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挝铜资源成矿规律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远景预测
1
作者 张必敏 王学求 +11 位作者 周建 王玮 刘汉粮 刘东盛 Sounthone LAOLO Phomsylalai SOUKSAN 谢淼 董春放 柳青青 鲁岳鑫 王浩楠 贺彬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7,共17页
老挝处于特提斯成矿域南东段,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地质工作基础薄弱,厘定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并开展远景区预测是老挝在重点区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老挝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由中老双方合作完成,为其矿产资源和环境评价... 老挝处于特提斯成矿域南东段,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地质工作基础薄弱,厘定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并开展远景区预测是老挝在重点区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老挝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由中老双方合作完成,为其矿产资源和环境评价提供了高质量的地球化学基础数据和图件。本文主要利用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结合老挝已发现矿产成矿规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展铜资源远景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老挝铜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控制,铜矿床主要类型有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和砂岩型。(2)老挝全国水系沉积物中铜含量为1.20~459.00μg/g,平均值为21.96μg/g,中位值为16.50μg/g,在7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中,长山地块和哀牢山—马江等3个缝合带的平均值高于其他几个构造单元,地球化学图显示铜在老挝分布不均匀,存在多个大面积分布的高背景区和异常区。(3)构建了包括单元素异常、矿化元素组合异常、指示中酸性岩体元素组合、控矿构造分布、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分布等要素的老挝铜矿多源信息定量信息预测模型。(4)利用随机森林成矿预测方法,共圈定9个成矿远景区,具有寻找斑岩型和夕卡岩型等类型铜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景区预测 机器学习 铜成矿规律 地球化学填图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定量评价:以中国钴为例
2
作者 刘东盛 王学求 +6 位作者 聂兰仕 张必敏 周建 刘汉粮 王玮 迟清华 徐善法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重现性是开展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地球化学填图界的密切关注。但缺乏对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对重现性的定量化认识一直相当薄弱。本研究利用中国地球化学...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重现性是开展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地球化学填图界的密切关注。但缺乏对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对重现性的定量化认识一直相当薄弱。本研究利用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和区域化探扫面计划(RGNR)两种尺度钴元素数据,基于1546个典型汇水域局部空间相关系数分析,对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上,相关性受到钴含量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的共同影响。局部尺度上,受到差异剥蚀影响。贫钴背景下(沉积物钴含量<13μg/g),填图重现性指数R在0.4附近浮动,而富钴背景下(沉积物钴含量>13μg/g),填图重现性指数R从0.4增加至0.6以上。岩溶区、热带雨林区和半干旱中低山丘陵景观区重现性指数R高达0.58~0.74。冲积平原和森林沼泽景观区重现性指数R小于0.32。本研究为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提供了定量评价指标,总体而言,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采样方法能较好地重现元素分布特征,在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现性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 汇水域 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硼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找矿远景区预测
3
作者 柳青青 王学求 +6 位作者 张必敏 周建 王玮 刘汉粮 刘东盛 周怡宁 常婵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硼是一种新兴战略矿产,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广泛。近年来,硼的需求持续上升,硼矿资源勘查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依托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所采集的3380件汇水域深层土壤数据,提供了全国B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特征。全国汇水域... 硼是一种新兴战略矿产,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广泛。近年来,硼的需求持续上升,硼矿资源勘查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依托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所采集的3380件汇水域深层土壤数据,提供了全国B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特征。全国汇水域土壤深层样品B平均含量为46.4μg/g,B整体上具有南高北低、连片分布的特点,可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分区,分别为东北与内蒙古东部地区(Ⅰ)、西北部地区(Ⅱ)、华北地区(Ⅲ)、青藏地区(Ⅳ)和南方地区(Ⅴ)。以B含量70.9和52.4μg/g(累频85%)分别作为南北方异常下限,共圈定出37个B地球化学异常,在全国圈定10个地球化学省和9个小规模异常。根据B异常空间分布,结合地质背景和硼矿床分布,进一步划分出9个成矿远景区,建议加大盐湖型硼矿的找矿勘查力度,并将硬岩(海相沉积)型硼矿作为下一步勘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球化学基准 找矿远景区 深层土壤 地球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远景区预测
