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类开放实验室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1
作者 王俊峰 石玉波 +1 位作者 桑世庆 吴湘莲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互联网学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实验实训体系。实施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分层开放策略,结合课题... 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互联网学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实验实训体系。实施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分层开放策略,结合课题研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及行政校企合作等形式,有力支撑人才培养。形成强基、提能、创新的学生能力发展三步走计划,创新“1+1+N”能力培养新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提升高校实践教学水平、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开放实验室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景三维高分辨率地质剖面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王俊锋 过磊 +1 位作者 李彬 焦永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0,共9页
地质剖面是地质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实景三维技术快速发展,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地质技术领域。笔者以数字相机、智能手机、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等可广泛获取的资源为基础对典型地质剖面进行实景三维模型获取和三维剖面测... 地质剖面是地质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实景三维技术快速发展,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地质技术领域。笔者以数字相机、智能手机、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等可广泛获取的资源为基础对典型地质剖面进行实景三维模型获取和三维剖面测量研究分析,并引入投影方法和制图综合技术进行剖面测量、制图工作。与传统剖面相比,本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技术、测量成果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工作成果具有明显的高精度、高效率等特征。因此,基于本研究实景三维地质剖面测量技术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地质剖面 立面投影 制图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古代中医文献溯源
3
作者 曹盼举 尚荣安 +8 位作者 王军峰 康健 夏秀嘉 张杰 于海洋 刘一飞 彭丽霞 程蕾 王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学“附骨疽”“附骨痈”等范畴,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总结探析从先秦至明清历代医家对于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秦汉时期多以“内虚”立论,外感热邪而致病;晋唐时期,认为患者体质素热,风寒外袭未...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学“附骨疽”“附骨痈”等范畴,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总结探析从先秦至明清历代医家对于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秦汉时期多以“内虚”立论,外感热邪而致病;晋唐时期,认为患者体质素热,风寒外袭未愈,复感湿邪而致病。宋元时期认为,由于脾肾亏虚、外感风、寒、湿、火等邪气,最终导致以痰积、瘀血为病理表现。明清时期,认为病因主要由于肾、脾、肝亏虚,导致风、寒、暑、湿、火侵入,而致此病。最终为现代临床治疗化脓性骨髓炎提供中医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病因病机 文献 化脓性骨髓炎 附骨疽 附骨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次级侧控制软开关15W反激变换器设计
4
作者 陈瑾怡 王俊峰 王凯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传统的反激变换器多采用初级侧控制方法,即通过光电耦合器传递反馈信号的方法,由于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与温度以及使用时间成负相关,导致电路可靠性下降,环路增益变差;近年来提出的原边反馈控制方法,即通过引入辅助绕组反馈输出电压... 传统的反激变换器多采用初级侧控制方法,即通过光电耦合器传递反馈信号的方法,由于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与温度以及使用时间成负相关,导致电路可靠性下降,环路增益变差;近年来提出的原边反馈控制方法,即通过引入辅助绕组反馈输出电压,这种采样方式的误差较大,而且控制方法更为复杂。因此本文提出了次级侧控制策略,输出电压反馈误差信号可以直接接入脉宽控制电路,避免引入光电耦合器与辅助绕组,减小变换器面积与成本。针对较高工作频率下硬开关方式产生的开关损耗呈指数增长,以及电磁噪声更加严重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种软开关方法,通过对次级侧整流开关管注入软开关的驱动窄脉冲信号,实现初级侧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综上,本文提出一种次级控制软开关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方案,设计出一款典型输入28 V,输出5 V/15 W的原理样机,通过对样机的测试验证,得出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全电压范围内和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通,使反激变换器在满载状态下效率达到90.8%,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效率提升了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变换器 次级控制 软开关 同步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工程要点设计方案研究
5
