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领导人如何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基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年谱的研究
1
作者 张晓君 唐睿彬 高小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应对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与后果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基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和邓小平五位领导人的年谱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关键语篇分析法回顾和呈现了领导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历史轨迹与语境,展示了领... 应对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与后果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基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和邓小平五位领导人的年谱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关键语篇分析法回顾和呈现了领导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历史轨迹与语境,展示了领导人的领导风范、应急管理水平及其人格魅力,体现了领导人的思想思路和智慧才略。研究认为,领导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体现了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居安思危、重视科学的思想。该研究对于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也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以调查研究赋能应急管理谋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夯实应急管理基础,统筹推进应急管理立体化体系建设,以新技术推动政府治理的流程再造与效能提升,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批示 处理意见 应急管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医疗系统中可容错的多维度密文跨域聚合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均 李兴鹏 +1 位作者 张经伟 唐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3-1413,共11页
为解决智慧医疗系统中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医疗数据安全汇聚的目标,同时确保医疗数据传输与存储过程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提出了支持传输容错的可验证多维医疗密文跨域聚合方案。该方案将边缘服务器集成到传统的云计算架构,通过设计... 为解决智慧医疗系统中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医疗数据安全汇聚的目标,同时确保医疗数据传输与存储过程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提出了支持传输容错的可验证多维医疗密文跨域聚合方案。该方案将边缘服务器集成到传统的云计算架构,通过设计同态加密算法,并结合Shamir秘密共享技术,实现多维度加密数据可传输容错的2层聚合。该方案设计了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算法,确保医疗加密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医疗数据分析中心可以向云服务器灵活选取目标区域进行跨域聚合,并借助云审计机制对获取到的聚合结果进行轻量级完整性验证。根据霍纳法则,医疗数据分析中心利用解密私钥可以直接获得相应区域终端用户各个维度医疗数据的聚合结果。通过安全性分析与性能比较表明,该方案能够安全高效地部署在智慧医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密文 边缘计算 跨域聚合 传输容错 完整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掘进爆破及其振动响应规律研究
3
作者 李小帅 高文学 +3 位作者 宿利平 张小军 胡宇 薛睿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算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掏槽孔与周边孔爆破在后行洞左拱腰(非中夹岩区)、右拱腰(中夹岩区)中产生的振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自适应VMD-MPE算法可以有效消除振动信号中的噪声,并降低了主观决策的影响;此外,相对于非中夹岩区,中夹岩对爆破振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其质点峰值振速明显大于非中夹岩区,但中夹岩区的振动衰减速度更快;同时,通过对比非中夹岩区与中夹岩区各测点振动频率特征可以发现,中夹岩区小于40 Hz的低频振动能量占比较大,更易引起支护结构的共振,发生损伤与破坏的风险更高,应重点关注;受“转角削弱”作用以及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在比例距离SD小于等于11.57 m·kg^(1/3)范围内,周边孔爆破在掌子面后方围岩中产生的振速大于掏槽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夹岩 小净距隧道 爆破振动效应 变分模态分解 多尺度排列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含量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4
作者 何依娜 张小军 +1 位作者 陈霞霞 胡红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5-81,共7页
目的掌握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群膳食暴露影响。方法采集2022年浙江温州地区30个品种217批次海产品,取各样品可食部分,经组织匀质后,经6mol/L氢氧化钠溶液40℃恒温振荡皂化6 h、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发浓缩至... 目的掌握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群膳食暴露影响。方法采集2022年浙江温州地区30个品种217批次海产品,取各样品可食部分,经组织匀质后,经6mol/L氢氧化钠溶液40℃恒温振荡皂化6 h、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发浓缩至干、脱芳石油醚复溶,取上清液采用分子荧光仪测定其石油烃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商值法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和膳食暴露健康风险。结果所有海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检出(范围1.06~26.60mg/kg,均值9.73mg/kg),其中13.4%的样品中石油烃含量超出NY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中规定的限值,分别为缢蛏、泥蚶、馒头蟹。总体上检出浓度依次排序,养殖贝类>海捕头足类>海捕蟹>海捕虾>海捕鱼>养殖藻类。所测海产品石油烃危害商在0.01226~0.30760之间,均小于1,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4.9×10^(-7)~7.6×10^(-5),小于1×10^(-4),其中养殖贝类中缢蛏、泥蚶、贻贝的危害商和致癌风险指数相对较高。结论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应密切关注长期或大量食用缢蛏、泥蚶、贻贝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石油烃 健康风险评估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医科建设思路与路径