4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6 位作者 聂兰仕 迟清华 王玮 SHOJIN Davaa ENKHTAIVAN Altanbagana 周建 杜禹德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参数和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金元素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79×10^(-9)和1.34×10^(-9);华北陆块和阿尔泰构造带金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为1.43和1.36,是金的富集优势区。以金含量累积频率85%(1.55×10^(-9))、92.5%(2.22×10^(-9))和97.5%(4.03×10^(-9))划分外、中和内带,共圈定28处地球化学远景区,为该区寻找金等贵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金等贵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布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镍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及地质背景的影响
5
作者 李龙雪 王学求 +8 位作者 迟清华 刘东盛 刘汉粮 张必敏 周建 徐善法 聂兰仕 王玮 柳青青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9,共14页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新基础设施项目对镍的需求增加,镍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确定镍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寻找新的镍矿床和缓解镍资源短缺至关重要。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通过3382个表层和3380个深层汇水域/土壤样品以及11602个岩石样...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新基础设施项目对镍的需求增加,镍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确定镍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寻找新的镍矿床和缓解镍资源短缺至关重要。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通过3382个表层和3380个深层汇水域/土壤样品以及11602个岩石样品建立了镍的地球化学基准。中国岩石镍的基准值为12.1×10^(-6),背景值为22.2×10^(-6),与中国东部出露地壳丰度一致。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基准值分别为1317×10^(-6)和63.4×10^(-6),远高于中性岩基准值(17.5×10^(-6))和酸性岩基准值(3.19×10^(-6))。中国汇水域沉积物/土壤表层、深层镍基准值分别为23.6×10^(-6)和22.4×10^(-6),略低于其他大陆(国家),与中国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镍中位值一致。母岩类型尤其是超基性-基性岩主要控制汇水域沉积物/土壤镍高值区的分布。镍的高值区(累频>85%)主要出现在蛇绿岩带、大火成岩省等超基性-基性岩区和长江中下游沿岸等黑色岩系区。镍地球化学异常与岩浆型镍矿耦合较好。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镍基准值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但在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和碳酸盐岩发育区域,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镍基准值将发生富集。镍地球化学基准将为后续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定量参照标尺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基准 岩石 汇水域沉积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沉积物中金的分布特征及成矿远景区预测
6
作者 王玮 王学求 +7 位作者 张必敏 刘东盛 刘汉粮 Sounthone LAOLO Phomsylalai SOUKSAN 迟清华 周建 韩志轩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0,共13页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中老两国开展了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本次研究是首次在老挝全国范围开展优势矿种金的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初步研究了老挝全国金地球化学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圈定了老挝全国金的地球化学...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中老两国开展了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本次研究是首次在老挝全国范围开展优势矿种金的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初步研究了老挝全国金地球化学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圈定了老挝全国金的地球化学异常并划分了金的勘查远景区。本次研究共采集地球化学样品2079件,采用高精度分析技术泡沫塑料吸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分析了金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老挝水系沉积物金含量为0.10~913.70 ng/g,平均值和中位值(背景值)分别为2.44和1.00 ng/g。老挝金的分布相对广泛且零散,遍布全国各地,其分布主要受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的共同影响,沿着深大断裂带延伸分布。以累积频率85%(1.99 ng/g)为异常下限,老挝全境共圈定金元素地球化学异常17处,其中8处达地球化学省规模(面积>1000 km^(2)),在圈定金异常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金元素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划分了7处金的成矿远景区。这为老挝金矿勘查提供了覆盖全国的基础性地球化学资料,填补了老挝全国金勘查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国家尺度填图 地球化学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铜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及对成矿远景区的预测
7
作者 胡庆海 王学求 +12 位作者 张必敏 迟清华 王强 孙彬彬 周建 王玮 Igor ESPINOZA VERDE Alex AGURTO CORNEJO Joel OTERO AGUILAR 盘炜 刘汉粮 田密 吴慧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8,共14页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μg/g,背景值(...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μg/g,背景值(中位数)为24.0μg/g。秘鲁全境、沿海带、安第斯山区和亚马孙平原的表层(深层)汇水域沉积物中铜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31.4(31.6)、45.6(32.2)、47.5(48.2)和21.3μg/g(24.9μg/g)。地球化学图显示,秘鲁铜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沿海带和中部安第斯山区含量较高,东部亚马孙平原区含量较低的特征。本文选用75%累积频率作为异常下限值,圈定出5处铜地球化学异常,其中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域规模。