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5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榧酯分子及晶体结构、热力学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杜洪臣 郇伟伟 +13 位作者 潘荣凯 李洁 刘彬 李梦忍 马湛 冯丽娟 刘军 孟令成 刘海舰 邢仁卫 董希青 孙超 李春霞 王恒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香榧子假种皮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物质.香榧酯作为一种二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病毒作用.本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香榧酯的分子及晶体结构进行研究,得到其微观结构参数、红外光谱、晶胞参数.根据统计... 香榧子假种皮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物质.香榧酯作为一种二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病毒作用.本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香榧酯的分子及晶体结构进行研究,得到其微观结构参数、红外光谱、晶胞参数.根据统计热力学原理,计算了标题物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包括摩尔热容(C_(p,m)^(o))、摩尔熵(S_(m)^(o))和摩尔焓(H_(m)^(o)).在DFT优化分子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力场方法得到香榧酯的最可能堆积方式属于P21空间群,进一步采用DFT GGA-RPBE方法优化其晶体结构,并计算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发现其带隙较宽(3.324 eV),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Fermi能级附近,香榧酯晶体中的导带主要来自于O原子和C原子的2p轨道的贡献,而价带主要来自于H原子的s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酯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R,6S-Tg立体异构体稳定构型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王树栋 龚卫平 +2 位作者 王椰 孙涛 吴敬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4,共8页
胸腺嘧啶二醇(Thymine glycol,Tg)是最常见的DNA氧化损伤,人体基因组内含有数千个Tg损伤.Tg对DNA聚合酶有强的阻断,可能导致细胞死亡、癌症等严重后果.一旦生成,Tg就以两对顺反立体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修复酶对Tg的修复表现出立体... 胸腺嘧啶二醇(Thymine glycol,Tg)是最常见的DNA氧化损伤,人体基因组内含有数千个Tg损伤.Tg对DNA聚合酶有强的阻断,可能导致细胞死亡、癌症等严重后果.一旦生成,Tg就以两对顺反立体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修复酶对Tg的修复表现出立体选择性.在所有的异构体中,5R,6S-Tg数量最多.NMR实验表明5R,6S-Tg 5-CH_(3)可能存在轴向或赤道两种不同构象,但是5R,6S-Tg最稳定构象依然存在争论.基于碱基水平的理论研究表明5R,6S-Tg 5-CH_(3)取向为轴向时最稳定.然而,本研究在核苷水平的计算表明,5-CH_(3)取向为赤道时最稳定,高精度的簇耦合理论CCSD(T)/6-311++G(d,p)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分子内氢键和氧孤电子对之间的π-π共轭协同作用稳定了5R,6S-Tg的赤道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嘧啶二醇 密度泛函理论 氢键 立体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萜内酯化合物Euphorikanin A的结构和性质计算分析
3
作者 徐佳禛 王长江 王朝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8,共8页
化合物Euphorikanin A是从甘遂大戟根中分离出的新型二萜内酯化合物,初步生物活性发现其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分析药物的结构、光谱性质和成药可能性是了解其生物活性的必要前提,也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 化合物Euphorikanin A是从甘遂大戟根中分离出的新型二萜内酯化合物,初步生物活性发现其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分析药物的结构、光谱性质和成药可能性是了解其生物活性的必要前提,也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2d,p)和ωB97XD/6-311++G(2d,p)方法,对化合物Euphorikanin A的药效构象、几何和电子结构、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核磁共振(NMR)谱进行计算,并借助概念密度泛函理论进行分子全局反应指数分析,使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平台开展成药性和ADME/Tox评估。计算结果显示Euphorikanin A有唯一药效构像,两种方法和不同溶剂环境中化合物几何结构参数值相近,计算值与晶体参数吻合较好。理论红外光谱特征与实验吻合,水环境中计算的IR光谱更接近真实环境,理论计算校正因子为0.94。Euphorikanin A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在193.88~201.75 nm。两种方法得到的核磁数据理论结果与实验吻合度高,R^(2)均大于0.94。Euphorikanin A的六元环的羟基可能为反应活性位点。Euphorikanin A的全局反应参数和药代动力学表现出良好性能,尤其在Caco-2细胞膜通透性、血脑屏障透过率和人肠道吸收性。Euphorikanin A的结构和性质在成药性拥有优势,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horikanin A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反应指数 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负载双金属Rh@Ru催化氨硼烷析氢反应机理研究
4
