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1
作者 邓晗 程瑞琴 +7 位作者 陈土地 宋雅欣 梁银迎 李平露 赵婉星 马璟玥 王惠平 侯淑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 探索沙眼衣原体(CT)质粒编码蛋白3(Pgp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CT L2构建株(GFP)、野生株(WT)和质粒缺失株(PF)分别感染Hela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gp3蛋白表达水平;L2 GFP、WT... 目的 探索沙眼衣原体(CT)质粒编码蛋白3(Pgp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CT L2构建株(GFP)、野生株(WT)和质粒缺失株(PF)分别感染Hela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gp3蛋白表达水平;L2 GFP、WT和PF菌株经阴道分别感染C3H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经IFA评估生殖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数量;组氨酸标记的Pgp3(His-Pgp3)体外刺激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 h后经Hoechst 33 52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L2 WT体外感染L929和L929-Pgp3细胞,在感染后30、60及80 h固定细胞并计算IFU和细胞核数量。L2 GFP和WT菌株经阴道分别感染C3H小鼠,50 d后各组均以L2 WT菌株攻毒,攻毒后不同时间点评估生殖道IFU数量。结果 L2 GFP Pg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L2 WT,L2 PF无Pgp3蛋白表达;小鼠感染后第3、7、10和14天,L2 GFP感染组IFU数量显著高于L2 WT和L2 PF感染组,且L2 GFP组感染周期最长;Pgp3体外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组,L2 WT体外感染L929和L929-Pgp3细胞60 h和80 h后,L929-Pgp3组IFU值显著高于L929组,且宿主细胞消亡数量显著低于L929组;动物实验显示L2 GFP组经L2 WT菌株攻毒后下生殖道IFU数量显著低于L2 WT组,且L2 GFP组感染周期显著短于L2 WT组。结论 Pgp3可抑制宿主细胞凋亡并促进CT在细胞间播散感染;内源性Pgp3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质粒编码蛋白3 致病性 免疫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璟玥 齐蔓莉 刘全忠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4期75-78,共4页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能在细菌体内快速增殖。基于噬菌体对宿主菌具有高度识别特异性和强大的溶菌能力,噬菌体在治疗细菌感染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综述了目前主要研究的几种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噬菌体 宿主 吸附 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癣误诊脓肿切开引流加重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璟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头皮出现脓肿1个月,切开引流致病情加重而收入院。1个月前,患儿接触仓鼠搜兔子后头皮起蚕豆粒大脓肿,伴触痛和瘙痒。1周后,脓肿增多和增大,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关键词 脓肿切开引流 误诊 脓癣 脓性分泌物 临床资料 患儿 头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嗜酸性筋膜炎1例
4
作者 马璟玥 刘全忠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3期168-168,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全身皮肤变硬,关节活动受限1年余,于2008年6月18日入院。患者1年余前右肘部外伤后出现右侧腕、肘关节肿胀、疼痛,后双膝、腕、肘、肩、颞颌关节疼痛,活动障碍,脊柱前弯,并出现四肢、躯干皮肤肿胀、发硬...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全身皮肤变硬,关节活动受限1年余,于2008年6月18日入院。患者1年余前右肘部外伤后出现右侧腕、肘关节肿胀、疼痛,后双膝、腕、肘、肩、颞颌关节疼痛,活动障碍,脊柱前弯,并出现四肢、躯干皮肤肿胀、发硬伴疼痛及压痛,伴有晨僵现象,外院诊断为“痹症,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病?”予以中医清热化湿、活血通络及西医抗炎消肿治疗后病情稍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嗜酸性筋膜炎 颞颌关节疼痛 脊柱关节病 关节活动受限 类风湿关节病 肘关节肿胀 临床资料 皮肤变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分段克隆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全 刘原君 +4 位作者 孙长贵 郭媛丽 马璟玥 郑蕾 刘全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预测衣原体噬菌体phi 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并将Vp1表达为更小的蛋白片段,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蛋白空间结构分析网站I-TASSER和Predict Protein对phi 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进行预测,应用TA克隆的方法将Vp1分为... 