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阳江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理端 陈环球 +3 位作者 林菊英 敖瑞苓 赖欢乐 曾杏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8期89-91,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江地区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应用目前常用的脊柱侧凸三检筛选(体检、云纹照相、X线片),对广东省阳江市19646名7~16岁在校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进行普查,体检及云纹照相阳性者行站立位全...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江地区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应用目前常用的脊柱侧凸三检筛选(体检、云纹照相、X线片),对广东省阳江市19646名7~16岁在校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进行普查,体检及云纹照相阳性者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X线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19646名受检学生中一检阳性399人,阳性率2.03%;二检阳性175人,阳性率0.89%;三检阳性122人,阳性率0.65%;即广东省阳江地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0.65%,其中男性患病率0.62%,女性患病率7.8%,两者的患病率之比为1:1.26;Cobb角10°~19°103人,20°~29°18人,30°~39°10人,40°及以上者5人。结论:脊柱侧凸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有较高的患病率,开展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普查对早期防治脊柱侧凸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患病率 普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理端 赖欢乐 +2 位作者 刘东光 曾杏新 关彩云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53-755,774,共4页
目的比较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有髋臼缺损的THA术患者,分为自体骨植骨组(A组)30例与同种异体骨植骨组(B组)30例,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 目的比较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有髋臼缺损的THA术患者,分为自体骨植骨组(A组)30例与同种异体骨植骨组(B组)30例,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植骨愈合时间、植骨愈合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髋臼骨愈合时间、植骨愈合评分及植骨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分组与时间均无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均能获得满意结果,且疗效相似,但自体骨植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缺损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理端 陈环球 +1 位作者 敖瑞苓 曾杏新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22期135-136,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具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疗效,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支具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05 年8 月-2011 年11 月外院及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支具治疗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43 例临床资料.均采用臂下胸腰骶支具(TLSO) 外固定,支...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具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疗效,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支具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05 年8 月-2011 年11 月外院及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支具治疗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43 例临床资料.均采用臂下胸腰骶支具(TLSO) 外固定,支具配带时间6 个月~6 年并随访,每日配带时间9~23 h.每3~6 个月复查一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 射线片,统计Cobb 角变化.结果:治疗有效率为81.4%,无效率为16.4%.其中Cobb 角10°~19°患者有效率100.0% ;Cobb 角20°~29°患者有效率88.5%,Cobb 角30°~40°患者有效率44.5% ;Cobb 角10°~29°患者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 角30°~40°患者.结论:支具治疗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弯效果良好,是轻、中度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理端 赖欢乐 +1 位作者 曾杏新 敖瑞苓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9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满意,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规范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深静脉血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假体角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理端 赖欢乐 +2 位作者 刘东光 曾杏新 敖瑞苓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研究髋臼假体角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实施THA的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髋关节的脱位情况分为脱位组及非脱位组。术后随访应用X线片测量所有患者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将... 目的研究髋臼假体角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实施THA的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髋关节的脱位情况分为脱位组及非脱位组。术后随访应用X线片测量所有患者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将前倾角设为<0°、0°~25°、>25°3组;外展角设为<30°、30°~50°、>50°3组,并对比分析外展角及前倾角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结果两组平均外展角及前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在<0°、0°~25°、>25°3组中的脱位率及外展角在<30°、30°~50°、>50°3组中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假体前倾角在-15°~35°区间内、外展角在14°~58°区间内的任何角度均与THA术后脱位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假体角度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赖欢乐 刘东光 +1 位作者 陈理端 曾杏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61-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本院的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组(≤3d手术组)和B组(>3d手术组)每组各28例,将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神经...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本院的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组(≤3d手术组)和B组(>3d手术组)每组各28例,将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因子及椎体形态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术后1、3、6个月的ASIA损伤分级E级比例高于B组,血清MBP、NSE、S100B及NO水平均低于B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均大于B组,后凸畸形程度小于B组,P均<.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可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早期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手术 神经功能 椎体形态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对患者骶髂关节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东光 赖欢乐 +3 位作者 余建明 陈理端 曾杏新 赵文雅 《新医学》 2017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对患者骶髂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处理组,每组各5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康复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常规处理组患...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对患者骶髂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处理组,每组各5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康复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常规处理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处理,对比治疗前后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处理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Harris评分、生存质量,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ODI均降低(P均<0.01),Harris评分、生存质量均升高(P均<0.01)。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VAS、ODI、Harris评分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常规处理组(P均<0.01)。结论术后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骶髂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骶髂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7
8
作者 赖欢乐 陈环球 陈理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637-1638,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定指标进行...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0例,良7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6.4%。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副损伤少,血运破坏小,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锁定加压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文雅 关小丽 +2 位作者 罗盛珍 陈理端 关万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5期2392-2396,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按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按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术后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运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4.98±1.21)d、(16.37±1.18)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65±2.31)d、(19.59±3.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东光 赖欢乐 +1 位作者 曾杏新 陈理端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空心螺钉内固定,观察组予以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空心螺钉内固定,观察组予以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功能独立性测评(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等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Lysholm评分和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在选择具体固定方式应以骨折具体情况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关节镜 可吸收缝线 内固定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达周 陈理端 刘东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6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9年5月间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外伤等明显诱因下起病或原有症状出现明显加重,病程较短,发... 