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S诱变的水稻不同位点突变体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差异
1
作者 周佳伟 王歆凯 +2 位作者 唐兆成 凌溪铁 张保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3-1160,共8页
稻田杂草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培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高效解决稻田杂草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华占水稻进行化学诱变,创建突变体,利用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咪唑烟酸(20 g/hm 2,有效成分)对... 稻田杂草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培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高效解决稻田杂草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华占水稻进行化学诱变,创建突变体,利用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咪唑烟酸(20 g/hm 2,有效成分)对突变体进行筛选,获得抗甲咪唑烟酸突变体材料,并对上述突变体的OsAL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明确其突变类型。最后对不同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交互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占水稻经EMS诱变和甲咪唑烟酸筛选后共获得11株抗甲咪唑烟酸突变体材料,其突变类型为Pro171Leu、Ser627Cys、Ser627Asn和Gly628Glu 4种。其中,Ser627Cys为首次发现的突变类型。4种突变类型对甲咪唑烟酸的抗性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Ser627Asn、Ser627Cys、Pro171Leu、Gly628Glu突变类型的抗性指数分别为8.71、5.16、3.28和3.69。4种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抗性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er627Asn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的抗性最高,抗性指数为20.57,Gly628Glu对甲基二磺隆抗性最高,抗性指数为5.11。综上,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了4种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华占水稻突变类型,并鉴定了其对甲咪唑烟酸的抗性差异及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交互抗性,为进一步的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培育和除草剂轮换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 EMS诱变 抗除草剂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散生突变体sg518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2
作者 王洋 张文锋 +4 位作者 杨杰 沙忠玉 韩文利 陈能刚 郭欣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6,共11页
[目的]分蘖角作为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传基础复杂,需鉴定更多与分蘖角相关的突变体和基因以进一步解析水稻分蘖角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对贵州地方粳稻品种桥港珍珠米进行60Co辐射诱变后成功获得一份水稻散生突变体,暂命名... [目的]分蘖角作为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传基础复杂,需鉴定更多与分蘖角相关的突变体和基因以进一步解析水稻分蘖角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对贵州地方粳稻品种桥港珍珠米进行60Co辐射诱变后成功获得一份水稻散生突变体,暂命名为sg518(spreading-grown mutant 518),并对其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测序验证。[结果](1)田间性状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sg518表现出分蘖角显著增大的散生表型,并伴有一次枝梗数增加、每穗实粒数增加、籽粒变小和千粒重降低;(2)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散生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3)精细定位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定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RM287与J1标记之间的88.7 kb内;(4)MutMap分析表明,在此区间有1个SNP频率为1的InDel突变且位于LAZY1基因上;(5)对目标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的LAZY1基因在第3外显子上有1处1 bp的碱基缺失,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由此推断LAZY1基因为突变体sg518的候选基因。[结论]sg518为LAZY1基因的一个新等位突变体,可进一步为研究该基因功能及水稻分蘖角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散生突变体sg518 表型鉴定 基因定位 LAZY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发的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系变异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景晓阳 吴殿星 +2 位作者 舒庆尧 夏英武 刘贵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9,共6页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也与对照相仿,对杂种优势无细胞质负效应。与杂交种“汕优63”混合播种时,叶色标记性状表达明显,幼苗竞争能力明显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系 温度 农艺性状 配合力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发水稻龙特甫B叶色突变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善福 舒庆尧 +2 位作者 吴殿星 崔海瑞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用60Co-γ射线直接辐照龙特甫B干种子,诱发获得了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M2 代按苗计,白化、黄化和条纹三种叶色突变体的频率依次为0.347% ,0.041% 和0.031% 。对M2 代黄化和条纹两类突变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发现,其平均叶片数和分蘖... 用60Co-γ射线直接辐照龙特甫B干种子,诱发获得了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M2 代按苗计,白化、黄化和条纹三种叶色突变体的频率依次为0.347% ,0.041% 和0.031% 。对M2 代黄化和条纹两类突变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发现,其平均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些黄化和条纹突变体在三叶期后即可转为绿色,其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相近。