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不同林分油茶林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发生差异分析
1
作者 陈元生 于海萍 +2 位作者 罗致迪 张杨斌 钟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7,115,共9页
为弄清不同林分油茶林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程度的差异,对江西具有代表性的3种林分类型(人工油茶纯林、近野生老油茶林、油茶-茶间作林)油茶林进行其病虫害种类、发生危害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危害人工油茶纯林的病害有15种、虫... 为弄清不同林分油茶林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程度的差异,对江西具有代表性的3种林分类型(人工油茶纯林、近野生老油茶林、油茶-茶间作林)油茶林进行其病虫害种类、发生危害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危害人工油茶纯林的病害有15种、虫害有80种。油茶炭疽病、软腐病、藻斑病、煤污病、白星病和茶苞病6种为主要病害,占总病害数的40%;蛀干害虫9种(占11.25%),以油茶织蛾、茶梢蛾和蓝翅天牛为优势种;蛀果害虫1种,油茶象甲为害较重;食叶害虫40种(占50%),以肖叶甲科、卷蛾科和细蛾科害虫为优势类群;刺吸类害虫25种(占31.25%),以考氏白盾蚧、黑胶粉虱、矢尖蚧、碧蛾蜡蝉为优势种。与油茶纯林相比,近野生油茶林病虫害的发生表现出种类更少(73种,减少了22种)、发生程度更轻、优势病虫害不明显等特点;油茶-茶树间作林病虫害种类与人工纯林相当,但一些病害偏重发生如芽枯病,一些茶树叶部害虫茶小绿叶蝉、茶黄毒蛾、茶蚜、茶银尺蛾等转移至油茶上偏重发生。不同林分类型的油茶林,其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实践工作中,应依据不同林分油茶林优势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病虫害 种类调查 人工林 近野生林 林分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织蛾幼虫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测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元生 黄建林 +1 位作者 罗致迪 潘友粮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是油茶上的重要枝干害虫,油茶织蛾的危害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害虫蛀食危害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测报模型,可为害虫监测预警及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7—2022年这6年对江西主要... 【目的】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是油茶上的重要枝干害虫,油茶织蛾的危害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害虫蛀食危害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测报模型,可为害虫监测预警及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7—2022年这6年对江西主要油茶基地油茶织蛾幼虫蛀食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运用“步进”法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油茶林林分、气象、食物等三个方面的17个生态因子对油茶织蛾幼虫的发生程度(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林分郁闭度x_(9)、坡向x_(6)、密度x_(10)、植被覆盖度x_(11)、林缘林内x_(8)、树龄x_(1)等6个因子是影响油茶林有虫株率的主要林分因子,而主林层郁闭度、坡向则是2个关键林分因子,应用回归模型(y=58.468–14.223x_(9)–49.637x_(6)–0.024x_(10)+0.124x_(11)–4.340x_(8)+0.066x_(1))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在其他因子具备的条件下,4月和5月的平均温度是2个关键气象因子,最佳预测模型为y=3.262x_(41)+0.524x_(51)–50.137,经检验,该模型预报准确率达97.05%,说明该模型是可靠的。生物因素(食物)也是影响油茶织蛾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油茶品种,油茶织蛾幼虫发生危害程度(有虫株率)存在显著差异,在11个江西油茶主栽品种中,抗虫性较强的是长林180号,受害较重的是长林166号和长林27号。【结论】主林层郁闭度、坡向、4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茶织蛾有虫株率的关键因子,构建的预测预报模型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织蛾 林分因子 生物因子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炼山造林白蚁危害调查及诱杀控制研究
3
作者 陈元生 刘武阳 +4 位作者 李欣 张露华 刘清亮 罗致迪 闫闯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
不炼山造林是近年来推广的优良营林模式,但也可能因迹地剩余物增加导致白蚁危害加剧。为控制不炼山造林的白蚁危害,开展了多种白蚁诱饵剂、毒杀剂的复配,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传递试验,筛选出的配方进行了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 不炼山造林是近年来推广的优良营林模式,但也可能因迹地剩余物增加导致白蚁危害加剧。为控制不炼山造林的白蚁危害,开展了多种白蚁诱饵剂、毒杀剂的复配,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传递试验,筛选出的配方进行了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在相同条件下,不炼山造林样地幼林白蚁危害率(62.16%)显著高于炼山造林样地幼林白蚁危害率(27.88%)(P<0.05);不炼山造林样地的老树桩数量、树桩受害率、地面枯枝数量等均极显著高于炼山造林样地(P<0.01)。(2)幼林的白蚁危害程度与坡向、坡位显著相关,幼林受害株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北坡>东坡≥西坡>南坡,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3)配方Ⅰ(由慢性毒杀剂、微生物菌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多种组分复配而成的毒剂粉包)对白蚁的毒杀效果好且毒效缓慢,半数死亡时间(LT_(50))为5.10 d,第10天白蚁死亡率可达100%。诱杀药包(配方Ⅰ)+饵料+竹筒构成的诱杀装置通过3 a的林间诱杀试验,白蚁危害株率比防治前下降显著,平均防效(危害减退率)达91.76%。不炼山造林的幼林白蚁危害严重,可依据白蚁危害率设置诱杀坑密度,每年埋设1次诱杀装置,能起到较长时间控制白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炼山造林 白蚁 调查 诱杀剂 长效控制 杉木 楠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
作者 陈元生 《新长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0-12,共3页
