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席之地”:当代日本农村中国新娘的家庭地位考察
1
作者 胡源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5年第1期52-63,共12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移民的女性化”趋势受到关注。在亚洲,随着产油国以及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中间阶层开始雇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再生产劳动者,引发了女性的跨国流动。由此亚洲女性的内部出现了分化,不仅出现了外国女性家务劳动者...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移民的女性化”趋势受到关注。在亚洲,随着产油国以及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中间阶层开始雇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再生产劳动者,引发了女性的跨国流动。由此亚洲女性的内部出现了分化,不仅出现了外国女性家务劳动者、照顾劳动者,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外籍新娘。论文在“个体化”的理论框架下,从日常决策、家庭角色、夫家态度这三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新娘在日本农村夫家的家庭地位的变化。研究显示,二战后,日本的农村家庭经历了从传统的“家”制度向现代家庭的转变,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生了不可逆的质的变化。中国新娘在夫家获得了“一席之地”,“个体化”倾向已然渗透到了日本农村的中日跨国婚姻家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农村 跨国婚姻 中国新娘 家庭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考察——兼论江户初期“唐人社会”的实态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品晶 迟皓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79-86,共8页
论文对学界关于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的既有观点进行梳理,结合社会学和华侨史的研究成果,明晰华侨社会的构成要素,并以此为指标,考辨学界关注的日本华侨社会各个时期。研究认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断续和更新的特点,其萌芽于... 论文对学界关于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的既有观点进行梳理,结合社会学和华侨史的研究成果,明晰华侨社会的构成要素,并以此为指标,考辨学界关注的日本华侨社会各个时期。研究认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断续和更新的特点,其萌芽于两宋时期,形成于日本江户初期,焕新于日本幕末开国时期。江户初期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期,在日本华侨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正是历史上各个阶段赴日移民的陆续侨居,为江户时代华侨在长崎汇集埋下了暗线,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人脉网络、精神寄托、经济活动和政治管理的华侨社会结构,而这样的华侨社会不断更新再造,在日本开国时期迎来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华侨社会 海外移民 江户初期 人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年华侨华人研究评述(1997~2004年)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梁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47-54,共8页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至今,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向。1990年代的华侨华人经济研究热逐渐降温,对日本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大为加强,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得到重视。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 历史与现状 理论 趋向 方法论 年代 经济研究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文化传承状况论析——以日本新华侨华人子女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鞠玉华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8,72,共6页
本文以实地访谈和其他形式的调查为根据,考察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在"异文化摩擦"中的成长过程;探讨他们在父辈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交叠环境中,接受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状况;分析家庭教育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碰撞对海外新华侨华... 本文以实地访谈和其他形式的调查为根据,考察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在"异文化摩擦"中的成长过程;探讨他们在父辈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交叠环境中,接受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状况;分析家庭教育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碰撞对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成长的影响;从文化认同、价值观形成等层面,阐述在文化传承中,新华侨华人子女如何努力接受多种文化,使中华文化与异文化兼容,逐步形成更多元、更开阔的世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侨华人子女 文化 传承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户华侨华人二三代的中华文化认同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玉聪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33-40,共8页
华侨华人二三代已成为神户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他们虽有归化的倾向 ,他们的文化认同虽呈多元化 ,但是 ,他们仍然有中国人意识 ,主要认同中华文化。而且 ,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年轻的并不比年长的明显减弱。认为华侨华人二三代已经认... 华侨华人二三代已成为神户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他们虽有归化的倾向 ,他们的文化认同虽呈多元化 ,但是 ,他们仍然有中国人意识 ,主要认同中华文化。而且 ,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年轻的并不比年长的明显减弱。认为华侨华人二三代已经认同所在国文化的说法应当仍有商榷的余地。神户华侨华人二三代认同中华文化的原因很多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日本社会的歧视或不平等对待。该原因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户 华侨华人 中华文化认同 日本 语言 华文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日本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应龙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2期35-43,共9页
本文将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分为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指出近代神户华侨社会与广东侨乡关系的四个特征 ,认为近代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是以火柴贸易和生产为中心的关系。改革开放后 ,虽然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有了恢复... 本文将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分为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指出近代神户华侨社会与广东侨乡关系的四个特征 ,认为近代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是以火柴贸易和生产为中心的关系。改革开放后 ,虽然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这种关系缺乏坚实经济关系的基础 ,是一种“根”在神户的关系 ,而不像新中国成立以前那种“根”在中国的关系 ,这是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关系在近代时期和当代时期的主要差别 ,这种差别的产生主要是神户华侨华人社会本身变化———即落地生根的结果。不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神户 华侨华人 广东侨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日本华侨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其所带来的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裘晓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61-67,共7页
