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栓塞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中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谭杰 方志勇 +3 位作者 王庆 田壮博 谷鹏 兰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7,共5页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发病率高,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致残病因之一,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健康、经济负担。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不能手术的患者治疗方法有限,近期经导管栓塞已成为该部分患者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如膝骨性关节炎、粘...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发病率高,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致残病因之一,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健康、经济负担。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不能手术的患者治疗方法有限,近期经导管栓塞已成为该部分患者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如膝骨性关节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冻结肩)、肌腱病和颈背部肌肉疼痛等,均可形成病理性新生血管及炎性反应。通过经导管栓塞异常新生血管,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目前国内关于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栓塞治疗研究较少,国外也缺乏大规模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该综述探讨了介入栓塞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基本原理,简述该技术的操作以及最新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经导管栓塞 膝骨性关节炎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病理性新生血管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公共数据库中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傅东升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79-4388,共10页
背景:多指畸形患者中参与Heghog信号通路的一些转录因子发生异常表达,这些转录因子调控大量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多指畸形患者的转录组特征。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 背景:多指畸形患者中参与Heghog信号通路的一些转录因子发生异常表达,这些转录因子调控大量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多指畸形患者的转录组特征。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将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划分为细胞亚群,并分析不同亚群的转录因子,构建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的调控网络,分析调控因子的功能。结果与结论:对单细胞的转录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多指畸形中细胞功能高度相关的调控因子有HOXD13、MSX2、LHX2、EMX2、LEF1、CREB3L2以及LHX2等HOX家族成员和GLI2转录因子。成纤维细胞中的HOXD13、MSX2和LHX2在多指畸形过程中发挥作用,而HES2和GLIS1在角质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果表明:HOXD13、MSX2和LHX2等转录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多指畸形的发育密切相关。通过靶向特定的转录因子或调节其活性,可能为纠正或预防多指畸形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畸形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微环境 Heghog信号通路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真皮在成人甲母痣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鹏 范红旗 +2 位作者 赵伟超 陶忠生 耿娇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8-108,共1页
2018年1月~2022年11月,我科对8例甲母痣患者行甲板及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采用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缺损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4~69岁。均为单拇指发病,甲板首次出现黑褐色纵行、宽2.0~4.... 2018年1月~2022年11月,我科对8例甲母痣患者行甲板及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采用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缺损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4~69岁。均为单拇指发病,甲板首次出现黑褐色纵行、宽2.0~4.5 mm条带,无外伤史,甲周围无红肿、破溃、疼痛等。病程1~4年。1.2治疗方法指根部局部麻醉下手术。于条带两边扩大1 mm切除受累的甲板、甲床、甲基质及近端甲皱壁,切至骨质保护骨膜及伸肌腱,止血,裁剪皮耐克人工真皮覆盖,间断缝合,并用尖刀片在其表面戳孔引流,适度加压包扎。皮耐克人工真皮硅胶膜4周后拆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母痣 人工真皮 甲床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晨 夏璇 +2 位作者 于伟超 范存帅 段敬瑞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效果及对断指血运、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2例血管缺损性断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效果及对断指血运、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2例血管缺损性断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静脉移植,观察组则应用指动脉转位。比较两组随访1个月后的断指血运情况、断指存活情况,术前、随访1 a后生活质量、运动功能,随访1 a后感觉评级,研究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肢微循环障碍血管/总血管低于对照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皮氧分压、氧饱和度水平、断指颜色正常率、断指张力正常率及断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随访1 a后,观察组感觉评级为S3、S4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随访1 a后两组生活质量、肌力、灵巧度、活动度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动脉转位可有效提高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治疗患者的断指成活率,改善患者断指血运情况、感觉功能及手指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缺损性 断指再植术 指动脉转位 静脉移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联合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对指端软组织缺损皮瓣存活率的影响
5
作者 吴永祥 周文君 +2 位作者 张忠仁 屈曹斌 崔岩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对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于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对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于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瓣存活率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治疗组皮瓣存活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术后第7天,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术前(P<0.05);治疗组PT、APT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对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提高皮瓣存活率,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软组织缺损 桃红四物汤 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 皮瓣存活率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比
