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力强化分离铜渣中铜的数值模拟及辅助工业设计
1
作者 高金涛 李忠达 +3 位作者 郭磊 汪增武 兰茜 郭占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由于当前铜冶炼工艺产生的铜渣铜含量比较高,采用传统的电炉贫化技术分离铜液滴时间长、回收率低,因此引入超重力技术对贫化过程进行改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卧式离心机为模型基础,选用转炉铜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研究,借助COMSOL Mul... 由于当前铜冶炼工艺产生的铜渣铜含量比较高,采用传统的电炉贫化技术分离铜液滴时间长、回收率低,因此引入超重力技术对贫化过程进行改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卧式离心机为模型基础,选用转炉铜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研究,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构建模型,模拟铜渣中铜液滴的沉降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重力系数(G)、温度(T)对不同粒径铜液滴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1300℃、G=1的条件下,粒径低于80μm的铜液滴无法自由沉降;在恒定温度下,重力系数以及铜液滴粒径的增加均有利于铜液滴在铜渣中的沉降;温度升高会降低铜渣和铜的黏度,促进二者分离。最后,根据铜液滴的沉降数据,对离心机半径、给料速度等工业参数提出优化建议,以提升铜的回收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离心分离 数值模拟 铜渣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SiO_(2)-La_(2)O_(3)体系中最佳稀土富集相的在线分离与表征
2
作者 李玉琳 兰茜 +1 位作者 高金涛 郭占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3,共8页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铁-铌-稀土多金属共伴生矿床,稀土远景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该矿床开采过程中,稀土等有价元素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取而进入渣中,形成重要的稀土二次资源。为了回收其中的稀土资源,基于白云鄂博冶金矿渣主组...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铁-铌-稀土多金属共伴生矿床,稀土远景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该矿床开采过程中,稀土等有价元素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取而进入渣中,形成重要的稀土二次资源。为了回收其中的稀土资源,基于白云鄂博冶金矿渣主组元,以CaO-SiO_(2)-La_(2)O_(3)三元基础体系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了该体系的最佳稀土富集相为Ca_(x)La_(4.67-x)(SiO_(4))3O_(1-0.5 x)相。随后引入超重力场,在G=1000、时间10 min、温度1350℃的条件下对Ca_(x)La_(4.67-x)(SiO_(4))3O_(1-0.5 x)稀土相与渣相进行在线分离,得到了高纯稀土相晶体。最后对得到的稀土晶体进行结构表征和Rietveld精修,明确了其具体化学式为Ca_(1.11)La_(3.56)Si_(3)O_(12.36),并获得了该稀土相的晶体结构、晶体数据等信息,进一步完善了稀土相的基础物理化学数据,为稀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稀土 超重力 晶体结构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的Zn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金涛 李士琦 +3 位作者 张延玲 张颜庭 陈培钰 钱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92-2698,共7页
系统地研究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粉尘的基础特性,开发出一种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Zn等金属元素的新工艺。基于ZnO超细粉的还原挥发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实验,进行了粉尘的非熔态还原及Zn的回收、富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纯度CO或H2... 系统地研究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粉尘的基础特性,开发出一种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Zn等金属元素的新工艺。基于ZnO超细粉的还原挥发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实验,进行了粉尘的非熔态还原及Zn的回收、富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纯度CO或H2为还原剂,在800-900℃可实现粉尘中ZnO(s)-Zn(g)的转变,气化脱Zn率可达99%;收集到的气态还原产物经水洗去除掉K、Cl等元素后,富集成含zn量可达90%的富Zn物料。同时,较低的温度使得粉尘于非熔融状态下还原,固态还原产物中Fe的金属化率可达90%,可直接经物理分离获得固态高纯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粉尘 非熔态还原 Zn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曾晓敏 高金涛 +7 位作者 范跃新 袁萍 鲍勇 高颖 赵盼盼 司友涛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879-4887,共9页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研究森林转换后土壤因素对磷素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换而成的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促林(AR)和杉木人工...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研究森林转换后土壤因素对磷素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换而成的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促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铁铝氧化物、各形态磷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旨在探究土壤磷对森林转换的响应和驱动土壤磷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米槠人促林土壤的全磷、有机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显著高于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含水量、总氮和无定型铁是影响淋溶层土壤磷的主要因子,而在淀积层,则是酸性磷酸酶、游离型铁和总氮起主要作用;土壤生物化学属性和微生物特性都会影响着不同形态土壤P的积累,其中土壤中的水分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调控土壤磷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中亚热带地区天然林转换为人促更新林更有利于森林土壤磷的储存和供应,有助于维持本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 森林转换 水分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t交流电弧炉炼钢高效化节电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士琦 孙开明 +2 位作者 郁健 高金涛 刘润藻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66-170,共5页
