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建设在高校附属医院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和实践 被引量:16
1
作者 邹晓沨 吴建元 +1 位作者 黄建英 钟自彪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91,共2页
面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各大医院都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在学科群中建设重点学科能够集中反映医院的特色,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在有限的经费投入和学科发展不均衡的格局下,加强学科建设对医院品牌... 面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各大医院都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在学科群中建设重点学科能够集中反映医院的特色,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在有限的经费投入和学科发展不均衡的格局下,加强学科建设对医院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医院品牌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脑死亡状态对肾脏损伤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甲甲 李玲 +3 位作者 钟自彪 范晓礼 乔兵兵 叶啟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3期10021-10026,共6页
背景:近几年来有文献报道脑死亡供体器官损伤以及移植之后移植物质量下降,与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目的:建立兔脑死亡模型,观察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利用脑死亡... 背景:近几年来有文献报道脑死亡供体器官损伤以及移植之后移植物质量下降,与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目的:建立兔脑死亡模型,观察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利用脑死亡供体进行肾脏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兔缓慢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5):仅作持续麻醉维持,不予处理;对照组(n=5):麻醉后进行开关腹手术并钻孔开颅;实验组(n=20):麻醉后建立脑死亡模型。在确定脑死亡后,分别观察2,4,6,8h后肾脏各指标变化。结果与结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不断增加,白细胞介素1β,6,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也不断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原位末端凋亡法结果显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肾脏损伤程度有所增加、肾脏组织中PKCαmRNA、蛋白质的表达趋势亦如此。说明脑死亡状态可以导致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改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该现象可能与PKCα的激活、炎症递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炎症因子 凋亡 蛋白激酶C 肾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死亡致肺损伤家兔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玲 王甲甲 +3 位作者 范晓礼 钟自彪 何重香 叶啟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3期10027-10031,共5页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及颅骨钻孔置管术,不行颅内加压脑死亡术;脑死亡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颅骨钻孔置管及颅内加压脑死亡术,呼吸机维持脑死亡状态。各组均在术后2,4,6,8h记录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肺脏结构改变,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脏热休克蛋白70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脑死亡组较假手术组血压与心率尚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肺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6h内,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肺脏损伤逐渐加重(P<0.05),但8h出现一定程度好转。热休克蛋白70mRNA与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始于2h,于8h最高。结果证实,热休克蛋白70可能介入脑死亡状态诱导的肺脏损伤,发挥自身防御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热休克蛋白70 肺脏 损伤 自身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血气监测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帅 钟自彪 +5 位作者 兰佳男 胡前超 向涛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家兔肾移植围术期静脉血气值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在体肾脏低温机械灌注(HMP)方式建立家兔自体肾移植模型。根据血气分析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术中血气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组为术中血气值下降。术中术后统计每... 目的探究家兔肾移植围术期静脉血气值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在体肾脏低温机械灌注(HMP)方式建立家兔自体肾移植模型。根据血气分析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术中血气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组为术中血气值下降。术中术后统计每只家兔静脉血气值变化情况,分析术后家兔生存率、24小时后肌酐、尿量与家兔血气值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家兔术中血气值变化情况分为两组,A组家兔6只灌注过程中家兔血气值基本保持不变,B组家兔8只在灌注过程中p H呈下降趋势(7.40±0.02比7.05±0.08,P<0.001),碱剩余值(BE值)与HCO3-明显下降[BE:-1.00±1.58比-9.42±1.89,P<0.001;HCO_3^-(mmol/L):20.34±1.11比14.68±1.44,P<0.05)]。与A组家兔相比,B组家兔术后生存率明显下降(83.3%比62.5%,P<0.05),24小时后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肌酐(μmol/L):342.00±18.81比518.00±23.54,P<0.001;尿素氮(mmol/L)9.20±2.01比23.40±3.33 mol/L,P<0.05],尿量明显降低(116.80±6.55 ml/d比75.20±6.94 ml/d,P<0.05)。结论家兔机械灌注过程中血气值的稳定与家兔肾移植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气值稳定的家兔预后较好,酸中毒家兔其生存率及肾功能均欠佳。因此,在机械灌注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干预措施保持家兔内环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检测 肾移植 自体肾移植 家兔在体低温机械灌注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起始因子3e亚基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正相关
