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蕊 金哲虎 郑振龙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其使皮肤在外观和功能上的显著改变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生活质量。因此,瘢痕疙瘩已成为创伤、烧伤、皮肤病学和整形外科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目前学界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方面的...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其使皮肤在外观和功能上的显著改变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生活质量。因此,瘢痕疙瘩已成为创伤、烧伤、皮肤病学和整形外科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目前学界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有了许多进展,关于TGF-β/Smad通路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较为清晰,TGF-β/Smad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瘢痕疙瘩的发展。本文讨论了TGF-β和Smad家族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今后更深入研究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型肉毒毒素的联合疗法治疗病理性瘢痕研究进展
2
作者 雷萍 王城 +2 位作者 韦玮 金哲虎 朱莲花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2期91-94,共4页
病理性瘢痕常引起患者局部瘙痒和疼痛,且复发率高,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焦点。众所周知,AA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类典型的毒性蛋白质,在减少瘢痕疙瘩的增生及预防其复发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将A型肉毒毒素作为基础药... 病理性瘢痕常引起患者局部瘙痒和疼痛,且复发率高,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焦点。众所周知,AA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类典型的毒性蛋白质,在减少瘢痕疙瘩的增生及预防其复发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将A型肉毒毒素作为基础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系列物理技术进行联合,发展起来的基于A型肉毒毒素的联合疗法在病理性瘢痕的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已经初步取得的显著成果预示着该方法在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因而,本论文对目前国内外在A型肉毒毒素素与药物、手术治疗以及其他物理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病理性瘢痕上进行了总结与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联合疗法 病理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在脱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白伟 王萍 +5 位作者 罗银利 高俊智 娜荷芽 刘之晴 金哲虎 皮龙泉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是通过照射低强度的红光或近红外光来诱导细胞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一种治疗方法。PBMT可以通过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水平、上调活性氧等促进毛发生长、发育。该文就PBMT在几种常见的脱发... 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是通过照射低强度的红光或近红外光来诱导细胞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一种治疗方法。PBMT可以通过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水平、上调活性氧等促进毛发生长、发育。该文就PBMT在几种常见的脱发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脱发疾病提供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 毛发生长 雄激素性脱发 斑秃 化疗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反应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万红双 刘艳红 +1 位作者 高钟镐 金哲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1-574,共4页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的结果,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异常的炎症反应,主要是由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炎症因子等相互作用导致的。探究炎症与瘢痕疙瘩的关系,可能找到有效治疗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的结果,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异常的炎症反应,主要是由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炎症因子等相互作用导致的。探究炎症与瘢痕疙瘩的关系,可能找到有效治疗瘢痕疙瘩的新靶点。该文主要论述在损伤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作用以及在瘢痕疙瘩中的研究进展,总结有关瘢痕疙瘩形成的炎症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损伤愈合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药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俊智 罗银利 +1 位作者 皮龙泉 金哲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瘢痕疙瘩(KD)是皮肤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所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瘢痕,影响外观的同时常伴有瘙痒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注射、激光和手术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尝试用... 瘢痕疙瘩(KD)是皮肤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所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瘢痕,影响外观的同时常伴有瘙痒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注射、激光和手术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尝试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的靶向药包括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小分子靶向药物尼达尼布(Nintedanib)、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等,这些靶向药的使用为未来瘢痕疙瘩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综述以上靶向药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靶向药物 度普利尤单抗 尼达尼布 舒尼替尼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佩珊 金哲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瘢痕(Scar)是一种常见的由手术切口、创伤、烧伤和其他皮肤病变损伤真皮网状层引起的皮肤病变,从病理学角度分为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两大类,生理性瘢痕为皮肤损伤后正常的愈合反应,无明显不适,不影响正常生活,无须治疗;病理性瘢痕主... 瘢痕(Scar)是一种常见的由手术切口、创伤、烧伤和其他皮肤病变损伤真皮网状层引起的皮肤病变,从病理学角度分为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两大类,生理性瘢痕为皮肤损伤后正常的愈合反应,无明显不适,不影响正常生活,无须治疗;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病理性瘢痕中瘢痕疙瘩被认为是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其形成机制复杂,治愈率低且易复发,被认为是一种疑难病,其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本论文将对瘢痕形成特别是瘢痕疙瘩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瘢痕疙瘩 病理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明 金哲虎 崔艾丽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局部机械力、感染、激素水平、血压、缺氧、遗传及生活习惯等^([1]).瘢痕疙瘩较难自行消退,易复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外泌体成为干细胞治疗瘢痕疙瘩的替代方法...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局部机械力、感染、激素水平、血压、缺氧、遗传及生活习惯等^([1]).