同时,讨论铜地球化学异常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解析与之对应的矿产资源响应,秘鲁良好的构造演化环境,为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太平洋纳斯卡板块向南美大陆不断俯冲变换,致使洋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强烈而广泛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且岩浆中铜含量大规模富集,局部地区在特定环境下富集成矿。这一构造运动导致铜元素在秘鲁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地球化学块体,可能也是铜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原因之一。这些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发现可用于未来寻找铜矿集区或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圈定找矿远景区,并可以降低找矿风险,提高找矿效率,缩短找矿周期。研究圈定的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可为秘鲁铜矿勘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 汇水域沉积物 地球化学填图 成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成矿带锂-铍-铷-铯超常富集规律与稀有元素找矿潜力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学求 周建 +3 位作者 刘汉粮 李龙雪 吴慧 王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74-3284,共11页
稀有元素锂、铍、铷、铯地壳丰度低,需要数百至上千倍的超常富集才能成矿,导致其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发现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区是战略资源找矿预测的关键,特别是在青藏高原这种野外条件极困难的工作区。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图揭示喜马拉雅... 稀有元素锂、铍、铷、铯地壳丰度低,需要数百至上千倍的超常富集才能成矿,导致其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发现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区是战略资源找矿预测的关键,特别是在青藏高原这种野外条件极困难的工作区。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图揭示喜马拉雅成矿带锂、铍、铷、铯等稀有元素超常富集规律。这一超常富集的特点是:(1)锂、铍、铷、铯都发生超常富集,富集系数均大于2,其中喜马拉雅成矿带是铯和铍的全国最强富集区,是锂、铷的全国第二强富集区;(2)富集区异常规模达104156 km^(2),富集中心面积均超过1000 km^(2);(3)超常富集区沿喜马拉雅造山带呈近东西向展布,从西向东依次分布于札达县—日土县、吉隆县—聂拉木县、定日县—拉孜县、江孜县和洛扎县—错那县—隆子县一带;(4)异常核心区主要与含有电气石、石榴子石、锂辉石等淡色花岗岩密切相关,特别是铯的大规模超常富集,证明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为高度结晶分异的花岗岩;(5)目前该成矿带内已发现定日县琼嘉岗和洛扎嘎波两处伟晶岩型锂矿,以及错那县境内错那洞钨-锡-铍矿床,喜马拉雅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区具有寻找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成矿带 锂、铍、铷、铯稀有元素 超常富集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道路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雪秋 高焕兵 郏泽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9-190,共12页
道路在长期使用后路面会出现各种缺陷,未能及时侦测和修补这些缺陷可能严重缩短道路寿命并危害行车安全。因此,道路缺陷的即时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检测速度慢,成本要求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YOLOv8的基础... 道路在长期使用后路面会出现各种缺陷,未能及时侦测和修补这些缺陷可能严重缩短道路寿命并危害行车安全。因此,道路缺陷的即时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检测速度慢,成本要求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YOLOv8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名为DML-YOLO新型道路检测算法,该算法在主干网络中加入MPCA(MultiPath 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提高主干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2f-MPDC模块,动态调整感受野,提高检测能力;重新设计了网络的颈部结构,提出新的特征融合金字塔结构DFPN(diver-sity feature pyramid network),减小模型的体积并融合低层的特征图获得丰富的细节信息,提高检测小目标的成功率;设计一种轻量级共享卷积检测头(LSCD head),减少模型尺寸,提高检测效率。大量实验结果表明,DML-YOLO在RDD2022数据集和VOC2007数据集上平均检测精度mAP@0.5分别为89.6%和73.6%,优于其他测试模型,并且参数量和计算量相较于YOLOv8模型分别减少了32.37%和14.49%,更加适合部署在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等计算资源受限和边缘计算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聚合注意力机制 道路检测 YOLOv8 共享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元素与生命健康:中国耕地缺硒吗?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学求 柳青青 +3 位作者 刘汉粮 胡庆海 吴慧 王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2-423,共12页
地球上的生命和非生命都是由自然界已发现的92种化学元素组成的,通过全国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人体血液元素含量对比研究,发现血液中40~50种化学元素平均值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分布高度一致,表明这些关键元素与生命息息相关。近年大... 地球上的生命和非生命都是由自然界已发现的92种化学元素组成的,通过全国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人体血液元素含量对比研究,发现血液中40~50种化学元素平均值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分布高度一致,表明这些关键元素与生命息息相关。近年大家持续关注的硒(Se)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会产生健康风险,但摄入过量也会导致中毒,因此被称为健康窗口元素。过去研究认为,中国耕地缺硒是造成健康危害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全国3382个网格化点位土壤采样,获得Se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空间分布数据,发现中国贫硒国土面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0.1 mg/kg)和中国规范(0.125 mg/kg)计算,分别占21.1%和31.6%;适宜区(0.125~0.40 mg/kg)面积大约555万km^(2),占国土面积约57.1%;富硒区(>0.40 mg/kg)面积达110万km^(2),占国土面积约11.2%。