5
作者 张珊 陈忠伟 +5 位作者 孟诗敏 丁庆林 钟自彪 魏艳红 叶啟发 胡康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475-485,共11页
背景真核起始因子3(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eIF3)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最复杂的翻译起始因子,真核起始因子3e亚基(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e subunit,eIF3e)是eIF313个亚基中的一个,其表达水平的失调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 背景真核起始因子3(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eIF3)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最复杂的翻译起始因子,真核起始因子3e亚基(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e subunit,eIF3e)是eIF313个亚基中的一个,其表达水平的失调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eIF3e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中的报道相互矛盾.迄今为止,eIF3e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作用不明.目的研究eIF3e在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临床上随机获取5例HCC病人手术后的新鲜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定量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eIF3e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转染eIF3e过表达质粒或eIF3e干扰质粒进入HepG2,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定量检测细胞内eIF3e转录和翻译表达水平,证实eIF3E过表达上调和干扰后的下调.用Kit-8细胞计数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评价细胞增殖行为;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行为;用流氏分析法调查细胞凋亡行为;运用裸鼠成瘤实验评价eIF3e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和癌旁组织比较,发现肝癌组织中eIF3e上调.细胞实验证实,肝癌细胞系HepG2及Huh7中eIF3e mRNA转录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细胞系HL7702.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pG2,发现eIF3e上调后增强了HepG2增殖和迁移行为,但对细胞凋亡无影响;而eIF3e下调后,减弱了HepG2增殖和迁移行为,促进凋亡;裸鼠实验结果证实eIF3e促进肿瘤生长.结论eIF3e的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正相关,有潜力成为HCC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起始因子3e亚基 原发性肝细胞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4级血栓接受肾静脉-门静脉吻合式肝移植1例报道
6
作者 刘忠忠 钟自彪 +3 位作者 薛承彪 周威 叶少军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本研究回顾1例2022年5月19日门静脉4级血栓肝移植受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肾静脉-门静脉吻合(reno-portal anastomosis,PRA)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PRA式肝移植术后2周内转氨酶和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术后5~7天肌酐出现轻度增高,随... 本研究回顾1例2022年5月19日门静脉4级血栓肝移植受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肾静脉-门静脉吻合(reno-portal anastomosis,PRA)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PRA式肝移植术后2周内转氨酶和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术后5~7天肌酐出现轻度增高,随后很快恢复,术后2年内未发生门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发症,随访生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栓 疗效
原文传递
中国遗体捐献肾脏灌注、保存及修复指南(2023版)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王彦峰 +3 位作者 林自国 钟自彪 范晓礼 王云昊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为指导肾脏移植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供肾灌注、保存及修复水平,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针对遗体捐献肾脏在体维护、获取灌洗、离体保护3个阶段相关技术的临床问题(包括常温区域灌注、灌注冲洗、静态冷保存、低温机械... 为指导肾脏移植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供肾灌注、保存及修复水平,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针对遗体捐献肾脏在体维护、获取灌洗、离体保护3个阶段相关技术的临床问题(包括常温区域灌注、灌注冲洗、静态冷保存、低温机械灌注、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组织制订了《中国遗体捐献肾脏灌注、保存及修复指南(2023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遗体捐献 器官保存 机械灌注
原文传递
沸石咪唑酯骨架作为载体及其在肝病中的应用
8
作者 邵瑞龙 柳安雄 +1 位作者 叶啟发 钟自彪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639-1643,共5页
纳米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治疗许多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及在疾病治疗相关领域的优势,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其的相关应用。沸石咪唑酯骨架-8(ZIF-8)是金属有... 纳米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治疗许多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及在疾病治疗相关领域的优势,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其的相关应用。沸石咪唑酯骨架-8(ZIF-8)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的一种,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孔径可控,低毒性等优点,作为纳米载体近些年来被广泛研究,本文概述了ZIF-8的一些特点,介绍了其载药方式以及在肝脏相关疾病的一些研究和应用实例,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咪唑酯骨架-8 纳米技术 药物载体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脑死亡状态下家兔肝脏质量评估新指标:线粒体醛脱氢酶 被引量:9
9
