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南方与安全社群--对理论的去殖民化反思
1
作者 石之瑜 侯长坤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59,共30页
前殖民宗主国家通过共同规则,彼此约束,不再征战,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相对于此,前殖民地国家则通过互不干预,彼此承认主权完整和独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后者由于不涉及共同规则,引发了前者的不安。两种安全社群成员国... 前殖民宗主国家通过共同规则,彼此约束,不再征战,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相对于此,前殖民地国家则通过互不干预,彼此承认主权完整和独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后者由于不涉及共同规则,引发了前者的不安。两种安全社群成员国的属性不同,前殖民宗主国家依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建立,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世界大战,自觉需要约束才能建立秩序,因此重视共同规则。前殖民地国家则因受到殖民主义的影响而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充其量是建立了不完整的政权,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习以为常的国家迥异,因而追求国际社会对其独立地位的认可,但遭到前殖民宗主国家的指控。前殖民地国家被指控如同过去的殖民宗主国家一样不受约束,成为当代“安全威胁”的来源。可见,在殖民性不同的国家,有关安全社群的设想也有所不同。全球南方作为一种整合的身份范畴,为分析不同安全社群基于不同的殖民性所衍生的多样化安全需要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结合上海合作组织的实践,可以看到一些安全社群研究仅局限于前殖民宗主国家这一单一视角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化 去安全化 安全社群 殖民性 全球南方 上海合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监督何以有效——传统中国权力监督的分工式结构及运作困境的现代审思
2
作者 吴业国 方晔 《行政与法》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有效性是权力监督的重要价值和目标。传统中国自上而下的集权分工式官僚结构是皇权专制政治的产物。随着古代监察制度的不断充实、发展与完善,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多种监督手段得到综合运用,形成一套完备的分工式权力监督体系... 有效性是权力监督的重要价值和目标。传统中国自上而下的集权分工式官僚结构是皇权专制政治的产物。随着古代监察制度的不断充实、发展与完善,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多种监督手段得到综合运用,形成一套完备的分工式权力监督体系。秦汉以来“设官分职”分工式分权模式,在维护传统中国权力监督的有效性、保证传统官僚体制正常运转的同时,存在着集权专制、人治传统以及程序缺失等诸多制度性缺陷,导致权力监督趋于低效空转乃至最终失效,对王朝政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有效的监督制约是通过科学的权力系统和结构设计,明确权力界限和职责、疏通权力通道、防止并纠正权力倾斜,使权力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畅通无阻地发挥作用,让权力监督达到最佳境界,在防范权力越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行政效能的传统中国权力监督思想与实践,为当前我国监察制度改革和权力监督有效性的建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监督 分工式结构 有效性 行政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潜在风险及规制路径
3
作者 王税 李文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脑机接口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实现人机互动创造了良好的前景。脑机接口可以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提供更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同时,智识领域的努力使基础科学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实质性突破,国家政策对其大力支持,产业链也初步... 脑机接口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实现人机互动创造了良好的前景。脑机接口可以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提供更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同时,智识领域的努力使基础科学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实质性突破,国家政策对其大力支持,产业链也初步形成。因此,脑机接口技术具有应用于政府治理的现实可能。但脑机接口技术参与政府治理同样会引发潜在风险。首先这是针对人身的技术进步,但极有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它同样会对人脑进行监测,使人们的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及监督权等基本权利受到威胁,个人信息与隐私安全等民事权益保护方面也会产生较大风险。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接受与认可不一,偏见似乎占据上风,这不仅是技术本身的缘故,而且与人们是否能合理应用有关。因此,脑机接口技术若要应用于政府治理,尚需在加强伦理审查和道德监管、促进专门立法及合宪性审查、落实信息保护及公众知情参与、防范技术滥用及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建立合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政府治理 规制路径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长青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之一。爱好和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和平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得益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又为世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之一。爱好和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和平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得益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又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要以和平发展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和平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利阿·依皮“国家—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观
5