当前我国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陈元生一、私营经济在发展一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经济从小到大,持续发展。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私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 当前我国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陈元生一、私营经济在发展一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经济从小到大,持续发展。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私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经济发展 陈元生 注册登记 九十年代 持续发展 工商管理部门 经营规模 《土地法》 个人金融资产 生产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周期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幼虫发育及蛹滞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元生 陈超 +2 位作者 涂小云 匡先钜 薛芳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8-1296,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温周期的反应,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棉铃虫广东广州种群(23.08°N,113.14°E)、江西永修种群(29.04°N,115.82°E)、山东泰安种群(36.15°N,116.59°... 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温周期的反应,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棉铃虫广东广州种群(23.08°N,113.14°E)、江西永修种群(29.04°N,115.82°E)、山东泰安种群(36.15°N,116.59°E)和辽宁喀佐种群(41.34°N,120.27°E)在滞育诱导的光周期(L12:D12)条件下,温周期(光期高温20~28℃,暗期低温5和9℃)对幼虫发育和蛹滞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期温度相同时,各地理种群20T(温期thermophase,20℃):5C(低温期cryophase,5℃)(12h光期温度:12h暗期温度)(余此类推)和20T:9C,22T:5C和22T:9C,25T:5C和25T:9C,以及28T:5C和28T:9C之间幼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平均温度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各地理种群20T:9C(平均温度14.5℃)下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在22T:5C(平均温度13.5℃)下的发育历期(P<0.05);20T:20C(恒温20℃)的幼虫发育历期也显著长于28T:9C(平均温度18.5℃)(P<0.05),表明幼虫发育主要受光期温度的影响。在平均温度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各地理种群温周期20T:9C的滞育率高于22T:5C的滞育率,25T:20C的滞育率也高于28T:9C;各地理种群温周期20T:20C的滞育率显著高于28T:5C的滞育率(平均温度14.5℃)(P<0.05)。当光期温度相同时,20T:5C和20T:9C,22T:5C和22T:9C,25T:5C和25T:9C,以及28T:5C和28T:9C之间滞育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光期温度是影响棉铃虫滞育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温周期下,幼虫发育历期及滞育率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幼虫历期和滞育率与其栖息地纬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揭示了棉铃虫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纬度的南移而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地理种群 发育历期 滞育诱导 温周期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初报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元生 罗战勇 +2 位作者 郭尚志 杜勤 王振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搜集穿心莲种质资源19份,进行种植试验和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各地种植的穿心莲种子纯度不一致、混杂严重,主要存在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生态类型;不同产地的穿心莲干品重量差异显著,大叶型的茎叶平均干重明显高于小叶型的茎叶平均干... 搜集穿心莲种质资源19份,进行种植试验和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各地种植的穿心莲种子纯度不一致、混杂严重,主要存在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生态类型;不同产地的穿心莲干品重量差异显著,大叶型的茎叶平均干重明显高于小叶型的茎叶平均干重,说明大叶型穿心莲的产量、产值较小叶型穿心莲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种质资源 大叶型 小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和温度对棉铃虫发育历期及蛹重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元生 段德康 +1 位作者 陈超 薛芳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山东泰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为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历期、蛹重及蛹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均存在一定... 以山东泰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为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历期、蛹重及蛹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均存在一定的影响,短光照(滞育诱导的光周期)下的发育历期要长于长光照(诱导发育的光周期)的发育历期;温度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历期明显缩短;棉铃虫蛹的重量形成受到幼虫期的光周期和温度的联合作用,在较高温度(28℃)下,光照时数与蛹重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9257),在短光照(如11h光)下,蛹重与温度呈现正相关性(R2=0.8564),而在长光照下如15h,蛹重与温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R2=0.523);此外,同一光温下,雌雄蛹重量差异不显著,而滞育蛹要重于非滞育蛹,幼虫发育历期越长形成的蛹一般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滞育 光周期 温度 幼虫发育历期 蛹历期 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漆膜的分析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陈元生 解玉林 +3 位作者 卢衡 郑幼明 金鑫荣 何亦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5年第2期12-20,共9页
研究了漆膜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裂解质谱,红外光谱,裂解色谱。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建立了以裂解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来鉴定漆膜,并对影响裂解反应的因素及色借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可以... 研究了漆膜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裂解质谱,红外光谱,裂解色谱。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建立了以裂解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来鉴定漆膜,并对影响裂解反应的因素及色借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可以重复,具有特征性的漆膜高分辨裂解色谱图,同时对裂解色谱图中主要组分作了定性鉴定,提高了裂解色谱法分析漆膜的可靠性。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共存杂质影响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应用核分析技术对河姆渡,良诸庙前遗址出土的二件红色涂料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证实了河姆渡出土的红色涂料木碗上的涂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生漆漆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漆膜 裂解质谱 红外光谱 裂解色谱 河姆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甜玉米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元生 何黎明 邱道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41,共3页