作者 郭雅琼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双金属Rh@Ru在g-C_(3)N_(4)上不同负载位点,确定了稳定的催化剂构型,并详细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析氢的反应机理.通过比较氨硼烷析氢反应三条路径所需活化能,发现路径Ⅲ控制步骤活化能较低,而路径Ⅰ、...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双金属Rh@Ru在g-C_(3)N_(4)上不同负载位点,确定了稳定的催化剂构型,并详细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析氢的反应机理.通过比较氨硼烷析氢反应三条路径所需活化能,发现路径Ⅲ控制步骤活化能较低,而路径Ⅰ、Ⅱ所需活化能较高,反应路径Ⅲ更容易进行,Ⅰ为最优析氢路径.从微观角度揭示双贵金属Rh@Ru负载g-C_(3)N_(4)催化氨硼烷析氢的三条机理,希望为氨硼烷析氢催化剂的优化和设计提供理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g-C_(3)N_(4) NH_(3)BH_(3)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酚的超分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严子谅 李蓓 代云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2,共19页
超分子纳米药物递送平台因具有性质多样化、药物释放可控及制备简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据报道,富含酚羟基结构的多酚可与不同性质类药物产生非共价相互作用,自组装成超分子纳米系统,从而实现不同路径的药物递送.同时,多酚自身具备抗肿瘤... 超分子纳米药物递送平台因具有性质多样化、药物释放可控及制备简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据报道,富含酚羟基结构的多酚可与不同性质类药物产生非共价相互作用,自组装成超分子纳米系统,从而实现不同路径的药物递送.同时,多酚自身具备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抗炎和保护心脏等功能,这使得基于多酚的递送系统在疾病治疗方面前景广阔.本综合评述概述了多酚型超分子纳米递送系统构建中包括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力.根据所负载药物的性质(例如疏水性药物、蛋白质、DNA等),分类阐述了不同相互作用力在药物负载中发挥的功能.最后,对当前基于多酚的超分子纳米系统中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评述总结.本文可为各种新兴的多酚基材料的设计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纳米系统 多酚 药物递送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蛋白质粗粒化模型
6
作者 史绍康 赵莉 吕中元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基于在分子层面探究蛋白质折叠、组装和相分离等行为的动力学细节特征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粗粒化模型已成为应对该问题的关键策略.综述蛋白质粗粒化模型的发展历程,介绍两种常用的粗粒化模型,并阐述其建模方法、势能函数以... 基于在分子层面探究蛋白质折叠、组装和相分离等行为的动力学细节特征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粗粒化模型已成为应对该问题的关键策略.综述蛋白质粗粒化模型的发展历程,介绍两种常用的粗粒化模型,并阐述其建模方法、势能函数以及在实际生物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这些模型在复杂蛋白质体系模拟中的应用优势,揭示粗粒化模型在显著减少计算资源消耗方面的独特价值,及其在推进大规模蛋白质动力学过程研究中的潜力与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粗粒化 多尺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共聚物的构建单元设计及形态调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雅茹 高昭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2期9-11,共3页
重点介绍超分子共聚物的最新进展,从超分子共聚物的合成策略和形态控制两方面展开讨论。介绍了合成超分子共聚物的结构单体对,并根据共组装形态的维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聚合物 单体结构 组装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自组装特性的有机小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桂霞 王佳伟 +3 位作者 王彩钥 张新宇 周超 孔翔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4-2344,共11页
具有自组装特性的有机小分子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子一端为锚定基团,另一端为调控性能的尾部基团,中间通过主链相连。此类分子通常采用硅烷类、硫醇类、酸类等作为锚定基团;尾部基团一般由吸电子基团或供电子基团构成;主链一般由不... 具有自组装特性的有机小分子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子一端为锚定基团,另一端为调控性能的尾部基团,中间通过主链相连。此类分子通常采用硅烷类、硫醇类、酸类等作为锚定基团;尾部基团一般由吸电子基团或供电子基团构成;主链一般由不同长度的烷基链或芳香环组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自组装特性的有机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性质,并介绍其在生物医学、传感及防腐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比较此类分子自组装成膜改性器件的优缺点,总结其构效关系,并对未来自组装特性有机小分子的结构提出一定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锚定基团 链长 尾部基团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热泳动技术原理及实验条件优化
9
作者 郭爽 管祥辰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6期392-398,共7页