5
作者 李振良 高树青 +3 位作者 郭春燕 白美玲 张小俊 温永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59-64,F0003,共7页
新医科是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形态,科技发展使医科不断变“新”。在哲学层面是“观念求新”,在科学层面是“认识求新”,在技术层面是“方法求新”,在工程层面是“体系求新”,在社会层面是“治理求新”。这些为新医科建设提供动力。新医科... 新医科是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形态,科技发展使医科不断变“新”。在哲学层面是“观念求新”,在科学层面是“认识求新”,在技术层面是“方法求新”,在工程层面是“体系求新”,在社会层面是“治理求新”。这些为新医科建设提供动力。新医科本质是“医学+”,包括医学+高技术、医学+大健康、医学+大思政。转型发展中的地方医学院校在新医科建设中应坚持守正创新,以新观念引导新学科专业建设,以新技术成果丰富新课程体系,以大思政引领全面医学人格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转型发展 医学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止咳片中重金属含量及安全评估
6
作者 梁晓艳 杨代晓 +7 位作者 孙悦文 周莹 张小军 薛薇 周光宇 卢春远 冯莉婷 梁旭霞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目的测定中成药止咳片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止咳片中银、砷、钡、镉、铬、铜、铁、镍、铅、锑、锡、锌元素的含量,依据各元素... 目的测定中成药止咳片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止咳片中银、砷、钡、镉、铬、铜、铁、镍、铅、锑、锡、锌元素的含量,依据各元素含量和该药品的最大日服用量,计算日暴露量,与《中国药典》元素杂质每日允许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PDE)比较,评价其安全性。结果ICP-MS方法学参数能满足分析要求,各元素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5,检出限和定量限低,精密度高,准确度好,标准物质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样品低、中、高浓度加标回收率在80%~110%之间。样品中锡、锑含量小于检出限,银小于定量限,铁最高,超过200μg/g,其次为钡,在10μg/g左右,铜、锌含量在1.5~2.8μg/g之间,镉、砷、铬、铅含量小于1μg/g。服用该药品,各元素日暴露量与PDE值比较,占比最高者为铅,大于91%,其他元素则小于10%。结论ICP-MS方法测定止咳片中十二种重金属元素,方法可靠,结果准确。所测重金属元素每日最大暴露量都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但铅存在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咳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重金属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4种大黄鱼产地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梦琼 杨盈悦 +2 位作者 梅光明 张小军 黄丽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1-129,共9页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基于特征波段下的光谱吸收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大黄鱼样品进行产地区分。结果采用测定波段4000~650 cm^(-1)的全光谱采集信息经过Savitzky-Golay算法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SVM模型效果最优,对4种大黄鱼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为83.3%。进一步对福建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产地区分方法优化后,选取特征波段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过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Der)、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ndDer)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3种方式预处理后建立LDA判别模型,光谱训练集与预测集的准确率均达到100%;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预处理后的PCA效果最佳,2种大黄鱼样本间彼此间距远、无重叠,且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经SNV预处理后的CA分析中,除21号野生大黄鱼外,其余产地相同的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结论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处理的方法能够对大黄鱼产地进行较准确地快速区分,从而为大黄鱼溯源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大黄鱼 产地鉴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彭中樱 郭继香 +3 位作者 张小军 李建民 刘建伟 董景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66,共6页
