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山区新优甘蓝品种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研究
1
作者 王婷 杜婧含 +4 位作者 张光弟 王江龙 贾毅男 王玉 包文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80,共16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甘蓝常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间的差异,采用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8个品种甘蓝的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及挥发性组分进行检测,并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为探究不同品种甘蓝常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间的差异,采用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8个品种甘蓝的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及挥发性组分进行检测,并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球质量最大的为‘尼森’;‘探春’的纵径、呼吸强度高于其他品种;横径、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为‘晚丰’;‘成功65’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8个品种甘蓝中共鉴定出9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醇类、杂环类物质是甘蓝特征性香气的主要成分;甘蓝的关键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茴香脑、2-异丁基-3-甲基吡嗪、5-甲基-2-呋喃甲醇、芳樟醇、乙酸异戊酯、苯乙醛、2-癸烯醛等。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是‘中甘107’,可作为新品种选育及定向育种的优良品种。以上研究结果为甘蓝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方向,为宁南山区甘蓝的品质评价、定向育种和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采后品质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2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5 位作者 吕季娟 刘学安 罗江陶 邓清燕 刘培勋 李朝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川麦614’小区平均产量6031.50 kg/hm^(2),位居第二,稳定性好,适应多环境。大区生产中‘川麦614’产量7031.55 kg/hm^(2),居第一,增产达8.79%。双标图模型中,“哪个赢在哪里”功能图指明‘川麦614’在达州、内江、南部、双流和中江的产量高,适应性好;“高产性和稳产性”功能图显示其产量最高,稳定性好;具同心圆的GGE双标图表明‘川麦614’是丰产性和稳产性很好的品种。综合比较,‘川麦614’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良好的养分高效利用新品种,推广应用潜力大,育种利用与基础研究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高效利用 川麦 GGE双标图模型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对芥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3
作者 王菲菲 刘利兰 +3 位作者 曾艳红 苏芝荣 陈燕 欧继喜 《长江蔬菜》 2025年第4期72-75,共4页
为探索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对芥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开展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适量减施化肥可提高芥蓝产量和品质,试验还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宜深圳地区芥蓝栽培且性价比较高的施肥模式(花生麸200 kg/667 m^(2)、化肥50 kg... 为探索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对芥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开展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适量减施化肥可提高芥蓝产量和品质,试验还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宜深圳地区芥蓝栽培且性价比较高的施肥模式(花生麸200 kg/667 m^(2)、化肥50 kg/667 m^(2)),为芥蓝的生产栽培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剂处理下甘蓝幼苗对机械化移栽的适配性研究
4
作者 张浩然 高艳明 +1 位作者 李建设 许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目的】对甘蓝幼苗根施不同的根系促生菌,通过调控株型和根系生长状况,选出与移栽机适配性更高的甘蓝幼苗,进而筛选效果最优的菌剂。【方法】以甘蓝品种“YR中甘21”为试材,选取解淀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 【目的】对甘蓝幼苗根施不同的根系促生菌,通过调控株型和根系生长状况,选出与移栽机适配性更高的甘蓝幼苗,进而筛选效果最优的菌剂。【方法】以甘蓝品种“YR中甘21”为试材,选取解淀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护根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复合菌剂共8种对植物根系具有促生作用的微生物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CK),对比不同处理下甘蓝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展幅、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活力、散坨率和根围基质中微生物数量,选择与机械化移栽适配性最高的菌剂类型。进一步以对照组甘蓝为研究对象,在播种后14~30 d,每隔2 d用移栽机进行移栽,记录移栽机投苗率、幼苗成活率、不同苗龄散坨率,以确定适合机械化移栽的种苗参数。【结果】综合分析不同菌剂处理下甘蓝的各项调查指标认为,根施护根灵的甘蓝幼苗对机械化移栽表现出更高的适配性。与其他菌剂相比,根施护根灵对甘蓝株高、茎粗、叶片面积的促生效果较强,幼苗展幅相比CK降低11.54%,改变了甘蓝株型,减少了“卡苗”风险;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初始荧光参数(F_(o))、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均较CK显著增加,光合效率明显提高;幼苗根系的总数量、总长、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分别比CK增加126.34%,47.63%,210.53%和47.73%,促进了根系对基质的保持力,散坨率相比CK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较CK提高89.78%;幼苗根围基质中的细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降低,有效提高了幼苗的养分利用效率。