作者 钟自彪 叶啟发 +2 位作者 王彦峰 李玲 范晓礼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4-538,共5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脑死亡状态下肝脏的差异蛋白,为肝脏供体质量评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和假手术2个大组,每组30只,每个大组再分为2h、6h和8h三个时间亚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处理...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脑死亡状态下肝脏的差异蛋白,为肝脏供体质量评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和假手术2个大组,每组30只,每个大组再分为2h、6h和8h三个时间亚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处理后2、6及8h收集血液及肝脏组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用双向凝胶电泳、胶图分析、质谱分析及NCBI数据库筛查并鉴定差异蛋白。结果脑死亡8h血清ALT水平较6h升高(P〈0.05),AST水平随脑死亡时间延长无明显改变(P〉0.05);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肝脏水肿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增加,8h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微脓肿,肝细胞受损不明显;实验8h脑死亡家兔胆管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假手术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查询,发现脑死亡组与假手术组共存在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一种差异蛋白与物质代谢密切相关,为线粒体醛脱氢酶,其在脑死亡组表达降低。结论脑死亡可以导致家兔肝脏形态学方面的粗略改变,而功能学无明显改变。线粒体醛脱氢酶可能参与了脑死亡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脑死亡状态下家兔肝脏质量评估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肝脏 质量评估 线粒体醛脱氢酶
原文传递
应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钟自彪 叶啟发 +4 位作者 范林 范晓礼 李弦 李玲 王彦峰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机械灌注组(n=10)和静态冷储组(n=34例),比较两组受者DGF发生情况和早期移植物功能。结果两组供、受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机械灌注组无受者发生功能性DGF,而静态冷储组功能性DGF发生率为32.4%(1/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机械灌注组DGF发生率为10%(1/10),静态冷储组DGF发生率为29.4%(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机械灌注过程中肾动脉流量小于60mL/min和阻力系数大于0.5mmHg.mL-1.min-1时,受者发生DGF的概率明显增高。结论机械灌注能有效降低DCD供肾移植受者功能性DGF发生率,是临床维持和修复DCD供肾的重要方法;机械灌注阻力系数和流量可以作为临床评估DCD供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预后的有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肾移植 机械灌注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阻力系数
原文传递
家兔脑死亡后肝损伤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自彪 叶啟发 +2 位作者 范晓礼 李玲 王彦峰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家兔脑死亡后肝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脑死亡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脑死亡组采用颅骨钻孔置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至脑死亡;假手术组颅骨钻孔置管,不加压。两组分别于术后2、6、8 h各处... 目的探讨家兔脑死亡后肝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脑死亡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脑死亡组采用颅骨钻孔置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至脑死亡;假手术组颅骨钻孔置管,不加压。两组分别于术后2、6、8 h各处死10只,留取血标本及肝组织标本,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脑死亡组家兔术后8 h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3±7)U/L,较术后6 h的(52±4)U/L明显升高(LSD-t=29.65,P<0.05)。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肝脏水肿及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加重,术后8 h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微脓肿,肝细胞受损不明显;而假手术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脑死亡组术后8 h血清IL-1β为(46±5)mg/L,较假手术组的(33±4)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4,P<0.05)。脑死亡组术后2、6、8 h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为(35.3±4.0)mg/L、(43.4±6.9)mg/L、(49.3±5.4)mg/L,均较对应假手术组的(25.4±3.1)mg/L、(24.2±7.1)mg/L、(25.4±2.0)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3.369,7.224;P<0.05)。结论脑死亡组家兔在术后8 h内肝功能及形态学无明显变化,术后8 h开始出现中性粒细胞微脓肿及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对于家兔脑死亡供体,宜8 h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肝功能试验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肝移植
原文传递
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家兔脑死亡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自彪 王彦峰 +2 位作者 李玲 范晓礼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家兔脑死亡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方法8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60)。假手术组麻醉后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 目的探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家兔脑死亡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方法8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60)。假手术组麻醉后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家兔脑死亡状态。监测2组动物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变化。结果脑死亡组56只家兔成功建立脑死亡模型,2只家兔因麻醉意外死亡,另2只因加压不当死亡,手术成功率93.3%(56/60);通过呼吸、循环支持可维持家兔脑死亡状态10h。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死亡组颅内加压后MAP和HR变化显著:MAP和HR随着间断颅内加压呈波浪式上升和下降,总体呈升高趋势。颅内加压过程中峰值MAP(400.24±18.36)mmHg(1mmHg=0.133kPa)和HR(258.00±25.70)次/min,与颅内加压前、后对应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可成功制作家兔脑死亡模型。其MAP和HR呈特征性变化。经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能稳定地维持家兔脑死亡状态10h。该模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脑死亡状态下家兔器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模型 病理生理变化
