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一 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学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2-40,57,共10页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相伴随,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起伏和曲折,潜藏着回旋与暗礁,但总体上表现为理论逻辑的不断推进,并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相伴随,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起伏和曲折,潜藏着回旋与暗礁,但总体上表现为理论逻辑的不断推进,并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它本身也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作者依据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研究取向、研究方式及其所形成的总体风貌,大致把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发端于新时期影响深远的两次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主要成果体现在认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和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等方面;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问题意识"充分凸显,研究重点发生转移,主要成果体现在领域(部门)哲学研究迅速崛起,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哲学观层次跃升;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形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等多个热点领域,同时研究路径进一步分化,预示着新的范式转换的前景。作者以时间为经,以问题为纬,融人物、事件、观点和著述于其中,对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作了概略的学术回顾和清理,本刊分三次予以刊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改革开放 真理标准讨论 回顾与反思 教科书体系 学术 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抽象的一般性走向具体的普遍性的历史空间辩证法--中国式现代化哲学基础问题的若干思考
2
作者 刘怀玉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179,共11页
中国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思想,而其渊源则是德国辩证法传统中的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共相与殊相的关系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底蕴,从本质上讲固... 中国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思想,而其渊源则是德国辩证法传统中的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共相与殊相的关系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底蕴,从本质上讲固然是一个历史观问题,但归根结底也是一个辩证地再现社会现实,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论问题。中国道路作为具体的普遍性概念,表现在历史哲学上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性与具体的历史道路的多样性、跳跃性冲突融合而成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表现在社会哲学上乃是关于社会有机体的部分与整体共时性的矛盾与协调平衡发展的具体总体性或系统辩证法问题;表现在文明形态历史观上则是如何实现不同文明形态间的相互借鉴并由此上升为新的普遍性问题;而贯穿于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扬弃抽象的一般性历史逻辑规定的过程中形成反思性、合目的性意义上的具体普遍性的历史空间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具体的普遍性 历史空间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散文史书写的历史抵达与主体生成--兼论范培松《中国散文史(20世纪)》
3
作者 丁晓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散文史书写涉及诸多事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抵达历史本真而又不失生成的主体性。实现散文史书写的历史抵达与主体化生成的有机统一,治史者除了确立合乎历史存在的散文观、散文史观外,还必须处理好若干重要的书写"技术"问题。
关键词 散文史 历史本真 主体化 《中国散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特征、效用价值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M0004,共8页
用典是文章写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马克思恩格斯用典既具有用典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效用中,根据用典的不同维度分别包括“典故的功用”和“用典的修辞效果”两个方面;在用典的价值导向中,主要包... 用典是文章写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马克思恩格斯用典既具有用典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效用中,根据用典的不同维度分别包括“典故的功用”和“用典的修辞效果”两个方面;在用典的价值导向中,主要包括相似历史语境下“批判的重现”以及从“用典实践”到“指导实践”的演进两大类型。《习近平用典》系列目前已经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因此以用典研究为契机,新时代我们既要不断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新视角,也要深刻认识到用典在社会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要积极发挥用典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用典 典故 文本研究 《习近平用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录书信的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数据(2002-2012)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雨琦 史晨 +2 位作者 赵立 孙乐强 张亮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7-39,44,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包括1972年版和1995年版)共收录了123封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基于2002-2012年CSSCI引用的"大数据",文中详细分析了11年间这123封书信的总体引用情况,并对每一封书信的总体引用情况和年引用次数进行了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包括1972年版和1995年版)共收录了123封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基于2002-2012年CSSCI引用的"大数据",文中详细分析了11年间这123封书信的总体引用情况,并对每一封书信的总体引用情况和年引用次数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表明,11年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录书信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极少部分书信,而其他大量的书信内容都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力。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大对马克思恩格斯书信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这些书信的学术思想和当代价值,为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 CSSCI 学术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哲学卷)手稿》与当代中国的哲学自信--剩余价值哲学破解的10个理论难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伟 郝晓光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5-30,共6页
《〈资本论〉(哲学卷)手稿——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初步建立了以剩余价值哲学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商品生产与人的关系""人的本质概念""剩余价值概... 《〈资本论〉(哲学卷)手稿——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初步建立了以剩余价值哲学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商品生产与人的关系""人的本质概念""剩余价值概念""按需分配概念""社会基本矛盾""人道主义问题""《资本论》的文本属性""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这10个理论难题的破解,以及以剩余价值为核心,提出《资本论》前三卷可阐述为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第四卷可阐述为史学(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五卷可阐述为哲学(剩余价值哲学),既展现了我国学者续写《资本论》的可能,也是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彰显当代中国哲学自信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剩余价值哲学 哲学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哲学学会举办2024年年会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
7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1月12日,由石家庄市哲学学会主办、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承办的石家庄市哲学学会2024年年会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召开。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士宗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河北... 2024年1月12日,由石家庄市哲学学会主办、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承办的石家庄市哲学学会2024年年会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召开。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士宗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石家庄市社科联、石家庄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市委党校部分教师共30余人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河北经贸大学 哲学学会 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哲学 副校长 石家庄学院 理论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路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60年”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8
作者 罗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60年”理论研讨会,2009年8月底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60年”理论研讨会,2009年8月底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观点综述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路向 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研究述评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曙光 王虎学 毛剑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8,共14页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述评 中国学术 结构性变化 改革开放 中国社会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的继承和理论创新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怀银 王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1,共7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初,一个世纪以来,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人的全面发展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面向实践"的教育学研究取向等。在继承和发扬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初,一个世纪以来,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人的全面发展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面向实践"的教育学研究取向等。在继承和发扬理论精髓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亦需要不断的创新,即以科学、理性的学术研究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话与批判的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返归历史与文化,在文化启蒙的意义上实现教育学的理论自信、自由和解放的创新目标,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传统 继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基于20世纪60年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学者的争论