对不施菌剂的不同苗龄甘蓝幼苗用移栽机移栽,可知播种后18~26 d的幼苗展幅在4~10 cm,不受移栽机限制,投苗率、成活率均可达到80%以上,散坨率在20%以下,与移栽机适配性较好,可作为适宜机械化移栽的种苗参数。【结论】护根灵对甘蓝幼苗根系具有显著促生作用,并且可以有效调整甘蓝幼苗株型,使其与移栽机的适配性更高,对幼苗移栽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幼苗 机械化移栽 移栽适配性 微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CBF家族特征分析及低温诱导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余方伟 +2 位作者 李建斌 于利 王神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转录因子CBF在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和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分析结球甘蓝CBF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探究其是否受低温诱导表达,本研究利用结球甘蓝923全基因组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理化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编码... 转录因子CBF在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和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分析结球甘蓝CBF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探究其是否受低温诱导表达,本研究利用结球甘蓝923全基因组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理化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编码基因结构以及2℃低温胁迫下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7个BoCBF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后分成2个亚组(Ⅰ和Ⅱ)。BoCBF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为203~283 aa,全部是亲水性蛋白质。在结球甘蓝02-12中,BoCBF1、BoCBF2a和BoCBF3基因在叶、花、芽和角果中基本不表达,在愈伤组织、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耐寒结球甘蓝923和不耐寒结球甘蓝D9中,BoCBF2b、BoCBF2c基因不受低温诱导表达,BoCBF2a基因低温诱导表达最为迅速,其次是BoCBF1和BoCBF3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胁迫3~6 h达到最大值,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在24 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BoCBF1、BoCBF2a和BoCBF3基因调控结球甘蓝响应低温胁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CBF基因家族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区早熟优质甘蓝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6
作者 丁文忻 李建设 +2 位作者 高艳明 张丽娟 马玲 《长江蔬菜》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丰富六盘山地区甘蓝品种的多样性,筛选出对六盘山地区适应性强的品种。通过对引进的12个早熟优质甘蓝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各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抗逆性、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参试圆球形甘蓝品种生长整齐,定植至... 为丰富六盘山地区甘蓝品种的多样性,筛选出对六盘山地区适应性强的品种。通过对引进的12个早熟优质甘蓝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各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抗逆性、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参试圆球形甘蓝品种生长整齐,定植至采收需60 d左右,均无开裂现象。中甘21外叶近圆形、有光泽,叶质脆嫩,叶色绿,品质优,外形美观,产量可达5 149.95 kg/667 m^(2),适宜在宁夏六盘山冷凉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品种 六盘山区 圆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紫甘蓝中花青素工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艳秋 刘宇欣 李红利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期56-59,63,共5页
以紫甘蓝为提取原料,以乙醇和柠檬酸混合溶液为提取剂,通过微波提取法提取紫甘蓝中的花青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紫甘蓝中花青素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和花青素含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紫甘蓝中花青素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料液... 以紫甘蓝为提取原料,以乙醇和柠檬酸混合溶液为提取剂,通过微波提取法提取紫甘蓝中的花青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紫甘蓝中花青素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和花青素含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紫甘蓝中花青素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料液比、乙醇与柠檬酸体积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紫甘蓝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得出紫甘蓝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乙醇与柠檬酸体积比3∶7,提取功率400 W,提取时间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紫甘蓝 花青素 提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BoLMI基因的克隆及时空表达分析
8
作者 姚悦梅 任杰 +2 位作者 山溪 戴忠良 张振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5-971,共7页
