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王婧 周巧云 +6 位作者 王牧雨 肖豫 宋冬梅 郭艳 夏恩兰 李天照 黄晓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408例PMB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EC和AH患者纳入恶性组(病例组),其余患者纳入非恶性组(对照组),收集有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0.4±7.8)岁,病例组74例(18.1%),对照组334例(81.9%)。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最佳预测因子,创建“LRDNT”(light bleeding,recurrent bleeding,diabetes,non-uniform echogenicity&thickness)模型。LRDNT分数在0至22之间。LRDNT评分≥15约登指数最大,预测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9.73%,特异度为80.84%,预测准确率为80.64%。结论PMB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超声指标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LRDNT,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生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分流和优化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联合洛铂术后化疗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复发情况的影响
2
作者 许娟秀 谢燕 +3 位作者 刘东琴 叶璐 荆晓玲 吴海根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联合洛铂术后化疗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多柔比星...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联合洛铂术后化疗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多柔比星联合洛铂治疗,对照组采用洛铂。比较两组的6个月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情况,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脊椎蛋白2水平。结果化疗前,两组FGFR4和SCCA、脊椎蛋白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FGFR4、SCCA、脊椎蛋白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后化疗中使用多柔比星联合洛铂,可提升生存率,对避免疾病复发与转移可起到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洛铂 宫颈癌根治术 生存率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与CO_(2)冷冻治疗对宫颈病变的影响
3
作者 宁雪朋 何洁 +1 位作者 王培 龚俭雪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 评估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结合CO_(2)冷冻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性水平的影响,并探究其在治疗病变中的潜在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1日~2024年2月18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4例宫颈上皮... 目的 评估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结合CO_(2)冷冻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性水平的影响,并探究其在治疗病变中的潜在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1日~2024年2月18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4例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仅接受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而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CO_(2)冷冻治疗。采集治疗前后的免疫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水平、炎性指标和HPV-DNA定量分析数据,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B组在治疗后的免疫细胞计数(CD4^(+)/CD8^(+))及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此外,炎症标志物(CRP、IL-6和IL-8)的降低以及HPV清除率(67.74%)均优于A组(45.16%),HPV复发率显著降低(6.45%vs 16.12%)。结论 干扰素α-2b结合CO_(2)冷冻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性水平,且有效降低HPV的复发率。这表明该联合治疗策略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干扰素Α-2B CO_(2)冷冻治疗 免疫指标 炎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宫颈环扎术在妊娠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张晓艳 秦弦 沈小力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39-142,146,共5页
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妊娠中期宫颈过早扩张和(或)胎膜膨出的一种紧急治疗方法。该手术可降低晚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产率,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本文回顾了现有关于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文献,重点探讨了该手术在单胎和双胎妊娠... 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妊娠中期宫颈过早扩张和(或)胎膜膨出的一种紧急治疗方法。该手术可降低晚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产率,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本文回顾了现有关于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文献,重点探讨了该手术在单胎和双胎妊娠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实施要点及妊娠结局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宫颈环扎术 宫颈机能不全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绍斌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验
5
作者 石玲 陈晓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总结魏绍斌教授运用四逆散合消瘰丸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认为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基础为瘀阻胞宫,基本证型有肝郁血瘀型、痰湿瘀阻型、湿热瘀结型、脾肾亏虚型等,以肝郁血瘀型多见。提出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癥为总的治疗原则... 总结魏绍斌教授运用四逆散合消瘰丸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认为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基础为瘀阻胞宫,基本证型有肝郁血瘀型、痰湿瘀阻型、湿热瘀结型、脾肾亏虚型等,以肝郁血瘀型多见。提出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癥为总的治疗原则,重视标本兼顾、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女性生理特点及四川湿热气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并以四逆散合消瘰丸为基础加减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经验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宫颈癌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例
6
作者 高学生 张茜 李雅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子宫广泛性切除术为该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术中可对盆腔神经及盆丛神经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引发术后尿潴留等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威胁极大。本文报道1例创新性应用超声引导下...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子宫广泛性切除术为该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术中可对盆腔神经及盆丛神经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引发术后尿潴留等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威胁极大。本文报道1例创新性应用超声引导下尿管球囊扩张尿道外括约肌技术治疗成功的宫颈癌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其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超声可视化引导下尿道外括约肌尿管球囊扩张术可降低尿道外括约肌张力,减少膀胱出口阻力,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神经源性膀胱 球囊扩张术 导尿管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权生基于周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临床经验
7
