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两淮盐业经济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俶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清代两淮盐业经济资产宏大,动关国计,左右风气,造就了巨大的儒商集团。他们通过建书院、筑园林、贮图书、行善举等方式支持士人读书,通过组戏班、开诗局、收字画、办文会等方式开辟文化市场。吴、皖、浙诸派巨子皆得其惠,扬州八怪... 清代两淮盐业经济资产宏大,动关国计,左右风气,造就了巨大的儒商集团。他们通过建书院、筑园林、贮图书、行善举等方式支持士人读书,通过组戏班、开诗局、收字画、办文会等方式开辟文化市场。吴、皖、浙诸派巨子皆得其惠,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更因之而异军突起,树帜艺林学苑。同时,两淮盐商自身也创造了别具特色的商业文化,以自己的才智、见解和价值取向影响士人的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创造出清代学术文化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地区 淮北地区 文化市场 书院 盐商 盐业经济 清代 儒商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扬州盐商文化看文化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途径 被引量:9
2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1-85,共5页
经济学虽成为当代中国显学,但理论建树同西方比起来仍有很大差距,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尤显薄弱,这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很不相称。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盐业有其辉煌的历史,尤其在18世纪,两淮盐税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 4,它同时孕育出... 经济学虽成为当代中国显学,但理论建树同西方比起来仍有很大差距,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尤显薄弱,这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很不相称。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盐业有其辉煌的历史,尤其在18世纪,两淮盐税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 4,它同时孕育出扬州书院、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园林等世界级文化品牌,这些文化品牌又铸造了扬州盐商的人文精神,推动了盐业经济的增长。对这些文化与经济的奇迹进行认真研究,探寻经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经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经济学 两淮盐业经济 扬州盐商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法”求变 开宗立派——李鱓艺术论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Li Shan was born in an eminent family in the region of Jianghuai and began his artistic career from sketch.At the beginning he was affected by Changzhou School,then he learned the art of painting under the tutelage of... Li Shan was born in an eminent family in the region of Jianghuai and began his artistic career from sketch.At the beginning he was affected by Changzhou School,then he learned the art of painting under the tutelage of Shi Tao.Although laying stress on learning from his own master and sticking to the established norm,he learned extensively from other schools and broke through traditions.He blazed new trails and changed his style of pain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thus formed a special one of his own.His poems were humorous and expressive,his calligraphies full of power and grandeur,his seals simple and vigorous and his paintings close to nature.He combined all these means of art to express himself.And he established a new school and exert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鱓 艺术论 创新 表现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世纪两淮盐业与扬州学人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俶成 《盐业史研究》 2001年第1期14-19,共6页
