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翳风穴贴敷治疗急性期贝尔麻痹疗效评价
1
作者 李嘉 马文 +1 位作者 张堃 沈卫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翳风穴贴敷治疗急性期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期贝尔麻痹的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针刺采取分期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阿昔洛韦、甲... 目的观察翳风穴贴敷治疗急性期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期贝尔麻痹的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针刺采取分期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阿昔洛韦、甲钴胺及维生素B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翳风穴贴敷治疗,于治疗周期的前10 d,以芒硝贴敷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4 h。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进行HBGs分级评定、FDI量表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于治疗前及发病第8天进行耳周疼痛VA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发病第8天两组患者耳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FDIp及FDIs评分、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HB评级、FDIp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DIp评分、Sunnybrook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B评级、FDIp及FDIs评分、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HB评级、FDIp评分、Sunnybrook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两组疗效分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翳风穴芒硝贴敷配合常规针药方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贝尔麻痹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麻痹 急性期 针灸 穴位贴敷 翳风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2
作者 刘君 汪建云 +3 位作者 张宁 刘焕 巩诗彤 安晓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01—2023-12收治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A型肉毒素注射治...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01—2023-12收治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A型肉毒素和甲钴胺联合治疗。2组均在治疗2、4、12周后观察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治疗后第12周的焦虑和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12周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变化趋势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12周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组HAMA和PSQI评分均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HAMA及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素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确切,能减轻焦虑及睡眠状况,改善心理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A型肉毒素 甲钴胺 心理情绪 焦虑 睡眠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霞 王仕林 +3 位作者 王筱鑫 张园 陈涛 孙远征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551-555,共5页
本文就近5年特色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PFP)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当前特色针刺治疗恢复期PFP具有增强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调节情志、不良反应较少,且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然而其临床应用和研究相关讨论相对不足。因此,... 本文就近5年特色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PFP)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当前特色针刺治疗恢复期PFP具有增强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调节情志、不良反应较少,且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然而其临床应用和研究相关讨论相对不足。因此,本文从特色针刺疗法、特色针刺手法、特色腧穴等特色针刺治疗方案进行系统性的综述,阐明特色针刺治疗恢复期PFP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重视特色针刺治疗,同时精简针刺腧穴,注重调畅情志,强化本病机理机制的探讨,以期为恢复期PFP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拓宽临床治疗思路,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恢复期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针道导板下射频热凝治疗复发性下颌神经痛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陈冬雷 王慧 +2 位作者 陈勇军 解东平 王翔 《口腔医学》 2025年第2期118-122,128,共6页
目的探究利用设计的双针道导板射频热凝治疗复发性下颌神经痛可行性,并研究双针穿刺卵圆孔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23年11月收治的40例复发性下颌神经痛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双针导板技术,共20例... 目的探究利用设计的双针道导板射频热凝治疗复发性下颌神经痛可行性,并研究双针穿刺卵圆孔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23年11月收治的40例复发性下颌神经痛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双针导板技术,共20例)和对照组(使用传统单针导板技术,共2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完成射频热凝治疗后按调整分级标准总体无痛率90%,两组无痛率有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穿刺调整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后针刺疼痛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前后面孔视觉模拟疼痛评分(facial visual analogue scale,F-VAS)比较发现,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F-VA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针道导板技术射频热凝治疗的复发性下颌神经痛患者,射频热凝更彻底,并发症不增加,虽然手术时间有所增加,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轻松精确实现传统双极射频热凝治疗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道导板 复发性下颌神经痛 射频热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肘管综合征气血两虚证术后患者手内肌功能及尺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吴兴 曹红星 周剑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肘管综合征(CTS)气血两虚证患者手内肌功能及尺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世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100... [目的]探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肘管综合征(CTS)气血两虚证患者手内肌功能及尺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世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100例CTS气血两虚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联合组50例,手术组50例。