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报告
1
作者 马健(文/) 刘雅馨(文/图) +13 位作者 习通源 任萌(文/图) 田宜亮 马迎霞 艾合买提·亚合甫江 蒋晓亮 库尔班·热合曼 王永强 张成睿(图) 叶青(图) 李悦(图) 张燕(图) 张毅(图) 王建新 《西部考古》 2022年第1期56-89,共34页
2010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组成东天山考古队,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5座小型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特征及^(14)C测... 2010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组成东天山考古队,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5座小型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特征及^(14)C测年数据的初步分析,推测其年代属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本次考古发掘,对于揭示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独特的埋葬习俗与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游牧文化 殉马 二次扰乱葬
原文传递
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ⅢF4发掘简报
2
作者 任萌(文//摄) 李旭飞(文/图) +4 位作者 马健(文/) 习通源 王建新 田宜亮 蒋晓亮 《西部考古》 2021年第2期1-17,共17页
2010—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并在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协助下,发掘了石人子沟遗址Ⅲ区的一座小型地面式单间房址。房址现存四堵石墙,北墙外... 2010—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并在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协助下,发掘了石人子沟遗址Ⅲ区的一座小型地面式单间房址。房址现存四堵石墙,北墙外侧有斜坡状护坡,墙体内侧有20个柱洞,房址内发现有活动面、灰堆、灰坑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玉石器、泥砖、铁器和青铜器等,其中口沿下带附加堆纹、穿孔和鸡冠状鋬耳的陶器、动物纹牌饰、三翼骨镞等在当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结合^(14)C测年数据,判定房址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前期。该房址的发掘为建立当地考古学年代序列、揭示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聚落功能布局等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人子沟 早期铁器时代 房址
原文传递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塔汉其大坝沟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3
作者 马健(文/) 任萌 +4 位作者 习通源 阿力木·阿卜杜 胡延春 胡怀峰 菅强 《西部考古》 2019年第2期-,共14页
2012—2013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乌拉特前旗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对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南、北麓古代遗存开展区域系统调查。首次在乌拉特前旗塔汉其大坝沟... 2012—2013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乌拉特前旗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对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南、北麓古代遗存开展区域系统调查。首次在乌拉特前旗塔汉其大坝沟遗址发现以亚腰形石板墓为代表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这一发现为阴山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分布及其与蒙古高原南部文化互动与交流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 特布希文化 居址
原文传递
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西天山西端区域考古调查简报
4
作者 任萌(文//摄) 杨仪蓉(文/图) +5 位作者 王建新(文/) 马健(文/) 周新郢 陈爱东 曹辉 A.Berdimimurodov 《西部考古》 2022年第1期108-134,共27页
西天山西端区域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是古代中亚文明中心,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2014年8—9月,中国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中乌联合考古队,对西天山西端西麓、南麓的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 西天山西端区域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是古代中亚文明中心,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2014年8—9月,中国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中乌联合考古队,对西天山西端西麓、南麓的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和苏尔汉河州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从旧石器时代到中世纪晚期的聚落、城址、墓葬、岩画等文化遗存,其中包括一批新发现的游牧文化遗存,填补了当地考古发现的空白,为研究古代游牧文化、农牧关系和社会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什卡达里亚州 苏尔汉河州 游牧 聚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