在用这些叶色突变体与龙特甫A 杂交、回交后的M 4BC1 群体中,分离出正常绿色和带有叶色标记的两类不育株,二者之比接近1∶1。根据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色特征,这些突变系分为 6 种类型。对M 4 突变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及相应的 M4BC1 植株的株高和单株穗数进行了考察,发现转绿型突变系及其相应的M4BC1 带叶色标记植株的农艺性状与相应的对照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特甫A 不育系 叶色标记 杂种纯度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Ⅲ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过程中幼穗、颖花、花药中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雪清 高东迎 +2 位作者 杨安南 孙立华 张金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7-831,共5页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种特点越来越显著 ,至处理后第 15天 ,花药中核酸总量、DNA、R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低 4 0 %以上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比对照高达 4 6%以上。这些结果显示化学杀雄剂 号处理能使核酸和蛋白质严重匮乏 ,这可能是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杀雄剂 雄性不育 核酸 蛋白质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与NaN_3复合处理对珍汕97A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再君 范树国 +3 位作者 刘林 梁承邺 许晖 戴绍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以珍汕 97A为材料 ,通过不同剂量的 6 0 Co- γ射线和 Na N3药剂对珍汕 97A进行复合处理 ,分析研究它们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M1群体中的育性恢复突变率有所下降 ;而分离出不育株的 M2 株系占育性恢复突变 M1株系... 以珍汕 97A为材料 ,通过不同剂量的 6 0 Co- γ射线和 Na N3药剂对珍汕 97A进行复合处理 ,分析研究它们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M1群体中的育性恢复突变率有所下降 ;而分离出不育株的 M2 株系占育性恢复突变 M1株系的比例逐渐增加 ;与珍汕97A相比 ,M2 分离出的不育株有的仅发生农艺性状的变异 ,有的则在不育性的表达和农艺性状上均发生变异 ;与珍汕 97B相比 ,育性恢复的 M2 群体部分农艺性状发生了多种变异 ,并在M2 群体中出现了无花粉型不育株及弯秆突变体。此外 ,还讨论了诱变技术对不育系的改良与创新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汕97A 辐射 NAN3 诱变效应 水稻 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稻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朱永生 陈葆棠 张端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7,共4页
以水稻籼粳交F1 为材料 ,研究了改变培养基的氮素比例和碳源、30℃高温热击处理花药及改善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等措施对提高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素比例中NH+4 NO-3 为5 .3 2 8.0时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最好 ;... 以水稻籼粳交F1 为材料 ,研究了改变培养基的氮素比例和碳源、30℃高温热击处理花药及改善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等措施对提高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素比例中NH+4 NO-3 为5 .3 2 8.0时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最好 ;混合使用 3%蔗糖和 3 %麦芽糖作碳源对提高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及花药培养力效果显著 ;高温热击处理 36h ,可以同时使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 ;对供体植株的喷施 0 .8%KH2 PO4能使出愈率显著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花药 培养力 培养基 高温热击预处理 双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华航31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永柱 王慧 +3 位作者 郭涛 张建国 唐湘如 陈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1,共4页
利用航天诱变技术与品质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创建水稻育种新种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华航31号是利用航天诱变选育的优异新种质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水稻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米质为国标优质2级,稻瘟病总抗性频... 利用航天诱变技术与品质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创建水稻育种新种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华航31号是利用航天诱变选育的优异新种质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水稻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米质为国标优质2级,稻瘟病总抗性频率98.4%~100%,其中对中B群96.9%~100%、中C群100%,两年区试比对照平均增产6.95%,生产上每667 m2最高产量达到727.5kg,2011-2012年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选育 华航31号 高产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确定从水稻3N×2N组合中得到的F_2群体稳定性 被引量:9
9
作者 邢少辰 周开达 +2 位作者 朱立煌 蔡玉红 庄炳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同源三倍体株系 43是从水稻双胚苗株系 90 0 4群体中筛选出来的。用它作为母本和正常的二倍体粳稻品种“中丹 2号”杂交 ,得到了具有双亲性状的二倍体后代 ,收获其自交结实种子 ,次年获得一个表现稳定一致的F2 群体 ,编号“942”。为了... 同源三倍体株系 43是从水稻双胚苗株系 90 0 4群体中筛选出来的。用它作为母本和正常的二倍体粳稻品种“中丹 2号”杂交 ,得到了具有双亲性状的二倍体后代 ,收获其自交结实种子 ,次年获得一个表现稳定一致的F2 群体 ,编号“942”。为了证实这个群体稳定的真实性 ,利用RFLP和SSR 2种分子标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倍体 F2群体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香软型水稻品种‘滇屯502’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 吴超 +7 位作者 李正和 姚伟 王春芳 罗方绕 郭效琼 文建成 陈丽娟 李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5,共9页