贫硒国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局部地区,而中国9大平原的粮食主产区耕地总体上不缺硒,其中珠江三角洲平原、广西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硒区(>0.40 mg/kg),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江平原、关中平原是硒边缘区-适量区(0.125~0.40 mg/kg),只有河套平原是缺硒区(<0.125 mg/kg)。根据覆盖全国的网格化土壤采样分析结果,发现低硒带呈不连续的片状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至青藏高原一带,与传统认为“低硒带分布于东北三省至西南云贵高原”不完全一致。硒的空间分布模式主要受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土壤类型和自然地理景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元素 生命健康 硒含量 空间分布 耕地土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大陆尺度地球化学走廊带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柳青青 迟清华 +5 位作者 王学求 周建 刘汉粮 刘东盛 高艳芳 翟大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15,共17页
碳酸盐岩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组成可提供沉积环境与海洋水体演化等信息,然而,前人对碳酸盐岩中稀土等元素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关注不足。本文选择穿越中国东部6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系统采集了582件... 碳酸盐岩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组成可提供沉积环境与海洋水体演化等信息,然而,前人对碳酸盐岩中稀土等元素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关注不足。本文选择穿越中国东部6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系统采集了582件碳酸盐岩地层样品,并准确分析了包括稀土元素(REE)在内的81项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球化学走廊带碳酸盐岩稀土元素(REE+Y)总量为(0.59~183)×10^(-6),均值为24.0×10^(-6),纯净碳酸盐岩(CMC含量≥99%)均值为4.80×10^(-6)。PAAS标准化后其显示具有轻稀土相对于中稀土和重稀土略亏损、δEu轻微正异常、δCe中度负异常等特征。白云岩中稀土含量、LREE/HREE值一般低于石灰岩;砂泥质含量相近时,前中生代各时代碳酸盐岩稀土分布模式相差不大,各构造单元稀土分布特征基本相似;与其他时代相比,中生代及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具有相对较平坦的稀土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碳酸盐岩中稀土分布受碎屑物质影响明显,表现为稀土元素含量与碳酸根负相关,与碎屑物质相关元素(Si、Ti、Rb、Cs、Th、Zr等)、黏土相关元素(Al、Fe、K等)等正相关。成岩过程及白云化过程对较纯净碳酸盐岩中稀土分布特征影响不明显。我国古生代纯净碳酸盐岩分布模式受控于海相环境,其分布模式与现今海水相近;中生代纯净石灰岩受到陆相或海陆交互相的影响,具有较平坦的稀土分布模式。氧化还原条件对δCe的影响较δEu更为明显,δCe值受海相环境控制,极端正异常值(δCe>1.3)受到还原环境或/和热液影响。若假定海水中REE自中元古代至今无太大变化,各时代稀土元素分配系数均值介于103.55~102.39,分配系数差异是造成碳酸盐岩中轻稀土亏损、Ce负异常及Y正异常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席)可富集稀土等金属元素并改变沉积环境,这可能是造成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较平坦的稀土分布模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走廊带 稀土元素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成矿带中蒙边界地区稀有元素铌和钽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3 位作者 聂兰仕 王玮 迟清华 刘东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3-1073,共11页
铌和钽是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材料,阿尔泰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成矿带铌和钽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铌和钽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铌、钽... 铌和钽是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材料,阿尔泰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成矿带铌和钽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铌和钽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铌、钽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3. 80×10^(-6)和14. 93×10^(-6)、1. 11×10^(-6)和1. 31×10^(-6),中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2. 19×10^(-6))和平均值(13. 31×10^(-6))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4. 90×10^(-6))和平均值(16. 39×10^(-6));相应地,中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 02×10^(-6))和平均值(1. 20×10^(-6))也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 20×10^(-6))和平均值(1. 41×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戈壁阿尔泰弧盆系、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阿尔泰构造带铌、钽元素的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高于全区中位值和平均值,是铌、钽元素的富集区,且产出大量稀有金属矿床;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13个铌异常区并优选出7个铌地球化学省,同时圈定出13个钽异常区并优选出10个钽地球化学省,根据铌、钽组合异常图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阿尔泰成矿带中蒙边界地区铌、钽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研究区稀有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阿尔泰成矿带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跨境阿尔泰构造带稀有元素锂区域地球化学分布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4 位作者 王学求 张义波 刘东盛 王玮 迟清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3-499,共7页