手术组接受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甲钴胺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内肌功能、尺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手握力、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手术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内肌功能总优良率为86.00%,高于手术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功能优良率为78.00%,高于手术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手握力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手术组(P<0.05),DASH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病情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均无重度患者。[结论]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能促进CTS气血两虚证患者手内肌功能及尺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术后联合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松解前置术 黄芪桂枝五物汤 手内肌功能 尺神经运动传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调控铁死亡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
6
作者 裴金英 宋金洲 +4 位作者 马到丰 罗孝廷 刘斌 董晓红 丛树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48,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记忆障碍。铁死亡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是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大量证据表明AD与大脑中的铁死亡密切相关,然而其参与AD...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记忆障碍。铁死亡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是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大量证据表明AD与大脑中的铁死亡密切相关,然而其参与AD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由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和氨基酸代谢诱导,从而影响大脑中铁离子的沉积。迄今为止,部分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已被深入研究,例如红景天、远志、银杏、茯苓等,这些中药在靶向铁死亡治疗AD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本综述系统阐述了大脑中铁的代谢、铁死亡的特点,并重点关注铁死亡代谢调控机制。同时,本文还讨论了铁死亡和AD的联系,并同时列举了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AD的药物,以期为今后铁死亡抑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铁死亡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的中药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7
作者 赵子阳 史浩男 +4 位作者 耿杨 张磊 冯倩倩 姜艳艳 董世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线粒体动力学的障碍。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研究NDDs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相关药物创新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综述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动力学包括线粒体转运、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基本分子过程,及其在NDDs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且概述了中药与天然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改善NDDs的最近研究进展,拟为通过线粒体动力学进行NDDs相关疾病的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转运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药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靶向蛋白验证探讨苁蓉舒痉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刘海鑫 倪慧心 +6 位作者 周美 范自立 高正涛 吴方真 林瑶 许茜 蔡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将交集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9只,于疗程d 1、7、14采用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大鼠黑质纹状体关键靶蛋白特异性肽段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CSGs主要成分为丹参醛、黄芩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等;治疗PD最为关键的靶点为TP53、AKT1、EGFR、HSP90AA1和STAT3;KEGG分析主要富集:MAPK、PI3K-Akt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表明,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具有较好活性。PRM分析发现ASK1、JNK1,JNK3目标肽段表达量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CSGs可通过ASK1-JNK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苁蓉舒痉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RM ASK1-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累及颅神经的MRI诊断价值
9
作者 何雪颖 梁雪 +5 位作者 李秉权 林永娟 尹震宇 田传帅 张鑫 张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软脑膜转移(LM)患者在非增强(NCE)及增强(CE)3D-T_(2)FLAIR、CE 3D-T_(1)WI及CE 3D-T_(1)MATRIX序列的影像学特征,分析LM累及颅神经的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断为NSCLC伴LM的133例患者,采用NCE及CE 3D-...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软脑膜转移(LM)患者在非增强(NCE)及增强(CE)3D-T_(2)FLAIR、CE 3D-T_(1)WI及CE 3D-T_(1)MATRIX序列的影像学特征,分析LM累及颅神经的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断为NSCLC伴LM的133例患者,采用NCE及CE 3D-T_(2)FLAIR、CE 3D-T_(1)WI序列及CE 3D-T_(1)MATRIX序列扫描,对患者MRI资料进行评估,分析LM累及颅神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NSCLC伴LM患者中80.45%(107/133)累及颅神经,最常累及第Ⅱ、Ⅲ、Ⅴ及Ⅶ~Ⅷ对颅神经,其次为第Ⅸ对颅神经。MRI多表现为神经增粗伴线状强化,多为双侧受累,且常为多组颅神经异常同时出现。2位放射科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评价的一致性为0.926。