为了探讨^(60)Co-γ不同剂量辐射对云南优质籼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依据。以云南特优香软米品种‘滇屯502’为供试材料,采用100、200、300、380 Gy 4个等级的^(60)Co-γ辐射剂量对成熟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 为了探讨^(60)Co-γ不同剂量辐射对云南优质籼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依据。以云南特优香软米品种‘滇屯502’为供试材料,采用100、200、300、380 Gy 4个等级的^(60)Co-γ辐射剂量对成熟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γ辐射对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不同剂量辐射后,‘滇屯502’M1群体的株高、分蘖数、粒长、粒宽、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差异极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300 Gy^(60)Co-γ辐射剂量与粒长(R=-0.323**)、结实率(R=-0.309**)呈极显著负相关。变异系数比较分析表明:当辐射剂量为300 Gy时,水稻M1群体的株高、分蘖、粒长、粒宽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05%、38.34%、3.15%、3.62%。由此可见,^(60)Co-γ辐射对水稻的诱变效果明显,且当辐射剂量为300 Gy时,对供试材料‘滇屯502’的诱变效果最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滇屯502’ ^60Co-γ 辐射剂量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鉴定一个水稻三倍体×二倍体F_2群体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35
11
作者 吴先军 汪旭东 +1 位作者 周开达 朱立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0期1067-1071,共5页
一自然发生的三倍体水稻(OryzasativaL.)材料(SAR_3)与二倍体(生47)杂交,在F2代获得了一个稳定群体。群体形态表现、农艺性状分析和微卫星标记三个方面的研究表明:该杂交F2群体确系两个亲本的杂交后代,在杂交后有重组发生并迅速纯合,因... 一自然发生的三倍体水稻(OryzasativaL.)材料(SAR_3)与二倍体(生47)杂交,在F2代获得了一个稳定群体。群体形态表现、农艺性状分析和微卫星标记三个方面的研究表明:该杂交F2群体确系两个亲本的杂交后代,在杂交后有重组发生并迅速纯合,因而在形态上和遗传上呈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水稻 杂交F2 稳定 农艺性状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广适性水稻品种绥粳18的诱变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宝海 刘晴 +13 位作者 聂守军 刘宝民 付立新 王明泉 高世伟 刘宇强 常汇琳 张佳柠 马成 薛英会 白瑞 王洪彬 唐铭 门龙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23-530,共8页
为加快选育出能够替代或超越广适性水稻绥粳18的新品种,探索完善寒地水稻60Co-γ射线辐射育种途径,采用220 Gy、250 Gy和280 Gy3个剂量辐射绥粳18水稻种子方法,对辐射后种子活力、出苗及M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等进行统计分析... 为加快选育出能够替代或超越广适性水稻绥粳18的新品种,探索完善寒地水稻60Co-γ射线辐射育种途径,采用220 Gy、250 Gy和280 Gy3个剂量辐射绥粳18水稻种子方法,对辐射后种子活力、出苗及M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0~280 Gy 60Co-γ辐射剂量范围内,绥粳18水稻种子辐射后15 d为最佳苗床播种时期,根活力指数和芽长是限制种子苗床出苗的主要因子,M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幅度大,高剂量对成熟期延长、分蘖数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株高、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有显著抑制作用。M1群体农艺性状权重值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0.528 01)>结实率(0.352 72)>分蘖数(0.113 87)株高>(0.004 62)>成熟期(0.000 77)>千粒重(0.000 01)。明确今后辐射世代育种要注重早熟、强分蘖力、较高植株、多穗实粒数、高结实率等遗传变异性状材料的选择。本研究为开展替代或超越广适性水稻品种绥粳18的新种质创新,以及寒地水稻辐射育种可能有效途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种质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 辐射 水稻 绥粳18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包劲松 舒庆尧 +2 位作者 吴殿星 周建华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27-331,共5页
本文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 本文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辐照使3个品种的胶稠度增大,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明显下降。用碱消法测定时,3个品种的糊化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而用粘度速测仪测定时,糊化温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照 蒸煮和食用品质 淀粉粘度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11四倍体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初报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才良 谢国生 +2 位作者 蔡得田 马平福 祝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23-325,T001,共4页
南京11四倍体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初报陈才良谢国生蔡得田马平福祝虹(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THEPRELIMINARYSTUDYONTHEAPOMIXISOFTETRAPLOIDNANJING11IN... 南京11四倍体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初报陈才良谢国生蔡得田马平福祝虹(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THEPRELIMINARYSTUDYONTHEAPOMIXISOFTETRAPLOIDNANJING11INRICE(Oryzasat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异常胚囊 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静水压诱变水稻突变株系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成科 李桂双 +1 位作者 彭长连 段俊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以经 75MPa高静水压处理后筛选得到的 3个水稻突变株系及其亲本粤香占为材料 ,测定了田间生长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对照亲本相比较 ,3个突变株系的Fv/Fm 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均增加 ,除抽穗期突变 2的ΦP... 以经 75MPa高静水压处理后筛选得到的 3个水稻突变株系及其亲本粤香占为材料 ,测定了田间生长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对照亲本相比较 ,3个突变株系的Fv/Fm 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均增加 ,除抽穗期突变 2的ΦPSⅡ略低外 ,其余的ΦPSⅡ都表现为增加 ,说明光系统Ⅱ的功能得到改善。