作者 景龙刚 曲睿 +1 位作者 王俊锋 范永华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作为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在我国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工程实践中存在冗余不足、兼容性差、后备运营模式缺失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营需求。以深圳地铁20号线信号系统工程为背景,对TACS应...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作为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在我国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工程实践中存在冗余不足、兼容性差、后备运营模式缺失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营需求。以深圳地铁20号线信号系统工程为背景,对TACS应用中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后备模式、车辆段列车控制、联络线接口等要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可行的工程要点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无线通信系统采用LTE-A/B+WLAN方案,可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冗余能力;后备模式选用基于列车自主定位的降级运行系统,使系统结构更简单;车辆段非自动化区域纳入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管控范围,运营模式设置为有人驾驶模式,可实现系统加人工双重防护;采用专用接口模块实现联络线接口功能,能够有效解决边界管理问题。研究结果可为TACS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 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车车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 后备模式 车辆段 联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彩琴 王峻峰 +4 位作者 杨岚 石锦平 唐叶 赵頔 吴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83-2887,2896,共6页
背景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常见原因,核型分析仍是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方法,也是出生缺陷防控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核型分析尤其是染色体图像分割分类主要依靠人工,费时费力。人工智能(AI)是核型分析的一种新方式,研究其在产前... 背景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常见原因,核型分析仍是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方法,也是出生缺陷防控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核型分析尤其是染色体图像分割分类主要依靠人工,费时费力。人工智能(AI)是核型分析的一种新方式,研究其在产前染色体核型诊断中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I在产前染色体核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000例孕妇。采用双线模式:一线AI阅片后,由1名遗传医师审核,二线由另1名遗传医师应用Ikaros核型分析工作站阅片,记录各自的诊断结果及所需时间。样本的最终诊断结果以一线的人工审核和二线的人工阅片结果为准。结果1000例羊水样本中,AI诊断正常核型735例、非整倍体233例、结构异常0例、嵌合体32例。AI辅助遗传医师的诊断结果与遗传医师应用Ikaros系统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正常核型、非整倍体、结构异常、嵌合体分别是689、233、45、33例。与AI辅助遗传医师相比,AI诊断具有强一致性(Kappa值=0.895,95%CI=0.866~0.924,P<0.01)。AI诊断准确率为95.4%,灵敏度为95.4%,阳性预测值为100.0%。其中,诊断正常核型、非整倍体、结构异常、嵌合体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100.0%、0、97.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00.0%、0、100.0%。AI平均诊断用时少于AI辅助遗传医师和Ikaros辅助遗传医师(P<0.001);AI辅助遗传医师平均诊断用时少于Ikaros辅助遗传医师组(P<0.001)。结论AI分析羊水核型的自动化程度高,但识别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能力有待提高,建议采用AI联合遗传医师阅片的方式应用于临床,以保证产前诊断的质量并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工智能 产前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染色体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导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区用地绩效评价——以广州若干地铁站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亭 王浚沣 魏宗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推动TOD的本土化实践,聚焦于现有的地铁站区用地成果,应用用地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并结合TOD用地原则,构建TOD导向下的站区用地“强度—结构—价值”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改进的TOPSIS法与障碍度模型对广州若干地铁站区进行实证研究... 为推动TOD的本土化实践,聚焦于现有的地铁站区用地成果,应用用地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并结合TOD用地原则,构建TOD导向下的站区用地“强度—结构—价值”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改进的TOPSIS法与障碍度模型对广州若干地铁站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案例站区的TOD用地绩效水平,并从中总结TOD用地实践的积极经验。结果表明,部分案例站区已具有一定的TOD用地特征,尤其在用地结构、价值等维度上表现出良好水平,汲取相关成熟经验对于TOD的本土化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也需正视传统用地强度模式与TOD理念间的冲突、用地结构的优化与经济、社会等多元价值的协调等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城市轨道交通站区 用地绩效评价 广州地铁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研发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吕俊复 王君峰 +5 位作者 姜孝国 鲁佳易 罗勇军 李文凯 张守玉 柯希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883-6899,I0014,共18页