十八世纪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盛世,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文化处于先进水平。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大国中,盐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而在盐业经济的总量中,两淮盐课又占全国总盐课的百分之六十。扬州作为两淮盐运集散中... 十八世纪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盛世,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文化处于先进水平。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大国中,盐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而在盐业经济的总量中,两淮盐课又占全国总盐课的百分之六十。扬州作为两淮盐运集散中心,则跃居为世界第三大城市 ,产生了代表当时最高艺术水平的扬州八怪群体和代表当时最高学术水平的扬州学派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世纪 两淮盐业 扬州学人 盐业经济 中国 盐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江淮望族李氏500年盛衰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俶成 黄大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9-84,共6页
李氏家族跨明清两代称雄江淮500余年,连续九代有人位至一品,30余人官至二三品,40余人有诗文集传世。明清鼎革,对满人采取不合作态度,与之对抗。在康熙有限的怀柔政策下,文化认同超越了民族认同,族人适时调整自己的政治取向,与朝廷合作... 李氏家族跨明清两代称雄江淮500余年,连续九代有人位至一品,30余人官至二三品,40余人有诗文集传世。明清鼎革,对满人采取不合作态度,与之对抗。在康熙有限的怀柔政策下,文化认同超越了民族认同,族人适时调整自己的政治取向,与朝廷合作。但由于雍乾及以后国策变化,家族亦走向衰弱。李春芳、李清、李楠、李鱓等人的进退代表了该家族不同时期的取舍,从他们身上亦可折射出各时期国家与士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大族 李氏家族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秦之际工商格局的巨大变革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相沿1000余年的“官工商”格局,在周秦之际终被打破。其时私营工商业破土而出,与根深蒂固、一统天下的官办官营工商业几经较量,终于获得立足之地,顽强发展,巧妙经营,涌现出一批自由大商人,并迫使一部分官营产业向私营产业转化,从而扩大... 相沿1000余年的“官工商”格局,在周秦之际终被打破。其时私营工商业破土而出,与根深蒂固、一统天下的官办官营工商业几经较量,终于获得立足之地,顽强发展,巧妙经营,涌现出一批自由大商人,并迫使一部分官营产业向私营产业转化,从而扩大了城乡商品市场,促进社会经济飞跃发展,孕育出人类经济史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时期 私营工商业 资本主义经济 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的内核、外化及创新——以扬州画派对常州画派的取舍为例
7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8-92,共5页
传统艺术的遗产有外化与内核之分。具体艺术作品是其外化,创作方法、艺术精神是其内核。常州画派有近千年历史,清初成为画坛正宗,但其传人只重外化,走向形式主义。扬州画派是清中叶崛起的一支异军,它善于向不同流派吸取营养,包括吸取常... 传统艺术的遗产有外化与内核之分。具体艺术作品是其外化,创作方法、艺术精神是其内核。常州画派有近千年历史,清初成为画坛正宗,但其传人只重外化,走向形式主义。扬州画派是清中叶崛起的一支异军,它善于向不同流派吸取营养,包括吸取常州派的优秀内核,在继承传统时敢于突破,在遵守法则时善于创新,在泼墨写意时发挥个性,从而领异标新于那个时代,并深刻影响后世画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画派 常州画派 外化与内核 继承与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商业革命中的两淮盐业文化
8
作者 黄俶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17、18世纪时,东西方几乎同步发生了商业革命。西方地中海沿岸首开风气之先,而东方两淮盐业则提供了康乾盛世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并培育出灿烂的盐业文化。西方的商业革命很快转入工业革命,而东方则失去机会。我们应总结历史教训,为21... 17、18世纪时,东西方几乎同步发生了商业革命。西方地中海沿岸首开风气之先,而东方两淮盐业则提供了康乾盛世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并培育出灿烂的盐业文化。西方的商业革命很快转入工业革命,而东方则失去机会。我们应总结历史教训,为21世纪东方世界的腾飞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 地中海 两淮 商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1世纪经济类专业写作教育
9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0年第1期64-69,共6页
经济类专业写作教学表现出供不应求、教不适需、学不致用的矛盾非常突出。本文提出应为经济类专业写作课程准确定位和正名 ,要按照专业对象和培养层次建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从经济应用出发建立理论体系 ,规范写作程序和格式 ,构建... 经济类专业写作教学表现出供不应求、教不适需、学不致用的矛盾非常突出。本文提出应为经济类专业写作课程准确定位和正名 ,要按照专业对象和培养层次建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从经济应用出发建立理论体系 ,规范写作程序和格式 ,构建中国经济写作学新框架。文中对新框架下的教学方法提出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经济类专业 教育 经济写作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叶东南文人群体与扬州八怪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俶成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6期69-75,共7页