6
作者 殷建伟 常强省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对比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 目的对比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40例采用指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皮瓣两点辨别觉、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皮瓣外观感觉评分、皮瓣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皮瓣两点辨别觉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外观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率为90.00%,对照组术后皮瓣成活率为7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采用游离趾腓侧瓣具有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小、皮瓣外观感觉好、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但采用背岛状皮瓣在皮瓣两点辨别觉优于游离趾腓侧瓣,两种方式均有良好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趾腓侧瓣 指背岛状皮瓣 手指末节指腹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护士主导的康复计划早期应用于无陪护病房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陈晨 冯建霞 余丽娟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患者功能锻炼不佳将导致膝关节伸屈欠佳,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1])。恐动症是影响功能锻炼的原因之一^([2]),它是指身体对疼痛损伤的敏感性过高,产生对运动的非理性、过度的恐惧,TKA后患者发生恐动症的概率高达2...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患者功能锻炼不佳将导致膝关节伸屈欠佳,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1])。恐动症是影响功能锻炼的原因之一^([2]),它是指身体对疼痛损伤的敏感性过高,产生对运动的非理性、过度的恐惧,TKA后患者发生恐动症的概率高达22%^([3])。文献报道,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干预有利于减少患者恐惧^([4])。目前TKA恐动症干预方面并未有特殊性康复方案,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士 无陪护病房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恐动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干预在下肢截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冼颖菊 方晓敏 《医药前沿》 2025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念干预在下肢截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行下肢截肢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念干预。比较... 目的 探讨正念干预在下肢截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行下肢截肢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念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和截肢和假肢体验情况、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数字评定量表(NRS)、截肢和假肢体验量表(TAP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周及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AP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7、14、28 d,研究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研究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正念干预能够减轻下肢截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抑郁情绪,改善截肢和假肢体验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截肢手术 正念干预 疼痛 生活质量 抑郁情绪 护理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茂生 晏明鹏 +2 位作者 任洪 王伟 张辉 《医药前沿》 2025年第4期62-64,68,共4页
目的分析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LEDVT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ngioJet组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组,各30例。AngioJet组行A... 目的分析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LEDVT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ngioJet组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组,各30例。AngioJet组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CDT组行CDT。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情况、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使用尿激酶总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 d患肢周径差、凝血功能。结果AngioJet组患者血栓总清除率高于CDT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CDT组,使用尿激酶总量少于CDT组;术后3 d,AngioJet组患者患肢大腿周径差和患肢小腿周径差小于CDT组,凝血功能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患者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能减轻患肢水肿症状,改善凝血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血栓 下肢深静脉 急性 尿激酶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逆行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近端大面积皮肤缺损
10
作者 李忠文 徐帅令 +1 位作者 吴信举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讨论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逆行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近端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近端皮肤缺损采用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患者8例,男... 目的讨论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逆行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近端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近端皮肤缺损采用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患者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0~58岁,平均50.1岁;道路交通伤6例,其他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为110 mm×60 mm,最大为340 mm×140 mm。皮瓣面积最小为130 mm×70 mm,最大为360 mm×160 m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也可行腹股沟皮瓣及其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术后观察患者伤口愈合、皮瓣成活情况,定期复查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色泽、膝关节功能情况等。