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学强 郑博洋 +2 位作者 连懿 莫训强 李洪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0-1208,共9页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和生境质量3类指标被筛选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关键指标,并分别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中的营养物迁移模型、产水量模型和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评价。此外,对2000—2020年渤海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截污净化、产水量、生境质量3类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 a间渤海湾滨海地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氮磷截留率和产水量增加,但生境质量下降。(2)渤海湾滨海地区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供给良好,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3)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方法及结果不仅可指导本区域生态建设,同时对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系统服务 渤海湾滨海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三原子分子结构与电子亲和能的计算
2
作者 单石敏 连艺 +1 位作者 徐海峰 闫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本文分别采用单、双和微扰处理三激发耦合簇方法与自旋非限制的开壳层耦合簇方法对CO_(2),OCS,CS_(2)及其对应阴离子CO_(2)^(-),OCS^(-),CS_(2)^(-)进行高精度的从头算研究.我们计算了这些分子在一系列相关一致基组aug-cc-pV(X+d)Z (X=T... 本文分别采用单、双和微扰处理三激发耦合簇方法与自旋非限制的开壳层耦合簇方法对CO_(2),OCS,CS_(2)及其对应阴离子CO_(2)^(-),OCS^(-),CS_(2)^(-)进行高精度的从头算研究.我们计算了这些分子在一系列相关一致基组aug-cc-pV(X+d)Z (X=T,Q,5)以及完全基组极限下的基态平衡几何结构,并研究了芯-价电子相关与标量相对论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报道结果吻合较好.基于计算的几何结构,获得了中性分子CO_(2),OCS,CS_(2)的绝热电子亲和能,系统考察了不同基组以及零点能修正对这些分子电子亲和能的影响,给出了考虑各种修正下3种分子准确的电子亲和能.本文将丰富含碳三原子分子的光谱常数和电子亲和能等分子参数的信息,可为实验光谱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簇方法 含碳三原子分子 平衡几何结构 电子亲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哈萨克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3
作者 韩瑗 伊拉娜 +4 位作者 廉祎 赵贤 宫磊 孙思雨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采用Heath-Carter法研究甘肃哈萨克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对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263例(男性104例,女性159例)哈萨克族成人的体质量、身高等10项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内因子值、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并与国内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Heath-Carter法研究甘肃哈萨克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对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263例(男性104例,女性159例)哈萨克族成人的体质量、身高等10项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内因子值、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并与国内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甘肃哈萨克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4-5.0-1.1,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6.4-5.2-0.7,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性的HWR值大于女性,SAM值小于女性.(2)除中因子值外,甘肃哈萨克族的体质量、身高、内因子值和外因子值的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3个因子值的年龄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3个因子值均与年龄不相关.女性的3个因子值的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值与年龄呈负相关.(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甘肃哈萨克族体型与甘肃肃北蒙古族、阿拉善蒙古族和硕特部、甘肃汉族较为接近.甘肃哈萨克族具有身体肥胖程度较大,身体线性程度较小的体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哈萨克族 HEATH-CARTER体型法 内因子 中因子 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成人的体成分特征与肥胖
4
作者 希露格 于会新 +3 位作者 廉祎 伊拉娜 韩瑗 李咏兰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56-362,共7页