随着技术进步和对节能减排需求的提升,更先进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技术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该文探讨了超超临界CFB锅炉技术的设计理念,包括流态化燃烧、水动力系统、污染物控制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对节能减排需求的提升,更先进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技术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该文探讨了超超临界CFB锅炉技术的设计理念,包括流态化燃烧、水动力系统、污染物控制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分析大尺寸炉膛内流态化燃烧的均匀性和燃尽性问题,探讨了不同炉型燃烧系统设计;研究超超临界压力下低质量流速垂直管圈水动力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在大截面和高炉膛条件下污染物控制的设计思路;通过对锅炉燃烧技术、热力系统及辅助系统的耦合特性分析,指出燃烧侧与蒸汽侧系统设计的优化方向。基于对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超临界CFB锅炉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多种超超临界CFB技术方案,多个采用不同技术方案的项目已进入到工程应用阶段,其中可靠、灵活、清洁和高效是设计中的关键考量。期望这些多样化的超超临界CFB技术路线能够在未来发展中展现出灵活性和低碳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流态优化 水动力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风作用下液滴的振荡蒸发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军锋 赵天岳 +2 位作者 田加猛 许浩洁 左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2,228,共8页
设计搭建了离子风作用下液滴蒸发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电场和环境气体中去离子水液滴的蒸发速率、振幅和振荡频率等动态蒸发行为参数,并测量了离子风的流场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当电压低于起晕电压时,电场力会降低液滴蒸发速率;当电压高于... 设计搭建了离子风作用下液滴蒸发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电场和环境气体中去离子水液滴的蒸发速率、振幅和振荡频率等动态蒸发行为参数,并测量了离子风的流场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当电压低于起晕电压时,电场力会降低液滴蒸发速率;当电压高于起晕电压时,离子风的形成会强化液滴蒸发;电压和气体离子迁移率的增加均会提高离子风的风速,加剧液滴振荡,提高液滴蒸发速率;相比液滴自然蒸发,离子风作用下液滴蒸发速率的最大增强比可达9.89;随着电压增大,离子风从不稳定状态转变为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非均匀电场 蒸发特性 振荡特性 电晕离子风 环境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烟草叶部病害智能识别
10
作者 刘春菊 刘延鑫 +11 位作者 李斐 王俊峰 刘中庆 聂威 王大海 刘洋 田海东 罗政刚 孙松 杜玉海 马强 姜红花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为提高烟草病害的智能识别精度和判别效率,提出基于YOLOv5网络改进的烟草病害识别模型,针对原模型对小目标病斑特征提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改进模型,分别为添加多尺度增强模块的YOLOv5-ME、添加小目标检测层的YOLOv5-LT和同时添加小目标... 为提高烟草病害的智能识别精度和判别效率,提出基于YOLOv5网络改进的烟草病害识别模型,针对原模型对小目标病斑特征提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改进模型,分别为添加多尺度增强模块的YOLOv5-ME、添加小目标检测层的YOLOv5-LT和同时添加小目标检测层和多尺度增强模块的YOLOv5-ME-LT,对从田间采集的赤星病、黄瓜花叶病、普通花叶病、气候斑点病和野火病等5874幅病害图像进行识别验证。结果表明,3种改进模型的检测精度均优于原始模型,YOLOv5-ME的mAP为88.7%;YOLOv5-LT的mAP为88.1%;YOLOv5-ME-LT的mAP为91%,远高于原模型的78%。本文改进的烟草叶部病害识别算法相对原模型性能有明显提高,但研究中仍存在相似病害难区分等问题,后续研究将结合生命化学指标和多光谱技术,对早期烟草病害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部病害 检测 YOLOv5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1
作者 庞小艳 李晓琳 +3 位作者 王俊锋 田新朋 徐石海 刘永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195,共6页
本文对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ODS (octadecylsilyl)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等手... 本文对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ODS (octadecylsilyl)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等手段对该菌株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共振、质谱、旋光等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鉴定7个聚酮类化合物(1—7)和1个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8),结构分别为:sydowinin B(1)、mrlactone1(2)、AGIB4(3)、methylcordyolC(4)、diorcinol(5)、11-dehydrosydonicacid(6)、(+)-sydonicacid(7)和indole-3-acetate(8)。抑菌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4,5和8对多株致病细菌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5—8均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 Penicillium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打造卓越产业链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俊峰 《时代经贸》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新时期全球产业链再平衡的影响是多元的,诸如中美贸易摩擦、数字技术和低碳渗透以及俄乌冲突等多重经济、技术和安全因素都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时期,中国产业链重构面临核心产业自主可控和支撑共同富裕两大战略,中国如... 新时期全球产业链再平衡的影响是多元的,诸如中美贸易摩擦、数字技术和低碳渗透以及俄乌冲突等多重经济、技术和安全因素都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时期,中国产业链重构面临核心产业自主可控和支撑共同富裕两大战略,中国如何在全球多变的形势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卓越产业链?