目的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9年5月间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外伤等明显诱因下起病或原有症状出现明显加重,病程较短,发病急。人院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片示有1~3个节段的颈椎问盘突出,同时伴有多个(≥2个)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2例患者单纯经椎间隙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减压;10例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2例一期经椎间隙摘除突出的椎问盘,二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患者根性疼痛及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0—40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为2.3(1~4)分,JOA评分为13.2(11~16)分。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既往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较轻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术前明确责任病灶,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常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减压与减压后融合治疗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赖欢乐 刘东光 +1 位作者 陈理端 陈环球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减压后器械内固定融合治疗无腰椎滑脱和失稳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3例,其中接受单纯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 目的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减压后器械内固定融合治疗无腰椎滑脱和失稳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3例,其中接受单纯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28例,接受椎管减压加器械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35例。手术前后分别使用腰椎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和SF-36(Short Form-36)评分,评估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椎管减压加融合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改善31.2分(P<0.001),由重度功能障碍改善至轻度功能障碍;单纯选择性椎管减压组术后ODI评分改善14.9分(P=0.004),由重度功能障碍改善至中度功能障碍;减压加融合组预后较单纯减压组显著改善(P<0.01),术后SF-36评分得到相似结果。结论手术治疗能极大地改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椎管减压加融合术较单纯椎管减压术能更大程度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减压 内固定 融合 椎管狭窄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抗生素生理盐水引流装置在创伤骨科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环球 赖欢乐 陈理端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4期402-403,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7~15d后,行游离植皮术。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7~15d后,行游离植皮术。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1次引流后创面成活,一期直接游离中厚皮片植皮均取得成功;另3例患者创面血供经再次治疗后以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愈合;1例骨外露者行转移皮瓣愈合。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骨折 术后感染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东光 曾瑞萍 +7 位作者 陈敏 赖欢乐 余建明 陈理端 邱思 谭群芳 关彩云 曾杏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0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IS)的效果。方法8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FIS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IS)的效果。方法8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FIS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后关节活动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5.02±0.6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45±1.26)d,关节屈曲度(135.26±2.68)°、过伸度(9.65±0.25)°大于对照组的(112.45±2.36)、(7.23±0.41)°,护理满意度评分(96.48±2.65)分高于对照组的(90.14±2.32)分,VAS评分(2.16±0.48)分低于对照组的(4.23±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S护理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膝关节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东光 陈环球 +3 位作者 赖欢乐 余建明 陈理端 曾杏新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2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出2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HSS评...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出2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HSS评分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手术时间为105.2±16.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65.3±22.8ml,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周围骨折 骨性关节炎 HSS评分
原文传递
胫骨合并软组织缺损应用骨段滑移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达周 陈理端 +1 位作者 李宇鹏 梁文祥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缺损及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应用胫骨骨段滑移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胫骨骨缺损合并同侧小腿软组织缺损,应用骨段滑移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入院治疗到去除外固定架,平均治疗时间20个月... 目的:探讨胫骨骨缺损及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应用胫骨骨段滑移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胫骨骨缺损合并同侧小腿软组织缺损,应用骨段滑移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入院治疗到去除外固定架,平均治疗时间20个月。28例患者中,胫骨缺损均得以重建生长,新生骨骨质良好,达到负重效果。双下肢基本等长。软组织均得到修复,仅1例要求行瘢痕皮肤修整术,在治疗过程中2例病者主诉膝部疼痛,6例小腿疼痛。3例出现轻度屈膝畸形。结论:骨段滑移术是治疗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合并症少,残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骆兆配 陈理端 +1 位作者 姚艺艺 黄锋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9期2928-2929,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0~180天,未见不愈合者。...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0~180天,未见不愈合者。术后无明显肢体旋转、短缩、成角畸形,无感染,无钉、板弯曲、断裂及松动,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术后能早期进行伤肢CPM功能锻炼,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
18
作者 刘东光 罗盛珍 +5 位作者 曾杏新 陈环球 赖欢乐 陈理端 赵文雅 关小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9期3536-3538,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2年6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高龄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 目的研究并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2年6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高龄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 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赖欢乐 刘东光 +1 位作者 陈理端 曾杏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8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我院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和27例采用三叶草钢板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研究组为9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我院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和27例采用三叶草钢板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研究组为9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负重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术后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探讨
20
作者 冯达周 陈理端 刘东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8期2245-2248,共4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治疗下肢负重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术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收集1997年3月-2004年8月,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股骨干5例,胫骨干3例.患肢骨肿瘤彻底切除后,骨缺损的... 目的 回顾性总结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治疗下肢负重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术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收集1997年3月-2004年8月,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股骨干5例,胫骨干3例.患肢骨肿瘤彻底切除后,骨缺损的长度为12~20cm.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长度为15~30 cm,单侧或双侧切取带知名血管的骨瓣.若双侧切取腓骨瓣,则在一端将腓血管吻合,使之成为一条腓血管相连的双段腓骨.将设计好长度的腓骨瓣切除后,将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沿骨面向两侧剥离至骨嵴,防止损伤血管,将双腓骨的前内侧面相对折叠,两断端固定,缝合相对缘的游离骨膜,使骨膜包裹腓骨,组合为直径增粗的带知名血管的腓骨瓣.解剖游离出受区血管,将腓骨瓣植入骨缺损区,如不稳定,可加用内固定或外固定,以免影响移植血管的再通.患肢稳定后,将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检查吻合血管的血运情况,情况良好后闭合切口.结果 术后病者均随访,有完整门诊病历及X线资料,时间为5~13年.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吻合血管再通,无发生移植骨坏死及吸收,无发生骨不连、骨感染等并发症.移植骨与受区骨均1年后骨性愈合,大约5年后髓腔再通,患肢与健侧肢体X线表现无差异,骨肿瘤无复发.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负重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良好方法,并发症少,残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 骨瓣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