目的探讨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3个族群成人体成分特点以及肥胖状况。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鄂温克族245例(男124,女121)、达斡尔族207例(男90,女117)、蒙古族布里亚特部181例(男74,女107)成人进行18项体成分测量。运... 目的探讨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3个族群成人体成分特点以及肥胖状况。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鄂温克族245例(男124,女121)、达斡尔族207例(男90,女117)、蒙古族布里亚特部181例(男74,女107)成人进行18项体成分测量。运用Excel 2016、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个族群男性、女性内脏脂肪等级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1),身高、总肌肉量、推定骨量、躯干肌肉量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P<0.01);鄂温克族男性体脂率、左上肢脂肪率、躯干脂肪率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女性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四肢脂肪率、躯干脂肪率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达斡尔族男性体重、BMI、左上肢脂肪率、左上肢肌肉量、下肢脂肪率、肌肉量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蒙古族布里亚特部男性体重、上肢肌肉量、左下肢肌肉量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女性躯干脂肪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5)。族群间比较显示,鄂温克族与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多数体成分指标值最为接近,身体脂肪含量高于达斡尔族。BMI、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均表现为蒙古族布里亚特部>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聚类分析表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与北方族群距离较近,与南方族群较远。结论鄂温克族与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多数体成分指标值最为接近,3个族群均具有较为严重的肥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 达斡尔族 蒙古族布里亚特部 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法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轨道车辆运行环境振动特征识别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练毅 张智华 +2 位作者 吴炜 孙美艳 沈洁惠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城市轨道车辆运行引发的环境振动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分析轨道地铁运行对沿线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地铁沿线土体结构振动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决策树算法的轨道车辆运行环境振动特征识别方案,开发了振动特征在线监测和... 城市轨道车辆运行引发的环境振动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分析轨道地铁运行对沿线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地铁沿线土体结构振动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决策树算法的轨道车辆运行环境振动特征识别方案,开发了振动特征在线监测和自动识别系统。首先设计了轨道车辆运行环境振动信号监测装置,采集时域数据并计算了时域数据的傅里叶幅值谱;然后提取了均方根、峰峰值、均值、优势频率、幅值、波峰数和振动级等7个特征数据,参照ISO2631振动指标评价标准对数据标识后形成了训练数据集;运用C4.5决策树算法对训练数据集进行挖掘,构建了树形识别模型,并采用10折分层交叉验证方法评估了模型的性能;最后将识别模型植入软件,设计了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评估结果表明,类别Green、Yellow和Red的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3.4%、89.1%和87.3%,通过C4.5决策树数据挖掘算法能够有效识别运行环境的振动特征,加权正确率为90.5%。研制的轨道车辆运行环境振动特征识别系统为振动安全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境振动 特征识别 系统开发 决策树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热情和能力与关系质量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影响——基于在线旅游平台系统的研究
6
作者 连漪 陈文辉 韦家华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在线旅游平台系统中,由在线旅游平台、服务提供商和顾客所组成的三元交互关系让服务失误发生后的情况更为复杂,服务补救在此情景下的效应值得更多关注。本文通过情景实验,从员工行为表现和关系质量两个视角探讨在线旅游平台系统中服务... 在线旅游平台系统中,由在线旅游平台、服务提供商和顾客所组成的三元交互关系让服务失误发生后的情况更为复杂,服务补救在此情景下的效应值得更多关注。本文通过情景实验,从员工行为表现和关系质量两个视角探讨在线旅游平台系统中服务补救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服务提供商员工的高热情低能力对顾客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质量、顾客与在线平台的关系质量有正向影响;顾客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质量对顾客与在线平台的关系质量有正向影响;顾客与在线平台的关系质量对顾客对于在线平台的宽恕意愿有正向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拓展服务补救理论在不同场景中的适用性,进一步探索了顾客产生宽恕意愿的前因,为改进在线旅游平台对于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旅游平台 热情 能力 关系质量 宽恕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锥指数与多尺度地形因子的车辆通行性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7