11
作者 芝田进午 闵夫 《理论视野》 CSSCI 2008年第12期41-43,共3页
20世纪60年代,德国民主共和国掀起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争论。了解此次争论的背景和争论内容,对于客观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德国民主共和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初步摸索”到“中国制造”——30年来我国原理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乐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57,共5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学术同仁的强烈共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学术同仁的强烈共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已经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民族创新意识,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积极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回顾30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和演变历程,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 教科书体系 改革开放 回顾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辩证法的历史洞察力和时代价值——《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再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碧晴 夏靖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7-20,共4页
恩格斯曾特别强调的"《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发展中仍然发挥着历史辩证法的强大威力:现实社会在《宣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求存生变,阶级斗争在《宣言》揭示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顺势演变,崇高理想... 恩格斯曾特别强调的"《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发展中仍然发挥着历史辩证法的强大威力:现实社会在《宣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求存生变,阶级斗争在《宣言》揭示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顺势演变,崇高理想在《宣言》揭示的人类解放的征程中变得更为现实,无不彰显着《宣言》的历史洞察力和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历史辩证法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0条解读 被引量:4
14
作者 卞绍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当前,关于"市民社会"①的讨论依然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这一理论所预设的"自由平等个人"和"私有财产权"等理念经由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而日益深入人心,在此情势下,考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不过,对... 当前,关于"市民社会"①的讨论依然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这一理论所预设的"自由平等个人"和"私有财产权"等理念经由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而日益深入人心,在此情势下,考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不过,对于一些常识性概念进行不断省察不仅是保持观念敏锐性的需要,还在于立足新的思想语境批判我们曾确信的价值观念,看它们是否需要修正或改变。"市民社会"正是属于需要重新反省的重要词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类社会 市民社会批判 解读 全球资本主义 私有财产权 自由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览(2008年1月16日-2月15日)
15
《中国土地》 2008年第2期6-7,共2页
“种”在农地上的别墅;又一个丑陋样板;开平的“私心”害了谁?土地“大礼包”缘何屡禁不止;批责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物业税改革绕不开土地出让金。
关键词 土地出让金 “种” 物业税 农地 私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晓平 龚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它是动态的、非一次完成的。第二,它非对真理形式而是对其内容的判定。第三,作为真理性命题检验标准的实践,其作用是通过两种功能来实现:对纯粹的自然客体... 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它是动态的、非一次完成的。第二,它非对真理形式而是对其内容的判定。第三,作为真理性命题检验标准的实践,其作用是通过两种功能来实现:对纯粹的自然客体的命题,通过真假判断认定其真理性;对主体生成的社会的或精神的客体命题而言,则是采取价值判断,存其价值大者而弃其价值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实证 真理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作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65-472,F0002,共9页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理性向历史理性的转化。这一转化经过了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学术结构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根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建构了一个融认识功能、价...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理性向历史理性的转化。这一转化经过了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学术结构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根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建构了一个融认识功能、价值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结构,从而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理念;第二个逻辑环节是解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对认识的主体性、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现实关系的批判性反思,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破除了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式的研究体系,创造了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格局;第三个逻辑环节是历史理性的建构。在这个环节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现代性批判,建构了以当代文化为内核的历史理性,从而表明,中国的理性已经超越了那种以物质技术为基础的狭隘的、单向度的科学主义的近代哲学观念,形成了以现代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就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1949年以来 科学理性 历史理性 教科书体系 现代性批判 文化哲学 逻辑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50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南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共2页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使理论正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引导现实的社会发展,是当代理论工作者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历史曾经向我们昭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国走向进步的科学理论,同时...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使理论正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引导现实的社会发展,是当代理论工作者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历史曾经向我们昭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国走向进步的科学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建设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伟大的作用。中国的现实正在向我们彰显,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建设必须不断地展开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不断地展开和深化。我们这次组织的笔谈,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和建设的路径、内容和方法,并希望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理论创新 笔谈 理论理性 实践理性 主体性哲学 分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70年的问题意识及其范式转换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晓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8,共8页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性走向诉诸经典文...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性走向诉诸经典文本的现实性,由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走向注重对中国问题的学理论证,从而主动创构了多元的、学术化的理论范式。中国道路的文明自觉作为当代的“中国问题意识”,标明了走在范式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取向和历史责任,即在为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提供规范性哲学理念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具有文明自觉的“中国化”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问题意识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哲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文本--纪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80周年
20
作者 李乾坤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3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2012年恰逢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公开发表80周年,中国学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走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利用思想资源向解读深层逻辑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里我国共编译了四个版本的中文版《1844年手稿... 2012年恰逢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公开发表80周年,中国学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走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利用思想资源向解读深层逻辑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里我国共编译了四个版本的中文版《1844年手稿》,每一版在各自的历史境遇中都对学术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844年手稿》中的劳动异化论、实践的观点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讨论的重要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对《1844年手稿》的内在思想逻辑的具体问题与思想史定位的研究尚存在争议,而这种积极的讨论深刻地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目前我国的《1844年手稿》研究呈现出多元的景象,也面临着理论原创性欠缺、文本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思想史深度把握不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境遇 多元景象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