针对甜玉米不同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治手段,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切断初侵染源、保健栽培为主,配合其他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配套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关键词 广东 甜玉米 生育期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发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92
10
作者 陈元生 解玉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B12期152-191,共40页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化使文物受损影响日益明显。上海、重庆、广州三市博物馆环境质量检测调查说明其现状与文物保护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些甚至还处于污染相当严重的地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温湿度、光线(可...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化使文物受损影响日益明显。上海、重庆、广州三市博物馆环境质量检测调查说明其现状与文物保护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些甚至还处于污染相当严重的地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温湿度、光线(可见光、紫外光)、污染气体(包括尘埃),不同材质的文物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是起主要作用,有的则是起协同增效作用。研究其反应机理、反应速率,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是制定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达到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但受治理技术、监测技术、经济的许可、合理程度等方面的制约,制定分级标准将有利博物馆的环境治理实施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臭氧 环境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条件明显影响棉铃虫的滞育强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元生 陈超 +1 位作者 刘兴平 薛芳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滞育强度的地理变异,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光温条件(光照时数11~16h,恒温20,22,25,28和31℃及变温)对来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江西永修、山东泰安和辽宁喀佐)棉铃虫滞育强度的... 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滞育强度的地理变异,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光温条件(光照时数11~16h,恒温20,22,25,28和31℃及变温)对来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江西永修、山东泰安和辽宁喀佐)棉铃虫滞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对继后棉铃虫的滞育强度有明显影响。在光照时数11~14h范围内,各地理种群的滞育持续期均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而延长。滞育强度也受到滞育诱导的温周期影响,当光期温度相同时,低纬度的GZ种群温周期比恒温有更强的诱导效应;中纬度的YX种群温周期与恒温具有相同的滞育诱导强度;高纬度的KZ和TA种群温周期所诱导的滞育强度一般低于恒温。滞育解除过程中的温度也显著影响到滞育的解除,在20~31℃下,温度愈高滞育解除愈快;滞育持续期同时受到滞育诱导温度的影响,对于北方的泰安种群和喀佐种群,较高的滞育诱导温度能诱导更强的滞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滞育强度 滞育持续期 温周期 光周期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园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元生 刘永贵 裔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全方位、立体化"高职设施园艺教材,可使该课程的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南方高职《设施园艺》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和特色进行阐述和探索,期望能以教材建设带动教学观念更新、培养... "全方位、立体化"高职设施园艺教材,可使该课程的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南方高职《设施园艺》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和特色进行阐述和探索,期望能以教材建设带动教学观念更新、培养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设施园艺 教材建设 立体化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元生 金志芳 涂小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为寻求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有效药剂,有针对性地选取了7种常用药剂和3种混配剂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10组药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幼虫和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除毒死蜱外,其他药剂处理后虫瘿数(药后30 d)和羽化... 为寻求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有效药剂,有针对性地选取了7种常用药剂和3种混配剂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10组药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幼虫和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除毒死蜱外,其他药剂处理后虫瘿数(药后30 d)和羽化孔数(药后40 d)均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依据虫瘿减退率和羽化孔减退率指标,16%虫线清乳油是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理想药剂,药后30 d的虫瘿减退率和药后40 d的羽化孔减退率分别为83.37%和83.57%,其如果能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混配使用,防治效果会更显著,说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药剂 防治 虫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处理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储藏及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元生 陈胜魁 +2 位作者 于海萍 罗致迪 刘兴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孵化率 储藏时间 储藏温度 孵化温度 孵化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元生 涂小云 罗益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8-180,共3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已暴发成灾,为摸清其种群在赣南的发生规律,详细调查研究了其种群消长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桉树林内成虫羽化高峰期为4—8月,呈现3个主高峰(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中旬)和1个次...