【目的】探究羽衣甘蓝裂叶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BoLMI基因对裂叶形成的作用。【方法】以裂叶羽衣甘蓝DH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成功获取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BoLMI。【结果】序列分析发现,BoLMI基因全长531个碱基对... 【目的】探究羽衣甘蓝裂叶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BoLMI基因对裂叶形成的作用。【方法】以裂叶羽衣甘蓝DH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成功获取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BoLMI。【结果】序列分析发现,BoLMI基因全长531个碱基对,共编码176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20 789.35 Da,理论等电点为7.24。根据Pfam保守结构域分析,BoLMI蛋白包含homeobox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的BoLMI基因与甘蓝型油菜以及结球甘蓝的BoLMI基因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BoLMI蛋白是位于细胞核内的可溶性蛋白,包含1个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qRT-PCR分析表明,BoLMI基因在裂叶羽衣甘蓝的幼苗期表达水平较高,在莲座期表达水平较低;在羽衣甘蓝莲座期,裂叶品种不同部位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圆叶品种,其中在第1片叶的表达量最高。裂叶品种和圆叶品种不同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结论】推测BoLMI基因在羽衣甘蓝裂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为加速羽衣甘蓝叶形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BoLMI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机械化移栽结球甘蓝新品种‘沪甘2150’的选育
9
作者 邰翔 陈锦秀 +4 位作者 朱晓炜 王敏 孙建 卓昌盛 薄天岳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沪甘2150’是由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轮01-181为母本和结球甘蓝自交系ZS008-183为父本选配而成的宜机化结球甘蓝新品种,从定植到开始采收约为70 d。该品种生长势强,中抗黑腐病;叶球翠绿,蜡粉少,球形圆正,结球紧实。苗期株型直立性好... ‘沪甘2150’是由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轮01-181为母本和结球甘蓝自交系ZS008-183为父本选配而成的宜机化结球甘蓝新品种,从定植到开始采收约为70 d。该品种生长势强,中抗黑腐病;叶球翠绿,蜡粉少,球形圆正,结球紧实。苗期株型直立性好,适合机械化移栽。叶球质量为1.03 kg,每667 m^(2)平均产量为4004.06 kg,较对照品种‘绿宝石’增产1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雄性不育系 宜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大棚越冬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
10
作者 康少辉 闫凤岐 +3 位作者 栗淑芳 申领艳 庞建文 曹雪梅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0,共5页
游离小孢子培养能够快速获得纯合单倍体,从而有效地缩短杂交后代的繁殖时间,是开展植物育种和基因改良的重要手段。总结了“张甘”系列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包括从材料播种、实验室准备、选蕾、花蕾消毒、抽提小孢子、离心、出胚培养、... 游离小孢子培养能够快速获得纯合单倍体,从而有效地缩短杂交后代的繁殖时间,是开展植物育种和基因改良的重要手段。总结了“张甘”系列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包括从材料播种、实验室准备、选蕾、花蕾消毒、抽提小孢子、离心、出胚培养、胚状体成苗培养、植株移栽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结球甘蓝育种者提供参考。“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甘蓝种质资源创制上的应用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通过张家口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取得河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游离小孢子 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应用中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小波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22-24,共3页
为了深入研究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规律,致力于推动无人机植保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水稻植保质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依托合作企业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植保无人机技术为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思路,制... 为了深入研究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规律,致力于推动无人机植保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水稻植保质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依托合作企业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植保无人机技术为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思路,制定具体的研究对策。通过实践探索,成功研发出适用于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的高效植保无人机作业方案和植保无人机操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植保 水稻防治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果型西瓜优化复种豇豆、结球甘蓝周年栽培方法
12
作者 王宇楠 郭尚 +1 位作者 张作刚 王海珍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期152-155,共4页
为解决设施春提早小果型西瓜种植中茬口、土壤地力等的不合理利用问题,总结出一种小果型西瓜优化复种豇豆、结球甘蓝周年栽培方法,通过选择最适品种,合理安排茬口,适时精细化育苗,固氮菌剂的施用,茬口间高温闷棚等技术的改进,实现温室... 为解决设施春提早小果型西瓜种植中茬口、土壤地力等的不合理利用问题,总结出一种小果型西瓜优化复种豇豆、结球甘蓝周年栽培方法,通过选择最适品种,合理安排茬口,适时精细化育苗,固氮菌剂的施用,茬口间高温闷棚等技术的改进,实现温室内早春茬种植小果型西瓜后再复种豇豆、结球甘蓝的周年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并对调节温室地力,培土固氮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复种 豇豆 结球甘蓝 周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