目的预测衣原体噬菌体phi 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并将Vp1表达为更小的蛋白片段,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蛋白空间结构分析网站I-TASSER和Predict Protein对phi 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进行预测,应用TA克隆的方法将Vp1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克隆表达,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根据空间结构预测结果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将衣原体噬菌体phi CPG1衣壳蛋白Vp1分为Vp11-189和Vp1190-502两部分进行克隆表达,目的蛋白Vp11-189和Vp1190-502的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67bp和939bp,经检索确定两蛋白碱基序列与Genebank结果相同。而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k Da和35k Da。结论成功将衣原体噬菌体phi CPG1衣壳蛋白Vp1分为Vp11-189和Vp1190-502两部分进行表达,这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噬菌体 phiCPG1 VP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3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梅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6
作者 史伟杰 马璟玥 +2 位作者 孙长贵 周全 刘全忠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评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梅毒患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2 094例梅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13年梅毒病例2 094例,男1 171例,女923例,男女比例为1.27∶1,年均增长率为13.17%,2011-2... 目的评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梅毒患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2 094例梅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13年梅毒病例2 094例,男1 171例,女923例,男女比例为1.27∶1,年均增长率为13.17%,2011-2013年,女性病例增长率比男性高,病例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共1 240例(59.22%)。结论梅毒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潜伏梅毒为主,近3年女性发病率增长比男性快,梅毒已经从发病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逐渐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细菌性皮肤粘膜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璟玥 刘全忠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3期360-364,6,共5页
HIV广泛侵犯人体免疫系统,使得人体免疫系统遭受到程度不一的损伤,诱发多种多样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HIV感染者在皮肤黏膜同样存在多种多样皮肤损害,包括感染、炎症性皮肤病和肿瘤,其中感染性皮肤较为多见。本文主要针对艾滋病相关细菌... HIV广泛侵犯人体免疫系统,使得人体免疫系统遭受到程度不一的损伤,诱发多种多样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HIV感染者在皮肤黏膜同样存在多种多样皮肤损害,包括感染、炎症性皮肤病和肿瘤,其中感染性皮肤较为多见。本文主要针对艾滋病相关细菌性皮肤粘膜疾病来研究HIV感染情况并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细菌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血清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9
8
作者 马璟玥 刘全忠 +2 位作者 刘原君 侯淑萍 齐蔓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0-362,共3页
衣原体噬菌体作为一种侵袭衣原体的病毒可使衣原体解体,具有抗感染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其上的Vp1蛋白为衣原体噬菌体的衣壳蛋白,是主要的结构蛋白。该蛋白高度保守并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反应,适用于作为噬菌体的诊... 衣原体噬菌体作为一种侵袭衣原体的病毒可使衣原体解体,具有抗感染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其上的Vp1蛋白为衣原体噬菌体的衣壳蛋白,是主要的结构蛋白。该蛋白高度保守并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反应,适用于作为噬菌体的诊断抗原。沙眼衣原体是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其诊断困难、并发症严重。目前尚未在沙眼衣原体中发现噬菌体的存在。我们以豚鼠结膜炎衣原体(GPIC)噬菌体(PhiCPG1)的重组Vp1纯化蛋白为抗原,通过ELISA法初步了解Ct感染者血清中针对Vp1蛋白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壳蛋白Vp1 沙眼衣原体 血清抗体 噬菌体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检测 诊断抗原 ELISA法
原文传递