原文传递
供体肾脏的质量评估标准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自彪 兰佳男 +2 位作者 王行环 石炳毅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11-215,共5页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DCD)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供体短缺使供肾的应用标准逐渐扩大,供肾质量的差异显著影响肾移植预后。在此,我们通过归纳综合国内外临床经验及相...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DCD)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供体短缺使供肾的应用标准逐渐扩大,供肾质量的差异显著影响肾移植预后。在此,我们通过归纳综合国内外临床经验及相关操作指南,对供肾质量评估和维护,以及肾功能预测指标进行总结,制定了供肾质量控制标准,对临床肾移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器官移植 标准治疗方案 缺血损伤
原文传递
家兔脑死亡供肝细胞凋亡水平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自彪 张萌 +2 位作者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家兔脑死亡模型,应用TUNEL、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死亡状态下肝脏细胞凋亡水平,从而研究家兔脑死亡供肝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30只新西兰家兔采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脑死亡模型,根据脑死亡...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家兔脑死亡模型,应用TUNEL、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死亡状态下肝脏细胞凋亡水平,从而研究家兔脑死亡供肝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30只新西兰家兔采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脑死亡模型,根据脑死亡时间不同分为2、6及8 h组,每组10只家兔,同时设立对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30只)。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后收集肝脏组织标本,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TUNEL检测结果显示,脑死亡组各时间点肝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均显示,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P<0.05),且脑死亡组各时间点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P<0.05)。结论脑死亡供肝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密切;随着家兔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凋亡水平逐渐增加,从而影响脑死亡供肝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肝脏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萌 叶啟发 +3 位作者 钟自彪 闫晓敏 胡前超 王彦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和供肝资源短缺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挑战。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最初和最严格标准,当今新出现的...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和供肝资源短缺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挑战。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最初和最严格标准,当今新出现的标准有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杭州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等,通过比较各个标准有助于明确各标准的利弊,为提高肝移植后患者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奠定基础。肝癌肝移植术后疗效预测指标和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选择标准 复发 防治
原文传递
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与脑死亡器官捐赠供肝肝移植预后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范晓礼 叶啟发 +4 位作者 王彦峰 李玲 钟自彪 李弦 范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3,共8页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与脑死亡器官捐赠(DBD)供肝肝移植的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DCD和DBD供肝肝移植预后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与脑死亡器官捐赠(DBD)供肝肝移植的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DCD和DBD供肝肝移植预后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试验及回顾性队列分析,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同时人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并采用GRADEpro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DCD组与DBD组受者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95%可信区间(CD(-2.25,0.26),P=0.171,DCD组较DBD组冷缺血时间短Ez=2.26,95%CI(-1.76,-0.12),P=0.02]。DCD组较DBD组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Z=6.37,95%CI(1.89,3.31),P〈O.000oll,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z=2.14,95%CI(1.03,2.17),P=0.03],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发生率高EZ:4.43,95%CI(2.02,6.17),P〈0.oooOll。DCD组较DBD组肝移植后1年移植物存活率低Ez=3.78,95%CI(0.84,0.94),P=0.0002],3年移植物存活率低Ez=2.54,95%CI(0.73,0.96),P=0.01]。结果质量等级为低到中等。结论DCD供肝肝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DBD供肝肝移植,DCD供肝术后1年、3年移植物存活率低于DBD供肝。DCD供肝总体较DBD供肝肝移植后的效果差。因尚无高质量的研究,临床参考时需谨慎考虑相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脑死亡器官捐献 并发症 移植物存活 Meta分析 系统 评价
原文传递