瘢痕疙瘩较难自行消退,易复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外泌体成为干细胞治疗瘢痕疙瘩的替代方法^([2]).本文就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exosomes,ADSCs-EXOs)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素洁 朱莲花 +1 位作者 金哲虎 金珊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以反复瘙痒及湿疹样皮肤损伤为典型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已成为疾病负担较重的非致命性皮肤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表皮屏障缺陷、免疫失调及遗...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以反复瘙痒及湿疹样皮肤损伤为典型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已成为疾病负担较重的非致命性皮肤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表皮屏障缺陷、免疫失调及遗传易感性为当前的机制研究方向^([2]).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短的单链RNA分子,其在转录后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MIRNAS 表皮屏障缺陷 免疫失调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孔德祺 金文玉 金哲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由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导致的良性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体积增大超出原始损伤范围,并伴有瘙痒和刺痛。目前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未被彻底揭示,表观遗传、炎症反应、机械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对其均有影响。其中,...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由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导致的良性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体积增大超出原始损伤范围,并伴有瘙痒和刺痛。目前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未被彻底揭示,表观遗传、炎症反应、机械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对其均有影响。其中,表观遗传修饰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可通过影响纤维细胞行为和基因表达来调控瘢痕疙瘩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对瘢痕疙瘩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创新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通过TGF-β1/Smad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
10
作者 孙佳锐 卢博 +2 位作者 李卉欣 元星花 金哲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柚皮素(Nar)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KFs分为对照组和Nar组。对照组常规培养,Nar组以10、25、50、100、150μmol/L浓度的Nar对细胞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分析不同浓度下Na... 目的探讨柚皮素(Nar)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KFs分为对照组和Nar组。对照组常规培养,Nar组以10、25、50、100、150μmol/L浓度的Nar对细胞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分析不同浓度下Nar对KFs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Nar 50μmol/L组对KFs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ar 10、25、50μmol/L组对KFs表达Col-1、FN、α-SMA、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Nar对TGF-β1诱导后KFs表达Smad2/3、p-Smad2/3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Nar 50μmol/L以上浓度时,KFs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给予Nar 50μmol/L时,KFs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1)。Western blot显示50μmol/L Nar可下调Col-1、FN、α-SMA、MMP9蛋白表达,并且可下调TGF-β1诱导后p-Smad2/3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Nar可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KFs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柚皮素 成纤维细胞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治疗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哲虎 金贤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S001-S002,共2页
评价司帕沙星治疗淋球菌合并解脲尿枝原体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口服司帕沙星 (商品名 :巴沙片 ) 2 0 0 mg,每日 1次 ,连服 7~ 10 d。 110例患者中 ,淋球菌合并解脲尿枝原体感染 34例 ,痊愈 30例 ,治愈率 88.2 % ,显效 ... 评价司帕沙星治疗淋球菌合并解脲尿枝原体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口服司帕沙星 (商品名 :巴沙片 ) 2 0 0 mg,每日 1次 ,连服 7~ 10 d。 110例患者中 ,淋球菌合并解脲尿枝原体感染 34例 ,痊愈 30例 ,治愈率 88.2 % ,显效 2例 ,有效率 94.1% ;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 30例 ,痊愈 2 6例 ,治愈率 86 .7% ,显效 3例 ,有效率为 96 .7% ;同时合并沙眼衣原体和解脲尿枝原体感染 46例 ,痊愈 39例 ,治愈率 84.8% ,显效 3例 ,有效率为 91.3%。 110例中有 3例出现不良反应 :腹痛、头晕、光敏各 l例 ,但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 ,不良反应率为 2 .7%。提示国产司帕沙星治疗淋球菌、解脲尿枝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 ,尤其适合于治疗淋球菌合并解脲尿枝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淋病 解脲枝原体 沙眼衣原体 尿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血小板制品在雄激素性脱发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王萍 白伟 +5 位作者 罗银利 高俊智 娜荷芽 刘之晴 金哲虎 皮龙泉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0期93-96,共4页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毛发疾病,其病因复杂且病程漫长,通常在青春期发病,由毛发进行性变细变软而引起男女不同模式性外观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浓缩血小板制品是自体全血制备,富含生长因子、高浓度血小板等成分的浓缩液,具...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毛发疾病,其病因复杂且病程漫长,通常在青春期发病,由毛发进行性变细变软而引起男女不同模式性外观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浓缩血小板制品是自体全血制备,富含生长因子、高浓度血小板等成分的浓缩液,具有促进组织再生、血管生成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面部皮肤年轻化、烧伤创面愈合等医学领域,本文将对浓缩血小板制品在雄激素性脱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制品 生长因子 雄激素性脱发 毛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相雨 金哲虎 郑振龙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瘢痕疙瘩以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过度增殖、抗凋亡和侵袭和恶性肿瘤相关等特性。目前对其病因学研究主要围绕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细胞因素和免疫因素。这些因素破坏了正常的伤口愈合,导致成纤维细胞持续激活和过量的细胞外... 瘢痕疙瘩以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过度增殖、抗凋亡和侵袭和恶性肿瘤相关等特性。目前对其病因学研究主要围绕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细胞因素和免疫因素。这些因素破坏了正常的伤口愈合,导致成纤维细胞持续激活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产生。关于目前对瘢痕疙瘩免疫病理机制的理解,探讨免疫通路特异性治疗法的潜在作用,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靶向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哲虎 李莲花 +2 位作者 金顺福 金春玉 王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暴露部位白癜风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共移植的300张表皮片,其中成活275张,总成活率为91.6%。结论:自体表皮移植术是治疗暴露部住白病民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白癜风 表皮移植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瘢痕疙瘩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15