结论NSCLC伴LM患者出现颅神经异常相关症状时,应密切结合其临床表现及MRI特征进行分析,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并预防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软脑膜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功能连接磁共振分析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谱脑网络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侯钧宝 史奇叶 +3 位作者 彭晓涵 徐子淇 王杨 曹丹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6,共6页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是磁共振功能连接的进阶分析方法,在认知类疾病脑网络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常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往往忽略连接的时变特性,这导致蕴含大量时变信息的影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在此基...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是磁共振功能连接的进阶分析方法,在认知类疾病脑网络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常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往往忽略连接的时变特性,这导致蕴含大量时变信息的影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脑网络,可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学特征标志物,并作为崭新的可量化指标参与到预测疾病进展中。笔者总结讨论了近期国内外dFC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疾病谱脑网络研究的现状,显示dFC分析在海马、楔前叶、额下回等脑区具有深入挖掘其发病机制的卓越潜力,为解释AD纵向进展过程提供更可靠的影像理论基础。本文将以dFC为脉络,回顾和展望其在AD疾病谱脑网络的研究进展,为未来针对AD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连接 脑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主观认知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circ-Olfm1通过FOXO3a调节阿尔茨海默病
11
作者 杨红岩 廖旗荣 +6 位作者 侯明亮 马琳秋 李金平 李小雄 卢静 刘雅婷 周华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s(circRNA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5组(n=3):WT组(野生型小鼠)、WT+敲除circ-Olfm1组... 目的探讨环状RNAs(circRNA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5组(n=3):WT组(野生型小鼠)、WT+敲除circ-Olfm1组(敲除circ-Olfm1的野生型小鼠)、AD组(APP/PS1转基因小鼠)、AD+敲除circ-Olfm1组(敲除circ-Olfm1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和AD+敲除FOXO3a组(敲除FOXO3a的APP/PS1转基因小鼠)。采用皮层和海马立体定向注射慢病毒敲除circ-Olfm1和FOXO3a基因。①提取小鼠脑RNA,检测AD小鼠和WT小鼠中circRNA和mRNA的差异表达,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②RT‐qPCR检测前10位上调和下调的circRNA、circ-Olfm1和miR-330-5p的表达。③制备慢病毒载体并立体定向注射到WT和AD小鼠的皮层或海马,以敲除circ-Olfm1基因,水迷宫实验评估敲除circ-Olfm1基因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Aβ斑块沉积。④双荧光素酶基因分析验证circ-Olfm1和miR-330-5p之间的相互作用。⑤Western blot检测AMPK和FOXO3a蛋白表达水平。⑥透射电镜检查AD小鼠海马组织的线粒体。⑦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AD小鼠和WT小鼠中共鉴定出52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28个上调,24个下调(fold change>1.5,P<0.05)。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转导、学习和记忆等功能。circ-Olfm1是差异最大circRNA,在神经元中高表达,并在AD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上调(fold change>1.5,P<0.05)。敲除circ-Olfm1基因减少了AD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β-淀粉样斑块(amyloidβ,Aβ)数量(P<0.01)。细胞实验中:通过starBase数据库观察到circ-Olfm1和miR-330-5p之间存在互补序列。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加入Aβ42后,AMPK和FOXO3a蛋白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P<0.01)。沉默circ-Olfm1后,AMPK和FOXO3a蛋白在神经元细胞+Aβ42中表达降低(P<0.01)。ELISA检测提示:敲除FOXO3a后,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均显著增高(P<0.01)。透射电镜检查提示:敲除FOXO3a后线粒体损伤显著加重(P<0.01)。结论circ-Olfm1在AD小鼠脑组织和神经元细胞+Aβ42中表达上调,其导致AD小鼠认知损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FOXO3a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环状RNA 叉头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尿困难为首发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1例
12
作者 李士荣 苏彬 +1 位作者 潘琦 安小通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6,37,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最严重的类型,典型症状包括手部灵活性下降、步态不稳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无上述典型临床表现的CSM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因排尿困难就诊的CS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1病例患者,男...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最严重的类型,典型症状包括手部灵活性下降、步态不稳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无上述典型临床表现的CSM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因排尿困难就诊的CS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1病例患者,男,75岁,因“排尿困难2个月,双手及左前臂皮肤麻木1个月”于2020年10月9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主要表现为排尿时间延长,排尿困难程度夜间与白天无明显区别,休息后无好转。1个月前患者逐渐感双手及左前臂皮肤麻木,无头颈部疼痛、头晕等不适,既往体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皮肤麻木 左前臂 排尿时间 运动功能障碍 排尿困难 误诊漏诊 典型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论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辨析
13
