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新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以2021—2024年新高考Ⅰ卷、Ⅱ卷为例
1
作者 王允 李雨昭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5年第1期86-102,共17页
根据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立意,对现有数学高考试题综合难度模型进行调整,从背景因素、是否含参、运算水平、推理能力、知识含量、思维方向、认知水平、新颖水平等8个因素,对2021—2024年新高考Ⅰ卷、Ⅱ卷数学试题的整体难度、知识主题难... 根据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立意,对现有数学高考试题综合难度模型进行调整,从背景因素、是否含参、运算水平、推理能力、知识含量、思维方向、认知水平、新颖水平等8个因素,对2021—2024年新高考Ⅰ卷、Ⅱ卷数学试题的整体难度、知识主题难度、数学题型难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新高考数学试题综合难度基本稳定,新高考Ⅰ卷难度略高于Ⅱ卷;在知识主题上,函数难度略高于几何与代数,大幅高于概率与统计,预备知识难度最低;解答题难于多选题,填空题次之,单选题最易。基于此,建议进一步强化试题情境创设,更好地贯彻落实基于情境活动的命题要求;聚焦新颖试题形式,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重视知识融合考查,整合学科知识主题,实现知识模块的交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高考数学 综合难度模型 试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需要继续强化育人功能
2
作者 庞颖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新高考改革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加强育人功能,其在实践中有所成效,亦遇到“瓶颈”。继续强化新高考改革的育人功能,应从强调“价值理性”、促进“招生育人”、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入手,推动生涯教育的组织实... 新高考改革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加强育人功能,其在实践中有所成效,亦遇到“瓶颈”。继续强化新高考改革的育人功能,应从强调“价值理性”、促进“招生育人”、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入手,推动生涯教育的组织实施,使用“大教育观”引领高考育人;提升招生与培养的科学化水平,通过高等教育支持高考育人;促进“两依据一参考”的持续优化,基于制度与技术保障高考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教育功能 育人功能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考英语写作语料库的中美中学生It使用情况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建平 张凤杰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建立中美两国中学生英语写作语料库,并使用语料库相关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中美两国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it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在it的使用频率及具体用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我国中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较少... 建立中美两国中学生英语写作语料库,并使用语料库相关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中美两国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it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在it的使用频率及具体用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我国中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较少使用it,特别是it作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美国中学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较多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不太重视其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二是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三是学生语言能力不足,表达受限。为此,中学英语教学应该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中学生英汉差异意识,有效排除母语干扰;改进词块教学策略,提高中学生对功能词的使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语料库 IT 功能词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志愿填报的“田忌赛马”:原因与对策
4
作者 方依婷 邵冰香 +2 位作者 王芷晴 吴金丽 王雪梅 《科教文汇》 2025年第3期44-47,共4页
我国实行新高考改革后,采用“专业(类)+院校”志愿填报制度,志愿填报由“学校导向”转为“专业导向”是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亮点之一。但新高考制度设计尚未跟上改革的理念,导致高校与考生都存在“田忌赛马”的现象,影响着新高考志愿... 我国实行新高考改革后,采用“专业(类)+院校”志愿填报制度,志愿填报由“学校导向”转为“专业导向”是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亮点之一。但新高考制度设计尚未跟上改革的理念,导致高校与考生都存在“田忌赛马”的现象,影响着新高考志愿填报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意义。该文通过对志愿填报的“田忌赛马”现象进行归因分析,以期探寻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完善路径,并从就业环境、舆论环境以及选科组合三个方面给予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田忌赛马 高考志愿填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科目选择动机对专业满意度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旦 方萌萌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新高考改革强调“选择性”教育理念,其直接体现就是取消文理分科、实行科目选考制。将学生科目选择动机分为兴趣型、策略型两种,尝试构建科目选择动机与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承诺、专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考察两种动机对专业满意度... 新高考改革强调“选择性”教育理念,其直接体现就是取消文理分科、实行科目选考制。将学生科目选择动机分为兴趣型、策略型两种,尝试构建科目选择动机与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承诺、专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考察两种动机对专业满意度的直接影响以及专业承诺在动机与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浙江省高考生源的1273份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学生选科的兴趣型动机要高于策略型动机,兴趣型动机在性别、父亲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动机均会对专业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兴趣型动机影响更强;专业承诺在兴趣型动机影响专业满意度时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策略型动机影响专业满意度时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且在两种动机各自影响路径中,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比经济承诺更大。研究表明,学生按兴趣选科更有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因而在新高考改革之下更需引导学生从兴趣因素选择考试科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科目选择动机 兴趣 策略 专业满意度 专业承诺
原文传递
新高考选科改革的效果与走向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若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0,共3页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此次新高考改革是1952年我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最全面系统、牵涉面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变革。截至2022年,我国先...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此次新高考改革是1952年我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最全面系统、牵涉面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变革。截至2022年,我国先后有5批次、29个省份启动了新高考改革,重点进行了考试科目设置与招生录取机制两方面的改革探索,前者即通常所说的新高考选科,所有试点省份皆进行了选科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新高考改革 选科 统一高考 招生录取机制 考试科目设置 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招生的浙江模式与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希伟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1期5-10,45,共7页