作者 李勇 王玲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全球正义理论存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争。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适用范围。世界主义者主张把这一原则扩展到全球,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最多是充足主义的原则。面对这一争论,利阿·依皮试图调和争论双... 全球正义理论存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争。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适用范围。世界主义者主张把这一原则扩展到全球,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最多是充足主义的原则。面对这一争论,利阿·依皮试图调和争论双方,使民族主义者也承认全球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规范性意义。与此同时,依皮试图阐明国家对于全球正义行动者的规范性意义。因为依皮在国界的任意性、国家的价值等问题上矛盾的观点,她所建构的“国家—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并没有开辟出第三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正义 世界主义 民族主义 平等主义 分配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爱国思想的批判与超越
6
作者 吴俊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虚伪性,指明什么样的国家及爱国主义需要人们保持警惕、何种意义上的国家值得人们热爱。他们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全人类解放事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爱国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虚伪性,指明什么样的国家及爱国主义需要人们保持警惕、何种意义上的国家值得人们热爱。他们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全人类解放事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爱国思想的历史性超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实现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使命宗旨,坚持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实现使命宗旨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被压迫民族爱国主义饱含着反侵略和革命色彩,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必须坚守国际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化博弈论视野中的周礼与暴力——以春秋与东汉为历史切片
7
作者 徐英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31,共14页
西周建立以后,基于宗法的周礼对军事行动合法性的约束曾长期有效,与之对应,《司马法》《六韬》等周礼色彩浓郁的兵法亦强调战争的伦理性质对战争自身胜负的重要影响。但从春秋中晚期开始,周礼对于军事行动的约束作用逐渐衰微,战争中的... 西周建立以后,基于宗法的周礼对军事行动合法性的约束曾长期有效,与之对应,《司马法》《六韬》等周礼色彩浓郁的兵法亦强调战争的伦理性质对战争自身胜负的重要影响。但从春秋中晚期开始,周礼对于军事行动的约束作用逐渐衰微,战争中的欺瞒等非伦理行为也日益频繁起来。作为春秋中晚期战争实践学术反思的产物,孙武的《孙子兵法》基本绕开了对于战争伦理性与合法性的讨论,并毫不掩饰地探讨诈谋的使用,最终完成了对基于周礼的西周军事观念的“马基雅维利式转向”。解释这一转向的主要资源将来自演化博弈论。大致而言,周礼在战场上的应用是以基于贵族核心地位的车战为技术载体的,而随着春秋的争霸战争所涉及的地理范围拓展到了不适合车战的中原边缘地区,步兵战法便慢慢淘汰车战,并由此边缘化了贵族的军事—政治地位。而步兵在古典中国语境中的廉价性又降低了每一个普通士兵的博弈权重,由此铺就了通向秦政之路。代秦的两汉虽然在表面上崇周,却已无法恢复周政下的贵族博弈传统。毋宁说,在东汉朝政中进行政争的各种势力——宦官集团、外戚集团与清流集团——都因自身的“祛地域性”而丧失了在必要的博弈缓冲区内长远筹划的能力,而往往本着赢家通吃的妄念而进行不必要的政治冒险。而鼓吹复仇的公羊学又在意识形态上为这种冒险提供了思想助燃剂。汉末大内战的不可避免性,由此便得到了一种基于演化博弈论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暴力 演化博弈论 战车 步兵 《孙子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
8
作者 高景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6,共12页
在当代爱国主义理论中,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理论,甚至可以被视为当代爱国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之一。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的爱国主义理论,这种自由的实现需要某种特别的共同体即“共和国”,不过,无论是... 在当代爱国主义理论中,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理论,甚至可以被视为当代爱国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之一。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的爱国主义理论,这种自由的实现需要某种特别的共同体即“共和国”,不过,无论是自由的有效维系,还是共和国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民美德”的支撑。共和爱国主义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分为古典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现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和当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不过,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无法适应现代多元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共和主义 共和爱国主义 共和国 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族与土耳其民族认同建构(1930—1938)
9
作者 敏敬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46-154,160,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为了巩固新政权、维护领土统一和促进西式现代化顺利进行,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尝试在土耳其国内建构以种族为基础的单一民族认同,提出了具有浓厚种族色彩的“土耳其历史理论”和“太阳语言理论”,并对国内少数族群实施种族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巩固新政权、维护领土统一和促进西式现代化顺利进行,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尝试在土耳其国内建构以种族为基础的单一民族认同,提出了具有浓厚种族色彩的“土耳其历史理论”和“太阳语言理论”,并对国内少数族群实施种族同化政策。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种族理论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统一,增强了民族自信,但也造成族群关系紧张和极端民族主义膨胀等问题,也为后来土耳其实行泛突厥主义外交创造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凯末尔主义 种族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态势分布及优化路径——基于S省八所高校3612份样本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尉 高强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1-68,共8页