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其意义、内涵与特征;其次,通过对比分析方法,从企业链、技术链、供应链、空间链和价值链五个维度,选择四条中国具备潜力的卓越产业链与相应的世界卓越产业链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五链”打造中国卓越产业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链” 卓越产业链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密度对罗斯308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俊锋 陶梦筱 +5 位作者 赵云焕 付荣顺 朱凤霞 谢文文 彭峰 刘英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饲养密度对罗斯308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97只7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组,即处理组Ⅰ(13只/m^(2))、Ⅱ(20只/m^(2))和Ⅲ(27只/m^(2)),每组9个重复(笼),即上层、中层和下层各3个重复(笼),试验为期32 d,饲养至38日...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饲养密度对罗斯308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97只7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组,即处理组Ⅰ(13只/m^(2))、Ⅱ(20只/m^(2))和Ⅲ(27只/m^(2)),每组9个重复(笼),即上层、中层和下层各3个重复(笼),试验为期32 d,饲养至38日龄。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2~6周龄),处理组Ⅰ肉鸡采食量分别比处理组Ⅱ和Ⅲ显著提高4.28和5.49 g(P<0.05);处理组Ⅰ的肉鸡日增重最大,分别处理组Ⅱ和Ⅲ显著提高2.39和3.11 g(P<0.05);各处理组肉鸡料肉比和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13只/m^(2)的饲养密度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308白羽肉鸡 饲养密度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超声乳化手柄清洗质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4
作者 丁丽娜 姚卓娅 +3 位作者 耿军辉 詹朦 李漫春 王俊锋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眼科超声乳化手柄清洗质量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网、BMJ Best Practice、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网站或数据库中关于眼科超声乳化手柄清...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眼科超声乳化手柄清洗质量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网、BMJ Best Practice、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网站或数据库中关于眼科超声乳化手柄清洗质量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3年2月15日。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实践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1篇。总结了管理要求、环境要求、设备设施与耗材要求、人员要求、操作要求、现场预处理、回收转运、清洗及清洗质量评价9个方面共38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眼科超声乳化手柄清洗质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超声乳化手柄的清洗质量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可为提高眼科器械清洗质量水平、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消毒 循证护理学 超声乳化手柄 清洗质量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5
作者 费振浩 段兴福 +3 位作者 孙志为 王峻峰 陈业盛 唐建中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64-666,6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全部...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全部顺利施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6~260 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值53~5400 U/L(中位数652.9 U/L);9例于术后第3天淀粉酶水平基本恢复正常;1例出现胰瘘(生化漏),经通畅引流后未出现后续并发症。2例出现血小板升高,经抗凝治疗后未出现后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17 d(中位时间9.2 d)。10例患者均门诊随访观察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均无后续并发症。结论对于仅单纯行脾脏切除术的患者,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膜后入路 全脾切除术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放电等离子体分解甲醇制氢:电极配置的优化
16
作者 王军锋 张俊杰 +3 位作者 张伟 王家乐 双舒炎 张亚栋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77-3286,共10页
利用液相阵列电极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分解甲醇来优化现有制氢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电极配置对制氢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优极配数量,发现同放电功率下4针电极最大氢气流速达到1188.54 ml/min,相对于单针提高了118%。此外,在液相放电中阵列针... 利用液相阵列电极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分解甲醇来优化现有制氢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电极配置对制氢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优极配数量,发现同放电功率下4针电极最大氢气流速达到1188.54 ml/min,相对于单针提高了118%。此外,在液相放电中阵列针-环结构相比阵列针-孔板结构具有更高的氢气产能和能量产率。在阵列针-环电极配置工况,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分解甲醇表现出最佳制氢性能,能量产率69.75 g/kWh,能量效率71.12%,优于现有大多数制氢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放电 等离子体 甲醇 制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掺杂刨花板低碳制备工艺及性能
17