作为新世纪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一种典型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在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时代,“三位一体”招考模式对于文科生的理、化、生素... 作为新世纪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一种典型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在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时代,“三位一体”招考模式对于文科生的理、化、生素养和理科生的史、地、政素养具有较好牵引作用与提升效应;而在新高考自由选科背景下,“三位一体”招考模式有助于提升考生对于高中学考的重视程度。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为我们认识新高考综合改革“两依据一参考”提供了一种典型的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三位一体” 高中学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近十年实施与推进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明明 杨皓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141-146,共6页
新高考改革是我国自恢复统一高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参考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的结果,对我国近十年“新高考改革”学术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新高考... 新高考改革是我国自恢复统一高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参考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的结果,对我国近十年“新高考改革”学术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新高考改革的总体特征、形式与内容、对各大关系主体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国家新高考改革对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建议,以期为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改革形式与内容研究 改革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背景对学生高考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专业选择动机多重中介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阳韬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家庭背景既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也可以通过专业选择动机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具体来讲,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父母的社会职业地位对子女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更明显;... 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家庭背景既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也可以通过专业选择动机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具体来讲,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父母的社会职业地位对子女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更明显;家庭背景对学生专业选择动机亦具有影响,但作用路径有所差异,家庭文化、经济资本对学生内在自主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外在作用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经济收入越好的家庭更注重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而家庭社会职业层次越高对子女的未来期望就越强烈。为此,建议从完善家校合作培养机制、提升学生专业选择能力、强化学生内在自主动机等三个方面来推动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选择 家庭背景 新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选科模式下大学生高考改革满意度的群体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凤 李传宗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2014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河北、辽宁、重庆8省市高校学生问卷调查显示,“3+1+2”选科模式下的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对高考改革的总体效果满意,直接利益相关... 2014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河北、辽宁、重庆8省市高校学生问卷调查显示,“3+1+2”选科模式下的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对高考改革的总体效果满意,直接利益相关者对改革的获得感高。不同性别、年级、家庭背景、教育背景、选科偏好的学生的高考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改革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政策宣传和优化效果显著,利益相关者对改革预期平稳,但高等学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应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应对可能出现的生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高考改革 学生满意度 选科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试题查重的背景、困境与对策
11
作者 郭光明 吴成兵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高考重题现象破坏考试公平性和公信力,对中学教育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高考高利害性和社会对高考不公平“零容忍”背景下,这一现象势必妨害社会稳定。由于查重对象极为庞杂、查重资源存在盲区、查重标准模糊不清、查重机制... 高考重题现象破坏考试公平性和公信力,对中学教育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高考高利害性和社会对高考不公平“零容忍”背景下,这一现象势必妨害社会稳定。由于查重对象极为庞杂、查重资源存在盲区、查重标准模糊不清、查重机制尚未确立等原因,当前高考试题查重工作面临重重困境。推进高考试题查重需要从拓展试题搜集渠道、制定试题查重标准、完善试题查重流程、研发试题查重系统、加强试题查重保障和做好重题应急预案等方面综合采取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命题 高考重题 试题查重 考试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刘海峰 韦骅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于83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 基于83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最广泛而突出的评价。通过熵值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同中有异,表现出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聚类分析则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词频分析和熵值分析所获得的各项结论。鉴于此,应明确维护高考公平仍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对高考改革的政策评价也应予以适当延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评价 新高考改革 高考公平 高考改革问卷调查 利益相关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考改革回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需求
13
作者 刘海峰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又到一年一度的考试季节,中国大地再次上演着盛大的高考场面。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高考,包括查看分数和录取发榜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考试在中国教育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国时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征南将... 又到一年一度的考试季节,中国大地再次上演着盛大的高考场面。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高考,包括查看分数和录取发榜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考试在中国教育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国时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征南将军王昶指出:“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陈寿《三国志》卷27《魏书·王昶传》)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考试的测量功能,犹如能够精确衡量物体长短曲直的尺度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征南将军 《三国志》 测量功能 高考 王昶 公平性 曲直
原文传递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工作研究
14