微量热泳动(MST)是一种用于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的新兴生物物理技术,具有样品用量少、检测时间短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然而,实际操作中会存在多种试验条件、因素,如目标分子的荧光标记、样品的质控、样品的浓度选择等,不仅会影响MST的数据质... 微量热泳动(MST)是一种用于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的新兴生物物理技术,具有样品用量少、检测时间短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然而,实际操作中会存在多种试验条件、因素,如目标分子的荧光标记、样品的质控、样品的浓度选择等,不仅会影响MST的数据质量,还可能导致亲和力测试结果偏离较大的情况.在简述MST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梳理了MST试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影响因素及试验条件.通过合理选择、优化,帮助实验人员获得真实、有效的MST试验数据及亲和力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泳动 分子相互作用 试验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硼亲和分子印迹策略的MOF/MIPs对沙丁胺醇的选择性吸附和计算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欣 周颖 +3 位作者 王鼎南 裴勇 武斌 张宜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为了探索所构筑的硼酸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MOF)表面印迹材料(FSU-BA@MIP)对底物的亲和识别能力,对FSU-BA@MIP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BA)中的3-羧基苯硼酸配体与沙丁胺醇间的硼亲和作用进行计算,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SU-BA@MI... 为了探索所构筑的硼酸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MOF)表面印迹材料(FSU-BA@MIP)对底物的亲和识别能力,对FSU-BA@MIP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BA)中的3-羧基苯硼酸配体与沙丁胺醇间的硼亲和作用进行计算,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SU-BA@MIP材料对沙丁胺醇的选择性机理进行模拟,最后进行选择性实验.计算结果表明,离子化的3-羧基苯硼酸与沙丁胺醇间存在的氢键作用使得这两种物质有较强的作用力,更容易形成硼酸环酯;与竞争物质相比,UiO-66-BA与沙丁胺醇的结合能与反应能最低,说明所形成的FSU-BA@MIP印迹材料对底物沙丁胺醇具有特异性吸附.分析结果与实验得到的沙丁胺醇的最高吸附量一致,说明UiO-66-BA是一种可用于分析顺式二醇化合物的理想硼酸功能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亲和 分子印迹聚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沙丁胺醇 计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势及其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东飞 张帆 +1 位作者 刘铮 卢滇楠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1255,共15页
分子动力学模拟已经成为化工过程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工具,但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精度不足和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高昂计算成本,制约了分子模拟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学习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基于机器学习势的分子模拟快速发展起来,... 分子动力学模拟已经成为化工过程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工具,但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精度不足和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高昂计算成本,制约了分子模拟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学习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基于机器学习势的分子模拟快速发展起来,该方法兼具速度快与准确性高的优势,将极大地加速分子模拟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首先回顾了机器学习势的发展历程,给出了构建机器学习势模型的原则,介绍了数据集构建、模型训练和模型迁移与应用等,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机器学习势的特点和局限性,最后对机器学习势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势 分子模拟 计算化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管廊中掺氢天然气泄漏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成龙 李俊磊 +3 位作者 张永海 李璐玲 段鹏飞 魏进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了解掺氢等多因素耦合对管道输送中掺氢燃气泄漏扩散的影响,针对3种常见燃气输送场景中的地下综合管廊,从其受限空间易导致燃气云积聚爆燃的特性出发,考虑不同泄漏方向、掺氢比、管道压力等影响因素,使用Fluent软件对综合管廊内可能... 为了解掺氢等多因素耦合对管道输送中掺氢燃气泄漏扩散的影响,针对3种常见燃气输送场景中的地下综合管廊,从其受限空间易导致燃气云积聚爆燃的特性出发,考虑不同泄漏方向、掺氢比、管道压力等影响因素,使用Fluent软件对综合管廊内可能出现的泄漏场景进行模拟,研究了其内部燃气的分布特性,并对报警探针位置及其间距设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泄漏口朝向会严重影响贴壁燃气分布,二次流近壁区的燃气积聚更加明显,在侧壁距顶部30 cm处安装探针能有效降低报警延迟;当掺氢体积分数为20%时,泄漏速度提高了9.03%,导致泄漏口近端的燃气积聚加剧而泄漏口远端的风险略微增加;燃气泄漏5 s时的爆炸浓度(燃气摩尔分数大于4%)区间距离为1.54 m,添加10%、20%的氢气可使该距离分别增加16.2%(1.79 m)、36.4%(2.10 m);当管道压力增加至0.8、1.2、1.6 MPa时,达到报警浓度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8.9%、28.3%、32.1%。研究可为综合管廊内掺氢天然气的输运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氢能安全 掺氢燃气 泄漏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生物分子软物质材料及其物理特性
13
作者 韩旭 薛斌 +1 位作者 曹毅 王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27,共14页