采用了统计分析、物料衡算及能量衡算等研究方法,对天津钢管公司150t交流电弧炉炼钢高效节电技术进行了研究.三项单元技术研究针对特有的四元炉料结构,研究其对吨钢冶炼电耗的定量影响;使用4支炉壁氧枪和2支炉门氧枪及分时段供氧技术,... 采用了统计分析、物料衡算及能量衡算等研究方法,对天津钢管公司150t交流电弧炉炼钢高效节电技术进行了研究.三项单元技术研究针对特有的四元炉料结构,研究其对吨钢冶炼电耗的定量影响;使用4支炉壁氧枪和2支炉门氧枪及分时段供氧技术,保证了1.4 m^3/(min·t)的供氧强度,提高了氧气利用率;研究新的更大容量变压器的合理供电技术,保证了100 MW变压器炼钢安全、高效运行.在此基础上,按炼钢生产速率和能量需求进行有效综合研究,取得了高效、节电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炼钢 高效化 节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新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培钰 高金涛 +3 位作者 李士琦 张颜庭 刘润藻 张建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1-196,共6页
基于对现行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生产工艺的讨论,提出了"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的新工艺。研究中设计、改进了精细还原实验装置,分别设计L16(215)和L4(23)正交表进行了喀左磁铁矿和某厂炼钢粉尘的精细还原实验以研究... 基于对现行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生产工艺的讨论,提出了"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的新工艺。研究中设计、改进了精细还原实验装置,分别设计L16(215)和L4(23)正交表进行了喀左磁铁矿和某厂炼钢粉尘的精细还原实验以研究微米级铁氧化物的还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 000℃以下,使用纯H2或CO对微米级粒度铁氧化物进行精细还原,能实现铁氧化物向金属铁的高度转变。对铁氧化物还原产物解离性、烧结性、铁磁性的研究表明,较低的还原温度使得铁氧化物于非熔化状态下被还原成磁性金属铁,未有烧结现象发生,还原产物中铁元素与杂质元素分别存在,为采用物理方法将铁氧化物精细还原产物中磁性铁元素与杂质元素的进一步分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还原 非熔态分离 铁矿粉 炼钢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赤铁矿粉还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娜娜 高金涛 +4 位作者 李瑾 刘润藻 赵传 李士琦 吴华峰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1-164,共4页
基于铁矿石还原热力学原理,研究了超细赤铁矿粉的还原温度.采用超级涡流磨,制得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赤铁矿粉.实验中采用氢气与CO两种还原性气体分别对不同粒径的铁矿粉进行还原实验,粒度分别为0.2mm的赤铁矿粉和2μm的超细赤铁矿粉.... 基于铁矿石还原热力学原理,研究了超细赤铁矿粉的还原温度.采用超级涡流磨,制得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赤铁矿粉.实验中采用氢气与CO两种还原性气体分别对不同粒径的铁矿粉进行还原实验,粒度分别为0.2mm的赤铁矿粉和2μm的超细赤铁矿粉.研究发现,细磨的超细赤铁矿粉还原温度较低,在750℃左右即可全部还原.微米级的超细赤铁矿粉比毫米级的赤铁矿粉还原温度下降了100℃左右;同时氢气还原性能较CO要好,这是由于析碳反应的存在,CO还原过程中失重不稳定,而H2还原铁矿石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为下一阶段铁矿粉低温直接还原工业性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 赤铁矿 还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远程升级的GPS/GPRS车载终端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金涛 张宏鹏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第21期155-158,共4页
针对道路运输行业对车辆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设计了基于GPS/GPRS技术的车辆定位控制跟踪终端。利用GPRS网络上报车辆的方位到监控中心,根据监控中心的指令,执行信息采样速率控制等各项操作,并提出基于一种GPRS网络的嵌入式软件远程在线升... 针对道路运输行业对车辆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设计了基于GPS/GPRS技术的车辆定位控制跟踪终端。利用GPRS网络上报车辆的方位到监控中心,根据监控中心的指令,执行信息采样速率控制等各项操作,并提出基于一种GPRS网络的嵌入式软件远程在线升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EGA128 GPRS 远程无线升级 BOOTLOADER 车载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中电沉积Ni-Fe合金箔粘结过程与抑制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任鸿儒 高金涛 +2 位作者 王哲 裴滨 郭占成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9,共7页
