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视角
1
作者 陈卫洪 于晴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U”型变化趋势,上游农业生态效率高于中游、下游及总体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间接提升农业生态效率。门槛检验进一步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由此,长江经济带应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劳动力 资本 要素配置 农业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基于中国26个省份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1 位作者 王莹 肖贵秀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5,共8页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值转化 乡村数字经济 乡村生态旅游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和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张宏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31,共13页
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碳排放)仅次于工业,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其碳排放量在农业中占据较大比重,种植业碳减排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排放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种植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碳排放)仅次于工业,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其碳排放量在农业中占据较大比重,种植业碳减排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排放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种植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在理论探讨基础上,结合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与种植业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农业生产功能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规模经营来抑制种植业碳排放,且“技术创新效应”的贡献份额大于“规模经营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阈值时,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阈值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种植业碳排放效率 技术创新效应 规模经营效应 经济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能力对农户农药施用强度影响的研究——基于CRRS微观调查数据分析
4
作者 陈卫洪 刘纯 马志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3-1856,共14页
数字能力是农户获取并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技能,对促进农药减量增效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从数字接入条件、数字资源需求和数字应用能力3个维度构建数字能力指标体系,... 数字能力是农户获取并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技能,对促进农药减量增效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从数字接入条件、数字资源需求和数字应用能力3个维度构建数字能力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农户数字能力对农药施用强度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数字能力提升显著降低农药施用强度,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2)数字接入条件、数字资源需求和数字应用能力3个维度的数字能力均能显著降低农户农药施用强度,并且综合测度数字能力的影响作用远大于单一维度。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能力能够通过农药机械作业、组织能力优化和生态素养提升3个机制显著降低农户农药施用强度。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数字能力提升对高龄组、小规模种植组与一般村庄的农户农药施用强度影响效应更大。为此,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农户数字能力提升培育体系,强化数字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助推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能力 农药施用强度 农药减量 绿色农业 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气候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调节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
作者 陈卫洪 于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4-956,共13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结构、重组生产资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性强、覆盖面广、复制容易等优势,能够迅速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部门应对气候冲击提供了新... 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结构、重组生产资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性强、覆盖面广、复制容易等优势,能够迅速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部门应对气候冲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气候韧性进行测算,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气候韧性的影响,并考察了财政支农和农业保险对该作用机制的调节效应。此外,还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气候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气候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数值偏低,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东部地区的农业气候韧性指数高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气候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其中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农业气候韧性的促进作用最佳,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对东北地区农业气候韧性具有抑制作用;财政支农和农业保险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农业气候韧性的影响;数字经济对农业气候韧性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对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解发现短期效应要优于长期效应。本文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农业气候韧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气候韧性 调节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兼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路雯晶 陈卫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45,共17页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用SBM-GML指数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出各省份粮食GTFP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别检验技术创新在新型城镇化影响粮食GTFP的中介效应,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082,我国粮食GTFP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域间差异不断缩小。2)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营规模差异。3)新型城镇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粮食GTFP,健康性人力资本、教育性人力资本以及迁移性人力资本均在新型城镇化促进粮食GTFP增长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建议逐步稳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效应,同时应注重农村人力资本培育,进而推动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农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发展低碳农业的影响分析--以畜牧业与种植业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5,共5页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畜牧生产及水稻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甲烷排放的相关生产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随着水稻种植结构的改善和畜牧养殖方式的变化,稻谷种植面积和大牲畜饲养数量...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畜牧生产及水稻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甲烷排放的相关生产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随着水稻种植结构的改善和畜牧养殖方式的变化,稻谷种植面积和大牲畜饲养数量对减少农业源甲烷的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控制和减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进而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 水稻种植 甲烷排放 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8-231,共4页
贵州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贵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返乡农民工创业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上是过去制度抑制的积累。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中,对于农村劳动力个体而言,其创业投资会面临很强的不确定性,产生... 贵州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贵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返乡农民工创业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上是过去制度抑制的积累。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中,对于农村劳动力个体而言,其创业投资会面临很强的不确定性,产生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个人禀赋特征不同,使得不同的返乡农民工面临同样的投资环境时有着不同的投资结果,所以增强对西部返乡农民工的公共培训投入显得异常重要。发挥政府职能和政策性诱导性作用,完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的机制,是贵州返乡农民工创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创业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安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卫洪 张瑞德 蔡承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36-240,共5页
市场经济转型给食品生产与流通带来了机遇,然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影响食品出口,更多的是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从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以及食品安全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对策... 市场经济转型给食品生产与流通带来了机遇,然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影响食品出口,更多的是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从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以及食品安全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食品安全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户投资决策过程与投资结构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卫洪 张瑞德 刘贵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34-2036,2048,共4页
通过对农户技术投资行为和农户教育投资行为的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农户投资行为具有盲目性、短期化等特点,但已经较为理性化,对技术的应用和农户之间合作的意识有明显的转变,同时农户投资行为的经济特征区域化也更加明显。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农户投资 投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0-285,共6页