作者 高晖春 连懿 +1 位作者 任杨千千 崔铁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针对传统车辆通行研究中地形分析尺度单一且未考虑天气对野外通行性影响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地评估地形对车辆野外通行的影响,同时考虑恶劣天气环境造成的土壤承载能力差异,建立雨季条件下融合土壤和地形因子的车辆野外通行成本模... 针对传统车辆通行研究中地形分析尺度单一且未考虑天气对野外通行性影响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地评估地形对车辆野外通行的影响,同时考虑恶劣天气环境造成的土壤承载能力差异,建立雨季条件下融合土壤和地形因子的车辆野外通行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常规的路径分析方式实现了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最佳路径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的行车路线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仅考虑单一坡度因子的传统判断方法相比,该模型精度提升了12%~39%,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区域,规划路径更加贴近实际行驶路线,可靠性和准确度明显提升,符合路径分析实际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通行性 圆锥指数 地形分析 多尺度地形因子 路径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魏永存 谢雁春 +5 位作者 轩安武 顾洪闻 郑滨 廉壹 王泽宁 于海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5-459,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造成脊柱术后内固定松动的重要原因,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APSI)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技术,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和翻修手术,包括骨水泥预填充传统螺钉技术和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技... 骨质疏松症是造成脊柱术后内固定松动的重要原因,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APSI)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技术,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和翻修手术,包括骨水泥预填充传统螺钉技术和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技术。CAPSI技术可能引起骨水泥渗漏和肺栓塞,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就CAPSI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症 翻移手术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vil3D集成造价法在截渗墙投资编制中的应用
9
作者 连祎 贾海涛 连迪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85-187,191,共4页
常规截渗墙造价工作在计算各地层工程量时占用大量时间,导致造价编制的效率与精度很难同时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基于Civil3D集成造价方法在截渗墙造价编制中进行应用,通过引入Civil3D软件进行三维算量,将各个地层的工程量直接... 常规截渗墙造价工作在计算各地层工程量时占用大量时间,导致造价编制的效率与精度很难同时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基于Civil3D集成造价方法在截渗墙造价编制中进行应用,通过引入Civil3D软件进行三维算量,将各个地层的工程量直接导出至Excel,计算工程量方便快捷,并且统一土层信息制作土层信息表,通过参数判别自动匹配单价模板,提高了造价工作的效率与成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3D 土层信息表 单价模板 截渗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增暖对3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的影响——以长白山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冬妮 唐晓玲 +3 位作者 廉毅 崔佳龙 杜春英 纪仰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5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长白山区几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利用1981—2009年该地区2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6个农业气象站3种典型落叶乔木—榆树(Ulmus pumi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加拿大杨(P.canadensis)、杏树(Prunus arme... 为了进一步明确长白山区几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利用1981—2009年该地区2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6个农业气象站3种典型落叶乔木—榆树(Ulmus pumi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加拿大杨(P.canadensis)、杏树(Prunus armeniaca)物候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增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1—2009年,长白山区3种典型落叶乔木的平均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呈不显著提前趋势,平均叶黄末期、落叶末期以0.304~0.307 d/a速度呈极显著推后趋势。≥0℃积温是影响春季物候的主要因子,3月上旬—4月中旬是气温影响展叶始期的最优时段,该时段气温每上升1℃,展叶始期提前2.41 d;≤10℃积寒是影响秋季物候的主要因子,9月中旬—10月上旬是气温影响叶黄末期的最优时段,该时段气温每上升1℃,叶黄末期推后2.3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落叶乔木 物候 气候增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获机粮箱内稻谷含杂率传感器采样盒设计(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进 练毅 +3 位作者 李耀明 王月红 刘新怡 顾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5,共8页