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体阵地,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状况则是提升宣传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依凭。本文以“五个认同”为核心解释框架,混合使用量化和质性方法,评估了当下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 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体阵地,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状况则是提升宣传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依凭。本文以“五个认同”为核心解释框架,混合使用量化和质性方法,评估了当下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态势,问卷数据表明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持续巩固,“五个认同”的基本情况总体较为理想。进一步的访谈表明,当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对象上的精准性仍有待提升,宣传教育内容供给的系统性有待增强。因此,高校既要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行全员性的把握,拓宽宣传教育对象的覆盖面;又要巩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多维性的认知,拓展宣传教育内容的覆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学生 五个认同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共创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路径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为例
11
作者 董杰 徐佳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0-33,共1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将价值共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引领下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笔者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将价值共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引领下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笔者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路径,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为例进行深入研究。乌拉特中旗将学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政府、高等院校、研发中心、行业协会、手工艺人、国企及营销团队等多方合作,探索适合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层实践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助力推动共荣共富发展新局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基层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民族文化互嵌的历史脉络与特点探赜
12
作者 何生海 刘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文化互嵌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出于民族自身发展进行的理性选择。通过深度、持续、全面的交往交流交融,出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集”内容,通过文化互嵌从而衍生到心理互嵌,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内蒙古地区各民族文化经过持续... 文化互嵌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出于民族自身发展进行的理性选择。通过深度、持续、全面的交往交流交融,出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集”内容,通过文化互嵌从而衍生到心理互嵌,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内蒙古地区各民族文化经过持续不断的交融与互动、采借与创新,形成了服饰文化的共适、饮食文化的共享、居住文化的共用、语言文字的互通,综合反映了文化互嵌的主动性、持久性和包容性。从文化互嵌的角度爬梳内蒙古各民族在文化上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与演进、特征与规律,为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经验与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民族文化 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孝翠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146-151,共6页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步伐,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面临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人才资源短缺、特色文化及产业保护开发不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等诸多难题。激发西部民族...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步伐,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面临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人才资源短缺、特色文化及产业保护开发不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等诸多难题。激发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要不断加大中央扶持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乡风文明建设,多渠道发挥政府、企业和人才的协同效应,以民族创新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困境 现实意义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国家构建:国际经验和中国道路(下)
14
作者 肖宪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90,共11页
六、民族自决与国家解体1960-1969年,联合国成员国从99个增加到126个;1990-1999年,联合国成员国从159个增加到188个。这是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增加最快的两个十年,60年代新国家的出现主要是非殖民化运动,90年代新国家的产生主要是国家解体... 六、民族自决与国家解体1960-1969年,联合国成员国从99个增加到126个;1990-1999年,联合国成员国从159个增加到188个。这是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增加最快的两个十年,60年代新国家的出现主要是非殖民化运动,90年代新国家的产生主要是国家解体。这两种情况都涉及一个重要的国际法原则--民族自决权。民族自决权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包括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权利。但是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成为独立的国家。当今世界上有几千个民族,当然不可能建立几千个国家。其实一个民族成为独立国家的先决条件在联合国推动非殖民化时期已经形成,其中包括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该民族曾有过在其宣称的领土上实行自治政府的历史事实;二是该民族具备自己独特的人文特征和集体认同;三是该民族有明确的实现独立的集体愿望和获取独立并建立自治政府的条件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原则 民族自决权 非殖民化 独立国家 集体认同 人文特征 民族国家构建 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帝国主义:发展脉络、内在机理与当代启示