综述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毛管力、电化学力等,论述了复杂程度不同的页岩渗吸机理模型进展,为数值模拟优化提供参考,总结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包括储层岩石、流体性质、温度及压力的影响。指出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 综述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毛管力、电化学力等,论述了复杂程度不同的页岩渗吸机理模型进展,为数值模拟优化提供参考,总结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包括储层岩石、流体性质、温度及压力的影响。指出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为未来提高页岩油渗吸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自发渗吸 毛管力 电化学力 渗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BP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攀云 高文学 +3 位作者 张小军 何茂林 葛晨雨 王林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为了精准预测爆破振动峰值速度(PPV),有效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以星光一号露天矿山爆破工程为依托,选取爆心距、堵塞长度、最小抵抗线、炸药单耗、最大单孔装药量、总延期时间、最大单响药量等7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精准预测爆破振动峰值速度(PPV),有效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以星光一号露天矿山爆破工程为依托,选取爆心距、堵塞长度、最小抵抗线、炸药单耗、最大单孔装药量、总延期时间、最大单响药量等7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估各因素与PPV之间的相关性,构建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爆破峰值振速预测模型,对三向峰值振动速度进行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SS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6.08%、7.34%、1.91%,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2.19%、54.01%、25.29%。研究结果表明:SSA-BP神经网络模型全面考虑了多种爆破设计参数对振动峰值速度的影响;麻雀搜索优化算法有效解决了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预测结果更精确,与振速监测值吻合度更高、误差更小;并且极大地缩短了样本数据的学习训练时间,加快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收敛速度,可为类似露天爆破工程质点峰值振速的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露天矿山 质点峰值振速预测 BP神经网络 SSA-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型相关生长素通路基因发掘及TaARF23-A与小穗数关联分析
10
作者 谭丹 陈家婷 +10 位作者 郜钰 张晓军 李欣 闫贵云 李锐 陈芳 常利芳 张树伟 郭慧娟 畅志坚 乔麟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3,共8页
生长素是调控作物穗部形态的主要内源激素之一。为了发掘小麦中与穗型相关的生长素通路基因,本研究选择了纺锤穗型品系SY95-71和密穗品系CH7034,对其幼穗内源生长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Y95-71幼穗中的色胺含量显著高于CH7034。转... 生长素是调控作物穗部形态的主要内源激素之一。为了发掘小麦中与穗型相关的生长素通路基因,本研究选择了纺锤穗型品系SY95-71和密穗品系CH7034,对其幼穗内源生长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Y95-71幼穗中的色胺含量显著高于CH7034。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在高置信区间(P<0.01)范围内, SY95-71幼穗中富集到4个特有的生长素相关条目,并且色氨酸脱羧酶基因(负责将色氨酸转化为色胺)和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s)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CH7034。对在SY95-71中高表达的2个ARF基因(TraesCS7A02G475700和TraesCS7A02G475600)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是位于7A染色体长臂上的一对串联重复基因,根据小麦ARF家族成员编号,将其分别命名为TaARF23-A1和TaARF23-A2。qRT-PCR结果证实SY95-71幼穗中TaARF23-A1和TaARF23-A2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H7034。测序结果显示TaARF23-A的外显子序列在SY95-71和CH7034间具有2个SNP和1个InDel。根据InDel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并将其与SY95-71和CH7034的RILs群体在6个大田环境下的穗部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TaARF23-A与小穗数显著相关(P<0.0001),其CH7034型等位变异比SY95-71型等位变异增加了1.67个小穗。本研究结果将为小穗发育机制解析提供参考,也为小麦理想穗型改良提供了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生长素 TaARF23-A 小穗数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11
作者 陈家婷 白欣 +10 位作者 谷雨杰 张潇文 郭慧娟 常利芳 陈芳 张树伟 张晓军 李欣 冯瑞云 畅志坚 乔麟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3-1206,共14页
耐盐鉴定是筛选种质和选育耐盐小麦品种的前提。小麦室内耐盐鉴定方法较多,涉及不同生育时期和组织器官。为了评估这些方法在生产上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北方冬麦区5个耐盐品种和5个盐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基于芽期和苗期的7种耐盐鉴定... 耐盐鉴定是筛选种质和选育耐盐小麦品种的前提。小麦室内耐盐鉴定方法较多,涉及不同生育时期和组织器官。为了评估这些方法在生产上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北方冬麦区5个耐盐品种和5个盐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基于芽期和苗期的7种耐盐鉴定方法(涉及27个测试指标)进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利用小麦种子的发芽相对盐害率不能区分参试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而小麦苗期的叶部盐害指数、根部Na^(+)和K^(+)流速以及根尖数、根径、叶片K^(+)含量的相对盐害率在耐盐和盐敏感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回归分析结果和可操作性,明确叶部盐害指数是北方冬麦区适用性较高的耐盐鉴定方法,可结合根尖数相对盐害率、叶片K^(+)含量相对盐害率或根部Na^(+)和K^(+)流速用于种质筛选或品种选育。本研究从适用程度方面解析和评价了耐盐鉴定方法,为小麦耐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盐鉴定 方法评价 芽期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12
作者 李菁 张广彩 +7 位作者 杨力剑 梁兆君 于博洋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4,共12页
