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关黄母颗粒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凌云 彭秘 熊国营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5期553-559,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关黄母颗粒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及疾病作用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关黄母颗粒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及疾病作用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试验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共筛选到关黄母颗粒活性成分70个,对应靶点857个。经PPI网络分析筛选到51个核心靶点,其中排名靠前的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P5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蛋白激酶B1(Akt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共筛选出234个GO条目,富集到138条与药物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关黄母颗粒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关黄母颗粒可能通过山柰酚、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TP53、SRC、Akt1、STAT3、EGFR等核心靶点来调控内分泌抵抗、雌激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从而协同发挥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关黄母颗粒 更年期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绿叶止咳糖浆中8种成分的含量
2
作者 卢薇薇 苏丹 +1 位作者 彭秘 刘匡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5-739,共5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绿叶止咳糖浆中常春藤皂苷C、常春藤皂苷B、α-常春藤皂苷、芦丁、秦皮甲素、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绿原酸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绿叶止咳糖浆中常春藤皂苷C、常春藤皂苷B、α-常春藤皂苷、芦丁、秦皮甲素、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绿原酸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0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6.61%~101.28%,RSD 1.78%~3.82%。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灵敏,可用于小绿叶止咳糖浆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绿叶止咳糖浆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关黄母颗粒中12种成分的含量
3
作者 刘匡一 张凌云 +2 位作者 杨秀婷 彭秘 涂传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0-1434,共5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关黄母颗粒中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秦皮甲素、绿原酸、小檗碱、槲皮素、地黄苷D、巴马汀、益母草苷A、芍药苷、知母皂苷BⅡ、芦丁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关黄母颗粒中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秦皮甲素、绿原酸、小檗碱、槲皮素、地黄苷D、巴马汀、益母草苷A、芍药苷、知母皂苷BⅡ、芦丁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05%甲酸(含2 mmol/L乙酸铵)-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12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3.46%~102.01%,RSD 2.13%~3.6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灵敏,可用于关黄母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黄母颗粒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法分析乳宁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4
作者 彭秘 张凌云 刘匡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3-2172,共10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乳宁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2只大鼠灌胃给予颗粒水溶液,于0、0.5、1、2、4h采血。分析采用AcquityUPLCBEHC_(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正离子)或水-乙腈(负离子),梯...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乳宁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2只大鼠灌胃给予颗粒水溶液,于0、0.5、1、2、4h采血。分析采用AcquityUPLCBEHC_(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正离子)或水-乙腈(负离子),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共鉴定出166种化学成分,包括44种黄酮类、17种萜类、23种生物碱类、11种皂苷类、29种酚酸类、13种醌类、10种有机酸类、19种其他类,以及11种入血成分。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为乳宁颗粒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也能为其后续质量控制、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宁颗粒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法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5
作者 刘匡一 张凌云 +2 位作者 熊彦婷 彭秘 陈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7-2525,共9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灌胃给予芪苈强心胶囊0.5%CMC-Na混悬液(生药量0.9 g/mL)4周,取血。分析采用Acquity UPLCBEH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灌胃给予芪苈强心胶囊0.5%CMC-Na混悬液(生药量0.9 g/mL)4周,取血。分析采用Acquity UPLCBEH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正离子模式)或水-乙腈(负离子模式),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共鉴定出151种成分,包括38种黄酮类、36种萜类、23种生物碱类、11种皂苷类、11种苯丙素类、10种酚酸类、4种有机酸类、4种强心苷类、14种其他类,以及35种入血成分。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为芪苈强心胶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也能为其他中成药相关效应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关黄母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脑组织移行成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彭秘 张增珠 +3 位作者 李刚 苏丹 熊国营 刘匡一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298-306,共9页