15
作者 胡运海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帝国主义理论在20世纪初经霍布森、卢森堡、考茨基等提出,由列宁进一步发展并完善。20世纪70至80年代发展为“文化帝国主义”,80年代末发展为“生态帝国主义”,90年代发展为“信息帝国主义”,直至21世纪发展为“平台帝国主义”。从霍布... 帝国主义理论在20世纪初经霍布森、卢森堡、考茨基等提出,由列宁进一步发展并完善。20世纪70至80年代发展为“文化帝国主义”,80年代末发展为“生态帝国主义”,90年代发展为“信息帝国主义”,直至21世纪发展为“平台帝国主义”。从霍布森的帝国主义论到平台帝国主义的历史嬗变,表征了帝国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彼此交融的理论命运。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勃兴,帝国主义在当代取得了新的理论形态,演化为平台帝国主义。对于平台帝国主义,不仅需要认清其剥削、掠夺与霸权的实质,还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平台经济”,积极坚持平台经济的普惠性、共享性与有序性,科学推动平台经济合理发展。通过厘清平台帝国主义的内在机理,明晰其扩张逻辑,并作出批判性反思与建构性展望,对于预防平台垄断、销蚀平台殖民与阻断平台霸权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帝国主义 数字化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论民族自决权 被引量:14
16
作者 慕亚平 郑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2-98,共7页
本文围绕民族自决权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不应简单地从民族学和国内法角度对民族的概念加以解释,而应从国际法的角度用“大民族”或“国族”的含义理解,防止和避免民族分裂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发生;还从民族自决权在新老形势下... 本文围绕民族自决权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不应简单地从民族学和国内法角度对民族的概念加以解释,而应从国际法的角度用“大民族”或“国族”的含义理解,防止和避免民族分裂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发生;还从民族自决权在新老形势下的作用探讨了“自决”的内容:民族自决权不单包括国家独立的含义,它已从政治上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扩展到国家有权维护主权、统一和自由、谋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的权利。在当今国际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自决 民族自决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国家的思考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树青 刘光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4,共6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宏观分析和审视, 认为: 1. 民族国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范畴, 它本质上意味着国内所有族体在国家范围内的统一 (形成国族) 和对国家的一致认同。2. 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 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宏观分析和审视, 认为: 1. 民族国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范畴, 它本质上意味着国内所有族体在国家范围内的统一 (形成国族) 和对国家的一致认同。2. 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主权独立、中央集权制、民主化和统一的国内市场。3. 构建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政治努力的重大目标。因此, 在现实中, “民族国家”又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国家 国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族歧视·种族主义·种族和解 被引量:16
18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9,共11页
种族歧视、种族主义和种族和解是种族问题研究中彼此关联的三个重要概念。种族歧视是一种根据种族的生理特征而予以区别对待的行为;种族主义是一种程式化、概念化和系统化的种族歧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明显的集体行为特征... 种族歧视、种族主义和种族和解是种族问题研究中彼此关联的三个重要概念。种族歧视是一种根据种族的生理特征而予以区别对待的行为;种族主义是一种程式化、概念化和系统化的种族歧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明显的集体行为特征。种族歧视或种族主义不仅造成种族之间的隔膜与敌视,而且有可能演化成冲突与战争,所以,种族和解被视为破解上述困局的一种手段或路径,意味着有利害冲突的不同种族基于一种共同体意识,在相互尊重等原则下实现利益共享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歧视 种族主义 种族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国家的观念——从中国学者的观点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国清 何怡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35,共14页
当我们沿着全球化的步伐进入21世纪,我们将面临重大的政治难题:民族国家是否趋于衰落?民族国家应当如何建设?国家主权应当如何维护?国家主权能否让渡?帝国、国家和民族及其关系将如何演进?诸如此类问题是国际学界讨论的热点。中国政治... 当我们沿着全球化的步伐进入21世纪,我们将面临重大的政治难题:民族国家是否趋于衰落?民族国家应当如何建设?国家主权应当如何维护?国家主权能否让渡?帝国、国家和民族及其关系将如何演进?诸如此类问题是国际学界讨论的热点。中国政治学界积极响应,深入探讨国家、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国家主义、全球化、战争与和平、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等问题。总结和评析中国的民族国家理论研究,将有利于推进当前国家和民族国家理论研究,为规范和约束作为最高权力主体的国家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为评估当今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全球化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帝国主义 分离主义 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命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劳东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8,共9页
当代刑法对风险控制与危害预防的强调,使得罪责概念的内容经历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对行为人的控制能力的强调,以选择自由为基础的传统规范责任论被废弃。期待可能性被从责任论中剥离出来,其重要性也日益呈下降的趋势。期待可能性理论在... 当代刑法对风险控制与危害预防的强调,使得罪责概念的内容经历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对行为人的控制能力的强调,以选择自由为基础的传统规范责任论被废弃。期待可能性被从责任论中剥离出来,其重要性也日益呈下降的趋势。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当代所遭遇的命运,折射出刑法任务观的重新定位对刑法体系中具体制度与理论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主义 期待可能性 过失犯 选择自由 控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