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主要教育设施,华侨学校不仅为华侨子弟的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整个华侨社会的统合和稳定发展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华侨学校具有持日本国籍的学生增多、学生总体趋向多元化,毕业生去向以升入日本学校为主... 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主要教育设施,华侨学校不仅为华侨子弟的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整个华侨社会的统合和稳定发展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华侨学校具有持日本国籍的学生增多、学生总体趋向多元化,毕业生去向以升入日本学校为主流,以民族教育和升学教育为两大教学目标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观念等特点。但由于华侨学校长期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故在学生入学、升学及学校财政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华侨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教育 华侨学校 大同学校 旅日华侨 外国人学校 法律地位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商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鸡尾酒效应”及其启示——以日本华商严浩及其高技术企业EPS为例
8
作者 沈博 周建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60-69,共10页
论文以日本华商严浩所创办的高技术企业EPS为例,从EPS的组织理念与行为准则、EPS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以及EPS的市场发展策略等角度出发,展现多元文化在EPS跨文化管理中所形成的“鸡尾酒效应”。案例分析表明,中国传统元素、侨居地本土元... 论文以日本华商严浩所创办的高技术企业EPS为例,从EPS的组织理念与行为准则、EPS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以及EPS的市场发展策略等角度出发,展现多元文化在EPS跨文化管理中所形成的“鸡尾酒效应”。案例分析表明,中国传统元素、侨居地本土元素和现代化元素的有机结合将为海外华商企业带来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优势”,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高技术市场中立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新华商 华人企业 严浩 EPS 跨文化管理 鸡尾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井三吉教授与日本华侨华人研究
9
作者 郭梁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 日本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 华侨华人问题 殖民统治时期 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史 中日关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日本大地震对在日华侨华人未来发展走向的影响
10
作者 鞠玉华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56-61,共6页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在日华侨华人造成了新的迷茫和困惑。战后日本长期以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而为人称道,而现今的日本是否还是值得留恋的宜居之地?在日华侨华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日本《中文导报》与笔者...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在日华侨华人造成了新的迷茫和困惑。战后日本长期以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而为人称道,而现今的日本是否还是值得留恋的宜居之地?在日华侨华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日本《中文导报》与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感到在日本生活幸福的华侨华人的比例,与地震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分析问卷结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留日学生减少、新华侨华人归国人数增多的现象,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将面临成长停滞或规模萎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日本大地震 华侨华人走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创立十五周年暨“华侨华人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张应龙 《八桂侨刊》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日本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 华侨华人 全球化 学术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体制”视角下的在日中国技能实习生权益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多闻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51-58,共8页
论文从"移民体制"的视角提出了分析劳工移民权益问题的框架,并聚焦于日本技能实习制度运行中的多重理念以及中国技能实习生跨国流动过程中的多元行为体和利益,对在日中国技能实习生权益问题的成因展开了研究。在日本技能实习... 论文从"移民体制"的视角提出了分析劳工移民权益问题的框架,并聚焦于日本技能实习制度运行中的多重理念以及中国技能实习生跨国流动过程中的多元行为体和利益,对在日中国技能实习生权益问题的成因展开了研究。在日本技能实习制度运作的过程中,相对于"人道化"对待劳工移民的理念,"安全化"理念和"经济化"理念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从"移民体制"的利益维度来看,在日本技能实习制度和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行为者及经济利益多元的特点,使得中国技能实习生赴日的跨国流动呈现出较强的"商业化"特征,以上两方面的特征共同导致了中国技能实习生权益的受损。作为一类特殊的劳工移民,在日中国技能实习生的权益问题长期存在,这与塑造技能实习生跨国流动过程的移民体制的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移民体制 移民权益 劳工移民 对外劳务 技能实习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兴春节祭品牌共同体:生成路径与建构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慧婧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论文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出发,探讨以新兴春节祭为品牌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启示。首先,从中国驻日使领馆职能定位、春节祭执行委员会管理理念、春节祭可持续发展的利器等方面,全方位揭示新兴春节祭品牌化的独特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 论文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出发,探讨以新兴春节祭为品牌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启示。首先,从中国驻日使领馆职能定位、春节祭执行委员会管理理念、春节祭可持续发展的利器等方面,全方位揭示新兴春节祭品牌化的独特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其次,从节庆情境与互动仪式链产生、节庆体验与资源共享、节庆溢出效应与利益共赢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以中国节庆品牌为平台的中日民众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之形成机制,提出新型全球化格局下,以共建品牌共同体的路径,来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和命运共同体的新思路。研究认为,节庆仪式品牌将华人族群和日本市民、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结成多元关系网络即品牌共同体;两国民众及地方政府通过品牌共同体的实质性交往和对话,培育了中日友好共同体意识和共生共荣的良性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春节祭 中日关系 新移民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日本华侨社会的华人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晃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60-65,共6页