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相关矛盾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璟玥 王惠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366-370,共5页
生物制剂相关矛盾反应为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出现与治疗目的相反的或使治疗疾病病情加重的矛盾现象。首次报道引发矛盾反应的生物制剂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首先出现在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随后是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其他类... 生物制剂相关矛盾反应为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出现与治疗目的相反的或使治疗疾病病情加重的矛盾现象。首次报道引发矛盾反应的生物制剂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首先出现在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随后是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其他类型生物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也可引起矛盾反应。本文综述了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相关矛盾反应的发生机制,常见矛盾反应(矛盾性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化脓性汗腺炎等)的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以及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矛盾反应的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矛盾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
原文传递
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璟玥 刘全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能在细菌体内快速增殖。现已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Chp1、Chp2、Chp3、Chp4、CPAR39、PhiCPG1。衣壳蛋白Vp1、Vp2、Vp3是衣原体噬菌体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为衣原体感染的治...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能在细菌体内快速增殖。现已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Chp1、Chp2、Chp3、Chp4、CPAR39、PhiCPG1。衣壳蛋白Vp1、Vp2、Vp3是衣原体噬菌体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为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噬菌体 VP1 VP2 VP3
原文传递
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对衣原体在消化道定植及其耐受胃酸杀伤的作用
11
作者 马璟玥 刘全忠 +1 位作者 钟光明 刘原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726-733,共8页
目的初步探索鼠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pGP)维持鼠衣原体定植在消化道的作用,并分析具体参与鼠衣原体在消化道抵制胃酸杀伤作用的pGP种类。方法选取6周龄雌性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灌胃感染不同剂量的鼠衣原体,包括质粒完整衣原体、质粒缺... 目的初步探索鼠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pGP)维持鼠衣原体定植在消化道的作用,并分析具体参与鼠衣原体在消化道抵制胃酸杀伤作用的pGP种类。方法选取6周龄雌性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灌胃感染不同剂量的鼠衣原体,包括质粒完整衣原体、质粒缺乏衣原体、质粒缺陷衣原体(pGP3S-CM、pGP4S-CM、pGP5S-CM、pGP6S-CM、pGP7S-CM、pGP8d-CM)。于感染后第3、7、14、21、28、35、42、49、56、63天采集直肠拭子,感染后第3、7、14、21、28天取小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组织(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接种于海拉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计数衣原体包涵体,计算组织中鼠衣原体的感染数量。将pH值为1.0、2.0、2.5、3.0、3.5、4.0、4.5、5.0、5.5、6.0、6.5、7.0的模拟胃酸分别与质粒完整衣原体、pGP3S-CM和pGP4S-CM共同孵育10 min,计算经过不同pH值模拟胃酸杀伤后存活鼠衣原体的数量。统计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采用剂量分别为1×103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s)、1×10^(4) IFUs、1×10^(5) IFUs、1×10^(6) IFUs质粒完整衣原体灌胃小鼠后,感染第7至56天小鼠直肠拭子均可检测到质粒完整衣原体,而质粒缺乏衣原体仅在高剂量1×10^(5) IFUs和1×10^(6) IFUs灌胃小鼠感染后第14天、第7天的直肠拭子中分别被检测到,较质粒完整衣原体在消化道被检出时间明显延迟。采用1×10^(5) IFUs质粒完整衣原体灌胃小鼠感染后第3至21天的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组织中均可检测出衣原体,第28天后局限在盲肠、结肠、直肠,而质粒缺乏衣原体以相同剂量灌胃感染后仅在第14、21、28天的盲肠、结肠、直肠中被检出。pGP3S-CM与pH值为3.0、3.5、4.0、4.5模拟胃酸共同孵育后存活的鼠衣原体数量均低于质粒完整衣原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79、-6.44、-6.99、-6.96,均P<0.05),而pGP3S-CM与pH值为5.0~7.0的模拟胃酸共同孵育后存活鼠衣原体数量与质粒完整衣原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鼠衣原体质粒可以促进鼠衣原体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组织相互作用,使衣原体存活并长期定植,质粒缺乏使鼠衣原体无法在胃和小肠中定植。其中pGP3、pGP4对于鼠衣原体在消化道定植起主要影响,pGP3参与鼠衣原体耐受胃酸杀伤保证鼠衣原体定植于消化道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酸 衣原体 消化道 质粒编码蛋白