针对收割过程中通常只在开机时设置一次作业参数,不能经常停机观察籽粒的清洁度进而随时调节作业参数这一问题,需要研制一种能够自动获取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含杂率数据的装置。但是,迄今为止,在收获过程中监测籽粒含杂率的研究还处于... 针对收割过程中通常只在开机时设置一次作业参数,不能经常停机观察籽粒的清洁度进而随时调节作业参数这一问题,需要研制一种能够自动获取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含杂率数据的装置。但是,迄今为止,在收获过程中监测籽粒含杂率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谷物的流变特性,该文设计了一种谷物含杂率传感器,通过电磁铁(弹簧)控制挡板的伸出(复位),以使采样盒可视玻璃窗口前聚集(卸载)谷物,通过采样盒内CMOS相机获取数字图像,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含杂率。依据图像直方图优化LED光源的照射及安装方法以获取高质量图像,分析了电磁铁提供的拉力和弹簧提供的推力、采样盒入口尺寸,采用全局阈值迭代算法,使用三个迭代步提取稻谷、茎秆和细柄连通域,计算每个连通域的像素,最终从形态上识别了谷物和杂质,同时测量稻谷千粒质量、茎秆面密度和细柄线密度,建立了计算谷物杂质质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采样盒内两侧各安装2个LED,间接照射视窗时获取的图像质量较好,有效避免了图像强度直方图中出现的峰值;额定拉力为60 N的电磁铁可以提供足够的拉力;采用线径为1 mm的弹簧能提供足够的推力,由于在收割过程中出现的短秸秆和细柄的长度在10 mm到30 mm之间,因此采样盒的设计高度为95.7 mm,宽度为76.5 mm,入口宽度为31.9 mm,视窗长度为57.1 mm,宽度为57.4 mm,如此稻谷、秸秆和细柄可以顺利流入采样盒,并且在视窗中可以看到约200粒谷粒。在不同含杂率下进行了籽粒含杂率传感器监测精度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监测的籽粒含杂率与人工获得的籽粒含杂率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能够监测在0~2.88%范围内的籽粒含杂率。为了满足田间作业监测需求,同时设计了采样盒的防水防尘罩,为相机提供一个稳定抓取图像的工作环境。于2017年11月17日,在苏州九里湖进行了不同喂入量下含杂率监测试验,试验使用Yamma4LZ2.5联合收割机,结果表明,田间试验的相对误差在9.44%和19.67%之间。该研究可为田间收获过程中自动获取谷物含杂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传感器 监测 含杂率 采样装置 结构设计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杂质及破碎籽粒在线识别方法 被引量:38
12
作者 陈进 顾琰 +1 位作者 练毅 韩梦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87-194,共8页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联合收获机缺乏针对含杂率、破碎率的在线监测装置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图像采集,杂质与破碎籽粒分类识别方法。采用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增强原始图像,对HSV颜色模型的色调、饱和度两个通道分...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联合收获机缺乏针对含杂率、破碎率的在线监测装置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图像采集,杂质与破碎籽粒分类识别方法。采用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增强原始图像,对HSV颜色模型的色调、饱和度两个通道分别设定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并结合形状特征得到分类识别结果。采用综合评价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量化评价,研究表明,茎秆杂质识别的综合评价指标值达到了86.92%,细小枝梗杂质识别的综合评价指标值为85.07%,破碎籽粒识别的综合评价指标值为84.74%,平均识别一幅图像的时间为3.24 s。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出水稻图像中的杂质以及破碎籽粒,为水稻含杂率、破碎率的在线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杂质 水稻 破碎籽粒 颜色模型 在线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容式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量在线监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进 王月红 +2 位作者 练毅 汪树青 刘新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45,共10页
为实现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率在线测量,使智能测产更加精确、收获速度更加合理,该文研制了高频电容式谷物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电容极板模型,针对电容极板的厚度、极板间距、相对面积对边缘... 为实现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率在线测量,使智能测产更加精确、收获速度更加合理,该文研制了高频电容式谷物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电容极板模型,针对电容极板的厚度、极板间距、相对面积对边缘效应的影响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优化仿真,根据仿真结果选择极板厚度0.15 mm、极板间距20 mm、极板间相对面积3 000 mm2的紫铜板作为电容极板。以STM32F103系列微处理芯片为核心构建了谷物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设计了由电源模块、高频激励信号、交流小信号放大电路、电容极板、信号调理电路、均方根转换电路等组成的传感器检测电路。为了更加准确地监测出谷物含水率、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分别对不同频率信号源进行了Multisim仿真和试验验证,最终选取10 MHz的高频信号为监测装置激励信号。该装置能对谷物含水率进行在线监测、实时显示以及存储。对谷物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分别进行了室内静态监测和田间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室内静态监测试验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7%,田间在线监测试验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谷物 含水率 高频电容 监测装置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模型的含杂水稻籽粒图像分割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进 韩梦娜 +1 位作者 练毅 张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4-180,共7页