锂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战略意义显著。阿尔泰构造带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地区锂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在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按相同的工作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介质、... 锂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战略意义显著。阿尔泰构造带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地区锂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在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按相同的工作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介质、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统计、图件制作)开展了约300 000 km^2的1∶100万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分析了包括稀有元素锂在内的69种元素,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3.5×10^(-6))低于蒙古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5.9×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准噶尔地块锂背景值和平均值均高于总体含量值,尤其是阿尔泰构造带锂含量背景值(31.6×10^(-6))和平均值(32.9×10^(-6))特征明显,说明该构造单元是锂元素的富集区;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24个锂地球化学异常区并优选出3个锂地球化学省,结合地质条件讨论异常性质,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中蒙边界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铍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3 位作者 王学求 张义波 王玮 刘东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2,共8页
本文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铍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铍元素总体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 93×10^(-6)和2. 08×10^(-6),中国境内铍元素中位值(1. 99×10^(-6))和平均值(... 本文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铍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铍元素总体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 93×10^(-6)和2. 08×10^(-6),中国境内铍元素中位值(1. 99×10^(-6))和平均值(2. 14×10^(-6))分别高于蒙古国境内铍元素中位值(1. 90×10^(-6))和平均值(2. 02×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阿尔泰构造带是铍元素富集区,且产出大量稀有金属矿床;根据85%累频圈定出8个铍异常区并优选出6个铍地球化学省,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重要选区;该项研究填补了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铍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两国边境上重要矿床对比提供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值 地球化学分布 阿尔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胶东冲积土覆盖区隐伏金矿的勘查指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5 位作者 张必敏 张宝匀 王强 杨德平 熊玉新 周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3-1700,共18页
胶东是当今世界仅有的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 t的三个金矿省之一,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找矿方向逐渐由浅表矿转向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是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 胶东是当今世界仅有的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 t的三个金矿省之一,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找矿方向逐渐由浅表矿转向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是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得成功试验案例。本文选择胶东冲积土覆盖区曲家隐伏金矿及其外围开展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的勘查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中国土壤、山东省土壤、烟台市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内Au元素高度富集,区域浓集系数高达2.88,金、银等地球化学异常范围与已知隐伏矿体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互相印证,且与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有继承关系。异常形成机理是:深部成矿物质以呈类气体性质的纳米颗粒形式沿断层、地层接触面等宏观裂隙和围岩中的微裂隙等通道在多营力接续作用下迁移至地表,并被地表微细粒土壤捕获形成矿化异常。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对隐伏金矿的勘查指示取得理想效果,可以应用于胶东冲积土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 曲家金矿 冲积土覆盖区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西秦岭地球化学走廊带水系沉积物钴含量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东盛 迟清华 +6 位作者 王学求 聂兰仕 周建 刘汉粮 张必敏 王玮 徐善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5-1669,共15页