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团聚体碳组分含量的影响,2017-2021年于山东烟台,以当地典型作物轮作模式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和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3种花生轮作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春花... 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团聚体碳组分含量的影响,2017-2021年于山东烟台,以当地典型作物轮作模式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和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3种花生轮作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PWM)和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WPWM),研究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团聚体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较于CP模式,PWM和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1~2 mm粒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4.75~21.25和12.47~16.17个百分点,且WPWM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2)除0.25~0.5 mm粒级外,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CP模式;WP和WPWM模式下0~20 cm土层1~2 mm、<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P模式;(3)WPWM模式下,0~20 cm土层>5 mm、0.5~1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可溶性碳含量较对照(CP和WM)分别显著提高50.75%~81.18%、100.12%~120.12%、69.44%~90.07%;(4)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CP和WM)模式提升最大;20~40cm土层,与对照(CP和WM)相比,PWM、WP、WPWM模式均显著提高1~2 mm团聚体微生物量碳贡献率。(5)有机碳与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及可溶性碳与微生物量碳在2~5 mm、1~2 mm、0.5~1 mm团聚体中均显著相关。综合而言,WPWM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的模式可提高0~40 cm土层的平均重量直径、细大团聚体(1~2 mm)含量以及1~2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和贡献率,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更符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轮作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施肥对花生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杨力剑 宁露 +7 位作者 梁兆君 张广彩 李菁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明确不同分层施肥方式下花生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可为探明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优化分层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农民常规旋耕施肥为对照(CK),设置两种分层处理方式(两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25... 明确不同分层施肥方式下花生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可为探明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优化分层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农民常规旋耕施肥为对照(CK),设置两种分层处理方式(两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25 cm土层施肥;三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15 cm、25 cm土层施肥)和三种施肥梯度(不减肥:750 kg/hm^(2);减肥10%:675 kg/hm^(2);减肥20%:600 kg/hm^(2)),共7个施肥处理,研究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花生团棵期,两层施肥处理下不减肥、减肥10%和减肥20%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0~20 cm土层较CK显著增加34.1%、53.2%、54.6%,土壤硝态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较CK显著提升29.4%、69.9%、58.1%;在花生结荚前期,三层施肥处理下不减肥、减肥10%和减肥20%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30 cm土层较CK显著提升53.7%~113.9%、7.8%~122.5%、46.1%~87.5%,各分层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较CK分别平均提高34.3%和52.3%;到花生结荚中期,分层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30~40 cm土层显著高于CK,较之分别平均提高12.5%、21.1%;到饱果成熟期,各分层施肥处理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相近,但分层并施用750 kg/hm^(2)肥料的处理,其30~4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较CK显著增加35.3%、64.7%;分二层并施用750 kg/hm^(2)和675 kg/hm^(2)肥料的处理,其荚果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7.2%和17.4%。综上,分层施肥在优化土壤养分动态方面有积极效果,促进了花生各生育时期养分的合理分布,提高了花生饱果率,为花生产量提升奠定了基础。考虑大田生产的轻简化需求,花生生产上建议采用分两层施用675~750 kg/hm^(2)复合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施肥 花生 土壤养分动态 生育期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车载网络中匿名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均 唐浩宇 +1 位作者 付红 王文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智能车载网络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近年来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车载网络固有的开放性、脆弱性导致其面临许多安全问题。为解决智能车辆与附近RSU之间双向认证和会话密钥的交换以及智能车辆的身份匿名性问题,提出智能车载网... 智能车载网络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近年来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车载网络固有的开放性、脆弱性导致其面临许多安全问题。