自组装生物分子软物质材料是以生物分子或生物分子基元为构建单元,通过自组织过程形成的一类新型软物质材料.因其组成单元的生物特性和其中弱相互作用驱动组装的特征,这类材料通常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可逆组装、动态响应和微结构可控... 自组装生物分子软物质材料是以生物分子或生物分子基元为构建单元,通过自组织过程形成的一类新型软物质材料.因其组成单元的生物特性和其中弱相互作用驱动组装的特征,这类材料通常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可逆组装、动态响应和微结构可控性等优势,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和柔性传感等领域中被广泛关注并得到了相关研发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自组装生物分子软物质材料的基本构建原理和物理特性,并以氨基酸、多肽分子等组装单元为例,对三类自组装生物分子软物质材料(纳米材料、凝胶材料和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分子机制、材料构建思路、力学特性和功能应用场景做了具体阐述.我们认为自组装生物分子软物质材料的研究,将从结构单元的发掘和相关特性的表征,向多功能性质定制与前端应用集成方向发展,从而研发出崭新的复合智能生物软物质材料,进一步促进其在生物医学、有机半导体和软体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物质 生物分子 多肽组装 水凝胶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基硫醚多元醇/乙基纤维素超分子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闫如玉 聂圆 +3 位作者 李梅 林明涛 姚娜 李守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为解决乙基纤维素(EC)成膜的质脆性,以天然大豆油及其衍生物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大豆油为原料制备了3种硫醚多元醇(EATP、ESTP、EHTP),分别将其以30∶70的经验质量比与EC进行复合制备了3种增韧改性EC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 为解决乙基纤维素(EC)成膜的质脆性,以天然大豆油及其衍生物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大豆油为原料制备了3种硫醚多元醇(EATP、ESTP、EHTP),分别将其以30∶70的经验质量比与EC进行复合制备了3种增韧改性EC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动态机械热分析等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3种大豆油基硫醚多元醇与E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膜断裂面孔洞数量相对较少,亲水性和柔韧性显著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降低。与EC膜相比,EATP和EHTP改性复合膜的热稳定性略有下降,ESTP改性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优于EC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乙基纤维素 增韧改性 超分子结构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基多孔液体的合成及其气体吸附分离的应用
15
作者 都峙烨 王德超 +5 位作者 汪静雯 李嘉迪 鞠晓茜 辛洋洋 郑亚萍 杨志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228,共9页
多孔液体(PLs)是一种兼具多孔固体材料与流动液体材料两者优点的新型材料,自2007年PL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基于不同多孔客体(如多孔有机笼、金属有机多面体、共价有机框架、多孔碳、沸石、空心硅、金属有机... 多孔液体(PLs)是一种兼具多孔固体材料与流动液体材料两者优点的新型材料,自2007年PL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基于不同多孔客体(如多孔有机笼、金属有机多面体、共价有机框架、多孔碳、沸石、空心硅、金属有机框架等)的PLs陆续被报道,作为多孔客体,其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可调的孔隙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制备PLs优异的先进多孔客体,但目前鲜有基于MOFs的PLs的专门综述。以UiO-66、ZIF基PLs为代表归纳了MOFs基PLs的合成进展,并总结了其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最后,对MOFs基PLs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金属有机框架 CO_(2)捕集 吸附剂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共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16
作者 陈荣 温良英 +1 位作者 岳东 杨仲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头计算方法,建立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共吸附模型.通过分析吸附能、电荷密度和偏态密度(PDOS)等参数,研究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反应机理,发现解离后的Cl原子和O原子与TiC(100)表...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头计算方法,建立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共吸附模型.通过分析吸附能、电荷密度和偏态密度(PDOS)等参数,研究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反应机理,发现解离后的Cl原子和O原子与TiC(100)表面的原子均成键,从而破坏了Ti—C键.Cl_(2)分子在吸附过程中充当电子的受体,得到与之成键的Ti原子贡献的电子,O_(2)分子在吸附过程中也充当电子的受体,得到C原子贡献的电子.TiC(100)表面在吸附分子后,Ti—C成键轨道上电子占据数变少,反键轨道上电子占据数增多,Ti原子与C原子之间的成键作用减弱.同时,Ti3d与Cl3s,Cl3p发生轨道重叠杂化作用,O2p轨道和C2p轨道存在较强的共振峰,Cl原子和O原子与TiC表面相互作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吸附行为 氯气 氧气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T的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机理研究
17
作者 咸国义 陈立芳 漆志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11,共10页