日本华侨社会的特点是组织上的稳定性,活动上的民族性,以及随着日本社会变化的适应性,而战后日本华侨社会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华人化方面,加入籍人数的增加,日常生活和语言文字的日本化,部分华侨学校成了语言学校等,因此,... 日本华侨社会的特点是组织上的稳定性,活动上的民族性,以及随着日本社会变化的适应性,而战后日本华侨社会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华人化方面,加入籍人数的增加,日常生活和语言文字的日本化,部分华侨学校成了语言学校等,因此,展望不来,日本华侨社会华人化是必然趋势,其华人化进程也是比较自然的,而且有其本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化 认同 变化 华侨社会 世代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侨学者与日本华侨华人研究——朱慧玲、段跃中、王维、过放相关研究专著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赤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 日本 研究专著 学者 王维 述评 90年代中期 华侨华人经济 问题意识 文献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神户华侨华人研究史概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过放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67-77,共11页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970年代初以前是起步阶段 ,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是进展阶段 ,1990年代是重要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日本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变化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从学者的个别研究发展到设定课题的专题研究 ,...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970年代初以前是起步阶段 ,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是进展阶段 ,1990年代是重要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日本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变化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从学者的个别研究发展到设定课题的专题研究 ,并进一步扩大到共同研究和国际交流 ;研究领域从历史学扩展到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加强对社区与区域、新老华侨、日本与其他国家华侨的比较研究 ,加强从移民角度及地域特色角度研究华侨文化及其变迁 ,加强对新华侨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户 华侨华人 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升婚”到“同质婚”——以中日跨国婚姻中国女性为视角的分析
17
作者 郭笑蕾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2-24,共13页
通过对跨国婚姻女性的访谈,考察全球化时代中日跨国婚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女性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发生跨国流动,由于喜爱中国或从事中日贸易而来中国的日本男性增多,这增加了婚姻双方相遇的机会。不同于以往因国家... 通过对跨国婚姻女性的访谈,考察全球化时代中日跨国婚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女性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发生跨国流动,由于喜爱中国或从事中日贸易而来中国的日本男性增多,这增加了婚姻双方相遇的机会。不同于以往因国家之间经济差异、为追求阶层上升而发生的“上升婚”,中国女性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主体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多选择了学历、阶层类似的“同质婚”。跨国婚姻模式的转变,既有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带来的影响,也有女性在出生国经历的家庭关系以及个人自我主体性带来的影响。任何形式的选择都充满偶然性,跨国婚姻女性拥有越多的“移民特殊资本”,越能应对“同质婚”里的偶然和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婚姻 婚姻模式 上升婚 同质婚 女性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3年关东大地震期间日本暴力排华事件始末
18
作者 郑乐静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85-96,共12页
论文基于日本和中国台湾未刊档案,梳理分析了1923年以前日本的排华立法和排华风潮;1923年关东大地震期间日本屠杀、收容与遣返华工的始末与中国方面的应对,这一恶性排华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及近代日本排华运动的独特性。研究显示,1923年日... 论文基于日本和中国台湾未刊档案,梳理分析了1923年以前日本的排华立法和排华风潮;1923年关东大地震期间日本屠杀、收容与遣返华工的始末与中国方面的应对,这一恶性排华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及近代日本排华运动的独特性。研究显示,1923年日本排华事件,是蔑华思潮、排华政策、经济冲突和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日本政府主导的排华运动的必然产物。事后,日本政府销毁罪证,公然否认屠杀,全面升级排华,对日本华侨社会的发展和中日关系的走向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史鉴今,梳理近代日本排华脉络,揭橥日本社会排华本质,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华工 排华 关东大地震 东瀛惨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广东侨乡的空军勇士——伍国培
19
作者 唐学锋 《红岩春秋》 2015年第10期30-34,共5页
广东台山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也是中国的航空之乡。当中国航空事业发轫之初,台山就有174人投身航空界。其人数之多,为全国各县之冠。早在1909年,就有台山人朱竹泉、朱兆槐二人在美国协助冯如研制出第一架由中国人制造的飞机。1912年3... 广东台山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也是中国的航空之乡。当中国航空事业发轫之初,台山就有174人投身航空界。其人数之多,为全国各县之冠。早在1909年,就有台山人朱竹泉、朱兆槐二人在美国协助冯如研制出第一架由中国人制造的飞机。1912年3月,他们又协助冯如在广州制造飞机1架,4月,在台城南山桥上空放飞。这是在中国国土上,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的首次试飞。这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事业 航空界 冯如 中国空军 竹泉 抗战期间 周志开 宣恩 广西柳州 中国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打造魅力侨乡
20
作者 李红 《今日中国》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20世纪回乡侨胞修建的开平碉楼、由海外乡亲捐建并冠名的医院、学校、艺术馆、博物馆……侨乡的建筑、文物无不凝结着海外乡亲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情怀,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海外乡亲对祖(籍)国、对家乡的浓浓亲情,以及融汇了中西文化... 20世纪回乡侨胞修建的开平碉楼、由海外乡亲捐建并冠名的医院、学校、艺术馆、博物馆……侨乡的建筑、文物无不凝结着海外乡亲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情怀,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海外乡亲对祖(籍)国、对家乡的浓浓亲情,以及融汇了中西文化的侨乡气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时值冬日,盛产相思豆的侨乡广东却依然绿意盎然,花红柳绿。籍国务院侨办组织的“媒体广东侨乡行”活动,记者走进了著名侨乡顺德、新会、开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侨乡 开平碉楼 20世纪 中西文化 海外 艺术馆 博物馆 国务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