农业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基于1990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对农业源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猪... 农业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基于1990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对农业源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都对氧化亚氮的排放有正相关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最大,占据了主导地位。建议在逐步改变耕作方式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技术、合理施肥、科学处理动物废弃物等手段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农业生产过程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为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创造较好的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农业排放源 低碳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碳汇储备中政府监管与林农行为博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卫洪 曹子娟 王晓伟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2,共6页
基于碳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林农之间的博弈关系,结合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构建政府监管和林农行为选择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收益。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碳汇发展体... 基于碳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林农之间的博弈关系,结合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构建政府监管和林农行为选择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收益。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碳汇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碳汇市场体系等措施,林农会选择执行监管政策;反之,若政府不实施相关政策,加之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不够,参与森林碳汇储备意愿不强等,林农会选择不执行监管政策。因此,急需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完善碳汇林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政府监管模式,以期有效推动森林碳汇储备,从而加快森林碳汇项目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储备 政府 林农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森林碳汇供给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卫洪 王晓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6,共8页
森林碳汇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之一,森林碳汇交易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西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森林碳汇。通过分析我国及各地区森林资源现状,探讨了西部地区森林碳汇供给潜力及面临的困境。结合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西部... 森林碳汇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之一,森林碳汇交易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西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森林碳汇。通过分析我国及各地区森林资源现状,探讨了西部地区森林碳汇供给潜力及面临的困境。结合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西部森林碳汇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框架体系,并从森林碳汇持续供给角度建立了森林资源储备与碳汇持续供给的激励机制模式、林业现代化建设与碳汇产权和储量明晰的市场保障机制模式、森林碳汇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的政府宏观管理机制模式,系统阐释了各模式中的要素,提出了建设发展西部碳汇功能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供给 碳汇潜力 可持续发展机制 碳汇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101,121,共5页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喀斯特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作用。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广,尤其在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分布,贫困人口多、程度深,森林资源富集与贫困集中度之间的矛盾突出。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从生...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喀斯特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作用。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广,尤其在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分布,贫困人口多、程度深,森林资源富集与贫困集中度之间的矛盾突出。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贵州喀斯特贫困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并据此提出加强生态建设、开发林业产业、增加林农补贴等建议,以期促进贵州喀斯特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林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贫困地区 生态建设 林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非价格竞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卫洪 朱青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7S期83-85,共3页
本文运用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方法,从农产品质量的差异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原因入手,分析了质量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成因教育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的农户生产者,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弱,导致我国农业领... 本文运用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方法,从农产品质量的差异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原因入手,分析了质量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成因教育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的农户生产者,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弱,导致我国农业领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机会主义和逆向选择,使农产品市场问题严重提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建设应以建立以公开、合法、必要、效能和责任为宗旨和原则的市场准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非价格 竞争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库兹涅茨曲线与空间间接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卫洪 钱海慧 颜光耀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21,28,共13页
为了探究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畜牧业面板数据,在对畜牧业产业集聚、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使用Moran’s I指数探究其空间自相关性,通过构建库兹涅... 为了探究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畜牧业面板数据,在对畜牧业产业集聚、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使用Moran’s I指数探究其空间自相关性,通过构建库兹涅兹曲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畜牧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各地区畜牧业碳排放总量与强度近年来均有所降低,但西部地区仍然远高于其他地区。畜牧业产业越来越集中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畜牧业产业集聚程度有下降的趋势。畜牧业碳排放强度与产业集聚度均存在显著集聚的空间自相关性,前者以低低聚集为主,后者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畜牧业产业集聚与畜牧业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产生抑制作用前会促进畜牧业碳排放。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畜牧业碳排放强度有正向空间间接效应,能够提高邻近地区的畜牧业碳排放强度。畜牧业产业集聚的短期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小于长期效应。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碳排放目标,尽快提高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发挥集聚效应与示范效应,达成农业领域的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碳排放 产业集聚 库兹涅兹曲线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与生态林业耦合协调发展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卫洪 路雯晶 +1 位作者 王莹 肖贵秀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35,155,共9页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耦合协调发展对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Tobi...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耦合协调发展对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Tobit模型分析各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通过关系判别特征发现生态林业发展相对滞后。(2)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生态林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东部、西部逐步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3)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决策、交通便捷程度对促进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转化 数字普惠金融 生态林业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卫洪 张瑞德 刘贵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6001-16003,16011,共4页
介绍了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并且根据农户投资与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外生型、内生型与综合型3种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指出尽管农村工业化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农村工业化... 介绍了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并且根据农户投资与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外生型、内生型与综合型3种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指出尽管农村工业化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农村工业发展速度快但效益低下;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突出;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提出了政府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的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加强政策性支持;第二,走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第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第四,积极引导农户投资行为;第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发展模式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农产品供应链及物流效率问题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卫洪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78-80,共3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市场,搞活流通。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文章从贵州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效率)现状出发,分析贵州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市场,搞活流通。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文章从贵州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效率)现状出发,分析贵州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农产品 供应链 物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3,共3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实现"两基"目标,解决西部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举措。但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实现"两基"目标,解决西部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举措。但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政策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两基”目标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