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已暴发成灾,为摸清其种群在赣南的发生规律,详细调查研究了其种群消长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桉树林内成虫羽化高峰期为4—8月,呈现3个主高峰(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中旬)和1个次高峰(8月),虫瘿形成的高峰期则相应延后20-30 d,为5—9月,虫瘿数量较多的时间为5、7、9月,呈现3个峰型。成虫羽化及虫瘿数量消长动态规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严重,危害高峰期为6—9月。2014年6月调查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无性系DH201-2上主要在树冠中层危害,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中层,其次是树冠上层。这一结果为该虫的野外调查、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准确定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赣南 种群 消长动态 虫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元生 廖忠明 涂小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成为危害赣南桉树枝叶的主要害虫,已进入爆发阶段,严重威胁着赣南桉树产业的发展,选育优良的桉树抗性品种(系)是防治该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以目前江西赣南推广面积较大的7个桉树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幼...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成为危害赣南桉树枝叶的主要害虫,已进入爆发阶段,严重威胁着赣南桉树产业的发展,选育优良的桉树抗性品种(系)是防治该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以目前江西赣南推广面积较大的7个桉树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幼苗接虫抗性鉴定等方法,选取样枝平均虫瘿数、有虫瘿株率、丛枝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这些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姖小蜂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不同,7个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从高到低顺序为:柠檬桉>巨尾桉GL9>赤桉>大叶桉≥巨桉>窿缘桉>巨园桉DH201-2,其中柠檬桉为高抗虫品种,林间调查未发现有虫瘿,巨尾桉GL9属中抗品系,受害较轻,而巨园桉DH201-2为高感虫品系,受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赣南 抗性 品种 虫瘿
原文传递
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元生 解玉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8年第2期37-43,共7页
影响文物保存环境因素作文献综述。内容分三部分:温湿度、光、污染气体(包括硫氧化物、臭氧、颗粒物质等等),各项因素对不同质地的文物影响程度不相同。各项因素之间产生的协同作用,其对文物的损伤后果更为严重。
关键词 文物保存 环境因素 温度 湿度 污染气体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臭氧 甲醛 颗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优良种质筛选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元生 王振华 +5 位作者 罗战勇 郭尚志 杜勤 陈伶俐 谭铭喜 李淑玲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6年第4期3-7,共5页
搜集穿心莲种质资源20份,进行种植试验和生物学鉴定、评价及药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地种植的穿心莲种子纯度不一致、混杂严重,主要存在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生态类型;不同种质的穿心莲茎叶干重、药用成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大叶型的茎... 搜集穿心莲种质资源20份,进行种植试验和生物学鉴定、评价及药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地种植的穿心莲种子纯度不一致、混杂严重,主要存在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生态类型;不同种质的穿心莲茎叶干重、药用成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大叶型的茎叶干重及药用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小叶型,说明大叶型穿心莲的产量、产值较小叶型穿心莲具有明显的优势;经过2年的试验,初步筛选出产量中上等、药用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种质 穿心莲内酯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期干扰对棉铃虫两个不同地理种群滞育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元生 涂小云 +2 位作者 陈超 匡先钜 薛芳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770-5776,共7页
至今,所测试昆虫的光周期反应均表明,光周期反应对暗期干扰高度敏感,短暂的光脉冲都可在不同程度上逆转长夜效应,抑制滞育的发生。在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泰安种群(36.15°N,116.59°E)和喀佐种群(41.34°N,120... 至今,所测试昆虫的光周期反应均表明,光周期反应对暗期干扰高度敏感,短暂的光脉冲都可在不同程度上逆转长夜效应,抑制滞育的发生。在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泰安种群(36.15°N,116.59°E)和喀佐种群(41.34°N,120.27°E)光周期反应的基础上,在滞育诱导的短光周期下(L12:D12和L9:D15),分别测试了暗期不同时段1h光脉冲对这两个不同地理种群滞育抑制的影响。25和22℃下的光周期反应显示了泰安种群在长暗期11—14 h的滞育率均显著低于喀佐种群;泰安种群的临界暗长分别为11.7 h和11.5 h,喀佐种群分别为10.5 h和10.3 h,泰安种群均比喀佐种群长1.2 h。在所测试的暗期干扰实验中,除了极少数光脉冲干扰点外,泰安种群蛹滞育率显著低于喀佐种群,但两者的滞育反应曲线基本相似。在短光周期L9:D15下,泰安种群和喀佐种群均显示了光脉冲落入暗期的第9—11小时最有效地抑制了滞育的发生。在短光周期L12∶D12下,泰安种群和喀佐种群在25℃时均显示了光脉冲落入暗期的第3—4小时和第10小时导致了最低的滞育发生;但在22℃时,喀佐种群只在暗期的第3—4小时显示了最高的滞育抑制。这些结果揭示了偏南的泰安种群对暗期干扰的敏感性强于偏北的喀佐种群,但这两个地理种群的最高光敏感位点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滞育 光周期 温度 暗期干扰 地理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花叶病防治技术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元生 罗战勇 马武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烟草 花叶病 防治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