Ni-Fe合金往往经过热处理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但是由于电沉积法制备的Ni-Fe合金箔厚度很薄,在批量化热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粘结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了深入研究粘结机理以解决粘结问题,本文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箔粘结部位微观形... Ni-Fe合金往往经过热处理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但是由于电沉积法制备的Ni-Fe合金箔厚度很薄,在批量化热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粘结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了深入研究粘结机理以解决粘结问题,本文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箔粘结部位微观形貌;通过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在线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合金箔表面微观形貌演变,推测了其与表面粘结的联系;同时也对电泳MgO涂层抑制粘结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沉积Ni-Fe合金箔在950~1 000℃开始发生粘结;在1 000℃以上时,合金箔表面发生软化,不仅促进合金箔间的粘附结合,而且加剧了合金箔粘附界面的原子扩散,使得合金箔界面间共生晶粒生成和长大,最终导致粘结.在合金箔表面电泳涂覆MgO,可获得均匀分布的MgO涂层,可以有效起到隔离合金箔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粘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Ni-Fe合金箔 热处理 粘结 氧化镁涂层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炉炼钢节能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润藻 郁健 +1 位作者 高金涛 陈煜 《工业加热》 CAS 2007年第6期5-7,共3页
介绍了世界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并从增加能量供应,增加输入功率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弧炉炼钢企业所采用的主要节能技术。
关键词 电弧炉 炼钢 节能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t直流电弧炉炼钢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煜 钱刚 +2 位作者 高金涛 韩建军 李士琦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基于现代电弧炉炼钢的工艺理论,建立了描述电弧炉炼钢过程的热化学计量模型和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大冶特钢的60 t直流电弧炉冶炼过程进行了模拟,对100%废钢、30%铁水+70%废钢,64.4%铁水+ 35.6%废钢的炉料结构条件下的电弧炉冶炼过程进... 基于现代电弧炉炼钢的工艺理论,建立了描述电弧炉炼钢过程的热化学计量模型和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大冶特钢的60 t直流电弧炉冶炼过程进行了模拟,对100%废钢、30%铁水+70%废钢,64.4%铁水+ 35.6%废钢的炉料结构条件下的电弧炉冶炼过程进行了能分析和分析。结果表明,兑加铁水可明显降低冶炼电耗,但降低总能量利用率,如考虑回收利用炉气和冷却水物理,则电弧炉冶炼过程的利用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冶炼 能分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赤铁矿磷、铁元素物理解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士琦 谷林 +1 位作者 高金涛 李瑾 《现代冶金》 CAS 2010年第3期26-28,共3页
分析了湖北恩施某矿的高磷赤铁矿样品基本特性,并对样品进行了磷、铁元素物理解离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采用高速气流磨方法将0.074~0.154mm(100-200目)粒度的细矿粉磨至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粒度,粒径分布范围102~104nm时,铁... 分析了湖北恩施某矿的高磷赤铁矿样品基本特性,并对样品进行了磷、铁元素物理解离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采用高速气流磨方法将0.074~0.154mm(100-200目)粒度的细矿粉磨至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粒度,粒径分布范围102~104nm时,铁元素与磷元素在各个超细矿粉颗粒中的含量分布不均匀,可以实现了Fe、P化合物的有效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解离 高磷赤铁矿 超细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电沉积Ni-Fe合金箔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任鸿儒 高金涛 +2 位作者 王哲 裴滨 郭占成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3,共7页
电沉积法制备Ni-Fe合金箔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规格不受限制等优点,但其塑性和弹性模量较低限制了其应用发展.为了改善电沉积Ni-Fe合金箔的力学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通过高温热处理方法改善其力学性能,采用SEM,XRD,EBSD分析手... 电沉积法制备Ni-Fe合金箔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规格不受限制等优点,但其塑性和弹性模量较低限制了其应用发展.为了改善电沉积Ni-Fe合金箔的力学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通过高温热处理方法改善其力学性能,采用SEM,XRD,EBSD分析手段对电沉积Ni-Fe合金箔晶粒组织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高温热台显微镜进行原位在线观测晶粒组织的演变过程,并对热处理后的电沉积Ni-Fe合金箔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热处理过程中电沉积Ni-Fe合金箔经历细晶组织阶段、混晶组织阶段和粗晶组织阶段,其中,在1 000~1 050℃容易发生晶粒异常长大.细晶组织阶段,电沉积Ni-Fe合金箔能够保证较高的强度,且塑性和弹性模量明显提高,综合性能较好;混晶组织阶段,强度和塑性较低,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提高;粗晶组织阶段,强度很低,但塑性和弹性模量有较大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Ni-Fe合金箔 原位观测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热处理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尾渣精细还原实验研究
14
作者 沈平 高金涛 +2 位作者 吴龙 张颜庭 李士琦 《工业加热》 CAS 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