作者 张雨知 梁家齐 +7 位作者 岳斌 陈元欢 康瀚卿 陈琳 王婉润 褚翠君 武权生 毛海燕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介绍武权生教授运用周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经验。武权生教授认为该病本质在于寒凝经脉胞宫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为寒凝阻滞、血瘀于内、日久成癥,治疗应当结合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规律,结合中医周期疗法,分期... 介绍武权生教授运用周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经验。武权生教授认为该病本质在于寒凝经脉胞宫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为寒凝阻滞、血瘀于内、日久成癥,治疗应当结合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规律,结合中医周期疗法,分期论治。经期予以少腹逐瘀汤祛瘀散寒、养血通经以治标;经后期予以温肾暖宫方补气养血、温肾健脾以固本,辨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本文将结合一则临床医案以探讨武教授运用周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权生 周期疗法 寒凝血瘀 子宫腺肌症 痛经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生殖道微生态高通量测序分析
8
作者 陈明倩 刘宝 +1 位作者 池余刚 杨晓煜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与正常宫腔的不孕患者生殖道微生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9月12日15例经宫腔镜证实为中重度IUA患者(A组),15例因原发不孕行门诊宫腔镜检查排除宫内疾病患者(B组)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与正常宫腔的不孕患者生殖道微生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9月12日15例经宫腔镜证实为中重度IUA患者(A组),15例因原发不孕行门诊宫腔镜检查排除宫内疾病患者(B组)进行研究。分别采取阴道、子宫颈、宫腔的分泌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两组患者宫腔内微生物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宫腔微生物α多样性明显高于子宫颈微生物(P=0.036)。在菌属水平,两组相对丰度前10位相同。在菌种水平,A组相对B组惰性乳杆菌丰度明显降低(P=0.001)。A组阴道、子宫颈、宫腔微生物门、属及种水平的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A患者与不孕女性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类别大致相同,但构成存在差异。IUA患者生殖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存在差异,宫腔内微生物多样性更高,提示IUA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菌群改变有关,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微生物种类复杂,尤其是乳杆菌种的微生态失调,不利于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生殖道微生态 子宫内膜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简易评分系统的建立
9
作者 丁珊珊 蒋鹏 +1 位作者 袁瑞 胡琢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构建Ⅰ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简易评分系统为临床提供参考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21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患者复发及死亡相关的影... 目的:构建Ⅰ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简易评分系统为临床提供参考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21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患者复发及死亡相关的影响因子。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简易评分系统,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评分系统和单一预测因子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准确度。利用X-title软件确定评分系统的截值点并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预后分布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复发:Waldχ^(2)=4.482,P=0.034;死亡:Waldχ^(2)=8.401,P=0.004)、病理分型(复发:Waldχ^(2)=6.692,P=0.010;死亡:Waldχ^(2)=4.222,P=0.040)、肌层浸润情况(复发:Waldχ^(2)=6.372,P=0.034;死亡:Waldχ^(2)=7.183,P=0.007)、淋巴脉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复发:Waldχ^(2)=13.396,P<0.001;死亡:Waldχ^(2)=8.449,P=0.004)、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复发:Waldχ^(2)=7.679,P=0.006;死亡:Waldχ^(2)=8.532,P=0.003)及P53表达(复发:Waldχ^(2)=7.886,P=0.005;死亡:Waldχ^(2)=7.174,P=0.007)均是患者复发及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6个因素成功构建评估患者预后的简易评分系统,ROC曲线显示评分系统的AUC值大于单一预测因子。X-title软件确定了评分系统的截值点并自动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及高风险组(4~6分),3组患者之间总体预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简易评分系统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 子宫内膜癌 预后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和SKAP1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
10
作者 季晓云 周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1期86-90,95,共6页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瘤基因(NF1)和激酶相关磷蛋白1(SKAP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瘤基因(NF1)和激酶相关磷蛋白1(SKAP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进行全子宫切除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NF1、SKAP1信使RNA(mRNA)水平,以及NF1、SKAP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 mRNA水平与SKAP1 mRNA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NF1和SKAP1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NF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SKAP1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1和SKAP1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SKAP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 mRNA水平与SKAP1 mRNA水平呈负相关(r=-0.253,P=0.017)。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蛋白和SKAP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NF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NF1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SKA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SKAP1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表达下调,SKAP1表达上调,且二者呈负相关,并与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有关,可能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神经纤维瘤基因 激酶相关磷蛋白1 生存率 浸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储备细胞双向分化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聂欣艺 朱梓嫣 +1 位作者 陈江平 张凡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宫颈组织在胚胎时期由两部分共同发育形成,即泌尿生殖窦和米勒管系统。两者拼接融合后,向上延伸与子宫连接,向下与阴道连接。其管腔内表面均被覆单层柱状上皮。在柱状上皮下具有分化潜能活跃的一种细胞,即储备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向柱状... 宫颈组织在胚胎时期由两部分共同发育形成,即泌尿生殖窦和米勒管系统。两者拼接融合后,向上延伸与子宫连接,向下与阴道连接。其管腔内表面均被覆单层柱状上皮。在柱状上皮下具有分化潜能活跃的一种细胞,即储备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向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双向分化的能力。而不同胚胎来源的储备细胞具有不同的免疫学表型,富集的解剖部位也存在差别。储备细胞在分化过程可受到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乃至宫颈癌的发生。研究发现,不同免疫表型储备细胞的分化方向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宫颈病变的发生。因此对储备细胞的双向分化潜能、宫颈上皮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宫颈病变关系的深入研究,将为宫颈病变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储备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备细胞 双向分化 泌尿生殖窦 米勒管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 Fc段结合蛋白在阴道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高危HPV持续感染风险的关系