为了研究质子酸催化的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机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D3/6-31G(d)方法研究了反应中的过渡态内禀反应坐标,并使用SMD隐式溶剂模型模拟了液相环境。利用前线分子轨道和表面静电势确定了反应的主导因素,通过... 为了研究质子酸催化的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机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D3/6-31G(d)方法研究了反应中的过渡态内禀反应坐标,并使用SMD隐式溶剂模型模拟了液相环境。利用前线分子轨道和表面静电势确定了反应的主导因素,通过频率计算获得了过渡态和中间体的Gibbs自由能,确定了速率控制步骤。重排反应不可逆,而水解可逆,环己酮肟先进行双分子重排,然后进行反向水解。低温下,少量水对反应影响较小,提出了环己酮肟最有可能发生双分子重排-水解反应路径。在乙腈溶剂中,静电效应是环己酮肟与质子发生亲电反应的主导因素,局部亲电/亲核性是质子化环己酮肟与水或环己酮肟发生亲核反应的主导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过程,并为避免发生副反应的固体催化剂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肟 贝克曼重排 催化 化学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与分子模拟研究亥茅酚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
18
作者 洪传彬 刘桂明 +5 位作者 郑彭予 迟雪婷 周佳 李丽 许佳明 黄晓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1528,共8页
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圆二色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研究亥茅酚苷(SOG)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OG静态猝灭人血清白蛋白固有荧光且伴随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时通过疏水作用、氢键和静电力与HSA结合... 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圆二色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研究亥茅酚苷(SOG)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OG静态猝灭人血清白蛋白固有荧光且伴随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时通过疏水作用、氢键和静电力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与HSA的主要结合位为IIA亚域。随着SOG与HSA反应地进行,HSA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减少,肽键伸展,疏水基团裸露,构象发生变化。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明,SOG与HSA形成的复合物体系紧密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亥茅酚苷 分子对接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共聚物负载和释放抗菌肽的计算机模拟
19
作者 何杰锋 苗朝虹 周健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04-4814,F0003,共12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由两性离子化合物(PCBMA)或聚乙二醇化合物(PEGMA)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负载KLA肽和阿霉素的自组装结构与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探讨了共聚物嵌段比、共聚物浓度、载药浓度、离子强度对载药胶束自...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由两性离子化合物(PCBMA)或聚乙二醇化合物(PEGMA)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负载KLA肽和阿霉素的自组装结构与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探讨了共聚物嵌段比、共聚物浓度、载药浓度、离子强度对载药胶束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PEGMA体系,当嵌段比变化时,PCBMA体系始终具有良好的胶束结构稳定性,并且能在更宽的浓度范围内形成球形胶束。此外,随着载药浓度的升高,PCBMA体系载药稳定性强于药物偏心分布的PEGMA体系;随着离子强度的升高,其球形胶束结构形成加快。酸性pH条件下,PCBMA体系的药物释放过程符合“膨胀-解胶束化-释放”的机制,PEGMA体系的释放行为过快且不均匀。本研究可在介观尺度上为探究聚合物胶束对抗菌肽与抗癌药物的双重载药/药物释放提供参考,对优化开发载药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介尺度 聚合物 自组装 药物输运 两性离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烟酰胺共晶的氢键作用及紫外光照稳定性
20
作者 李雨峰 井艺霏 +1 位作者 冯海飞 王小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7-822,共6页
制备了阿魏酸(FA)-烟酰胺(NIC)共晶,分析了FA与NIC在共晶时及溶液中的氢键作用,并研究了FA-NIC共晶中FA的水溶性和紫外光照稳定性。红外光谱和Hirshfeld表面分析结果表明,FA-NIC共晶中FA与NIC在4处位置存在氢键作用,其强弱顺序为Ⅲ(O-H&... 制备了阿魏酸(FA)-烟酰胺(NIC)共晶,分析了FA与NIC在共晶时及溶液中的氢键作用,并研究了FA-NIC共晶中FA的水溶性和紫外光照稳定性。红外光谱和Hirshfeld表面分析结果表明,FA-NIC共晶中FA与NIC在4处位置存在氢键作用,其强弱顺序为Ⅲ(O-H···O)>Ⅰ≈Ⅱ(O···H-N)>Ⅳ(O···H-C)。FA-NIC共晶中的FA比纯FA具有更低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强度,这说明FA-NIC共晶在水溶液中并没有完全解离,FA与NIC之间仍然存在氢键作用。相比纯FA,FA-NIC共晶中FA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88%,FA的紫外光照稳定性提高了12.7%,两者的提高归因于FA与NIC之间的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共晶 Hirshfeld表面分析 氢键 紫外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