事件中雷电侵入路径及故障发展过程;按城轨露天区段与地下区间不同的防雷环境,分别从外部和柜内防雷的角度,对可视化接地柜提出了防雷差异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可视化接地柜 地铁露天区段防雷 雷电反击 防雷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兰铁路接触网缺陷分析与整治
8
作者 杨卢强 戴晋 马军强 《铁道运营技术》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接触网燃弧整治一直是工程难点,存在原因难以确定,整治手段缺乏等问题。在成兰铁路联调过程中,通过弓网受流试验发现了大量燃弧缺陷、受电弓异常振动现象,经检测数据联合分析并结合现场调查,完成了燃弧缺陷的精准判断与整治;通过硬点频... 接触网燃弧整治一直是工程难点,存在原因难以确定,整治手段缺乏等问题。在成兰铁路联调过程中,通过弓网受流试验发现了大量燃弧缺陷、受电弓异常振动现象,经检测数据联合分析并结合现场调查,完成了燃弧缺陷的精准判断与整治;通过硬点频谱分析确定了硬点类型,并验证了整治效果。复测结果证明通过数据分析快速定位缺陷位置、判断缺陷类型并进行针对性整治,可以有效降低燃弧率,改善线路整体弓网受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弓网受流 燃弧整治 受电弓异常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高可靠性电连接装置研究
9
作者 李大东 《模具制造》 2025年第1期172-174,177,共4页
为实现高速电气化铁路高可靠性接触网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与产业化目标,本研究主要针对高铁接触网核心装置中的电连接装置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装置结构形式的优化思路;其次,通过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产品模型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并根据仿... 为实现高速电气化铁路高可靠性接触网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与产业化目标,本研究主要针对高铁接触网核心装置中的电连接装置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装置结构形式的优化思路;其次,通过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产品模型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并根据仿真结果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最后,设计一款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的电连接装置。该装置可为后续强风地区电气化铁路建设、既有线路提速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接触网 高可靠性 电连接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安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广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机理和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纵向伸缩机理,分析在不同接触网锚段布置方式下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伸缩对腕臂偏移的影响,并采用逐工点分析法总结不同工况下钢梁伸缩与导线伸缩对腕臂偏移影响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接触网腕臂安装曲线在导线伸缩及钢梁伸缩共同作用下的计算方法。结合典型案例计算分析,建议采用不同钢梁跨度下的推荐锚段布置方式能有效降低腕臂偏移量,并提出应重点关注伸缩缝两侧锚段腕臂偏移问题、腕臂偏移为叠加关系时缩小半锚长度、钢梁跨度大于720 m时应重点计算伸缩缝两侧双腕臂间距等优化事项。研究内容及计算公式可为系统性解决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偏移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技术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桥 钢桁架桥 钢梁伸缩 接触网 腕臂偏移 腕臂安装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架空接触网弓网动态检测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强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2期30-33,共4页
刚性架空接触网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且基本设置在环境相对复杂的隧道内。为确保设备良好工作状态,本文通过对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依据、项目进行分析,对实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提出了有效的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方法,为后期隧道内刚性架空... 刚性架空接触网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且基本设置在环境相对复杂的隧道内。为确保设备良好工作状态,本文通过对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依据、项目进行分析,对实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提出了有效的刚性架空接触网检测方法,为后期隧道内刚性架空接触网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架空接触网 接触力 弓网动态检测 燃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地震作用与抗震性能分析
12
作者 杨佳 陈奋飞 +3 位作者 贾传果 吕峻逸 邢挺 张家玮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研究目的:高地震烈度区域电气化铁路沿线途经多条地震断裂带,接触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损坏,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高地震烈度区电气化铁路,基于接触网系统服役特性,开展了4柱3跨原型足尺振动台试验,建立并验证地震响应下的... 研究目的:高地震烈度区域电气化铁路沿线途经多条地震断裂带,接触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损坏,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高地震烈度区电气化铁路,基于接触网系统服役特性,开展了4柱3跨原型足尺振动台试验,建立并验证地震响应下的接触网系统有限元模型,开展地震作用下接触网系统的地震响应仿真计算,对比分析接触网导线、腕臂、定位器、支柱等关键装备的抗震性能,并比较分析不同的接触网导线工作张力、跨距以及锚段长度对接触网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高地震烈度区接触网系统的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全面分析与研究地震作用下接触网系统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本文提出的关于接触网系统抗震性能分析数据及研究结论,能有效补充和完善接触网抗震设计规范及标准,有力支撑铁路工程建设,提升电气化铁路防灾抗灾能力。研究结论:(1)地震激励对接触网腕臂装置的影响较小,定位器出现受压,导致钩环结构易脱落;(2)地震激励对接触网支柱、接触线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可造成支柱柱底应力增大和接触线跨中位移增大;(3)锚段长度对抗震性能无明显影响,适当增大接触线工作张力、减小跨距可有效降低接触网系统的地震响应;(4)本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领域防灾减灾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高地震烈度 地震响应 抗震设计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网滑动电接触多目标条件下最优压力载荷决策研究