中国文人结为群体,形成流派,自古有之,如汉代之建安七子,晋代之竹林七贤,唐代之大历十才子,宋代之苏门四学士,明代之吴门画派。有些文人在世时未必有交往,但由于风格相近,或门类相同,或地域相邻,或时代相接,后世也将他们视为一群,予以... 中国文人结为群体,形成流派,自古有之,如汉代之建安七子,晋代之竹林七贤,唐代之大历十才子,宋代之苏门四学士,明代之吴门画派。有些文人在世时未必有交往,但由于风格相近,或门类相同,或地域相邻,或时代相接,后世也将他们视为一群,予以各种合称,如屈贾、班马、三谢、八大家、前后七子等。清代之文人群体及各种学术、艺术流派远盛于前代,今所知者不下数百种,如思想家有四大儒,经学有扬州派,散文有桐城派,诗坛有江右三大家,词坛有常州派,绘画有娄东派,书法有破帖派,篆刻有西泠八家,等等。这些群体或流派,或以地域名之,或以艺术特色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农 文人群体 扬州八怪 李方膺 汪士慎 清中叶 黄慎 三君 艺术流派 浙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创作环境考论
11
作者 黄俶成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我在《施耐庵墓志考索》一文中论证了施耐庵确有其人问题,在《施耐庵籍贯考辨》一文中论证了施耐庵乃元末明初扬州兴化人。本文将在前两文基础上考论施氏故里及他活动过的杭州、苏州等地环境对他创作《水浒》的影响,从而探寻我国长篇小... 我在《施耐庵墓志考索》一文中论证了施耐庵确有其人问题,在《施耐庵籍贯考辨》一文中论证了施耐庵乃元末明初扬州兴化人。本文将在前两文基础上考论施氏故里及他活动过的杭州、苏州等地环境对他创作《水浒》的影响,从而探寻我国长篇小说的诞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耐庵 《水浒》 阳山 梁山英雄 考论 创作环境 杂剧 水泊梁山 兴化人 义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扬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干林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5-78,共4页
扬州传统文化 ,虽历经劫难而不衰 ,能兼收并蓄而博大。构建今日之扬州文化 ,再创扬州文化之辉煌 ,必须总结历史经验 ,坚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方针 ,从而将扬州建设成为“文化大市”。
关键词 扬州文化 文化传承 时代特色 扬州市 文化发展 经济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小说史上的三个李春芳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俶成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0年第Z1期139-151,共13页
明代有四部小说与“李春芳”有关: 一、嘉靖间杨氏清白堂、余氏双峰堂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所附《精忠录》均题“赐进士巡按浙江监察御史海阳李春芳编辑”,书末有李春芳《后序》一篇。二、天启、崇祯间天德堂、萃锦堂刊《武穆精忠传... 明代有四部小说与“李春芳”有关: 一、嘉靖间杨氏清白堂、余氏双峰堂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所附《精忠录》均题“赐进士巡按浙江监察御史海阳李春芳编辑”,书末有李春芳《后序》一篇。二、天启、崇祯间天德堂、萃锦堂刊《武穆精忠传》卷首有《岳鄂武穆王精忠传叙》,署“赐进士及第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海阳李春芳谨撰”。三、万历间万卷楼刊《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御史 进士及第 李氏 大学士 李纲 嘉靖 万历 吏部 兴化人 杨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争:施耐庵与中国长篇小说发源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对本世纪知名学者吴梅、鲁迅、喻蘅、任中敏、蔡美彪、戴不凡、罗尔纲、刘冬等关于中国长篇小说发源的观点加以分析,探其源流,指其得失,从而论证了施耐庵创作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之功。文章依据可信史料,勾勒出梁山义军... 本文对本世纪知名学者吴梅、鲁迅、喻蘅、任中敏、蔡美彪、戴不凡、罗尔纲、刘冬等关于中国长篇小说发源的观点加以分析,探其源流,指其得失,从而论证了施耐庵创作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之功。文章依据可信史料,勾勒出梁山义军及其后裔南下苏北的线索、无杂剧话本衍变线索及施耐庵生平线索,提出“三线交合”促成《水浒》在元末明初问世的观点,并将作者生平研究与成书过程研究、创作方法研究相结合,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耐庵 长篇小说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水洗》 文物 《少室山房笔丛》 施耐庵的本 华阳洞天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耐庵籍贯考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水浒》作者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作者详尽占有资料,曾撰写并发表了《〈施耐庵墓志〉考索》一文(载于《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认为“历史上确有施耐庵其人”。本文乃上文之姊妹篇。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 《水浒》作者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作者详尽占有资料,曾撰写并发表了《〈施耐庵墓志〉考索》一文(载于《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认为“历史上确有施耐庵其人”。本文乃上文之姊妹篇。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综合进行考察,进一步论证《水浒》作者施耐庵之籍贯乃为元末明初扬州兴化;同时,对山东说、山西说、浙江说和江苏说中其他说等诸种说法一一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耐庵 水浒传 兴化 籍贯 墓志铭 出土文物 苏州 中国文学史 元末明初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录》版本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俶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99-105,共7页