13
作者 檀国印 何道根 +2 位作者 高旭 朱长志 章红运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143-1147,共5页
青花菜目前大多采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前期由于缺乏经验,制种产量低,种子品质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通过多年的试验与摸索,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兰花课题组总结出了一套“三控一补”青花菜高产制种技术,提高了制种产... 青花菜目前大多采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前期由于缺乏经验,制种产量低,种子品质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通过多年的试验与摸索,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兰花课题组总结出了一套“三控一补”青花菜高产制种技术,提高了制种产量和种子品质,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雄性不育 “三控一补”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其应用
14
作者 朱惠霞 陶兴林 +1 位作者 魏敏 刘明霞 《蔬菜》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为满足高原夏菜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需求,解决当前甘蓝类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优质品种缺乏、种苗质量不高、种苗培育技术落后的问题,通过对甘蓝类蔬菜品种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炼苗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总结形成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 为满足高原夏菜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需求,解决当前甘蓝类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优质品种缺乏、种苗质量不高、种苗培育技术落后的问题,通过对甘蓝类蔬菜品种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炼苗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总结形成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优良品种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甘蓝类蔬菜良种良苗的统一,与传统育苗相比,苗龄缩短5~10 d,成本降低30%左右;年生产甘蓝类蔬菜种苗1000万株以上,可实现年产值150万元,年纯收益5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并辐射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工厂化育苗 甘蓝 松花菜 机械化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寒、抗旱、优质中晚熟甘蓝品种筛选试验
15
作者 马玲 李建设 +2 位作者 高艳明 丁文忻 张丽娟 《蔬菜》 2024年第3期64-70,共7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六盘山区种植的耐寒、抗旱的优质甘蓝品种,对13个甘蓝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均未发生抽薹开花和茎秆升高现象,圆球型甘蓝品种京甘103在品质方面除硝酸盐含量较高外,其他品质表现优异,可溶性固形物含... 为筛选出适宜在六盘山区种植的耐寒、抗旱的优质甘蓝品种,对13个甘蓝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均未发生抽薹开花和茎秆升高现象,圆球型甘蓝品种京甘103在品质方面除硝酸盐含量较高外,其他品质表现优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净菜率分别达9.17%、5.92%、65.07%,均显著高于其他圆球型甘蓝品种,MDA(丙二醛)含量较低,为0.43μmol/g,虽然产量低,但品质较优、口感脆嫩、外形美观,深受消费者喜欢;平头型甘蓝品种中甘107生长势强,不易裂球,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高,分别达5.32%、9.68 mg/kg,显著高于其他平头型甘蓝品种,且MDA和POD(过氧化物酶)含量较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整体抗逆性优于其他品种;平头型甘蓝品种晚丰光合能力较强,SPAD值最高为60.18,显著高于其他圆球型甘蓝品种,抗病性强,可溶性固形物、净菜率、脯氨酸含量高,分别为9.2%、61.14%、0.123%,667 m^(2)产量最高,为3518.43 kg。综上所述,京甘103、中甘107和晚丰适宜在六盘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虽然紫甘蓝欧梅罗和普来米罗的长势较其他品种差,但是品质优异,营养价值高,可作为鲜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品种 筛选 耐寒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料在设施蔬菜栽培中的氮素释放规律与高效利用模式
16
作者 涂明亮 胡开志 +2 位作者 纪仁文 郑进荣 胡小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本研究聚焦于抚州市宜黄县当地设施蔬菜栽培中控释肥料的应用,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究其氮素释放规律,并构建高效利用模式。采用不同类型控释肥料进行设施蔬菜种植试验,定期监测土壤氮素含量、蔬菜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控释... 本研究聚焦于抚州市宜黄县当地设施蔬菜栽培中控释肥料的应用,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究其氮素释放规律,并构建高效利用模式。采用不同类型控释肥料进行设施蔬菜种植试验,定期监测土壤氮素含量、蔬菜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控释肥料氮素释放具有阶段性特征,与蔬菜生长需求有较好适配性。基于此提出了依据蔬菜种类、生长阶段精准选择控释肥料种类与施用量等高效利用策略,旨在为设施蔬菜生产中提高控释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及提升蔬菜品质与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设施蔬菜 氮素释放 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耐旱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艳丹 肖忠春 +3 位作者 章莉 高迪 马蕊 周仕雄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文章指出近年来干旱现象频发,甘蓝型油菜是3种油菜类型中综合性状最为优良的一类,但是存在抗旱性相对较差的不足;国内外的很多研究人员尝试采用各种生物学手段去解析甘蓝型油菜的抗旱遗传机制,培育耐旱甘蓝型油菜品种。文章主要对甘蓝... 文章指出近年来干旱现象频发,甘蓝型油菜是3种油菜类型中综合性状最为优良的一类,但是存在抗旱性相对较差的不足;国内外的很多研究人员尝试采用各种生物学手段去解析甘蓝型油菜的抗旱遗传机制,培育耐旱甘蓝型油菜品种。文章主要对甘蓝型油菜耐旱性鉴定、相关生理生化、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相关基因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后期甘蓝型油菜耐旱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旱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期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世杨 刘庆 +1 位作者 钟伟杰 唐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1,共8页