含杂率是水稻联合收获机的重要收获性能指标之一,作业过程中收获籽粒掺杂的杂质包含作物的枝梗和茎秆等,为了探索籽粒含杂率和机器作业参数之间的关联,需要实时获取籽粒含杂率数据。该文基于机器视觉的U-Net模型对联合收获机水稻收获籽... 含杂率是水稻联合收获机的重要收获性能指标之一,作业过程中收获籽粒掺杂的杂质包含作物的枝梗和茎秆等,为了探索籽粒含杂率和机器作业参数之间的关联,需要实时获取籽粒含杂率数据。该文基于机器视觉的U-Net模型对联合收获机水稻收获籽粒图像进行分割,针对传统分割算法中存在运算量大、耗时多、图像过分割严重和分割参数依赖人为经验难以应对各种复杂谷物图像等问题,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多次训练学习各分割类别的像素级图像特征,提出基于U-Net深度学习模型的收获水稻籽粒图像中谷物、枝梗和茎秆的分割方法,采用改进的U-Net网络增加网络深度并加入Batch Normalization层,在小数据集上获得更丰富的语义信息,解决图像训练数据匮乏和训练过拟合问题。选取田间试验采集的50张收获水稻籽粒图像,采用Labelme方式进行标注和增强数据,裁剪1000张256像素×256像素小样本,其中700张作为训练集,300张作为验证集,建立基于改进U-Net网络的收获水稻籽粒图像分割模型。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衡量模型的分割准确度,对随机选取的60张8位RGB图像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水稻籽粒的分割综合评价指标值为99.42%,枝梗的分割综合评价指标值为88.56%,茎秆的分割综合评价指标值为86.84%。本文提出的基于U-Net模型的收获水稻籽粒图像分割算法能够有效分割水稻籽粒图像中出现的谷物、枝梗和茎秆,时性更强、准确度更高,可为后续收获水稻籽粒图像的进一步识别处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水稻联合收获机含杂率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提供算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水稻 杂质 U-Net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理论的“嫦娥4号”着陆区亮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5
作者 连懿 何龙 +3 位作者 孟治国 平劲松 胡硕 曾晓明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嫦娥4号"(Chang'e-4)将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而着陆区初步定为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利用"嫦娥"微波辐射计穿透性强的特点,针对... "嫦娥4号"(Chang'e-4)将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而着陆区初步定为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利用"嫦娥"微波辐射计穿透性强的特点,针对微波辐射亮温缺乏场分析的问题,从场观点出发利用SVD方法分析冯·卡门撞击坑的亮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冯·卡门撞击坑的3 GHz昼夜亮温场和37 GHz昼夜亮温场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模态,同时在撞击坑内的亮温变化趋势相对一致:FeO+TiO_2(FTA)含量高的区域其相关性较高,也是亮温变化的关键区域,但是其等值线密度和FTA含量没有明显相关关系,主要和月表粗糙度相关。最后通过分析冯·卡门撞击坑的亮温时空分布特征综合地形特征、地层单元和物质化学成分等因素,为Chang'e-4着陆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 微波辐射计 亮温 SVD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建筑物三维室内管网模型设计
16
作者 王子悦 连懿 +3 位作者 孙瑞祺 王作宁 陈鹏飞 崔铁军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第10期69-71,共3页
随着大型综合性建筑的日益增多,建立大型建筑的室内管网模型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以天津师范大学为实验区,根据室内管网的数据模型、数据标准等方面,研究其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模部分,探究建立何种规格的三维模型能够满足大型建筑室... 随着大型综合性建筑的日益增多,建立大型建筑的室内管网模型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以天津师范大学为实验区,根据室内管网的数据模型、数据标准等方面,研究其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模部分,探究建立何种规格的三维模型能够满足大型建筑室内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从而实现三维场景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室内管网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3W-0.2V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17
作者 梁刚 向冲 +3 位作者 王琨 连漪 覃文杰 田蜜洋 《东方汽轮机》 2020年第4期35-38,共4页
文章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9Cr-3W-0.2V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1070℃奥氏体化后淬火,并经710℃回火得到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组织。同时研究了该钢堆焊Cr-Mo层后的焊后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采用680℃作为焊后热处理温度... 文章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9Cr-3W-0.2V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1070℃奥氏体化后淬火,并经710℃回火得到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组织。