作者 王军锋 李玉权 +2 位作者 龙克莹 王冠昌 汤正捷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木材等植物原料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在刨花板热压过程中,热传递效率较低,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引入石墨这种导热性能优异的材料,并探讨了石墨添加量(1%,3%,5%)、石墨粒径(45,11,6.5μm)配比(1∶1∶1,0.5∶1∶1.5,1.5∶1∶0.5)以及... 木材等植物原料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在刨花板热压过程中,热传递效率较低,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引入石墨这种导热性能优异的材料,并探讨了石墨添加量(1%,3%,5%)、石墨粒径(45,11,6.5μm)配比(1∶1∶1,0.5∶1∶1.5,1.5∶1∶0.5)以及热压温度(150,170,190℃)对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和剖面密度分布的影响,探究了热压时板坯内部温度和蒸汽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和板面握钉力受石墨添加量的影响较大,而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主要受石墨粒径配比影响。随着石墨添加量(1%~5%)的增加,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弹性模量、静曲强度、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板面握钉力呈下降趋势。当石墨粒径配比为1∶1∶1时,刨花板的吸水厚度膨胀率最小。提高热压温度可促进刨花板性能的提升,在固定石墨粒径配比(1∶1∶1)和添加量(1%)的条件下,不同热压温度下石墨的引入均能提升热压过程中板坯内部的温度和蒸汽压力,尤其是在较低热压温度下,石墨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石墨还可以提高刨花板的导热系数,进一步优化了热压效率。经综合考量,较佳的石墨添加工艺为石墨添加量1%、石墨粒径配比1∶1∶1和热压温度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刨花板 低碳制造 导热 热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川北区页岩气超高强度加砂压裂工艺技术探索
18
作者 王兴文 刘琦 +1 位作者 王峻峰 穆轲帆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永川北区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开发层系为志留系五峰组-龙马溪组,埋深4100 m左右,目前处于开发评价阶段。储层具有高应力、高破裂压力、高闭合压力、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低等特征,面临难以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加砂难度大、高导流能力难... 永川北区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开发层系为志留系五峰组-龙马溪组,埋深4100 m左右,目前处于开发评价阶段。储层具有高应力、高破裂压力、高闭合压力、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低等特征,面临难以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加砂难度大、高导流能力难保持等问题。本文通过支撑剂输送机理研究,明确了支撑剂粒径、液体黏度和施工排量是影响加砂难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强加砂工艺措施。应用于水平井YY2-2井,单段加砂强度最高7.70 t/m,平均5.82 t/m,综合砂比提升至10.2%。压后评估表明,超高强度加砂压裂工艺技术大幅提高了改造体积和人工裂缝复杂程度,初期试采效果远超前期实施井。为永川北区产能建设提供了支撑,同时为类似深层页岩气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加砂强度 加砂难度 超高强度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用纸造纸机能耗数据挖掘实践方法研究
19
作者 王军峰 张娓娓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9期54-57,85,共5页
节能减排是造纸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活用纸造纸机是造纸行业的主要耗能设备,其能耗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但由于纸机能耗影响因素多样,能耗数据来源复杂,如何从海量异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节能信息,... 节能减排是造纸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活用纸造纸机是造纸行业的主要耗能设备,其能耗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但由于纸机能耗影响因素多样,能耗数据来源复杂,如何从海量异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节能信息,是智慧造纸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基于此,针对生活用纸造纸机能耗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数据预处理、挖掘算法选择、可视化展示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包括统一数据标准、搭建采集管理平台、构建挖掘模型的生活用纸造纸机能耗数据挖掘的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用纸 造纸机 能耗 数据挖掘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几种果蔬类作物生长栽培验证初探
20
作者 唐永康 卞强 +5 位作者 王俊峰 杨润泽 沈韫赜 李国靖 艾为党 孙民政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379-385,共7页
目的 研制空间蔬菜培养装置,并在中国空间站在轨开展几种果蔬类作物栽培验证试验。方法 通过再生栽培基质的筛选和制备,水分/养分主动供应,LED光环境调控,功能单元的模块化设计与研制,以及系统集成与调试,植物全周期栽培验证,研制完成... 目的 研制空间蔬菜培养装置,并在中国空间站在轨开展几种果蔬类作物栽培验证试验。方法 通过再生栽培基质的筛选和制备,水分/养分主动供应,LED光环境调控,功能单元的模块化设计与研制,以及系统集成与调试,植物全周期栽培验证,研制完成空间蔬菜培养装置(太空菜园)。利用蔬菜培养装置,通过培养3种生菜和1种樱桃番茄作物,在轨验证再生基质培养方法的可行性,并开展几种果蔬作物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 空间蔬菜培养装置在轨运行正常,可主动供应水分并在轨检测基质水分和电导参数,可根据植物光照需求调节高度,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多类果蔬的在轨培养要求。在轨实现了3种生菜(“生菜王”“红叶”“美罗”)和1种樱桃番茄(“红蕾”)从种子播种到收获的全周期培养,植株生长良好。航天员全程参与生菜和樱桃番茄的培养与管理,采摘并食用了生菜叶片(约900 g,鲜重)和樱桃番茄果实。樱桃番茄果实收获后进行留种并随飞船下行,在地面开展了樱桃番茄种子第二代培养试验,并与在轨培养的第一代樱桃番茄进行对比分析。结论 空间蔬菜培养装置性能指标满足多类果蔬在轨培养要求;所培养的生菜和樱桃番茄植株在轨生长良好,航天员进行了几种果蔬的采摘和食用;研究结果为后续持续开展多类果蔬在轨培养技术的验证和生产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果蔬 栽培 在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