以某钢厂钢渣尾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还原实验方法对渣中铁元素的回收利用进行研究。首先将尾渣细磨至>80目和>400目微米级的粒度,并进行XRF-荧光分析、化学分析以及XRD分析,确定渣中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以及化合物存在形式主要为Fe... 以某钢厂钢渣尾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还原实验方法对渣中铁元素的回收利用进行研究。首先将尾渣细磨至>80目和>400目微米级的粒度,并进行XRF-荧光分析、化学分析以及XRD分析,确定渣中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以及化合物存在形式主要为FeO、2CaO·SiO_2、Ca_2Fe_2O_5、(Mg,Fe)_2SiO_4。将细磨后的钢渣尾渣进行精细还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400目的炉渣在1 000 ℃下,经4h的还原,能够达到更高的还原度;对还原前后的炉渣进行粒度分布测定,结果显示还原前后炉渣粒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平均粒度均在5 μm左右,粒径分布为0.4~40 μm,表明还原过程中炉渣颗粒之间未发生烧结,还原产物仍为粉状,为采用物理方法将铁元素与其他杂质元素进一步分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尾渣 非熔态 精细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增温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盼盼 高金涛 +9 位作者 郑蔚 贝昭贤 刘志江 熊德成 叶旺敏 曾晓敏 袁萍 杨舟然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29-2837,共9页
全球变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一系列生态问题,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增加将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增温、氮沉降和森林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影响已有部分研究,但增温对亚热带森林的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仍然... 全球变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一系列生态问题,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增加将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增温、氮沉降和森林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影响已有部分研究,但增温对亚热带森林的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仍然未知。以中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埋设电缆以加热土壤增温实验(增温幅度(5±0.5)℃),研究短期增温对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土壤氮磷养分,以及氮(N)、磷(P)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对全氮、全磷无显著影响;增温第1年显著提高了有效氮、铵态氮(NH_4^+)和有效磷的含量,显著降低了MBN含量。增温第2年,土壤中有效磷、NH_4^+和MBP含量显著下降;短期增温虽然对土壤全N/P,有效N/P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增温使铵态氮/硝态亚硝态氮(NH_4^+/(NO_3^-+NO_2^-))显著降低;此外,增温显著降低了MBN/MBP,缓解了微生物对磷的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耦合作用不仅受N和P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受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增温并未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氮磷耦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但增温后降低了有效氮、有效磷的含量。因此,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结果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土壤氮 土壤磷 耦合作用 中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对隔离降雨的季节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倪梦颖 张秋芳 +4 位作者 高金涛 郑永 周嘉聪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9-2127,共9页
土壤酶在养分矿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预测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能力的特殊传感器。土壤酶的催化、生产和降解速率受水分调节,而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降水减少将对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深刻影响,但是关于中亚热带杉木人... 土壤酶在养分矿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预测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能力的特殊传感器。土壤酶的催化、生产和降解速率受水分调节,而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降水减少将对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深刻影响,但是关于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研究还是相对匮乏。通过隔离降雨模拟实验减少50%的降水,探究干湿两季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对降水减少的响应。研究的胞外酶有:参与碳循环的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过氧化物酶(PEO)。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干季时的土壤酶活性主要是受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湿季则主要受微生物量碳、DOC和铵态氮的影响。湿季的土壤酶活性总体大于干季的土壤酶活性。除了干季的酚氧化酶外,无论干季或是湿季,几乎所有土壤酶活性在降水减少后均有所提高,其中βG活性变化最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中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尽管进行了隔离降雨处理,但水分仍然未达到限制水平;也可能是酶活性对降水减少这种不利的环境变化做出的响应或适应策略。本研究也为未来气候变化降水减少下对预测碳循环和养分循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隔离降雨 干湿季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水冷速度对Ti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及其强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阳 郭占成 +2 位作者 高金涛 赵世强 杜开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析出强化对于Ti微合金钢的强韧化具有重要贡献.