目的 运用UPLC-QTOF/MS法对关黄母颗粒中化学成分及脑组织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基于UPLC-QTOF/MS,在0.1%甲酸水-乙腈流动相体系下,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色谱分离后进行正负离子扫描,结合文献、数据库检索等方式,对制剂主... 目的 运用UPLC-QTOF/MS法对关黄母颗粒中化学成分及脑组织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基于UPLC-QTOF/MS,在0.1%甲酸水-乙腈流动相体系下,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色谱分离后进行正负离子扫描,结合文献、数据库检索等方式,对制剂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脑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159种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皂苷类等多种化合物,并成功鉴定出15种脑组织移行成分,结果显示其主要入脑成分为生物碱及萜类物质。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关黄母颗粒中化学成分分析,也可为寻找出该类药物质量标志物及抗抑郁作用物质基础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黄母颗粒 UPLC-QTOF/MS 脑组织移行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游离比阿培南浓度及其在重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博涵 彭秘 +3 位作者 封传华 任琦 陈集志 徐兰 《药品评价》 CAS 2022年第14期861-864,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游离比阿培南浓度,并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比阿培南的血清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T3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4.6):乙腈=98∶2,流速:1.0 ...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游离比阿培南浓度,并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比阿培南的血清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T3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4.6):乙腈=98∶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比阿培南血清浓度在0.20~50.59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8);高、中、低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89%、102.73%、101.47%;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采用此方法测定了69名患者比阿培南的血清谷浓度。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比阿培南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给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HPLC法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胃特安片中4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兰 李刚 +5 位作者 彭秘 肖汉扬 胡文弋 陈昊东 刘碧莹 张增珠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3期99-102,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胃特安片中辛弗林、橙皮苷、23-乙酰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Inter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1%庚烷磺酸钠及0.1%冰醋酸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胃特安片中辛弗林、橙皮苷、23-乙酰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Inter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1%庚烷磺酸钠及0.1%冰醋酸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75 nm(辛弗林)、283 nm(橙皮苷)、208 nm(23-乙酰泽泻醇B)和246 nm(23-乙酰泽泻醇C),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结果辛弗林、橙皮苷、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142~66.272μg/mL、4.584~73.352μg/mL、3.602~57.632μg/mL、2.208~35.32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4.5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5%,99.18%,98.91%,99.14%,RSD分别为2.82%,2.02%,1.64%,2.24%(n=6)。每片胃特安片分别含辛弗林、橙皮苷、23-乙酰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 0.1683,0.1733,0.1547,0.0774 mg(n=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胃特安片中多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胃特安片 辛弗林 橙皮苷 23-乙酰泽泻醇B 23-乙酰泽泻醇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视域下民族院校志愿服务品牌创建问题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弥 郑娅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21-25,共5页
志愿服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起着重要作用,民族院校因其地域和文化特点而具有民族特殊性,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维护民族安定团结、传承并... 志愿服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起着重要作用,民族院校因其地域和文化特点而具有民族特殊性,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维护民族安定团结、传承并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具有特殊意义。民族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运用激励机制,进行平台整合,争取资金保障,开展专业培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等方式,在校园文化中创建具备品牌识别特性和体现志愿服务个性化特质的志愿服务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校园文化 志愿服务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领域自适应的Web服务分类方法
10
作者 彭密 赵恒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9年第5期1189-1193,共5页
如何提高Web服务分类的准确性是当前服务分类方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机器学习的Web服务分类方法存在由于源域与目标域的分布不同而导致分类准确性下降问题。论文基于KNN算法,设计了一种领域自适应的Web服务分类方法,通过动态调整源域... 如何提高Web服务分类的准确性是当前服务分类方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机器学习的Web服务分类方法存在由于源域与目标域的分布不同而导致分类准确性下降问题。论文基于KNN算法,设计了一种领域自适应的Web服务分类方法,通过动态调整源域数据,达到领域自适应Web服务分类且提高分类准确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分类 WEB服务 K近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中子俘获治疗的硼携带剂
11
作者 Rolf F.Barth peng mi Weilian Yang 《癌症》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289-307,共19页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基于稳定同位素硼-10被中子照射产生高能α粒子时发生的核俘获和裂变反应的二元放射疗法。本综述关注了这个二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即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硼携带剂。目前临床上...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基于稳定同位素硼-10被中子照射产生高能α粒子时发生的核俘获和裂变反应的二元放射疗法。本综述关注了这个二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即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硼携带剂。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两种低分子量含硼药物是硼苯丙氨酸(boronophenylalanine,BPA)和硼卡钠(sodium borocaptate,BSH)。尽管还远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它们的治疗效果已经在高级别神经胶质瘤、头颈部复发性肿瘤以及小部分皮肤和皮肤外黑色素瘤患者中得到了证实。由于它们存在局限性,在过去的40年中,研究者们一直在为临床应用努力研发具有更高生物分布和摄取性的新型硼携带剂。这些物质包括含硼的卟啉、氨基酸、多胺、核苷、多肽、单克隆抗体、脂质体和各种类型的纳米颗粒,以及硼簇合物和共聚物。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化合物获得过有说服力的数据,能使之进入临床生物分布研究。因此,目前进一步提高BNCT临床疗效的最佳途径是优化BPA和BSH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的给药模式和递送方式,并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发现更新更好的硼携带剂供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携带剂 中子俘获治疗 脑瘤 头颈部肿瘤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Q-TOF-MS检测医院制剂胃特安片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秘 徐兰 +2 位作者 张增珠 李刚 刘匡一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6-956,共11页