明季李清《南渡录》一书以纲目体排日记述明政权南渡后弘光一朝之事,详载小朝廷如何谋划对付农民起义、清军入境以及内部倾轧情况,实为《明实录》之续编,史料之丰,远过于传世之《弘光实录》、《圣安本纪》等南明史乘。李清(1602—1683)... 明季李清《南渡录》一书以纲目体排日记述明政权南渡后弘光一朝之事,详载小朝廷如何谋划对付农民起义、清军入境以及内部倾轧情况,实为《明实录》之续编,史料之丰,远过于传世之《弘光实录》、《圣安本纪》等南明史乘。李清(1602—1683)历仕天启、崇祯、弘光三朝,撰述史学、法学、文学著作千余卷,向有“持论平允”之誉。他在弘光朝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事多参决。《南渡录》以亲身经历记当朝之事,乃第一手资料,尤为史家所重。但是,弘光小朝廷经年而亡,这部以弘光为正统、指满清为异类的著述自当后来不被清廷所容,遭严旨禁毁,三百余年未经剞劂。辗转传抄,辄多刊落,卷数分并亦多差异,兼之赝本混杂,异名同书并行,更使读者难以识其原貌。史学前辈朱希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录 李清 十七年 朱希祖 省图书馆 抄本 原稿 李氏 兴化 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燮文艺观简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俶成 《学术论坛》 1982年第6期87-91,共5页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三一。郑燮文艺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文学上,诗、词、散文都很擅长。传世近千首诗,清新流畅,洒脱通俗;近百首词,屈曲达心,沉着痛快;数十封家书,抒写自如,直达肺腑。书法上,他以“隶...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三一。郑燮文艺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文学上,诗、词、散文都很擅长。传世近千首诗,清新流畅,洒脱通俗;近百首词,屈曲达心,沉着痛快;数十封家书,抒写自如,直达肺腑。书法上,他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古秀独绝”(阮元:《淮海英灵集》)。自称“六分半书”。绘画上,他一生专画“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诗,诗中有画;他的画,画中有诗;他的字,一笔一画如竹竿兰叶。他作品的墨迹,诗、书、画三者融为有机的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燮 扬州八怪 六分半书 创作个性 郑板桥 绘画作品 书法 现实主义 墨迹 创作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历史责任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俶成 《盐业史研究》 2011年第3期6-7,共2页
2011年5月9日至10日,海内300余名专家汇聚盐商重镇扬州,研讨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盐业史研究》选择其中12篇编为专辑发表,乃盛事也。
关键词 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 盐商 责任 历史 盐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荥阳郑生”及“元和公公”——答陈书良同志
19
作者 黄俶成 《文艺研究》 1982年第3期142-143,共2页
读陈书良同志《“荥阳郑生”是谁?》一文,颇有启迪。 荥阳是古郑国故地,历史上姓郑的名人很多,如后魏郑演、郑俨,唐朝郑虔、郑綮等。板桥印章中,“樗散”、“老画师”、“诗绝字绝画绝”等就是借郑虔以自况。我在解释“荥阳郑生”印章... 读陈书良同志《“荥阳郑生”是谁?》一文,颇有启迪。 荥阳是古郑国故地,历史上姓郑的名人很多,如后魏郑演、郑俨,唐朝郑虔、郑綮等。板桥印章中,“樗散”、“老画师”、“诗绝字绝画绝”等就是借郑虔以自况。我在解释“荥阳郑生”印章时也曾考虑到了“郑元和”,但又有二个疑窦:其一,郑元和乃传说中人物,而板桥其他印章没有同传说中人物有关的。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同志 陈书 印章 郑元和 板桥 郑国 郑虔 李亚仙 道情 石君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八十方印章看郑板桥
20
作者 黄俶成 《文艺研究》 1981年第5期112-125,共14页
小引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诗、书、画几方面都有所建树,号称“三绝”。他的印章,也是其艺术成就中不可忽视的瓌宝。无论是名号印还是闲章,都构成他书、画墨迹的有机组成部分。印章、题咏与画,水乳交融,彼此竞美。如果把板桥的兰... 小引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诗、书、画几方面都有所建树,号称“三绝”。他的印章,也是其艺术成就中不可忽视的瓌宝。无论是名号印还是闲章,都构成他书、画墨迹的有机组成部分。印章、题咏与画,水乳交融,彼此竞美。如果把板桥的兰、竹、石画比作主导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印章 艺术成就 扬州八怪 墨迹 三绝 闲章 主导 旋律 兴化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