针对不同轧制水冷速度下的Ti微合金钢,在明确其显微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非水溶液无损电解提取技术获得Ti微合金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并根据纳米碳化物的物相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计算出析出强化增... 析出强化对于Ti微合金钢的强韧化具有重要贡献.针对不同轧制水冷速度下的Ti微合金钢,在明确其显微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非水溶液无损电解提取技术获得Ti微合金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并根据纳米碳化物的物相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计算出析出强化增量.研究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M_3C和MC类析出物,但较快的水冷速度抑制了二者的析出行为,使得二者占钢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同时,水冷速度的提高可细化M_3C类析出物粒度,但MC类析出物粒度与水冷速度无明显关系;整体而言,尽管高水冷速度强化了M_3C类析出物强化效果,并相对弱化了MC类析出物强化效果,但仍不可忽视MC类析出物的强化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微合金钢 纳米碳化物 析出强化 水冷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增温对中亚热带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效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岳民 高金涛 +4 位作者 熊德成 袁萍 曾晓敏 谢锦升 杨玉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以中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埋设电缆以加热土壤增温(+5℃)的实验,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氮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对模拟全球变暖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1年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1.6... 以中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埋设电缆以加热土壤增温(+5℃)的实验,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氮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对模拟全球变暖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1年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1.6倍;p H值、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有效磷略有降低,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水分在增温之后明显减少。2)增温导致革兰氏阳性细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革兰氏阴性细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真菌(Fungi)、放线菌(ACT)和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量均显著减少,G+∶G-在增温之后显著提高,而真菌与细菌比(F∶B)显著降低。3)冗余分析(RDA)显示,温度(T)、土壤含水量(SMC)和硝态氮是决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短期增温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矿化,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中G+相对于G-优势明显。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氮和微生物群落对模拟全球变暖的反应敏感,但长期实验后二者如何变化仍未可知。因此,该区域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有效养分的响应值得长期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土壤有效氮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冶钢电弧炉粉尘精细还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玉娇 范新有 +6 位作者 李士琦 孙灵芝 高金涛 金晓辉 刘润藻 钱刚 陈长西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1,共4页
对烘干后的电弧炉干粉尘进行基础特性研究,包括化学成分、XRD(X-ray diffraction)检测、粒度分布。根据铁氧化物、锌氧化物的还原热力学原理,提出了"电弧炉粉尘精细还原"的概念。探讨温度(910~1 010℃)和还原时间(2~4h)对... 对烘干后的电弧炉干粉尘进行基础特性研究,包括化学成分、XRD(X-ray diffraction)检测、粒度分布。根据铁氧化物、锌氧化物的还原热力学原理,提出了"电弧炉粉尘精细还原"的概念。探讨温度(910~1 010℃)和还原时间(2~4h)对电弧炉粉尘金属化率和脱锌率的影响,并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弧炉粉尘TFe含量为47.26%,Zn含量为8.32%;在910~1010℃,使用纯H_2对电弧炉粉尘进行精细还原,能实现铁氧化物和锌氧化物分别向MFe和Zn的转变,金属化率和脱锌率分别达到95%、98%左右;同时电弧炉粉尘精细还原的产物未有烧结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粉尘 精细还原 金属化率 脱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盖内饰的常见配合问题分析
20
作者 高金涛 刘永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 2016年第7期00096-00096,共1页
顶盖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尤为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盖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汽车顶盖内饰的重要性及其型... 顶盖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尤为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盖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汽车顶盖内饰的重要性及其型式,然后进一步详细分析顶盖内饰的常见配合问题,最后提出了顶盖内饰常见配合问题的解决策略。旨在同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内饰 配合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