地球化学填图可为解决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深入理解沉积物中钴含量影响因素是科学利用钴地球化学填图数据的前提。本文基于华南—西秦岭地球化学走廊带钴等元素(指标)空间分布,利用相关性系数R、线性回归方程和地理加... 地球化学填图可为解决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深入理解沉积物中钴含量影响因素是科学利用钴地球化学填图数据的前提。本文基于华南—西秦岭地球化学走廊带钴等元素(指标)空间分布,利用相关性系数R、线性回归方程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系统评价不同因素对沉积物钴含量的影响。中—基性岩区和碎屑岩区源岩对沉积物钴含量具有主导作用。在碳酸盐岩区和酸性岩区,源岩-沉积物的局部拟合度和回归系数均降低,说明源岩对沉积物钴含量的相关性和贡献度减弱,富集系数提高和负的回归系数表明次生富集作用的影响占据主导。在碳酸盐岩和酸性岩区,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对沉积物钴的次生富集影响显著,尤其在碱性条件下和强氧化条件下,氧化锰和有机质与钴的次生富集相关性达到R_(Mn)=0.54~0.63和R_(org)=0.75。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研究不同地质背景区源岩对沉积物钴含量影响,进一步深化了水系沉积物钴含量影响因素的认识,为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岩石 铁锰氧化物 有机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走向新阶段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必敏 王学求 +3 位作者 周建 王玮 刘汉粮 鲁岳鑫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地球表层的分布和变化,为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等提供基础资料。这里简要介绍了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历史和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叙述了IGCP 259和IGCP 360计划及由两...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地球表层的分布和变化,为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等提供基础资料。这里简要介绍了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历史和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叙述了IGCP 259和IGCP 360计划及由两个计划推动的欧洲、美国、澳洲和中国地球化学填图计划的概况。2016年为推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该中心落户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在中心成立的同时发起了“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计划实施至今已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全球尺度 地球化学填图 基准 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结构及成因研究
18
作者 刘东盛 迟清华 +5 位作者 陈圆圆 王学求 周建 刘汉粮 张必敏 徐善法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0-1022,共13页
华南存在水系沉积物钨含量大于3×10^-6、面积达50余万平方千米的钨地球化学块体。在长达2000余千米的西秦岭造山带.华夏地块地球化学走廊带以区域尺度(1件样品/1~2km)采样方法系统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地层中岩石与沉... 华南存在水系沉积物钨含量大于3×10^-6、面积达50余万平方千米的钨地球化学块体。在长达2000余千米的西秦岭造山带.华夏地块地球化学走廊带以区域尺度(1件样品/1~2km)采样方法系统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地层中岩石与沉积物样品,精确测定了包括钨在内的81种元素(指标)的含量,解析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探讨了块体内钨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并对块体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根据走廊带沉积物中钨的中高背景区(W=3×10^-6~4×10^-6)、高背景区(W=4×10^-6~6×10^-6)和异常区(W>6×10^-6)分别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套合结构解析为外围、次级浓集中心和浓集中心,并对各结构主要地质体的钨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的形成过程:地壳演化早期的不均一导致钨初步富集在华南造山带的沉积岩中;华南造山带早古生代到晚中生代发生多次陆内造山运动伴随大规模岩浆活动,使古老地层中的钨进一步浓集于加里东期.燕山早期花岗岩;华南晚中生代发生大规模钨成矿作用,钨进一步浓集于矿体及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华南地球化学走廊带 钨地球化学块体 碎屑沉积岩 花岗岩 成矿作用 风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三江造山带中南段地球化学分区特征
19
作者 刘福田 王学求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7-38,共2页
中国多类型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其提供的全方位信息亦在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Wang Xueqiu et al.,2007)。近年来,学者们尝试利用区域性化探数据进行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汤金来等,2... 中国多类型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其提供的全方位信息亦在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Wang Xueqiu et al.,2007)。近年来,学者们尝试利用区域性化探数据进行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汤金来等,2016)。三江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区域化探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并阶段性完成了1:50万、1:25万和1:20万多尺度类型的区域化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造山带 地球化学分区 元素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师 王雪秋 +4 位作者 胡晓渝 郭露 贺雨 王政力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6-569,574,共5页
目的探究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MSAF)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以及NE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相差3天内、出生体... 目的探究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MSAF)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以及NE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相差3天内、出生体质量相差130g内的标准,1:5配对收集MSAF及非MSAF新生儿,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母孕期基本特征及围生期并发症。结果共收集4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41例(8.9%)合并有MSAF,最终纳入MSAF组30例、非MSAF组150例。MSAF组的NEC发生率为26.7%,高于非MSAF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AF(OR=3.39,95%CI=1.35~8.49,P=0.009)和败血症(OR=3.54,95%CI=1.44~8.68,P=0.011)是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SAF和败血症是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粪染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