12
作者 田美月 王源 +1 位作者 陈迎弟 刘秀荣 《合肥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分析阴道灌洗液中IgG Fc段结合蛋白(FCGBP)在阴道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的518例HR-HPV感染患者,检测其阴道灌洗液中FCGBP、白细胞介素(IL... 目的分析阴道灌洗液中IgG Fc段结合蛋白(FCGBP)在阴道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的518例HR-HPV感染患者,检测其阴道灌洗液中FCGBP、白细胞介素(IL)水平及阴道微生态。随访12个月后复查HR-HPV。用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因素。用Spearman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CGB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菌群密集度Ⅰ级(OR=3.880,95%CI:1.233~12.208)、pH>4.5(OR=5.036,95%CI:1.497~16.944)、高IL-1β(OR=2.249,95%CI:1.681~3.008)和高IL-2(OR=2.456,95%CI:1.676~3.598)水平是HR-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高FCGBP(OR=0.166,95%CI:0.093~0.296)水平是HR-HPV持续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FCGBP与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IL-1β和IL-2呈负相关关系,与IL-8和IL-21呈正相关关系(r_(s)值分别为-0.290、-0.191、-0.232、-0.186、-0.154、-0.483、-0.223、0.403和0.436,P<0.05)。菌群密集度、IL-1β和IL-2与FCGBP独立负相关,IL-8和IL-21与FCGBP独立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076、-0.335、-0.163、0.256和0.428,P<0.05)。结论FCGBP水平高提示HR-HPV持续感染风险低。FCGBP水平与菌群密集度及炎症因子IL-1β、IL-2、IL-8和IL-21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FCGBP可能通过与上述因子共同作用影响HR-HPV持续感染,但具体机制仍有待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阴道微生态 IgG Fc段结合蛋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保守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13
作者 刘麒薇 许阡 +1 位作者 孙馥箐 叶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PA)患者不同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探讨最佳保守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筛选关于APA保守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保守治疗结果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筛选出19篇研究,共...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PA)患者不同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探讨最佳保守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筛选关于APA保守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保守治疗结果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筛选出19篇研究,共计768例APA患者。APA患者患病平均年龄(41.6±11.8)岁,主要集中于育龄期女性,占81%。APA患者的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异常阴道出血、不孕。APA病灶大小0.2~10.0cm,主要分布在子宫基底部。54例APA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占12.28%;123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高达19.35%。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方案具有高完全缓解率(82.8%),低癌变率(13.8%)和复发率(12.3%)。APA患者妊娠率49.75%,分娩率为52.15%。结论: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方案是目前APA保守治疗的推荐保守治疗方案。APA具有恶变潜能,需长期随访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保守治疗 宫腔镜手术 高效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国医大师夏桂成运用“扶阳消阴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思路
14
作者 赵玉芹 陆启滨 郭红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的复发是妇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基于“阳化气,阴成形”及“六阳理论”,结合经前期“阳长阴消”的特点,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阴盛,瘀阻胞宫”,手术祛除病灶...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的复发是妇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基于“阳化气,阴成形”及“六阳理论”,结合经前期“阳长阴消”的特点,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阴盛,瘀阻胞宫”,手术祛除病灶,仅解其标,术后复发防治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扶阳消阴”之法,结合月经周期用方,尤重经间期及经前期,并强调调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桂成 扶阳消阴 子宫内膜息肉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病灶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时光 路迎冬 赵瑞华 《生殖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腺肌病组,收集其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选择同期行宫腔镜手术的5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腺肌病组,收集其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选择同期行宫腔镜手术的5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其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马松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织,计算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的表达,并计算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腺肌病组患者的产次、子宫体积、痛经发生率、痛经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腺肌病组患者痛经以重度痛经多见,并伴有CA125水平升高。盆腔磁共振成像显示腺肌病组患者子宫内膜结合带增厚、分界不清,代之以不同密度子宫腺肌瘤组织,而对照组结合带清晰明确。两组患者血小板及凝血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内膜比较,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马松染色、天狼星红染色阳性面积显著增加(P<0.05);与腺肌病组在位内膜比较,其异位内膜马松染色、天狼星红染色阳性面积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内膜、腺肌病组在位内膜比较,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免疫组化染色CollagenⅠ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而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内膜的CollagenⅢ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化相关因子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导致结合带增厚,界限不清,子宫肌层明显增厚,进而形成并加重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纤维化 子宫内膜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miR-362对其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李俊 曹作增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微小RNA(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4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微小RNA(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4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检查HR-HPV感染是否转阴分为未转阴组和转阴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222、miR-36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miR-36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组血清miR-222水平明显高于转阴组,miR-362水平明显低于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2、miR-362联合检测预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二者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78、2.675,P=0.002、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22、miR-362均为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miR-362水平与HR-HPV感染转归均有关,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微小RNA-222 微小RNA-362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逐瘀汤联合GnRH-a、曼月乐环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17