在抽穗期 ,突变株系与亲本在中午高光强下受到的抑制相比 ,突变株系受到的抑制较小 ,而且在 18:0 0以后几乎能恢复到早上 6 :0 0的水平 ;在灌浆期 ,突变株系受到的光抑制增加 ,但能够快速恢复。突变 1、突变 2和粤压 1号单株产量比对照亲本分别提高 2 6 8%、2 7 9%和18 8%。结果显示 ,高静水压处理萌动的水稻种子后筛选得到的突变株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田间光抑制发生了改变 ,产量也明显提高。高静水压诱变可能成为一种筛选高产水稻品种的新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水压 诱变 水稻 突变株系 叶绿素荧光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对水稻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韶山 王艳 刘颂豪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UV B处理的水稻幼苗 ,叶片的膜透性、O2 · 净产生速率及 MDA含量显著增加。在 UV B处理初期 ,活性氧防御酶系统中的 SOD和 CAT活性比对照增强 ,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SOD和 CAT活性明显下降 ;POD活性受 UV B处理抑制。这一结果表... :UV B处理的水稻幼苗 ,叶片的膜透性、O2 · 净产生速率及 MDA含量显著增加。在 UV B处理初期 ,活性氧防御酶系统中的 SOD和 CAT活性比对照增强 ,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SOD和 CAT活性明显下降 ;POD活性受 UV B处理抑制。这一结果表明 ,UV B降低了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 ,最终导致伤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UV-B 膜透性 丙二醛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芽诱导获得同源四倍体水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黄群策 孙敬三 朱生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7年第6期21-23,共3页
用0.04%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对3份二倍体水稻材料的种芽进行同源四倍体诱导处理,结果表明,在35±1℃条件下处理72h比较适宜;在种子露白时进行诱导处理只能使胚芽鞘明显膨大而不能从其后代中筛选到四倍体材料;先行预处... 用0.04%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对3份二倍体水稻材料的种芽进行同源四倍体诱导处理,结果表明,在35±1℃条件下处理72h比较适宜;在种子露白时进行诱导处理只能使胚芽鞘明显膨大而不能从其后代中筛选到四倍体材料;先行预处理,使胚芽鞘伸长到2.0cm左右时再用秋水仙素对种芽进行诱导处理则能从其后代中筛选到四倍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芽诱导 同源四倍体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γ射线辐射对早籼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俞法明 金庆生 +3 位作者 周丽泉 陈永萍 刘庆龙 严文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329-333,共5页
分别用100,200,250,300,400,500 Gy等6种剂量和250 Gy剂量的137Cs-γ射线辐射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早籼稻品种(系)的种子和糙米。结果表明:低剂量(小于300 Gy)辐射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高剂量(300~500 Gy)辐射对发芽率和... 分别用100,200,250,300,400,500 Gy等6种剂量和250 Gy剂量的137Cs-γ射线辐射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早籼稻品种(系)的种子和糙米。结果表明:低剂量(小于300 Gy)辐射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高剂量(300~500 Gy)辐射对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0 Gy剂量辐射对糙米的发芽力的抑制作用比种子强;不同品种间千粒重、直链淀粉含量种子经250 Gy剂量辐射后发芽力和幼苗生长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γ射线 辐射 早籼稻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对甘蓝型油菜根尖的细胞学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琳 牛应泽 罗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对经卫星搭载的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种子当代(SP1)根尖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搭载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对多数甘蓝型油菜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了促进效应,同时使根尖细胞产生了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对经卫星搭载的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种子当代(SP1)根尖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搭载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对多数甘蓝型油菜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了促进效应,同时使根尖细胞产生了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表明,通过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在细胞学水平上发生了真实的诱变效应。与不育系材料相比,航天搭载对保持系材料有着更强的诱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航天诱变 有丝分裂指数 染色体畸变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化学致死突变体的诱变筛选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集文 武晓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68,共4页
通过对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W6154S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化学致死突变体8077。从M3代至M5代,该突变体的自交苗在苗期能被300mg/L以上浓度的苯达松(bentazone)杀死,而以其为母本的杂交F1代则对苯达... 通过对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W6154S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化学致死突变体8077。从M3代至M5代,该突变体的自交苗在苗期能被300mg/L以上浓度的苯达松(bentazone)杀死,而以其为母本的杂交F1代则对苯达松表现安全。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单基因(bel)遗传,且对农艺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应用该突变体建立了一种针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标记技术,能够简便而有效地除去两系杂交稻秧苗中可能混入的不育系自交种苗,从而保证了两系杂交稻田间种植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系 化学致死突变体 诱变筛选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