作者 杨君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考试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实践有显著的导向作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考试评价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为教育政策制定及改革决策提供建议,也要服务命题部门提高命题水平,并服务一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 考试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实践有显著的导向作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考试评价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为教育政策制定及改革决策提供建议,也要服务命题部门提高命题水平,并服务一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结合”,即将教育测量理论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相结合,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以及将分类设计和多元供给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教育测量 考试评价 教学导向 学业质量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榜样教育的道德自我建构
15
作者 宋晔 魏贝贝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道德自我是个体精神世界的价值追求,需要经由现实自我趋向理想自我而进行建构。榜样教育借助其天然的他者逻辑,为理想道德自我建构另辟蹊径:榜样教育的原点始于认识他者,为自我指明方向;榜样教育的实质在于成为他者,为自我提供方法;最... 道德自我是个体精神世界的价值追求,需要经由现实自我趋向理想自我而进行建构。榜样教育借助其天然的他者逻辑,为理想道德自我建构另辟蹊径:榜样教育的原点始于认识他者,为自我指明方向;榜样教育的实质在于成为他者,为自我提供方法;最终通过达臻自我实现升华,完成理想道德自我的建构。然而,当前榜样教育中存在榜样形象神圣化、榜样认同娱乐化及榜样学习单一化等问题,致使道德共识受限、道德情感共鸣受阻、道德实践共振受制,阻碍了道德自我的建构。有必要探索通过榜样教育来建构道德自我的有效实践路径:理性选树榜样以激发自觉发省的道德认知能力,耦合偶像榜样以培养能够积极予以回应和承担责任的道德情感能力,最终有效践行榜样教育以达至理想道德自我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 自我 他者 榜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制度现代化的时代诉求与实践进路
16
作者 程红艳 王健怡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62-66,共5页
高考制度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高考综合改革历经十年实践检验,“有限选考”的制度框架和“多元录取”的选拔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但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教... 高考制度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高考综合改革历经十年实践检验,“有限选考”的制度框架和“多元录取”的选拔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但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教育现代化视角看来,还未能很好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其现实梗阻突出表现为公平与质量的悖论、改革理想与现实基础的鸿沟、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兼顾。在教育制度现代化的进程下,高考制度创设层面应完善多元共治的考试治理结构,制度规范层面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制度实践层面基于统一高考制度增强考试分类设计的灵活性,在科学性、公平性、效率性的兼顾与统一上实现新的突破,成就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制度改革 教育现代化 考试治理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十年“选科走班”政策推进的矛盾审视与路径反思
17
作者 苗学杰 冯孟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6-70,共5页
新高考十年“选科走班”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师生对政策价值判断反差明显、选科决策出现兴趣为成绩“让路”、学生多样发展与单一评价冲突、教师多重压力与家长“高认可低参与”矛盾、“自利性”诉求诱发政策落实异化等现实矛... 新高考十年“选科走班”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师生对政策价值判断反差明显、选科决策出现兴趣为成绩“让路”、学生多样发展与单一评价冲突、教师多重压力与家长“高认可低参与”矛盾、“自利性”诉求诱发政策落实异化等现实矛盾。“选科走班”政策推进还需进一步理顺教考关系,增强利益群体政策认同度;多元评价赋能高中多样发展,持续促进选才与育人统一;因校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家校社共同支持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选科走班 选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18
作者 郭芳侠 郭志远 张地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4年第3期19-34,共16页
采用SEC模式,对2021—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甲卷、乙卷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6套试卷中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较高,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也较高,符合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特点... 采用SEC模式,对2021—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甲卷、乙卷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6套试卷中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较高,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也较高,符合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特点;试卷内容主题呈现了集中度较高、稳定性较强的特点,注重考查重点和主干知识;试卷整体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较高,符合学业质量标准要求,但不同模块试题的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存在偏差。基于此,建议物理教学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必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聚焦学生物理能力与思维品质;合理设计教学梯度,注重学习进阶发展,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模式 一致性研究 高考物理试题 课程标准 试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新高考选科行为的分化及其功利化释疑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易林 余秀兰 +1 位作者 倪颖 高静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89,共8页
新高考虽然提出科学选科的制度愿景,但实际却出现了与之有出入的个体选择困境——选科行为的功利化。基于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亲历空间的分层视角,分析33位考生的选科行为发现:“成绩”“出息”不单是学校、家庭的共识,也被考生所感知... 新高考虽然提出科学选科的制度愿景,但实际却出现了与之有出入的个体选择困境——选科行为的功利化。基于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亲历空间的分层视角,分析33位考生的选科行为发现:“成绩”“出息”不单是学校、家庭的共识,也被考生所感知并影响了他们后续的选科构想和选科行为;在学业竞争大众化的背景下,考生选科构想的差异体现了不同认知、不同成长经历的考生对教育资源的占有与使用的差别;感知与构想共同支配考生的亲历选科行为并导致行为分化。据此,对选科行为及其功利化的认识应从行为学论域转向社会学论域,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可通过影响考生的感知与构想引导考生科学选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选科 空间三元辩证法 功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选科?——基于CatBoost回归树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建华 单正义 覃红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5,共14页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旨归之一在于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然而现有研究对新高考是否增加了学生的选科自主性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2022年“高考改革问卷调查”获取的31656份大学生样本,按70%、15%、15%的比例随机将样本分割为训练组...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旨归之一在于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然而现有研究对新高考是否增加了学生的选科自主性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2022年“高考改革问卷调查”获取的31656份大学生样本,按70%、15%、15%的比例随机将样本分割为训练组、验证组和测试组,用训练组构建CatBoost回归树模型,该模型通过了验证组和测试组的检验。基于该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新高考促进了学生选科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选择权,但学生的选择能力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同时,新高考加剧了学生、家长、高中教师的选科逻辑冲突,增加了学生选科焦虑感;从促进学生自主选科视角来看,“3+1+2”模式是高考改革的理性回归,有利于维护高考改革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自主选科 选择权 选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