作者 蔡丽霞 李艳青 张晓宁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温经逐瘀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曼月乐环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A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A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温经逐瘀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曼月乐环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A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A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药联合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GnRH-a、曼月乐环常规西医治疗,中药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经逐瘀汤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病情改善情况、卵巢功能指标[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氧化应激因子[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沉默调节蛋白6(Sirt6)、丙二醛(MDA)]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药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药联合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评分、痛经评分分别为(6.32±1.54)分、(0.98±0.21)分、(4.75±1.3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8.01±1.79)分、(1.21±0.24)分、(5.67±1.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药联合组患者的血清LH、FSH、E2水平分别为(4.31±1.06)U/L、(5.82±1.19)μg/L、(93.42±5.73)pmol/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28±1.42)U/L、(7.69±1.34)μg/L、(107.35±7.48)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药联合组患者的血清SOD活性、Sirt6水平分别为(0.71±0.16)U、(7.06±1.39)ng/mL,高于常规组的(0.60±0.14)U、(5.73±1.12)ng/mL,MDA水平为(3.06±0.85)μmol/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10±0.9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中药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9%,略高于常规组的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中药联合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逐瘀汤联合GnRH-a、曼月乐环治疗气虚血瘀型AM可有效调控患者的性激素分泌,促进卵巢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温经逐瘀汤 曼月乐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卵巢功能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细胞学异常患者宫颈病变风险预测方法及进展
18
作者 陈力畅 唐伊蔓 +1 位作者 陈思思 金海红 《医学综述》 2025年第6期740-745,共6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病因明确,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已在全球各国宫颈癌筛查中得到验证,具有特异度高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率,对于低...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病因明确,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已在全球各国宫颈癌筛查中得到验证,具有特异度高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率,对于低级别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可以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和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分流手段进一步评估宫颈病变的风险。这些分流方式能有效提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分级和诊断,同时构建宫颈癌综合防治模式,为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筛查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崔高祥 张逸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腺肌病(AM)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疼痛、月经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9例A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腺肌病(AM)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疼痛、月经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9例A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UAE治疗)、联合组45例(采用UAE联合GnRHa治疗),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2个月性激素、子宫相关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均降低,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月经量、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性激素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AE联合GnRHa治疗AM,能够缩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体积,促进月经恢复,缓解子宫损伤,明显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后行辅助生殖助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容受期内膜转录组分析
20
作者 张多多 冯鹏辉 甄璟然 《生殖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样腺癌(EAC)及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患者口服合成高效孕激素(HESP)进行保育治疗过程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变逆转后在种植窗(WOI)时期内膜的转录组变化和保育治疗对后续辅助生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期间在北京协...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样腺癌(EAC)及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患者口服合成高效孕激素(HESP)进行保育治疗过程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变逆转后在种植窗(WOI)时期内膜的转录组变化和保育治疗对后续辅助生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保育治疗的EAC/EIN患者10例(病例组)和同期健康育龄女性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10名病例组患者于2020年至2023年之间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保育治疗过程、生殖内分泌及代谢情况,以及助孕结局。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内膜在WOI期的内膜转录组特点。结果10例患者均为原发不孕,6例伴有月经稀发,6例患者治疗前根据病理诊断为EAC,剩余4例为EIN。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均不存在错配修复缺陷或P53基因突变,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正常。需要中位时间5个月HESP能够逆转病变至完全缓解,期间中位刮宫次数为3.5次。人工周期内膜准备后,WOI时期内膜四分位厚度为(3.88,4.78)mm,转录组测序后4例患者内膜属于容受前期,与对照组相比存在868个基因表达上调、590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24个差异基因与内膜容受性明确相关。辅助生殖助孕过程所有患者均卵巢储备良好并获得足够移植的胚胎,但胚胎种植率仅27.78%(5/18)。结论口服HESP保育治疗能够成功逆转EAC/EIN的组织学病变,但完全缓解后内膜种植窗和容受性仍受到影响,造成胚胎种植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保育治疗 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种植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