为解决智能车辆与附近RSU之间双向认证和会话密钥的交换以及智能车辆的身份匿名性问题,提出智能车载网络中匿名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协议中设计了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算法,使得智能车辆以身份完全匿名的方式向附近的路边基站单元发送认证信息。当路边基站单元通过认证之后,计算一个消息认证码作为响应信息发送给请求认证的智能车辆,以实现双向认证。此外,在匿名认证的同时还能进行会话密钥的协商,用于后续的安全保密通信。协议是基于身份密码系统设计的,不需要复杂的证书管理。性能评估表明,所提协议能够有效部署在智能车载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载网络 身份匿名 密钥交换 双向认证 消息认证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裂殖壶菌藻粕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梁燕 孙学书 +7 位作者 王若钰 马媛媛 马睿琦 司彤 张晓军 邹晓霞 崔球 于晓娜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倒春寒等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春花生产区的花生发芽和出苗率。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商业化生产的代表性菌种之一,为使裂殖壶菌提取DHA后的废...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倒春寒等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春花生产区的花生发芽和出苗率。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商业化生产的代表性菌种之一,为使裂殖壶菌提取DHA后的废弃物藻粕能够被利用,本研究以青花11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两种不同浓度的裂殖壶菌藻粕稀释液施用为处理,分别在恒定4℃和昼夜交替(19℃/4℃)的低温环境下,测定花生种子萌发和生理相关指标。结果发现:与正常温度条件相比,低温胁迫降低了花生下胚轴长、根长、苗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两种低温处理下,施用了藻粕液的花生种子露白率和出苗率均显著增加15%以上,干物质量、根长、苗长及下胚轴长度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持续低温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藻粕液处理的花生胚芽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三种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施用裂殖壶菌藻粕对花生种子在冷害发生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将为花生种子缓解倒春寒胁迫及裂殖壶菌藻粕的资源高效再利用提供解决方案,也为开发新一代的花生种子包衣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裂殖壶菌藻粕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浓度三丙二醇单甲醚对花生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刘燕 蔺益民 +4 位作者 黄明明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0-1328,共9页
特异根系分泌物-三丙二醇单甲醚(TPM)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下明显增多,探明其对花生植株生长和代谢生理的影响,可为探索调控花生生长发育的有效物质,促进花生提质增产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花6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等体积无菌水添加为对... 特异根系分泌物-三丙二醇单甲醚(TPM)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下明显增多,探明其对花生植株生长和代谢生理的影响,可为探索调控花生生长发育的有效物质,促进花生提质增产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花6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等体积无菌水添加为对照(CK),研究了3种TPM添加梯度下(T1:10.23μL/盆、T2:20.46μL/盆、T3:40.92μL/盆)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碳氮代谢酶活及抗氧化特性。研究表明:与CK相比,T1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所有TPM添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植株地下部干物重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TPM添加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功能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其中,T1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蔗糖合成酶(SS)以及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较CK提升6.49%~203.24%,T3处理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较CK显著提升39.81%;TPM添加对花生植株产生胁迫影响,各添加处理功能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较CK提升17.32%~34.65%,T3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分别降低75.82%和75.74%,T1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CK显著降低30.43%;通过组织化学定位看出,T3处理明显诱导了花生植株功能叶片H2O2和O2-的积累,其中O2-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83.39%。综上可见,TPM会抑制花生植株尤其是地下部生长,降低叶片潜在最大光合能力(Fv/Fm)并抑制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但花生植株可通过提升NR、SS、SPS和GS等碳氮代谢酶活性来降低TPM造成的损伤;本研究认为,TPM不适用于花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三丙二醇单甲醚 干物质积累 碳氮代谢酶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多孔片合成与形貌的影响
17
作者 吴倩 冯果 +5 位作者 肖剑翔 张筱君 包镇红 劳新斌 徐笑阳 江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4,共8页