13
作者 陈忠华 李铎 +2 位作者 陈明阳 平宇 王喜利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212,共7页
在电气化铁路的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中,受压力载荷影响的载流效率、载流相对稳定系数、磨损率、接触电阻是反映弓网摩擦和受流效果的重要参数。利用实验数据,通过蛇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得到四个参数的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最优压力载... 在电气化铁路的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中,受压力载荷影响的载流效率、载流相对稳定系数、磨损率、接触电阻是反映弓网摩擦和受流效果的重要参数。利用实验数据,通过蛇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得到四个参数的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最优压力载荷目标函数;针对压力载荷寻优问题提出一种参考点生成方式对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Ⅲ进行改进,并对压力载荷进行寻优得到均匀广泛的pareto前沿解集;采用CRITIC法计算pareto前沿解集的客观权重,考虑机车运行速度的影响引入自适应因子,得到自适应权重,最终通过虚拟最劣解TOPSIS法决策确定最优压力载荷,为弓网压力载荷的主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 最优压力载荷 多目标寻优 多目标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南高铁刚性悬挂接触网设计方案研究
14
作者 陈立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随着铁路网的不断扩展,部分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新建铁路长大隧道及无人区占比大,而刚性悬挂对隧道内轨面以上净空面积要求小,对运维要求低。该文聚焦于巴南高铁刚性悬挂接触网,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优化,提升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铁路网的不断扩展,部分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新建铁路长大隧道及无人区占比大,而刚性悬挂对隧道内轨面以上净空面积要求小,对运维要求低。该文聚焦于巴南高铁刚性悬挂接触网,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优化,提升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要求。研究过程中,以巴南高铁线路的具体条件为基础,综合分析线路特点、列车运行速度、受流质量等因素,提出刚性悬挂接触网的选型、布置原则及关键技术参数。研究旨在科学合理地总结巴南高铁刚性悬挂接触网设计方案,为后续铁路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南高铁 刚性悬挂接触网 设置方案 受流质量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200公里刚性接触网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
15
作者 朱政 皋金龙 +1 位作者 周玉杰 李逢源 《电气化铁道》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刚性接触网因其结构特性具备较大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随着市域铁路及复杂艰险山区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对高速刚性接触网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实现高速刚性接触网良好的受流质量是当前工程建造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因此有必... 刚性接触网因其结构特性具备较大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随着市域铁路及复杂艰险山区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对高速刚性接触网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实现高速刚性接触网良好的受流质量是当前工程建造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时速200 km刚性接触网关键技术与方案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弓网仿真模型,通过弓网仿真技术对多组合仿真计算方案结果进行比选分析,给出时速200 km刚性接触网跨距、锚段关节、定位线夹刚度、定位点导高偏差等参数建议,形成时速200 km高速刚性接触网关键技术与方案,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接触网 弓网受流质量 200 km/h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运维管理的应用
16
作者 彭杰 《铁道运营技术》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针对既有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在运营维护中平面布置,运行质量判定不直观、运维管理效果不好的问题,基于BIM技术运用Revit软件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进行三维立体分析,通过绘制现场过渡区接触网结构及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模拟机车受电弓通过时的... 针对既有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在运营维护中平面布置,运行质量判定不直观、运维管理效果不好的问题,基于BIM技术运用Revit软件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进行三维立体分析,通过绘制现场过渡区接触网结构及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模拟机车受电弓通过时的动态包络线与接触网之间空间几何关系,使用软件中的碰撞检验功能,判定过渡区域接触线拉出值及抬高的匹配程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平面分析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参数的模拟与调整,找到匹配正常运营的设备参数,为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运营状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无交叉线岔 线岔运维管理 BIM技术 线岔始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腕臂预配模拟计算技术应用研究
17
