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骨科外固定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欧洲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目的构建骨科外固定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欧洲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或网站中有关骨科外固定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经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调查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343例骨科外固定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现况。基于文献研究和前瞻性调查结果构建方案初稿。遴选20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函询,根据专家意见确定方案终稿。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4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类实验研究2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提取42条证据;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前臂吊带、颈托与石膏是发生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常见器械,下肢、躯干是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常见发生部位;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4和0.883,条目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6、0.200和0.069、0.086(P<0.05),最终形成方案包括一级条目7条,二级条目13条,三级条目51条。结论该方案可操作性强,可为骨科护士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提供实践指导。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应用于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高危性行为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通过厦门市疾控中心、男男人群公共活动场所...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应用于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高危性行为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通过厦门市疾控中心、男男人群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组织、网络等途径募集80名MSM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干预,2组对象均干预3个月,对比2组对象的健康知识评分、高危性行为情况、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评分等。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和安全套使用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中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在近3个月内与男性发生过无保护性肛交/口交性行为的概率、近3个月内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的概率、近3个月内参加过性交易的概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在MSM人群中应用有助于降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帮助MSM人群养成安全性行为,对降低HIV感染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构建骨科外固定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欧洲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或网站中有关骨科外固定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经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调查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343例骨科外固定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现况。基于文献研究和前瞻性调查结果构建方案初稿。遴选20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函询,根据专家意见确定方案终稿。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4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类实验研究2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提取42条证据;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前臂吊带、颈托与石膏是发生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常见器械,下肢、躯干是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常见发生部位;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4和0.883,条目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6、0.200和0.069、0.086(P<0.05),最终形成方案包括一级条目7条,二级条目13条,三级条目51条。结论该方案可操作性强,可为骨科护士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提供实践指导。
文摘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应用于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高危性行为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通过厦门市疾控中心、男男人群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组织、网络等途径募集80名MSM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干预,2组对象均干预3个月,对比2组对象的健康知识评分、高危性行为情况、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评分等。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和安全套使用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中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在近3个月内与男性发生过无保护性肛交/口交性行为的概率、近3个月内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的概率、近3个月内参加过性交易的概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在MSM人群中应用有助于降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帮助MSM人群养成安全性行为,对降低HIV感染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