原文传递
衣原体噬菌体ΦCPG1衣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淑萍 刘原君 +5 位作者 马璟玥 盛彩虹 邵丽丽 王梅 王惠平 刘全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0-323,共4页
目的 获得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Vp1蛋白,制备抗Vp1的单克隆抗体并检测临床分离的沙眼衣原体标本中是否存在噬菌体.方法 原核表达并纯化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衣壳蛋白Vp1,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分泌株,利用ELISA、Western... 目的 获得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Vp1蛋白,制备抗Vp1的单克隆抗体并检测临床分离的沙眼衣原体标本中是否存在噬菌体.方法 原核表达并纯化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衣壳蛋白Vp1,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分泌株,利用ELISA、Western印迹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采用动物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通过G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噬菌体.结果 获得纯化的Vp1蛋白和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发现染色体数目平均为96,结构上多数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少数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别均为IgG1.纯化后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02400.利用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20份临床标本,结果未发现衣原体噬菌体.结论 成功获得重组的衣原体噬菌体φCPG1Vp1蛋白及抗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株中噬菌体未发现阳性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噬菌体 衣壳蛋白类 抗体 单克隆 衣原体 沙眼
原文传递
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杰 孙毅娜 +5 位作者 赵乐然 肖萌 王敬 马璟玥 刘原君 刘全忠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D型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制备鼠源性多克隆抗体。方法诱导表达pgp3蛋白,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磁珠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 目的表达并纯化D型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制备鼠源性多克隆抗体。方法诱导表达pgp3蛋白,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磁珠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得到纯化的pgp3蛋白,获得鼠源性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抗体可特异性结合pgp3蛋白,ELISA测定所得抗体效价为1:819200。结论成功制备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pgp3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质粒 pgp3蛋白 衣原体 抗体 细菌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接种衣原体后小鼠多脏器衣原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丽丽 马璟玥 +3 位作者 练婷婷 魏世娟 任杰 刘全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4-560,共7页