结果术后肌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20 mm×30 mm面积部分坏死,换药后创面顺利愈合。患者均获得3~12个月随访,平均8.2个月。经过股外侧肌与皮瓣的平铺均增加创面覆盖面积约30%左右;并在覆盖创面的同时利用部分阔筋膜早期重建膝关节韧带,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膝关节活动度屈伸范围20°~100°,内旋及外旋范围10°~20°。皮瓣外观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供区无活动障碍。结论采用肌肉蒂股前外侧肌皮瓣逆行覆盖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近端大面积皮肤缺损具有最大程度增加有效修复面积、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下肢创面 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并尺骨“Z”字形截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刘合亮 陈航 郑世雄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并尺骨“Z”字形截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桡骨短缩畸形愈合伴腕关节疼痛功能障碍12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尺骨“...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并尺骨“Z”字形截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桡骨短缩畸形愈合伴腕关节疼痛功能障碍12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尺骨“Z”字形截骨术治疗,评价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Gartland and Werley功能评分。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屈伸功能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腕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并尺骨“Z”字形短缩截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 尺骨截骨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及进展
12
作者 张昊 靳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全球范围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正折磨着数百万患者,其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膝痛患者群体中,KOA的患病率更是超过50%。近年来,膝动脉栓塞术(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 全球范围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正折磨着数百万患者,其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膝痛患者群体中,KOA的患病率更是超过50%。近年来,膝动脉栓塞术(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GAE)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展现出了其在治疗KOA方面的巨大潜力。该技术通过抑制关节内的异常新生血管生成和神经生长,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下肢功能障碍。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推广,GAE为KOA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该文综述了GAE在KOA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其治疗原理、手术操作方式、栓塞剂的选择、临床疗效评估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情况,旨在为该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动脉栓塞术 膝骨关节炎 疼痛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rade与Bicos两种重建术对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闫功芳 田科 张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LaPrade重建术与Bicos重建术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郏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LaPrad... 目的:探讨LaPrade重建术与Bicos重建术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郏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LaPrade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Bicos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A组下蹲困难、跛行和静息痛三项评分低于B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时疼痛三项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个月和12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SF-36量表中6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LaPrade重建术和Bicos重建术的效果相当,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LaPrade重建术 Bicos重建术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在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影响
14
作者 靳立强 郭海涛 +2 位作者 韩书明 赵玲玲 蔡俊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估血府逐瘀汤在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和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68例... 目的:评估血府逐瘀汤在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和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6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184例。对照组接受泡沫硬化剂联合GSV高位结扎及EVL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CEC、ET-1、NO、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及GSV治疗长度、GSV闭合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清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基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均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Bcl-2、Caspase-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ax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泡沫硬化剂、GSV高位结扎和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加速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泡沫硬化剂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腔内激光闭合术 下肢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动脉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培宇 贾振 赵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低剂量中药组和高剂量中药组分别给予1倍和2倍等效剂量中...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低剂量中药组和高剂量中药组分别给予1倍和2倍等效剂量中药汤剂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24 h,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血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6(IL-16)、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观察腓肠肌新生血管密度,HE染色观察动脉血管病理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较空白对照组精神状态差,活跃性减弱,血糖升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中药组大鼠精神状态更好,行动较活跃,血糖下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内皮细胞功能更完善,腓肠肌组织新生血管密度更高,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 <0.05)。