作者 张畅畅 胡万春 +4 位作者 刘通 谭天辉 郭誉 黄杰淋 曹雪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2期230-233,共4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归属于中医学“面痛”“齿槽风”的范畴,其发病具有急、强、变的特点,与风邪致病特点相近。本文基于《黄帝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论述,认为风邪引动贯穿本病全程,“因风而痛”乃其直接病因,风挟寒、火、痰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归属于中医学“面痛”“齿槽风”的范畴,其发病具有急、强、变的特点,与风邪致病特点相近。本文基于《黄帝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论述,认为风邪引动贯穿本病全程,“因风而痛”乃其直接病因,风挟寒、火、痰侵袭三阳经脉、内引肝风为其核心病机。治疗上主张以李东垣《兰室秘藏》“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的认识为指导,确立“祛风和血、通络止痛”治法,用药选穴紧扣风邪特点,倡导针药结合、内外同治,不同证型分而论治,并总结“五风穴”“五风药”及特色辨证思路,以期启发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 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 针药并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施伟 丁元良 余天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8-80,共3页
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已成为Guillain-Barré综合征治疗的一线疗法,血液净化是通过非肾途径将患者体内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单膜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是目前常用于Guillain-Barr... 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已成为Guillain-Barré综合征治疗的一线疗法,血液净化是通过非肾途径将患者体内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单膜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是目前常用于Guillain-Barr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的血液净化模式。本文对血液净化治疗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GUILLAIN-BARR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利针配合手法治疗腰丛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陈培芳 夏德鹏 +4 位作者 姚元元 陈燕军 高楠 王任阳 陈志阳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506-508,共3页
目的观察圆利针配合手法整脊治疗腰丛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圆利针配合手法整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 目的观察圆利针配合手法整脊治疗腰丛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圆利针配合手法整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经治疗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圆利针配合手法整脊治疗腰丛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卡压综合征 圆利针 手法整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胜湿汤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
16
作者 张慧芳 郭喜钦 王勤俭 《中医研究》 2025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羌活胜湿汤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风寒痹阻型C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脱落5例,对... 目的:观察羌活胜湿汤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风寒痹阻型C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4例。对照组采用RF治疗;术后3 d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对症治疗;术后1~2周时刻佩戴颈托以保持颈部稳定,注意颈部不要过早有较大动作。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羌活胜湿汤(药物组成:羌活、独活、川芎、防风、蔓荆子、藁本、葛根、甘草片),1剂/d,水煎药汁400 mL,分早晚温服,连续服用1个月。两组均治疗1个月判定疗效。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血清生化指标、颈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94%(75/79);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3.33%(65/7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血清生化指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活胜湿汤联合RF治疗风寒痹阻型CSR有较好疗效,能减轻疼痛,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寒痹阻 羌活胜湿汤 射频消融术 疼痛程度 炎症反应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球囊压迫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分析
17
作者 都毅辉 席增辉 +3 位作者 王银占 郭文昌 张政浩 钱涛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TN)患者经皮球囊压迫术(PB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接受PBC治疗的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相关并发症将研究对...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TN)患者经皮球囊压迫术(PB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接受PBC治疗的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相关并发症将研究对象分为并发症组(发生相关并发症,73例)和无并发症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7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N患者PB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对TN患者PB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采用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回归模型的精确度和临床指导性。结果并发症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病程≥5年比例、累及V2神经分支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球囊持续压迫时间和球囊压力均高于无并发症组,CD4^(+)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累及V2神经分支、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球囊持续压迫时间≥3.25 min、球囊压力≥131.74 kPa、CD4^(+)<35.23%均为TN患者PB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TN患者PB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 0.751~0.875),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82.4%。校正曲线显示,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拟合度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当回归模型预测概率阈值为0.1~0.9时,其预测TN患者PB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净获益最高。结论年龄、累及神经分支、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球囊持续压迫时间、球囊压力和CD4^(+)均为TN患者PB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球囊压迫术 并发症 影响因素 预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脂肪酸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8