同时研究了该钢堆焊Cr-Mo层后的焊后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采用680℃作为焊后热处理温度可保证母材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焊接接头性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3W-0.2V钢 淬火 回火 性能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和北半球冬季高空切断冷涡与中国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晨 廉毅 +4 位作者 杨旭 付冬雪 沈柏竹 李尚锋 刘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795,共1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冬季逐日温度资料,通过机器自动识别和目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500 hPa冷涡分布特征,并基于信息流因果论方法,揭示了东北亚冷涡活动与北半球其他活动...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冬季逐日温度资料,通过机器自动识别和目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500 hPa冷涡分布特征,并基于信息流因果论方法,揭示了东北亚冷涡活动与北半球其他活动区冷涡以及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根据冷涡活动天数随经度的变化,划分了4个活动频繁区,发现北半球冬季冷涡活动频率从大到小分别为大西洋-欧洲区(37.7%)、北太平洋区(22.35%)、东北亚区(20.95%)和北美-格陵兰区(13.77%)。北美-格陵兰区冷涡平均中心强度最强(493 dagpm),大西洋-欧洲区最弱(514 dagpm)。年际尺度上,东北亚区冷涡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有1月北美-格陵兰区冷涡活动天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2月东北亚冷涡活动天数变化的原因。冷涡强年的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东北亚区和北美-格陵兰区冷涡与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密切相联,北太平洋区冷涡则与北太平洋涛动正位相有联系,大西洋-欧洲区冷涡则对应北大西洋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负位相。东北亚冷涡与中国极端低温联系密切,通过聚类分析界定了4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现东北-华北类、北方类和中东部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时都伴随着很强的东北亚冷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冷涡 东北亚冷涡 极端低温 信息流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衣原体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连漪 张丽鸿 +5 位作者 李家奎 童小乐 高兴 李脂幸 参木友 索朗斯珠 《中国奶牛》 2019年第11期40-42,共3页
衣原体作为一种专性胞内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接触传染,其宿主谱广,在自然界中广泛传播,可引起人与多种动物患病。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衣原体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7和2018年间来自青藏地区的1074份牦牛血清进... 衣原体作为一种专性胞内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接触传染,其宿主谱广,在自然界中广泛传播,可引起人与多种动物患病。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衣原体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7和2018年间来自青藏地区的1074份牦牛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清样本数为245份,总阳性率为22.8%,其中西藏自治区为19.2%,甘肃省为20.1%,青海省为29.2%(2017年28.4%,2018年30.5%),并且三个地区的阳性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的牦牛衣原体已广泛流行,应注意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牦牛 青藏地区 血清学调查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中国东北极端低温事件环流背景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尚锋 姜大膀 +1 位作者 廉毅 尹路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3-976,共14页
利用1961~2014年CN05.2逐日温度数据,对冬季东北极端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按其发生时冷空气对中国东部(105°E以东)的影响范围,将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其中前者局限在东北,而后者则扩展至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分析表... 利用1961~2014年CN05.2逐日温度数据,对冬季东北极端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按其发生时冷空气对中国东部(105°E以东)的影响范围,将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其中前者局限在东北,而后者则扩展至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分析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第一类极端低温事件强度减弱,而第二类的则增加;对持续天数而言,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的在减少,而第一类在1990年代以前也持续减少,但是1990年代之后急剧增加;2月份总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天数最多,其在1990年代以前要远大于12月和1月份,且在1990年代以前总体在减少,以后则增加;850 hPa风场分析显示,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中来自贝加尔湖的西北路径冷空气比第一类的要强,而来自鄂霍次克海的东北路径冷空气则相反;在300 hPa的E-P通量散度场上,这两类极端低温事件中东北都处于波动能量辐散中心,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时罗斯贝波波动能量传播比第一类时的要弱,第一类发生时则纬向传播比较明显,而且波动中心值都比较大;在位势高度距平场的谐波分析中,长波槽同位相扰动叠加在超长波槽上更易导致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事件 中国东北 冬季 罗斯贝波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