作者 田升平 张龙 王生辉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0期5-9,共5页
【目的】在电气化铁路线路速度等级和接触网安装精度的要求下,接触网腕臂多采用现场安装后再进行人工调整的方式。为了提高接触网腕臂的施工效率,需要对接触网腕臂进行模拟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模拟计算几何和约束模型,搭建接触网腕... 【目的】在电气化铁路线路速度等级和接触网安装精度的要求下,接触网腕臂多采用现场安装后再进行人工调整的方式。为了提高接触网腕臂的施工效率,需要对接触网腕臂进行模拟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模拟计算几何和约束模型,搭建接触网腕臂模拟计算平台,利用平台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对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核查无误后生成模拟计算图表。【结论】通过对接触网腕臂进行模拟计算,能够实现接触网在各种工况下腕臂管件的精细化、高效化加工和一次性预配安装,有效地降低了施工工期和成本,提高了安装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腕臂 模拟计算 预配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域尺度自适应小波能量的接触网不规则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牧迪 周宁 +4 位作者 程尧 孙翌 姜杭艳 支兴帅 张卫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3-2035,共13页
针对高速铁路受电弓−接触网系统中出现的接触网垂向和横向结构不规则问题,在研究接触网不规则对受电弓振动响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弓头加速度的空间域尺度自适应小波能量识别接触网结构不规则的方法,并开展仿真和现场实测验证。... 针对高速铁路受电弓−接触网系统中出现的接触网垂向和横向结构不规则问题,在研究接触网不规则对受电弓振动响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弓头加速度的空间域尺度自适应小波能量识别接触网结构不规则的方法,并开展仿真和现场实测验证。首先,建立受电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接触位置下的弓头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并建立弓网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弓头加速度信号,根据标准和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信号时频分析并进行空间域转换,基于空间域中的能量分布特征自适应提取表征接触网不规则的尺度参数;最后,提取尺度参数下的平均小波能量作为特征分量进行融合,实现接触网不规则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弓头振动信号中同时检测出接触网垂向幅值大于0.5 mm的不平顺以及横向定位器偏离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 接触网不平顺 定位器偏离 小波能量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T算法的弓网动态匹配特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桂灶 马同鑫 +3 位作者 杨泽锋 李政 魏文赋 吴广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32,50,共8页
高速铁路通过弓网系统的滑动电接触获取电能驱动列车运行,弓网动态匹配特性是保障良好滑动电接触的基础。首先,建立了弓网动态匹配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接触网的关键结... 高速铁路通过弓网系统的滑动电接触获取电能驱动列车运行,弓网动态匹配特性是保障良好滑动电接触的基础。首先,建立了弓网动态匹配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接触网的关键结构参数和运行速度参数进行样本抽样,获得输入参数集;然后,利用有限元模型对输入参数集开展大量计算分析并进行结果的特征提取,获得弓网动态匹配关键特征参量的输出结果,结合输入和输出结果,构成了样本数据集;最后,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lifting decision tree, GBDT)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学习训练和验证测试,建立弓网动态匹配特性预测模型,并将其与基于决策树、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和极端梯度提升树算法的4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BDT算法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在测试集上的R~2达到了0.929,能够准确快速地评估弓网匹配特性。通过对GBDT模型进行参数重要性分析可知,运行速度对弓网匹配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达61%,其次是接触线的张力、承力索张力和档距。该研究初步探索了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来替代有限元模型的可能性,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弓网动态匹配特性的快速预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系统 动态特性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受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DC-SSD网络的接触网定位线夹缺陷识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屈志坚 张博语 +1 位作者 杨行 李迪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针对接触网应用环境复杂,定位线夹体积小、安装方向特殊、不易识别,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效果较差等问题,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密集连接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接触网定位线夹缺陷检测新方法。首先结合DenseNet与Inception模块对SSD模型的特征... 针对接触网应用环境复杂,定位线夹体积小、安装方向特殊、不易识别,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效果较差等问题,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密集连接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接触网定位线夹缺陷检测新方法。首先结合DenseNet与Inception模块对SSD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在特定的特征层间共享上下文信息,提升特征提取能力。然后从网络深层到浅层,逐级采用FPN融合SSD检测的多尺度特征图,设计多特征融合的密集连接网络模型,最后将f GIoU作为边框损失函数,在训练中优化真实框和预测框的重合度。对采集的某段接触网定位线夹图像数据集进行检测识别。结果表明:该定位线夹缺陷检测方法可在复杂接触网背景下,对定位线夹脱落和松动进行检测,且在不同角度、亮度的图像中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缺陷识别 定位线夹 特征金字塔 边界框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