目的验证衣原体能够从小鼠生殖道传播至胃肠道,并在胃肠道长期定植。方法5 ~ 6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120只,分为阴道接种组(35只)、灌胃接种组(30只)、肛门直肠接种组(30只)、眶后静脉丛接种组(5只),感染鼠衣原体,同时每组均设阴性对照,5... 目的验证衣原体能够从小鼠生殖道传播至胃肠道,并在胃肠道长期定植。方法5 ~ 6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120只,分为阴道接种组(35只)、灌胃接种组(30只)、肛门直肠接种组(30只)、眶后静脉丛接种组(5只),感染鼠衣原体,同时每组均设阴性对照,5只/组。各组小鼠均在感染后第3、7天及此后每隔7天用拭子取阴道及直肠分泌物,检测拭子中脱落细胞感染衣原体的数量。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接种后第7、14、28、56、105天阴道接种组小鼠生殖道(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胃肠道(胃、小肠、盲肠、结肠、直肠)、肠外组织(心、肝、脾、肺、肾)中的衣原体活菌量及基因组(活菌量与基因拷贝数以10为底数对数转换),观察生殖道输卵管积水及炎症程度、胃肠道的组织病理变化;检测接种后第28天、56天灌胃接种组、肛门直肠接种组小鼠衣原体在生殖道及胃肠道的感染及致病情况。眶后静脉丛接种组在接种后的第3、5、7、10、14天小鼠尾静脉取血,检测血中衣原体的活菌量及基因组,观察感染第56天时生殖道、胃肠道致病情况。结果阴道接种后第7天,所有小鼠的生殖道、胃肠道及肠外组织均检测到活菌和基因组,阴道的菌量及其基因拷贝数常用对数值最高分别为6.26 ± 0.56、7.30 ± 0.23,直肠的菌量及其基因拷贝数常用对数值分别为2.60 ± 1.95、4.87 ± 0.09;第28天时,心脏、肺等肠外组织中均未检测到活菌,生殖道和胃肠道组织仍可检测到活衣原体,阴道菌量及其基因拷贝数常用对数值分别为3.47 ± 1.06、5.80 ± 1.49,直肠菌量及其基因拷贝数常用对数值分别为4.00 ± 0.35、5.14 ± 0.81;第56天时,仅在胃肠道组织中检测到活病原体;第105天,在胃肠道中仍检测到衣原体活菌和基因组,直肠的菌量及其基因拷贝数常用对数值可分别达到2.60 ± 0.65、4.29 ± 0.57。灌胃接种组、肛门直肠接种组小鼠,在接种第28、56天时,所有小鼠胃肠道均检测到衣原体活菌和基因组。眶后静脉丛接种组衣原体在血液中生存14 d左右,第14天所有小鼠均在肛门直肠拭子中检测到活菌。阴道接种鼠衣原体56 d后,5只小鼠的生殖道形成严重的输卵管积水及慢性炎症,输卵管扩张,但胃肠道未见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其他接种途径亦未在胃肠道观察到炎症病理变化。结论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后可致系统播散,能够传播至胃肠道,在胃肠道定植并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 鼠衣原体 胃肠道 生殖道感染 定植
原文传递
运用穿梭质粒在小鼠沙眼衣原体中表达外源性基因
15
作者 刘原君 孙毅娜 +3 位作者 马璟玥 孔杰 韩珑 刘全忠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在能够转化小鼠沙眼衣原体的穿梭质粒pGFP::CM中加入新的开放读码框,为研究衣原体单个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pGFP::CM和新的开放读码框(包括质粒蛋白pgp4的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基因和... 目的在能够转化小鼠沙眼衣原体的穿梭质粒pGFP::CM中加入新的开放读码框,为研究衣原体单个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pGFP::CM和新的开放读码框(包括质粒蛋白pgp4的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基因和沙眼衣原体CT579的转录终止序列),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埃希菌感受态Stellar中,提取质粒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利用氯化钙法转化至无质粒的CMUT3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挑选带有荧光的转化衣原体包涵体,经过氨苄西林筛选和噬菌斑纯化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转化株CMUT3-pGFP·mCherry-CM中pgp3和glgA蛋白的表达。结果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得到正确序列的重组质粒,转化CMUT3后可见含有绿色和红色荧光的衣原体包涵体。氨苄西林筛选和噬菌斑实验纯化后得到新的转化株CMUT3-pGFP-mCherry-CM。免疫荧光证实pgp3和glgA蛋白在衣原体CMUT3-pGFP-mCherry-CM和CMUT3-pGFP::CM中表达相似。结论在质粒pGFP::CM中成功加入开放读码框,转化衣原体后能够表达外源性基因,使衣原体转化技术能够用于衣原体蛋白质功能研究,为临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遗传载体 开放读码框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衣原体在消化道定植的作用和机制进展
16
作者 刘原君 马璟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442-445,共4页
衣原体不仅感染生殖道黏膜,而且能够在消化道中长期存活,对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及致病有重要意义。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可以促进衣原体在消化道不同区域中的适应性,参与在上消化道黏膜组织的相互作用,使衣原体存活并长期定植于消化道。其中... 衣原体不仅感染生殖道黏膜,而且能够在消化道中长期存活,对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及致病有重要意义。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可以促进衣原体在消化道不同区域中的适应性,参与在上消化道黏膜组织的相互作用,使衣原体存活并长期定植于消化道。其中质粒编码蛋白pGP3参与衣原体耐受胃酸杀伤作用,对维持衣原体存活、定植于消化道有重要意义。探索研究质粒编码蛋白抵御胃液杀伤的耐酸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衣原体通过消化道定植对生殖道感染及其致病性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消化道 pGP蛋白 胃酸
原文传递
衣原体消化道口服疫苗的探索
17
作者 张新美 马璟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767-769,共3页