作者 高俊智 皮龙泉 +3 位作者 罗银利 王萍 白伟 金哲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英文数据库中瘢痕疙瘩的研究现状,探索其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方法采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进行中、英文文献的检索。以“瘢痕疙瘩”为检索词,检索日期自建...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英文数据库中瘢痕疙瘩的研究现状,探索其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方法采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进行中、英文文献的检索。以“瘢痕疙瘩”为检索词,检索日期自建库至2022-12-31,纳入已发表瘢痕疙瘩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9软件和Citespace6.2.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及作者等分布、关键词的聚类及其时序分析,绘制对应的循证可视化图谱。结果分别纳入2931篇和2842篇的中、英文文献。结果显示中、英文文献的年发文量均逐年递增;关键词聚类方面,中文文献的结果提示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为瘢痕疙瘩的形成原因及发病机制方面,英文文献未来研究的热点为瘢痕疙瘩的统筹管理。结论目前关于瘢痕疙瘩的研究兴趣呈现出上升趋势,国内和国际上研究人员都在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循证可视化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金铉盛 金哲虎 +2 位作者 任哲生 李相雨 郑振龙 《医师在线》 2024年第8期87-90,共4页
瘢痕疙瘩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过度炎症导致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过多。目前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治疗策略相对有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与多种器官的纤维化有关。RAS是一个激素... 瘢痕疙瘩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过度炎症导致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过多。目前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治疗策略相对有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与多种器官的纤维化有关。RAS是一个激素系统,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主要激素,而AngⅡ的主要受体为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和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现有研究表明RAS不仅存在于表皮和真皮层,也存在于皮下脂肪组织、微血管和附属物如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中。本文综述了RAS在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并讨论了靶向调控RAS系统治疗和预防瘢痕疙瘩的转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 瘢痕疙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氟沙星治疗急性无并发症淋病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哲虎 金贤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47,共1页
目的:观察司氟沙星治疗急性无并发症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4例病人(男性16例,女性 18例,年龄 32 a± s 5 a),司氟沙星首次剂量为0.2 q, d 2开始 0. 1g, po, qd,疗程 4 d。结果:总有效... 目的:观察司氟沙星治疗急性无并发症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4例病人(男性16例,女性 18例,年龄 32 a± s 5 a),司氟沙星首次剂量为0.2 q, d 2开始 0. 1g, po, qd,疗程 4 d。结果:总有效率 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且轻微。结论:司氟沙星治疗急性无并发症淋病有效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氟沙星 淋病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辣食物影响咪唑烷基脲刺激皮肤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哲虎 刘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观察辛辣食物对咪唑烷基脲皮肤刺激性的影响,为预防和诊治化妆品皮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辣椒组、酒精+辣椒混合组,再将每组家兔进一步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分别用0.6%咪唑烷基脲进行单次... 目的观察辛辣食物对咪唑烷基脲皮肤刺激性的影响,为预防和诊治化妆品皮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辣椒组、酒精+辣椒混合组,再将每组家兔进一步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分别用0.6%咪唑烷基脲进行单次或多次皮肤刺激实验。并单次刺激皮肤24h及多次刺激皮肤(1次/d)7d后,予肉眼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单次刺激皮肤后,酒精组和混合组破损皮肤出现皮肤刺激反应,该两组与对照组和辣椒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次皮肤刺激后,辣椒组、酒精组和混合组破损皮肤处出现轻、中和重度皮肤刺激反应,该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单次和多次皮肤刺激反应大体和组织病理评分与各组辛辣物质家兔体征的评分之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食用辛辣食物会明显增强咪唑烷基脲的皮肤刺激性,且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越多,对皮肤刺激性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辣食物 咪唑烷基脲 皮肤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点阵CO_(2)激光联合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1例
19
作者 杨坤 金哲虎 崔艾丽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21-723,共3页
分析1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人工点阵CO_(2)激光联合皮损内注射治疗的效果。患者女性,39岁,右侧指腕处瘢痕挛缩畸形1年余。行5次皮损内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注射用氟尿嘧啶)后,瘢痕大小、隆起高度及痛痒等症状未见... 分析1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人工点阵CO_(2)激光联合皮损内注射治疗的效果。患者女性,39岁,右侧指腕处瘢痕挛缩畸形1年余。行5次皮损内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注射用氟尿嘧啶)后,瘢痕大小、隆起高度及痛痒等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质硬,颜色鲜红,且患者自觉瘢痕处有向外扩张趋势,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12分,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中观察者评分43分,患者评分60分。患者考虑仅单纯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故改用人工蜂窝状点阵CO_(2)激光联合皮损内注射,45天1次,治疗4次后,瘢痕明显变小,质地变软,VSS评分7分,POSAS观察者评分31分,患者评分39分。目前该患者仍在治疗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人工点阵CO_(2)激光 联合皮损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哲虎 李莲花 +2 位作者 金春玉 金顺福 金贤玉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82-283,共2页
观察了用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34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移植的256张表皮片中,成活248张,成活率为96%.
关键词 白癜风 移植 表皮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