目的采用UHPLC-Q-TOF-MS对医院制剂胃特安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寻找大鼠血浆中的药物移行成分。方法0.05%甲酸水-乙腈流动相体系下,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色谱分离后进行Q-TOF正负离子扫描,SWATH采集模式下进行数据处... 目的采用UHPLC-Q-TOF-MS对医院制剂胃特安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寻找大鼠血浆中的药物移行成分。方法0.05%甲酸水-乙腈流动相体系下,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色谱分离后进行Q-TOF正负离子扫描,SWATH采集模式下进行数据处理,定性鉴定的同时通过MRMHR数据处理功能进行血浆样品中各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实验中共分离鉴定出52种化学成分,黄酮类成分22种,酚酸类6种,萜类化合物5种,香豆素类3种,生物碱类2种以及氨基酸等其他类化合物。检出8种入血成分: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橙皮素、川陈皮素、橘皮素、水苏碱、小檗碱、汉黄芩苷及槲皮苷。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胃特安片剂中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研究,实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后续药物组织分布及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特安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化学成分 医院制剂 入血成分
原文传递
Boron delivery agents for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of cancer 被引量:25
13
作者 Rolf F.Barth peng mi Weilian Yang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18年第1期371-385,共15页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is a binary radiotherapeu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nuclear capture and fission reactions that occur when the stable isotope,boron-10,is irradiated with neutrons to produce high energ...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is a binary radiotherapeu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nuclear capture and fission reactions that occur when the stable isotope,boron-10,is irradiated with neutrons to produce high energy alpha particles.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umor-targeting boron delivery agents that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is binary system.Two low molecular weight boron-containing drugs currently are being used clinically,boronopheny-lalanine(BPA)and sodium borocaptate(BSH).Although they are far from being ideal,their therapeutic efficacy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patients with high grade gliomas,recurrent tumors of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and a much smaller number with cutaneous and extra-cutaneous melanomas.Because of their limitations,great effort has been expende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to develop new boron delivery agents that have more favorable biodistribution and uptake for clinical use.These include boron-containing porphyrins,amino acids,polyamines,nucleosides,peptides,monoclonal antibodies,liposomes,nanoparticles of various types,boron cluster compounds and co-polymers.Cur-rently,however,none of these have reached the stage where there is enough convincing data to warrant clinical biodistribution studies.Therefore,at present the best wa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NCT would be to optimize the dosing paradigms and delivery of BPA and BSH,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with the hope that future research will identify new and better boron delivery agents for clinic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 delivery agents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rain tumors Head and neck cancer MELANOMA
原文传递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noswitch:Toward photo-controllable endo/lysosomal rupture and release for enhanced cancer RNA interference 被引量:9
14
作者 Gan Lin Yang Zhang +9 位作者 Long Zhang Junqing Wang Ye Tian Wen Cai Shangui Tang Chengchao Chu JiaJing Zhou peng mi Xiaoyuan Chen Gang Li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38-245,共8页
Endo/lysosomal escape and gene release are two critical bottlenecks in gene delivery.Herein,a novel photo-controll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nanoswitch is rationally designed for enhancing small interfering RN... Endo/lysosomal escape and gene release are two critical bottlenecks in gene delivery.Herein,a novel photo-controll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nanoswitch is rationally designed for enhancing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delivery.One single laser triggers the“off-to-on”switching of MOFs nanocomplexes,inducing significant siRNA release accompanied by rapid MOFs dissociation into protonatable 2-methylimidazalo and osmotic rupturing Zn2+ions,which cooperatively contribute to remarkable endo/lysosomal rupture(∼90%).The simultaneous endo/lysosomal rupture and release enable a high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n RNA interference for effective cancer therapy.Notably,the“off-to-on”switching also activates fluorescence recovery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siRNA delivery.The nanoswitch could easily be extended to deliver other therapeutic agents(e.g.,DNA,protein,anticancer drug)for overcoming endo/lysosomal entra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endo/lysosomal rupture and release photo-controllable nanoswitch RNA interference cancer thera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