289例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啟发 胡前超 +5 位作者 钟自彪 范晓礼 闫晓敏 张萌 兰佳男 王彦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在肝移植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89例)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00例)收治的289例行肝移植手术...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在肝移植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89例)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00例)收治的289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受者肝移植供者为脑死亡器官捐献(DBD)设为DBD肝移植组,77例受者肝移植供者为心死亡器官捐献(DCD)设为DCD肝移植组,170例受者肝移植供者为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设为DBCD肝移植组。手术方法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观察指标:(1)受者术后肝功能。(2)术后并发症。(3)随访结果即患者1、3年生存率。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第4~6个月,每3周随访1次;第7~12个月,每1个月随访1次;而后每3个月随访1次,患者随访时间均〉36个月。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率。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结果(1)3组受者术后肝功能比较:DBD肝移植组、DCD肝移植组和DBCD肝移植组受者ALT分别由术前的204U/L、190U/L、204U/L变化至术后14d的154U/L、216U/L、153U/L,3组受者ALT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0,P〈0.05);TBil分别由术前的147μmol/L、95μmol/L、143μmol/L变化至术后14d的43μmol/L、100μmol/L、37μmol/L,3组受者TBil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5)。(2)3组受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DBD肝移植组、DCD肝移植组、DBCD肝移植组受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1、8、4例,3、31、19例,6、29、45例,3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21,24.651,6.445,P〈0.05)。(3)3组受者术后生存率比较:28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DBD肝移植组、DCD肝移植组和DBCD肝移植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77%,76%、64%,84%、74%,3组受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8,P〈0.05)。结论DBD和DBCD肝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生存率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弦 范林 +4 位作者 李玲 王彦峰 钟自彪 范晓礼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2,共4页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作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并发症已经引起临床与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影像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瘘等。其发...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作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并发症已经引起临床与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影像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瘘等。其发生与手术方式、胆道变异、血管损伤及供体质量等因素有关。本文对目前B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捐献时代的移植研究新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啟发 仲福顺 +3 位作者 钟自彪 叶少军 王彦峰 王行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32-539,共8页
自2015年起,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取代司法途径供体来源,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来源。但由于CDCD器官对热缺血、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更低,因此,CDCD器官早期维护、修复、器官评估技术对于移植受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旨... 自2015年起,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取代司法途径供体来源,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来源。但由于CDCD器官对热缺血、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更低,因此,CDCD器官早期维护、修复、器官评估技术对于移植受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CDCD器官的损伤机制、质量评估、维护和修复机制进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CDCD器官质量 维护和修复 机制
原文传递
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适应证探讨(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啟发 李弦 +4 位作者 范晓礼 王彦峰 李玲 范林 钟自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的适应证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36例行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疾病及解剖适应证进行分... 目的探讨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的适应证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36例行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疾病及解剖适应证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术中2例病人在开放IVC血流后并发心跳骤停,经处理后恢复心跳,其余34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截至2013年5月,术后34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2~8)年。13例良性疾病病人术后复发1例(肝包虫病),行射频消融(RFA)治疗,仍带病存活。23例恶性病变病人中失访2例,术后复发10例,存活13例,最长存活时间为7.5年。结论当肿块位于以下5种解剖结构时可考虑行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1)肝右静脉、肝中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2)肝左静脉、肝中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3)肝尾状叶及肝段Ⅳ;(4)门静脉左支、肝中静脉主干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5)门静脉右支、肝中静脉主干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自体肝移植 解剖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