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疫苗研发是其主要的预防治疗方式。目前,衣原体疫苗种类主要有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但都有不足之处。最新研究发现口服疫苗是衣原体疫苗研发的潜在切入点,消化... 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疫苗研发是其主要的预防治疗方式。目前,衣原体疫苗种类主要有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但都有不足之处。最新研究发现口服疫苗是衣原体疫苗研发的潜在切入点,消化道衣原体对生殖道衣原体感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可缩短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时间和避免输卵管积水等病理改变。本研究探讨了目前衣原体疫苗的种类,消化道口服疫苗的特点和机制,以及衣原体消化道口服疫苗的探索,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口服疫苗 免疫保护效应
原文传递
沙眼衣原体感染血清学筛查候选蛋白组合的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西波 肖萌 +4 位作者 张新美 马璟玥 王敬 刘全忠 齐蔓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3-466,共4页
目的优化适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血清学筛查的候选抗原蛋白组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经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各50份,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未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 目的优化适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血清学筛查的候选抗原蛋白组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经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各50份,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未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各30份,此30份血清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为阴性。以沙眼衣原体蛋白Hsp60和MOMP为参照,选择沙眼衣原体Pgp3、CPAF、CT143、CT101、CT694、CT875、CT813、Inca共8种免疫优势蛋白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将该结果与血清MIF检测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两种传统金标准作比较,确定具有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抗原蛋白组合。结果50份胶体金法阳性标本中,MIF检测阳性44份,阴性6份;细胞培养阳性14份,阴性36份。沙眼衣原体Pgp3、CT694和CT875这3种免疫优势蛋白组合的血清学实验结果与MIF阳性符合率达到97.73%(43/44)。30份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阴性标本中,30份血清标本经MIF检测全为阴性,也未检出上述3种蛋白抗体。结论Pgp3、CT694与CT875免疫优势蛋白组合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初筛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免疫显性表位 血清学试验 荧光免疫测定
原文传递
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对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及E型沙眼衣原体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长贵 周全 +3 位作者 马璟玥 郭媛丽 刘原君 刘全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豚鼠结膜炎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对GPIC及E型沙眼衣原体的抑制作用,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Vp1—pET30a(+)重组质粒菌表达Vp1蛋白,Western印迹法鉴定蛋白,透析袋纯化蛋白,BCA法测定蛋白... 目的探讨豚鼠结膜炎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对GPIC及E型沙眼衣原体的抑制作用,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Vp1—pET30a(+)重组质粒菌表达Vp1蛋白,Western印迹法鉴定蛋白,透析袋纯化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将GPIC、E型沙眼衣原体分别与Vp1蛋白、%s甘氨酸溶液、s蛋白及培养液室温孵育3h,衣原体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上述液体,72h或48h后,免疫荧光计数包涵体数。结果GPIC在Vp1蛋白组、Tris甘氨酸溶液组、S蛋白组及培养液组培养72h,包涵体计数分别为5.0±1.5、24±1.2、25±1.7及25±1.5,各组包涵体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632,P〈0.05)。Vp1蛋白组GPIC包涵体数显著低于Tris甘氨酸溶液组、s蛋白组及培养液组(P〈0.05),而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培养液组)相比,Vp1蛋白对GPIC的抑制率为(80.2±3.99)%。此外,Vp1蛋白对E型沙眼衣原体的抑制率为(77.2±1.79)%,t检验示Vp1对GPIC的作用与对E型沙眼衣原体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7,P〉0.05)。结论Vp1蛋白可明显抑制GPIC的感染,同时对E型沙眼衣原体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鼠衣原体 衣壳蛋白质类 噬菌体 VP1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