与低剂量中药组比较,高剂量中药组大鼠血糖下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NO水平无显著差异,ET-1水平下降,腓肠肌组织新生血管密度更高,VEGF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能通过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而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褥式血管吻合在手指末节毁损离断再植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范莹 陈杨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458-460,共3页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指末节离断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外伤,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和干预,还有可能造成手指功能的障碍,不利于患者的良好预后。关于该外伤的治疗,...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指末节离断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外伤,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和干预,还有可能造成手指功能的障碍,不利于患者的良好预后。关于该外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断指再植术进行手术治疗,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式血管吻合 手指末节离断 毁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对冈上肌腱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王贝 孙中业 梁长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参数对冈上肌腱损伤患者损伤情况与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冈上肌腱损伤患者50例作为冈上肌腱损伤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MRI定量参数差异,分析其对冈上肌腱损伤情况及...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参数对冈上肌腱损伤患者损伤情况与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冈上肌腱损伤患者50例作为冈上肌腱损伤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MRI定量参数差异,分析其对冈上肌腱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结果冈上肌腱损伤组冈上肌相对大小(relative size,RS)、肩肱间距、喙肱间距低于对照组,而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肩胛盂倾斜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在Ⅰ、Ⅱ、Ⅲ级中呈递增趋势,Ⅲ级与Ⅰ、Ⅱ级在RS、肩肱间距、喙肱间距、肩胛盂倾斜角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保守治疗半年后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治疗无效组FF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RS、肩肱间距、喙肱间距、FF是影响冈上肌腱损伤的相关因素(P<0.05),FF、肩胛盂倾斜角是影响病情程度的相关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RS、FF、肩肱间距、喙肱间距评估损伤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82、0.847、0.832、0.760;FF评估治疗无效组的AUC为0.811。结论MRI定量参数对冈上肌腱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价值,临床可参照参数变化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损伤 磁共振成像 脂肪浸润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离断再植1例
18
作者 刘裔阳 袁重玺 +1 位作者 杜东鹏 代宁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0-60,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锯伤致左手示指、中指、环指及小指离断1 h于2023年2月20日进入成都京东方医院就诊。查体:左手示指从掌指关节处完全离断,中指从近节指骨基底部完全离断,环指从近节指骨中段完全离断,小指从中节指骨中下段完全离断;离断... 患者,男,50岁,因锯伤致左手示指、中指、环指及小指离断1 h于2023年2月20日进入成都京东方医院就诊。查体:左手示指从掌指关节处完全离断,中指从近节指骨基底部完全离断,环指从近节指骨中段完全离断,小指从中节指骨中下段完全离断;离断指体均冰凉干瘪,重度污染,断端创缘均不齐,创面内可见活动性出血,皮下软组织、肌腱断裂外露及指骨外露。左手示指及中指有少许软组织相连,离断指体颜色苍白、皮温冰凉,断端可见骨质、肌腱、血管及神经外露,污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多指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旋髂浅动脉及其各主要分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陈楚 郭亮 +6 位作者 刘晖 蓝贤峰 林世备 吴昊 赖天 邹可安 吴学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6,167,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及其各主要分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8年12月-2022年6月收治的25例四肢创面采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并分析病例的临床解剖和应用。结果24例皮瓣成活,1例术后1 d发... 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及其各主要分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8年12月-2022年6月收治的25例四肢创面采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并分析病例的临床解剖和应用。结果24例皮瓣成活,1例术后1 d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皮瓣坏死。9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3个月进行皮瓣整形。术中旋髂浅动脉的解剖结果:22例发源于股动脉,1例源于旋髂深动脉,2例源于股深动脉。25例均存在深、浅支,其中2例旋髂浅动脉的浅支和旋髂浅动脉的主干分别从源动脉发出(深、浅支不共干),其余深、浅支均共干。结论旋髂浅动脉主要分支为浅支、深支、降支,浅、深支恒定出现,降支存在少数缺如。三支分支均可做为皮瓣的血管蒂,但各具有其解剖及应用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分支 游离皮瓣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踝关节镜下自体髂骨碎片化植入治疗距骨囊肿1例报道
20
作者 王宇 杨久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61-763,共3页
目前距骨囊肿的成因尚不明确,但多认为与踝关节创伤有关。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踝关节功能受限,局部隐隐作痛、酸胀无力,或伴有轻度压痛,症状相对于其他踝部病变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常借助CT、MRI等辅助诊断。对于囊腔较小的患者尚可采用保守... 目前距骨囊肿的成因尚不明确,但多认为与踝关节创伤有关。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踝关节功能受限,局部隐隐作痛、酸胀无力,或伴有轻度压痛,症状相对于其他踝部病变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常借助CT、MRI等辅助诊断。对于囊腔较小的患者尚可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囊腔较大的患者,由于囊肿的存在,使更多液体流入软骨下骨,这可能导致距骨和关节周围软骨随之退化。因此,治疗距骨囊肿时,需填充囊肿区域以促进距骨软骨愈合[1]。于2023年12月山东省中医院收治1例距骨囊肿患者,行关节镜下右踝骨囊肿探查清理术+镜下髂骨植骨术,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轻度压痛 软骨下骨 关节功能受限 囊腔 距骨 清理术 踝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