花椰菜种子收获时常依据经验进行,易导致采收时期不当,对种子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为研究花椰菜杂交种子成熟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期,本研究以花椰菜品种瓯松60天为材料,分析了授粉后40、45、50、55、60、65 d不同成... 花椰菜种子收获时常依据经验进行,易导致采收时期不当,对种子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为研究花椰菜杂交种子成熟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期,本研究以花椰菜品种瓯松60天为材料,分析了授粉后40、45、50、55、60、65 d不同成熟期种子物理性状、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成熟期延长,种子含水量、鲜种子千粒重呈降低趋势,种子浸泡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规定水分千粒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苗高、根长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不同授粉后天数之间比较结果表明,授粉后55、60、65 d,活力指数、苗高和根长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50 d;规定水分千粒重、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电导率在授粉后55 d趋于稳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活力指数与鲜种子千粒重、种子含水量、MDA含量、电导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线性负相关,与SOD和POD活性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活力指数、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电导率与种子发育天数符合二项式函数变化:y_(活力指数)=-0.131x2+16.957x-344.480,y_(SOD活性)=-0.020x2+2.668x-10.420,y_(POD活性)=-0.112x2+14.417x-368.610,y_(MDA含量)=0.113x2-13.771x+433.780,y_(电导率)=0.088x2-10.319x+338.680,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用来预测不同发育天数种子的活力、保护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综上,授粉后55 d,瓯松60天种子已达可采收程度,发芽率98%,规定水分千粒重4.364 g,种子活力和种子生理也趋于稳定,且对幼苗生长没有影响,还可降低种子易落粒损失风险。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杂交种子适时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种子成熟度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 收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oPGX3的克隆及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
19
作者 唐征 昂海燕 +3 位作者 裴徐梨 杨雅蓉 莫丽玲 荆赞革 《蔬菜》 2024年第11期29-35,共7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降解细胞壁,从而降低植物抵抗能力。为了解青花菜PG基因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以青花菜自交系‘WN12-95B’为试验材料,提取青花菜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PG基因,并检测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青花菜Bo...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降解细胞壁,从而降低植物抵抗能力。为了解青花菜PG基因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以青花菜自交系‘WN12-95B’为试验材料,提取青花菜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PG基因,并检测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青花菜BoPGX3基因序列全长1476 bp,推导编码49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3.44 kD,等电点为5.8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青花菜BoPGX3与羽衣甘蓝、甘蓝、白菜、萝卜和花椰菜的PG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PGX3基因受盐胁迫诱导表达,处理3 h后相对表达量达到初始表达量的2.9倍,处理12 h时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初始表达量的1.4倍。综上,青花菜BoPGX3基因参与了盐胁迫的响应,并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基因克隆 盐胁迫 表达特征 亲水性蛋白 氨基酸序列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优化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德双 赵泓 +9 位作者 辛晓云 张凤兰 余阳俊 于拴仓 苏同兵 赵岫云 汪维红 李佩荣 王姣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以16个芥蓝品种(F1)为供体材料,比较分析了优化花蕾的消毒、小孢子的游离释放以及过滤等环节对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6份参试芥蓝供体材料都具有胚胎发生能力,并全部获得了不同类型的再生植株,实现了较大规模、批量... 以16个芥蓝品种(F1)为供体材料,比较分析了优化花蕾的消毒、小孢子的游离释放以及过滤等环节对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6份参试芥蓝供体材料都具有胚胎发生能力,并全部获得了不同类型的再生植株,实现了较大规模、批量地获得芥蓝双单倍体(DH)。经田间综合评价筛选,应用DH系育成了不同熟性的芥蓝一代杂种20M4芥蓝、21M2芥蓝和22M11芥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游离小孢子 单核靠边期 双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