作者 王越 姜婧 +4 位作者 余如霞 王湫澄 赵小月 张雄丽 孙嘉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13-19,共7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ω-3脂肪酸在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方面的相关研究。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关于ω-3脂肪酸在AD防治方面的文章,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至2024年10月。使用CiteSpace(版本6.2.R6)和E...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ω-3脂肪酸在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方面的相关研究。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关于ω-3脂肪酸在AD防治方面的文章,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至2024年10月。使用CiteSpace(版本6.2.R6)和Excel(2021)软件对筛选文章的年度、国家、作者、机构、期刊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对关键词的词频和突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检索最终纳入768篇英文文献和22篇中文文献。2018年英文发文量最高为64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Cederholm T;MORRIS MC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J ALZHEIMERS DIS是被引次数最多的期刊;高频关键词有“二十二碳六烯酸”“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等,“fish consumption”“learning-ability”突现持续时间较长。结论不同类型ω-3脂肪酸影响AD疾病进程,膳食ω-3脂肪酸干预对AD疾病进程的影响是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我国未来应加强国家、机构及高校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AD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带来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脂肪酸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抑制细胞促进坐骨神经的损伤后修复
19
作者 唐文韬(综述) 李丹(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者下肢的正常功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失。现如今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形态修复的外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并不代表着其功能性的完整恢复。为了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损伤后修复,从细... 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者下肢的正常功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失。现如今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形态修复的外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并不代表着其功能性的完整恢复。为了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损伤后修复,从细胞分子层面进行治疗,本文总结了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望从细胞分子层面出发来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再生修复。因此,MDSC治疗损伤的坐骨神经是一个开创性的想法,为临床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病 髓样抑制细胞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症及相关痴呆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
20
作者 韩树奎 任义涛 +4 位作者 马昕 宋盼盼 马金祥 张紫钰 陈虹汝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6-1003,共8页
背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老年阿尔茨海默症及相关痴呆(ADRD)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带来了沉重的照护压力,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ADR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对ADRD发病率和患病... 背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老年阿尔茨海默症及相关痴呆(ADRD)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带来了沉重的照护压力,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ADR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对ADR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影响,并对2021年以后中国老年人群ADRD发病率进行预测,为相关部门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21)中ADRD数据为数据来源,提取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ADRD粗发病率、粗患病率、粗死亡率及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按照年龄标准化(简称标化)后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老年人ADR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影响,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其2022—2030年的发病率。结果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的ADRD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AAPC=0.57%,95%CI=0.41%~0.72%;患病率:AAPC=0.64%,95%CI=0.60%~0.68%)。其中男性标化发病率增速高于女性(AAPC:0.63%>0.60%),女性标化患病率增长高于男性(AAPC:0.68%>0.66%)。1992—2019年的三个区段中国老年人ADRD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11%、-0.41%、-0.08%),2019—2021年标化死亡率呈升高趋势(APC=1.96%,95%CI=0.78%~3.15%)。年龄效应:6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ADRD的发病、患病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女性95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分别为60~64岁组的13.24倍和13.53倍,患病风险是60~64岁组的13.55倍和16.05倍。时期效应:ADRD在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患病风险随年份推移而增加,均在2017—2021年达到最高。队列效应:男性和女性的ADRD的发病、患病风险在队列效应方面,均随着出生年份的推移而逐步下降。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0年中国男性与女性ADRD的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女性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ADRD的标化发病率将从2021年的1267.77/10万上升至1820.80/10万,增幅约为43.62%;男性从2021年的920.22/10万增至2030年的1256.30/10万,增幅约为36.52%,男、女性2022—2030年的ADRD发病人数也在持续升高,2021—2030年男、女性发病人数增长幅度分别为89.74%和105.06%。结论中国老年人群ADRD的负担严重且呈现上升趋势,建议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特别是加强对老年女性人群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疾病负担 老年人 中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