以铝丝、镁粉、无水乙醇为原料,分别以Na_(3)VO_(4)、Li_(2)MoO_(4)、Na_(2)SO_(4)、Na_(2)MoO_(4)和NaCl为熔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工艺结合熔盐法制备镁铝尖晶石多孔片。借助XRD、FE-SEM、TEM、BET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熔盐种类对镁铝尖... 以铝丝、镁粉、无水乙醇为原料,分别以Na_(3)VO_(4)、Li_(2)MoO_(4)、Na_(2)SO_(4)、Na_(2)MoO_(4)和NaCl为熔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工艺结合熔盐法制备镁铝尖晶石多孔片。借助XRD、FE-SEM、TEM、BET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熔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合成与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镁铝尖晶石片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只有在Na_(2)MoO_(4)和NaCl熔盐中,长出了长度分别为140~160 nm和120~180 nm的镁铝尖晶石多孔片。Na_(2)MoO_(4)熔盐中获得镁铝尖晶石多孔片的比表面积为73 m^(2)/g。TEM和氮气吸脱附曲线测试表明,样品存在明显的介孔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比表面积,有助于增大活性点位的暴露面积,有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和吸附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片状 介孔 熔盐法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下行政执法优化研究
18
作者 张晓君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塑造良好执法环境,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方向指引。全面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立场和实践要求,从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效能入手助推执法工作优化升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塑造良好执法环境,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方向指引。全面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立场和实践要求,从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效能入手助推执法工作优化升级,促使人民群众成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最大的受益者、积极的参与者和最终的评判者: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确保执法的目标在于实现人民权益;完善参与机制,保障执法的过程注重人民参与;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实现执法的效果由人民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行政执法 民众参与 执法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腹腔镜下肝外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晓君 侍昊泽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外胆道手术中的适应症,操作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与采用常规显像技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将155例患者分为2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未发... 目的探讨并比较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外胆道手术中的适应症,操作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与采用常规显像技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将155例患者分为2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未发生胆道损伤,胆道狭窄或胆漏等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显像与常规显像这两种显像方案均可用于腹腔镜下肝外胆道手术的操作,但前者在术后恢复,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腹腔镜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麦衍生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晓军 肖进 +8 位作者 王海燕 乔麟轶 李欣 郭慧娟 常利芳 张树伟 阎晓涛 畅志坚 武宗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73,共12页
由镰孢属(Fusarium)真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是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小麦育种中可直接利用的抗源非常有限。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赤霉菌株F0609,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或长穗偃麦草的119份小偃麦衍生品系进行3年6个环境的抗病鉴定... 由镰孢属(Fusarium)真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是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小麦育种中可直接利用的抗源非常有限。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赤霉菌株F0609,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或长穗偃麦草的119份小偃麦衍生品系进行3年6个环境的抗病鉴定,发现平均病小穗率<10%的材料有13份,抗性评价为抗病(R);平均病小穗率介于10%~25%之间的材料有61份,抗性评价为中抗(MR);其余45份材料的平均病小穗率介于25%~50%或>50%,抗性评价为中感或高感(MS和S)。在13份高抗赤霉病材料中,CH16387的抗性显著优于苏麦3号和望水白,CH16371和CH16379的抗性显著优于望水白,其余10个品系与抗病对照苏麦3号和望水白的抗性水平相当。这13份材料分别来自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I8045和小麦-长穗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P8430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组合,TAI8045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望水白, TAP8430与苏麦3号和望水白的抗性相当,而杂交组合中的小麦亲本对赤霉病表现感病,推测这些材料的抗性可能来自TAI8045和TAP8430。这些抗病材料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偃麦草 遗传改良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